西西河

主题:【原创】读革命回忆录漫谈之二:关于吃的故事(三) -- 孤星

共:💬11 🌺17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读革命回忆录漫谈之二:关于吃的故事(三)

    3.解放战争时期

    先讲个八路军进城发洋财的故事吧。1945年8月23日,冀察军区(司令员郭天民、政委刘道生)约五千人“捡漏”,赶在傅作义部队之前,抢先打下了张家口(两万日军无心恋战,派兵在狼窝沟阵地与苏联红军顶了一阵,然后仓促撤到平津地区和大同准备回国,城里只有伪军)。这可是八路军收复的第一个大城市。日军留下了完好无损、堆积如山的七十多个仓库,而且留下了物资清单。冀察区党委宣传部长杨春甫回忆,当时缴获大炮50余门,步枪和轻重机枪1万余支,弹药库60余座,军马1万余匹。除了这些,吃的穿的用的,各种战备物资,也应有尽有。

    郭天民感叹,有这些物资,日军再打八年也没问题。时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的王宗槐晚年在回忆录中描述,张家口此时物资非常丰富,真像有人所形容的是“葡萄酒淹死人,白面糖压死人”。

    鬼子撤走后,进城的土匪、张家口市民动手疯抢,八路军基本没有制止,开枪也制止不了。当然,八路军自己也“抢”,刚进城没经验,谈不上集中统一管理,见者有份,随意取用,场面十分混乱,浪费挥霍惊人。干部战士进了仓库,往往第一件事是更换武器弹药,第二件事就是吃。以前哪见过这么多肉罐头、大米白面、白糖、大酱、饼干、彩色水果糖(补充维生素的)? 进城的部队吃了很长一段时间白糖白面烙饼,油多得下不去手,大桶的牛肉罐头打开就吃,几乎顿顿如此。王宗槐回忆,经过张家口去东北的干部,一般都发给一件棉衣、大头棉鞋、大衣。据说还有发一斤白糖的。那年头,白糖可是稀罕东西。很多战士的干粮口袋装满了白糖,准备托人捎回家。有的战士喝水,一次就放小半杯糖。

    杨春甫和军区参谋长易耀彩几个人还闹了个笑话。因为身体疲乏,为了补充体力,弄了一些葡萄糖注射,结果身体过敏,反应极大,后来才知道注射的是给马用的兽用葡萄糖。

    缴获不是天天有,发洋财可遇不可求,也不可持续。解放战争时期,总体看,物质条件比抗战期间好一些。看很多老同志的回忆录,这段时间拍的照片,脸上多少有点肉了,军装也没那么破了。但当时的条件就那样,吃顿饱饭不容易,想吃好就更不用说了。

    期间先后任山东省政府秘书长兼实业厅长、华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中央财政经济部秘书长的薛暮桥回忆,当时各解放区的人均年货币流通量大体为银圆1块,也就是30斤小米的价格。按照当时的生产生活条件,每100个人只能养活2个脱产人员。以华北地区为例,人均年产400斤小米,而每个脱产人员年开支约4000斤小米,按群众负担不超过产出20%计算,平均50个人养活1个脱产人员。但实际上,各个解放区的脱产人员普遍超过2%,亏空部分,除了收工商业的税,只能多印票子了。1947年1月,中共中央在河北武安召开华北各解放区财政经济会议。前去参会的薛暮桥告诉薄一波,山东脱产人员有90万人,薄一波大吃一惊,他以为只有70万人。那会山东解放区有多少人口呢? 黎玉回忆,1945年10月底,山东解放区有2800万人口。过了一年多,即使有增长,也就3000万左右。3000万养90万,超出标准值一半了!

