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的小姨 (1) -- 七天

共:💬130 🌺1253 🌵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是我作为旁观者的个人意见而已

                  我在国内几乎没有任何房产地产的利益了,家里在十年前就因为重大工程搬迁了,当时算保本,家里也只剩下六分地了,没什么油水了。

                  我主要观察到,由于土地公有,地方政府权力太大,对农民的命运几乎可以任意决定。

                  我的老家是个小岛,原来交通极端不便,国家在2000年之前几乎没有任何投资。我了解的仅仅是,五六十年代修了个水库,当然人工必须是我们当地出的,七十年代末修了个带发电机的翻水站,八十年代中期的时候埋了过江电缆搭了电线。我们那里的道路,交通,路灯,和学校几乎全靠村民的钱和海外华侨的捐款建立并维持起来的。

                  2000年左右温州市区改了规划,把我们老家划归市区。这二十年来先是用低廉的价格征收农地建别墅,然后建高楼,这两年渐渐地把我们六个村里地四个推平给房地产商建高楼。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和房产商获利巨大,村民稍稍获利,但是基本的生活模式被完全破坏。国家,更准确地说,过去几十年几乎没有给我们任何好处,现在收割起来却理直气壮,这就是拜现有地土地制度。

                  • 家园 公有制的原则和实践

                    说得很多了。

                    最为人诟病的就是假公济私这种根本的非共产党的行为。

                    这种事情一直存在。毛在的时候也没能铲除。何况当下。

                    但是回归土地私有只能是乱世之始。

        • 家园 改善分配?不如说改正谁来定分配规则,

          谁来决定谁做分配的执行人。这种改变太大了,改变大了,改变的社会成本就很大。

    • 家园 我的小姨 (6) 结束语

      早就想写这个帖子,一直没有时间认真梳理。每次在西河看到有人鼓吹廉价劳动力优势,提起牺牲下层利益就好像天经地义一样,我就会想起小姨、以及农村老家的其他人。我想表达的情绪,其实已经在和河友的互动中交代清楚了。这里总结一下:

      --------------

      我小姨现在的资产是两套店面、一套商品房外加农村三间瓦房。不算农村三间瓦房,总资产大约220~250万。

      第一套店面花了10万,第二套店面花了20万,商品房花了大约37万,总共约67万。除去商品房没有还清的13万,剩下的54万是做生意那十几年除去吃喝、养孩子、赡养老人、人情来往净剩的。

      还要除去房租成本。刚开始做生意的时候,那样一套店面的年租金大约6000,最后我小姨把两套店面一起租出去的时候,租金是21000。10多年的租金成本(开始3年只有一套店面),应该在15万以上。

      也就是说,我小姨小姨父辛苦十多年、每年360天、每天十五六个小时辛勤劳动、落下一身积劳成疾的病,最终净攒的钱大约是40万。

      而两套店面 + 一套商品房的升值超过150万。

      漫说最开始的时候我小姨没钱、也拿不到按揭,就算我小姨能拿到按揭、有脑子炒房,以他们每年360天,每天15、6个小时的劳动强度,也没有时间去看房买房啊。

      ---------

      还有一个事实是:跟多数农村人比,我小姨大体也属于幸存者偏差的范畴。

      首先自身素质高,体质、智商、情商都在线;其次有得力娘家人,从考察地点、选择店面、到打点工商税务大队书记都不需她操心;再其次,有人帮她管孩子,从借读、转学到分班、开家长会都不用她操心。

      能够达到这几条的农村人已经不多了,然而这还远远不够。

      最重要的是要有人帮她炒房,并帮她垫钱,而且垫的钱还不上就不用还了

      我表弟大学毕业后经过几年努力,去年夏天考取全市最好的小学做老师。这是有编制的铁饭碗,全家人都跟中了彩票似的。然而月工资只有3800块。

      像我表弟那样,考个铁饭碗,而且是全市最好的小学,在农村已经比绝大多数同龄人强了。然而,如果不是在10多年前就把婚房买下了,大概率是把全家的积蓄都掏空,然后再背一屁股贷款。这还没算买车、娶媳妇的钱。

      其实我表妹那样的,才是90后农村青年的普遍状况。然而我表妹还有我妹夫的外贸公司兜底。

      其实80后30河友说得对:我小姨作为一位70后农民,已经超出了同一起跑线99%的同胞。我小姨的总资产比县城的很多70后中学老师甚至公务员还高。

      然而依然是一把辛酸泪。

      所以,最后我想借用rentg河友的一段话:

      等有一天,一个普通的百姓(农民)也能够凭劳动过上一个体面的生活,能够不因为一场疾病或天灾而倾家荡产,就离我们的理想社会更近了。

      通宝推:李根,老老狐狸,脑袋,PCB,迷途笨狼,夜如何其,四方城,青颍路,桥上,阴霾信仰,素里太守,河蟹,rentg,吴用,金台夕照,
      • 家园 故事写得好,结论待商榷

        作者小姨的故事读起来充满了生活气息,文笔真好。

        关于结论,有点小疑问。

        1. 关于收入问题。

        能力和社会关系超出平均水平的两口子,10+年净收入40万,平均每年4万,每人年均收入2万。

        然而,家里有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可能都略微知晓,这个收入水平应该是中等偏低的;开放初期的劳务收入水平偏低,但近十年来城市务工人员工资水平不能算低了。前几年一个同事父亲在建筑工地干点零活(非重活),每月可得4000+(一般地级市水平吧)。

