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有理和有利 -- 胖儿们的爹

共:💬71 🌺88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美国当然是这个体系中的最优解

          但问题是如果这个体现本身有问题呢?

          注意,我说的是“这个体系本身有问题”,而不是“这个体系出了问题”。

          因为有些问题就是娘胎里带出来的。它当年是怎么赢的,现在就是怎么输的。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体系没有出问题,是边界条件变了

            这个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在二战后到冷战中,当时美国是人口最多的发达国家。这个体系在这样一个边界条件下建立起来,它的特点就是

            体系中人口最多的发达国家获得最大收益

            经过四十年的努力,中国成功进入了这个体系,成了体系中人口最多的发达国家了,彻底改变了体系的边界条件。如果这个体系继续这样运转,那就是中国获得最大收益,当然,美国的收益也不会小。

            但是美国不乐意了。美国的想法就是,把中国踢出这个体系,自己继续当体系内人口最多的国家。这就是特朗普他们正在干的。

            你很难说这个想法没道理。如果今天晚上中国消失,那么美国这个体系马上就会一切恢复正常,美国继续遥遥领先于各国。

            但问题在于,中国不会消失。如果强行把中国踢出体系,第一有可能踢不成;第二踢成了,中国就会成为体系的破坏者。而中国的体量比整个体系中的发达国家加起来还要大,所以中国如果决心破坏,就一定能破坏。

            所以,对于美国来说,这个问题无解。就像打仗,五倍兵力的敌人压上来了,而且各方面跟自己还都差不多,怎么打?如果对方指挥部不犯大错误,那失败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我认为

            不是“这个体系本身有问题”,也不是“这个体系出了问题”。

            而是支持这套体系的外部条件变了,使这个体系无法运行下去了。

            就像大家不可能在旱田里种水稻,不可能在水田里种小麦。

    • 家园 准确的说,是西方生活条件的优势造就了他们的自信

      西方在科技方面在过去数百年极其成功的经历,使得人们认为他们的文化,宗教,艺术,制度乃至他们的一切都是先进的,并且只要他们在科技上继续保持领先,那么他们的自信,还有我们的不自信,就会继续维持下去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有助于生活水平的提升

      河里有人说,当年1980年代出国,从北京第一航站楼上飞机,到新修好的纽瓦克(?)机场下飞机,当然被美国生活水平震撼,成为美粉概率很大;

      可如今出国的孩子,从北京第三航站楼上飞机,纽瓦克机场还是几十年前的老样子,当然就不再对美国那么痴迷了

      存在决定意识!

      尤其是阎王殿吹嘘了多年欧美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等我们解放,去了一看,人家日子比咱好多了,这一落差下来但凡意志一点点不坚定都得被圈粉

      王震这样的老革命,到了英国一看,也几乎被圈粉了,没办法,人家生活水平就是高嘛

      60后崇美恐美,这个改也难;只有等他们老了退休了退出主流社会了

      90后00后这个现象就少多了

      只要我们继续努力,继续提升科技水平,提升生活水平,自信自然会水涨船高的。这也是为什么如今五毛党越来越多的根本原因

      理论总是苍白的,实践之树常青!

      通宝推:chuchong,
      • 家园 是的,透过表相看本质不是件容易的事

        90年代的三大恨,我除了生气,面对美国那时候如日中天的军事和科技实力也感到无可奈何。直到00年代初期,我仍然认为我们和美国的差距是一天天加大,而不是一天天变小。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物极必反,月满则亏,这是老祖宗留下的简单又深刻的哲理,但又有多少人像当时的我那样,不识庐山真面目呢?比如“历史的终结”这种如此违反客观规律的理论,还是有大量的人追捧且深信不疑的。

        只能说,一个人的个体,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都是极其渺小的。如果只是凭借个人的直观感受而对更大历史尺度的事件下结论,这个结论往往是错误的。

        • 家园 是的,人大多是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的

          但这个学习有极大的局限性,就是一生经历的事情很有限,特别是对一些长周期,需要上百年、几百年才能表现出轮廓的东西,人没有体验,常常就想当然,或者稀里糊涂、随波逐流了。

          而社会的变迁,历史的趋势和潮流,沧海桑田,恰恰是长周期的东西,因此普通人搞不明白,或者自以为聪明,却偏偏做了错误选择的,不知凡几。

          怎么改善这个缺点呢?我的经验是读点历史,学点哲学,见惯了历史上的起起落落,就会发现,其实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我们摆脱不了历史运行的轨迹,却可以借过去的历史帮助认识现在的世界。

          • 家园 赞同太阳底下并无新鲜事

            这也是主席能俯瞰时代的原因。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才能彻悟历史大势和世界的基本规律。