    三天两头打仗,部队也没法自力更生了。各级领导带头过苦日子。刘懋功回忆,1946年9月,他在延安开会时听说毛主席身体不好,回去之后与高锦纯等人商量,专门买了一些外地产的橘子、梨,加上部队自己采的猴头、木耳、金针菇,以关中军分区名义送到延安去。过了10来天,领导修书一封表示感谢。中央警卫局原副局长邬吉成给毛泽东当过几年随身警卫。在西柏坡的时候,因为领导吃得差,他没少到池塘里抓青蛙、小鱼小虾。

    1948年8月,正在河北省平山县中央医院离职休养的华野三纵司令员何以祥在西柏坡给刘少奇、周恩来、朱德汇报华野三纵攻坚战术经验。汇报完了,三位大boss请他和一起去的夫人吃了顿饭,五六个菜一个汤,多数是素菜,再加上朱老总亲自做的泡菜。平常的招待饭是一荤一素一汤。这次是特事特办,因为何以祥的夫人怀孕七八个月,快生了。

    1946年6月10日,周恩来、董必武在南京与前来汇报工作的“一个人顶几个师”的熊向晖吃工作餐。一个冷盘,四菜一汤,一小杯葡萄酒。周恩来亲自给熊向晖夹菜,最好吃的是狮子头。熊向晖可不简单。当年11月下旬,支持他出国留学的胡宗南为他践行,希望他早日取得美国学位归来。次年1月,熊向晖和谌筱华结婚,请的证婚人是蒋经国!没错,是蒋经国!蒋经国看在胡宗南的面子上,欣然应允,并提出在励志社举行,费用由他承担。蒋经国的主任秘书张罗发请帖,安排场面,菜肴很丰盛,风光极了!

    西北苦寒之地,经济落后,后勤补给困难,养兵极为不易。粮食问题一直是彭德怀进行战役谋划特别是外线作战时考虑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打到国统区去,缴获、吃大户很重要。1948年2月25日到5月15日,西北野战军出击黄龙、西府地区,部队共用粮63561石(以小麦计),其中陕甘宁晋绥供粮占11.1%,夺取敌人仓库粮食占34.6%,征发新区地主粮食、征借新区富农粮食、预借新区中农粮食、购买新区粮食分别占19.4%、32.6%、6.3%、7%。

    彭德怀的艰苦朴素是出名的。朱德在彭德怀因言获罪后说过,论艰苦朴素,谁也比不过他。为了保持官兵绝对一致,彭德怀取消了西野司令部的小灶。1947年7、8月份,师哲在陕北招待时任西野二纵司令员兼政委的王震吃饭,王震说实在太想吃肉了。吃点鸡、羊肉花不了几个钱,但因为彭总不吃,纵队领导也没法吃了。

    余秋里回忆录中提到彭总几个感人的故事。青化砭战役后,地方给他送了几桶炼乳,他送了一些给伤员,剩下的倒到烧开水的大锅里了。沙家店战役后,部队饭后要马上集结撤出,他听说有一个营没东西吃,派人把自己仅有的一袋小米送去了,自己只能吃粗糠和压扁的黑豆一起熬成的钱钱饭。1947年11月,在他关心下,时任西野一纵358旅(前身是红二军团,后来的1军1师。一直留守边区吃大亏了!还保留红军刚改编八路军时的旅级番号)政委的余秋里要去晋绥军区医院治肋膜炎,他留余秋里吃饭,三个菜,青菜、豆腐、鸡蛋炒黄花,都是猪油炒的。炊事员说,彭总最喜欢吃猪油,平时还舍不得吃,你们几个来了才让用。

    西府陇东战役后期,因为没料到青马部队和裴昌会兵团迅速出动,再加上警三旅擅自撤离,西野总部和主力差点被包了饺子。彭总几天几夜没休息,也基本没吃饭,1948年5月11日才在358旅716团吃了顿晚饭。团里费劲弄了几个鸡蛋。他就着炒鸡蛋吃馒头,鸡蛋吃完后,把盘底剩的油也蘸着吃干净了。