        2. 关于小学教师工资问题。

        入门3800,数字应该不假。不过市区高质量小学教师岗位的话,待遇不会太差,一般地级市市民都会有感受的。很简单,真的养不活自己和家庭,还有谁会去争这个位置呢?说白了,还是有很多保障和优势,而且是预后良好的那种。

        目前国内来看,只要自己努力,生计问题不大。天灾会有政府出面,大病治疗机制也在逐步完善。本人认为这是趋势。

        总体感觉,作者文笔流畅,叙事生动,结论则略有偏颇之嫌,估计也是心疼自家小姨的原因吧。

        关键词(Tags): #文笔好#故事佳#结论走偏
        • 家园 我说的是本世纪初的事情,当时一年能剩下4、5万块钱

          已经非常不错了。而且我小姨在吃上比较舍得花钱。孩子在长身体、大人要出大力,所以他们一直是捡好的吃,按当时农村的观点,是属于不会过日子的。再就是我小姨去城里做生意后,离开老家,小姨父的兄姐都比较困难,父母赡养主要靠他家出钱、兄姐只能出人。一年4、5万是除去这些日常开销后的钱。

          3800块的入门工资,如果不用买房、不用买车,当然够生活。对于家在市里的人来说,这不是问题。大家都争抢这种职位的原因是稳定。但是对于家不在城里的孩子来说,除非父母有钱,这就是一道鸿沟。也就是说,农村孩子、甚至县城的孩子,哪怕比较出色,到上一线城市定居,只靠自己也是很困难的。

      • 家园 做个悲观的预测

        中国要么搭上美元收割全球资源的战车(当然这是不可能的),要么一脚踢翻美元自己搞出一套收割全球资源的金融资本体系。

        否则,普通中国人靠辛勤劳作过能达到的平均生活水平不会比你的小姨好多少。

        这和中国采取什么社会制度无关,这和中国是否继承太祖政治遗产无关。欧美日澳加新这些国家里90%的老百姓从事的工作其技术水平 创造的价值并不比其他发展中国家和更落后国家的老百姓更高。

      • 家园 英美中产阶级家庭

        充满辛酸泪的故事也不少,更辛酸的我也见过

      • 家园 房子其实成了一种用了杠杆的金融产品

        如果当初不开放房贷,或者首付必须达到6-7成,那房价是炒不上去的。

        跟金融相关的,获利就是这么恐怖。

        当然,如果亏本了,那失败也是那么恐怖。

        日本经济泡沫破裂的时候,东京房价跌了70%,到现在也只当年的一半。

        • 家园 房地产的金融属性正在弱化,普惠性正在上升

          就算这次经济刺激,坚持了“房住不炒”,没有想用房地产来刺激经济。3,4月份,很多地方政府出台了房地产的刺激政策,基本上2,3天就收回了。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还不放松说明决心是很大的。

          很多地方都实行类似下面的政策。

          供给方面:

          政府拍地的时候,就限制了房子的最高价格,可以低于这个价格,但不能超过这个价格,否则没法签买卖合同,没法买卖。

          需求方面:

          一是只有本地社保2年(各地有些差异)以上才具备买房资格,否则是没有买房的权利的。

          二是热门房子抽签买房,无房户的抽签概率设计成大于有房的。从本地看,无房户买房抽中概率是平常人3-5倍以上。

          三是房贷是阶梯式样的,第一套房房贷最低3成,第二套房最低要6成,第三套房必须全款才能买。而且有两次房贷记录的,不管你现在有多少房子,就算第三套房。

          这些措施混合了计划,行政,市场的组合,融合了社会主义的普惠性,还有资本主义也在其中,很有中国特色。房子的金融属性目前看是大大降低了。个人觉得这些政策会演化得越来越合理。

          通宝推:心有戚戚,
          • 家园 美股熔断前,地球上有2大高点

            美股熔断前,地球上有2大高点,一美股,二中国房市。

            现在地球上只剩下中国房市这个至高点。

            如果还要再接再厉的高,应该会崩的更惨吧。

            在这个全球经济停滞的环境下,不知道有什么可以支撑这个地球唯一的至高点?不知道我们有没有做好房市被熔断的准备?

          • 家园 一点没弱化,还利用各种办法勉强维持争取坑傻帽接高价盘

            一点没弱化,还利用各种办法勉强维持争取坑傻帽接高价盘

            不过作用不大,炒家自己人自嗨很多

            疫情一来,少了预期收入就更难坑刚需了

            尤其资本云集且主要依靠商业的东南沿海

      • 家园 “每年360天、每天十五六个小时辛勤劳动”不夸张

        “每年360天、每天十五六个小时辛勤劳动”不夸张,广州街上见不少,而且未必挣到您小姨两口子的身家。

        本人胆小,今年春节没有上中餐馆,只在2月几号买过一次外卖,正菜孜然羊肉和开胃冷盆麻辣腰花,材料和手艺,按本人不能作标准的标准,无比好,而且两样都很多,目测肉的总分量一斤肯定不止,还送一份白饭,手写的单子20刀整,典型的夫妻小店,当时一个客人没有,老板坐角落看手机。很自然联想到当时武汉以及全中国,开店的人,饿了要吃饭的人,实际上平时也经常有这种联想,虽然明知是廉价的情感,却总挥之不去。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