            比如说群体免疫有没有效果,这么简单的问题,历史上现成的例子比比皆是,一群人还能争半天。

            总师江湖手腕了得,搞政变笼络人心都是好手,但不怎么读书,于是得出“跟着美国的国家都富了”。

            但反过来,那群文科教授,民国学者呢?他们虽然学富五车,但缺乏实践,不治而议论,只能当个空谈家,或者如鲁迅笔下喝着咖啡的无产阶级文学家。

    • 家园 (一)西方科创模式的问题(上)

      要谈好这个问题,首先需要解释一下科技发展的客观规律。如下图所示,人类文明在蒙昧阶段,犹如飘在未知海洋中的一片大陆。当然,你要说它称不上大陆也行,因为这个大陆的直径也许只有10公里。

      点看全图

      人类对未知海洋的探索,使这片大陆一圈圈增大。这一过程无疑是极其缓慢的。于是到了某一时刻,有些人提出,能否不要这么保守?能否先跳开一段距离,在未知海洋上生生造一个小岛出来?由于已知大陆的直径总共才10公里,所以即使在离岸10公里的地方造出这么一个小岛,对人类的既有认知也是颠覆性的。我给这类小岛命名为“新颖岛”,突出的是它的新颖性。由陆向海慢慢推进是谈不上新颖的。而且,由于这样的岛本质上离开已知大陆也不算太远,所以靠一个人,或一个不大的团队,在不长的时间内就能造这么一个岛,并且很快就能和大陆接上,变成已知大陆的一部分。但这种跳跃式的造陆方式,无疑大大加快了已知大陆的增长速度。而且在哪造岛,怎么造,完全可以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我认为这也是自由主义之所以能让绝大部分人信服的根源。因为一切自由主义学说,包括信仰自由,组党自由,经济自由,言论自由,都是建立于科创自由这一模式的成功之上。任何一个脑子不笨的人,如果再有一幢大房子,配上个大地下室,就可以蹲在里面想点子,做实验,如果再有点钱,雇俩个助手那就更好了。研究什么方向,怎么研究,完全可以按着自己的兴趣来,只要不是四处乱窜,咬定一个地方总能有所发现(某些时候可能乱窜也行),说不定还能拿个炸药奖。由此,人类的科技文明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而点燃这一阶段的,是欧洲人。而为何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率先进入这一阶段,又可以写一大篇,但目前这个系列文章暂不展开了。

      但这一模式是否一直是无往不利的呢?西方国家,再算上近代加入的日本,靠这一模式是否能继续引领人类发展,或者如弗朗西斯福山所说,历史会终结于这一模式呢?先说答案:不是。原因藏在下面这张图:

      点看全图

      当已知大陆已经发展到相当面积以后,再在离岸10公里的地方造一个小岛,已经不那么令人兴奋了。人们对新颖性的定义的门槛,是随着已知部分的增加而水涨船高的。如果已知大陆直径有1000公里了,你只有在离岸1000公里的地方造岛,才能获得类似当年10公里远的小岛所带来的同等的新颖性。而现在,1000公里远的小岛才配称为高新颖性岛,离岸10公里的小岛只能称为低新颖性岛了。或者换成现在时髦的说法,前者才配称为高引小岛,后者只能归为低引小岛,是很难再申到芳腚,或者拉到投资了。

      但问题是,这么个离岸1000公里的小岛,你要猴年马月才能让它和大陆连起来呦。而基于神圣的curiosity,在远海造的这么一个个小岛,最后大多数可能都会重新消失,或者变成荒岛和孤岛吧。即使这个岛曾经让造岛者发了顶刊,拿了炸药奖或拉到一堆风投。

      这一问题,换成下面这张图也能说明,具体不解释了:

      点看全图

      但是否能换个思路,放弃掉一些创新的自由度,或者暂时忘了神圣的Q里奥斯汀,大家先集中资源,在某一个方向,或某几个方向,造一些创新半岛呢?远洋小岛可以造,但数量和规模一定要控制,一定要符合金字塔分布。

      点看全图

      图有点多,大家姑且先看着哈。

      元宝推荐:铁手, 通宝推:尚儒,江南愿,住在乡下,铁手,踢细胞,钓者任公子,吴用,普鲁托,心有戚戚,
      • 家园 作者居心叵测!

        忽悠大家去沿海拓展,然后自己偷摸着去远处造岛,摸大芳腚。

        哈哈!

        其实谁也不傻,没有人会上当。

        在我眼中:

        搞科研的,就该去远处造岛,越远越好,生命短暂,只能挣朝夕,一万年实在是太久了。

        搞企业的,就该沿海摊大饼拓展大陆,多赚钱。

        作者是混淆了二者。哈哈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