    廖汉生回忆,1947年陕北大旱,许多地方颗粒无收,加上胡马军队大肆洗劫,部队吃饭也很成问题。一纵常常处于断粮状态,主要吃南瓜和南瓜叶子,有时只能吃钱钱饭,还不管饱。到了建军节,什么吃的也没有了,也没法改善生活了。贺炳炎拉上他,出去打野鸡。贺炳炎只有一只左手,打枪受限制;廖汉生色盲,看不见野鸡。两个残疾人,一个负责看,一个负责打,转悠半天才打到一只野鸡回去下锅。忘了谁回忆的,在此期间,米脂县有次给一个团1天的口粮只有7升黑豆。

    1947年10月底11月上旬,西野四纵警一旅副旅长刘懋功(旅长高锦纯)带队参加二打榆林。路上先后碰到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阎揆要、司令员王世泰。两人碰到刘懋功,第一件事就是要干粮吃,这领导干得真是太不容易了!从晋绥往榆林运粮,路途遥远,补给困难,部队开始每人每天四两粮(老秤,相当现在的二两半),后来减半,连稀汤也喝不上,仗就没法打了。

    内线作战,后勤补给相对好一些。外线作战,后勤补给线拉得很长,运输条件有限,再加上时常作战,补给很难保障。刘华清回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之后,部队经常没粮食吃,油盐更缺,有的部队十几天见不到油盐。时间长了,不少战士得了夜盲症。北方人初到南方吃不惯大米,很多人水土不服。

    1949年3月5日,秦基伟的中野九纵改编的十五军从河南周口出发,走了一千多里到太湖边上,准备参加渡江战役。除了长征,八年抗战中他从没有一次走这么远的路。群众对部队行动有疑虑,普遍不收“中州票”,所过之处,粮菜柴草都很难买到。连队炊事员大都是北方人,不会煮大米饭。一锅米煮出来,下面糊,中间红,上面生,一些战士情绪受到影响,减员、逃亡现象有所增加。

    北方人吃不惯大米饭,南方人也吃不惯小米饭。黎玉回忆,华中部队到山东作战后,山东部队尽量吃粗粮,把少量的小米(小米算细粮!)和白面省给华中部队吃。即便这样,开头说怪话的人也很多。不会煮,小米饭也煮不乱!

    何以祥的华野三纵,为了掩护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在鲁西南地区阻击国民党部队。这里的群众基础和地方组织不稳定,部队只能自己解决粮食问题。每个战士带四天口粮,两天熟的,两天生的。过了一段时间,何以祥带领三纵挺进淮北,一直处于国民党部队包围之中,高粱窝窝头蘸咸盐吃了一个月。

    1947年9月,华野西兵团挺进豫皖苏,进入陇海铁路以南地区,最大的困难是缺粮。十几万的部队,自己筹粮。发现规律之后,直接找有地主的村庄宿营,吃大户。一半粮食分给贫苦农民,一半粮食自己吃。后来就有“积极主动”的群众前来通风报信,哪家地主家里有粮。但吃大户、分浮财有两个负面影响,一是容易被游手好闲的二流子钻空子,且侵犯富农利益;二是这次把地主家的粮食分光了,下次再路过就没的分了。

    1948年2月,东南野战军一兵团成立,准备挺进江南。时任华野二纵(司令员韦国清)副司令员的张震任参谋长。张震到山东兵团指挥部向许和尚、谭老板辞行。华东局和山东兵团招待了一顿饭,饶嗽石说,是按中农标准的,一大盘白菜豆腐炖猪肉。张震非常高兴,好久没吃这么好的菜了!

    东北解放区背靠苏联,各方面条件较好,暴兵速度很快,但也有困难的时候。坚持南满的时候,只剩下长白山脚下4个县的狭长地带,20来万人口养活三四万部队。肖劲光、莫文骅回忆,到了山区,零下四十度,部队没有油盐,只能吃啃不动的窝窝头,加上酸菜或酸菜水。为了支援南满地区,东野总部筹集了一批粮食,过道朝鲜运过来。为了拉关系,贵为辽东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的莫文骅亲自出马,请守桥的苏联、朝鲜部队连排级干部喝酒吃肉。

    1946年10月到1947年前几个月,贺晋年在合江剿匪,部队吃的主要是地方政府组织群众烙的玉米饼子,一个一斤。喝点小米粥就算是改善生活。每次出击,至少带一个星期的干粮,再带点咸菜和盐,有时咸菜也没有。深山老林里天寒地冻,生火烤冻硬的玉米饼子,经常表面烤糊了,里边还是冰碴子。

    长春围城,可把国民党部队整惨了(由于国民党抢粮等原因,市民也饿死不少)。解放长春之后,肖劲光、肖华请率部投诚的郑洞国吃饭,郑洞国说几个月来第一次吃这么好的饭。接收郑洞国的指挥部时,桌上吃剩的是马骨头。

    耿飚回忆录中讲了两次解放战争期间自己动手做饭的经历。1947年1月20日,晋察冀野战军开始保南战役。耿飚(参谋长)和肖克(司令员)、罗瑞卿(政委)一起到望都看地形,途中吉普车抛锚。随行的作战科长杨尚德借了老乡一间房子,找部队要了半袋面粉、两棵白菜、一块猪肉。肖克、罗瑞卿、杨尚德三人做了白菜炖肉、猪油烙饼,耿飚帮助司机修车。这顿年夜饭吃的!

    清风店战役是杨得志、杨成武、耿飚短时间内策划的。得知国民党军罗历戎部离开石家庄之后,聂荣臻还没批准,野战军就下命令开干了。转移野战军指挥部过程中,三人马快,把警卫员和参谋都拉下了。在保定东面的一个村庄开设临时指挥所之后,警卫员才跟上。十多个小时没吃饭,又赶了一夜路,大家都饿坏了。于是杨得志和警卫员负责做饭,杨成武负责遛马,耿飚负责联系部队。杨得志回忆录中也提了这件事。杨成武回忆录中提没提,最近没查,记不清楚了。

    解放战争的胜利,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条,群众的支持很重要,体现了人民战争的特点。群众哪怕自己没东西吃,也要省给部队吃。反过来,群众受灾了,部队也从口粮中省一点给群众吃。

    群众支援部队的例子很多。鲁南战役期间,滨海区向部队供应粮食2800万斤、干菜咸菜咸鱼等食品4.6万多斤,体现了人民战争的特点。淮海战役结束后,陈毅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围歼黄维兵团和杜聿明集团期间,部队、民工、俘虏有150万人,每天需要300万斤粮食。陈锡联的中野三纵,战役期间收到群众支援的白面135万斤、小米6万斤、红面50万斤、绿豆2万斤、马料7万斤、食油1万斤、盐15万斤、蔬菜4万斤,部队吃肉很多,有烟抽。

    叶飞回忆,莱芜战役期间,为了解决部队牲口的草料问题,有的群众不惜揭屋顶,拆草房。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当然,群众是讲实惠的,他们这么做,必定有自己的理由。土改的意义不言而喻。尽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土改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可不是一部两部无病呻吟的《软埋》能够颠覆的。只看见地主家庭的不幸,农民的不幸又说给谁听? 大批国民党俘虏兵受教育后,马上调转枪口英勇战斗,还不是因为长期受压迫受剥削? 看各个部队的“三查三整”,各种凄惨悲伤的故事,作为一个整体,一种时代的不幸,岂是少数地主家庭的不幸能比的? 前几年还有一部改编自严歌苓同名小说的连续剧《小姨多鹤》,讲的是日本战败后一个滞留东北的日本女子几十年的故事,十分扭曲。只看见个别或者少数日本人的不幸,为什么不写写日本移民当初怎么压迫东北人民、怎么抢夺土地的?

    扯远了。最后来两个小故事收尾吧。1948年10月,秦基伟的中野九纵解放郑州。部队进城后,陈毅马上前来视察,陈赓也到了。当晚上街,饭店都关门了。敲开了一家小餐馆,陈赓亲自下厨,做了几碗肉丝面,同志们吃得很Happy。

    另一个故事是杨迪的。后面还会写到他。1950年10月,胜利解放海南岛的解放军部队举行庆祝活动,在海口搞了一个入城式。胜利大会之后,根据杨迪之前的建议,邓华请团以上干部会餐,兼欢送40军部队北调。摆了十二三桌,烤乳猪、白斩鸡、蛇羹等当时海南最高档的菜都上了。同志们吃得很满意。预算是银元800块。最后结算时,老板很高兴来这么多大领导吃饭,只要了500块。胜利了,奢侈一把吧。

    最后做个广告。更多精彩,欢迎大家关注微信公众号 云在西湖。

    通宝推:莫言2024,kmy1810,衣香楚楚,神仙驴,花棍舞,迷途笨狼,沧溟之水,桥上,任爱杰,天涯无,西安笨老虎,三笑,青颍路,审度,李根,
    • 家园 十二三桌预算银元八百元

      一桌预算六七十元。这一桌是多少人啊?如果是按照现在一般一桌八个或者十个人,平均每个人花银元六七元,那酒席可是非常昂贵的了。

    • 家园 到太湖边上,准备参加渡江战役?

      太湖似乎不对,因在江南。

    • 家园 看见进张家口那一段真是感到可惜啊

      当时没有进城教育,这么大的家业一下子就肇光了。想起《大决战》平津战役里面,聂荣臻送给傅作义的谈判代表邓宝珊一双大皮靴,怕也是这时候的存货吧?

      另外纠个小错,海南岛五零年五月份解放,不可能拖到十月份才搞入城仪式同时欢送四十军北调。十月份四十军已经在朝鲜打响了抗美援朝第一枪了。

    • 家园 郑洞国未必沦落到啃马肉

      《雪白血红》里谈到长春投降当天郑洞国吃的还是四菜一汤,郑洞国自己的回忆录里说到当时他还在玩猫。

      长春的军统领导关梦麟描述当时的景象是“饿死了无数的老百姓,可是我的生活还保持正常。我的习惯,不吃大米,不吃豆油,每天仍然吃最好的美国面粉、猪油,或者芝麻油,鸡、肉不断,一些小特务给我到处搞吃的。我在外边也有一些应酬,所到之处也都是大酒大肉”,投降前一天还是“叫厨子做了一桌席,鸡鱼海味,应有尽有。不算烟酒饭,花了七八百亿元,算在一起有九百亿元”,

      投降后这些被上层军官独占的资源终于泄露出来:“大厨房一看,挤满了士兵,两大锅豆油滚开,许多人把做好了的白面饼放进锅里炸,一边炸,一边吃,一边骂:‘有的是白面,有的是豆油,就是不发给弟兄,八路不来,这些东西不用说吃,老子看也看不见哪。‘ ”,恰巧和长春市长回忆“长春存粮可以维持到过年”相对应。

      所以说,郑洞国身为长春第一号人物要是沦落到啃马肉,我觉得不太可能。

      通宝推:吴用,
      • 家园 家里老辈讲当年解放太原战役

        接管清算银行系统,那个建筑现在还在。

        说当时银行里有的房间存满了米面肉,还有火腿。

        然后就连人带东西封楼,清点账目,钞票堆到天花板地塞满了几个房间。超频一般地清点、算账,很累,好吃的也不稀罕了,从没见过的弹簧床睡着全身疼。

        太原战役,蒋介石空投“红大米”供给国民党军队、乡土历史教材里曾写包子里发现指甲盖引发骚动、公知们之前津津乐道的缓打不打期间饥民被国民党赶出城又不被解放军接收,可是城里还存在着那样的一片“天堂”

      • 家园 郑洞国吃马肉,是肖劲光回忆录中写的

        肖劲光说,我们的同志目睹的。可能不矛盾,四菜一汤里,就有马骨头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