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李子柒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优秀的内容创作者 -- 呆猴莫叫

共:💬58 🌺201 🌵2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人红是非多。社会资源就那么多,你拿多了

        别人就拿的少,自然有人黑。

        还有就是大旗党,看着合适就拉过来贴个自己喜欢的标签,各种拔高。这样就直接把李子柒帮到自己的战车上了。

    • 家园 你这是自树一个靶子自己打

      大家只是表达一下小姑娘的视频不管有意无意,事实上都传播了中华文化之美,可能她未必是刻意的,但是事实上造成了很好的结果,这有什么问题?谁强迫你去认可了?

    • 家园 说两条:

      1. 幸存者偏差。

      以前写过一个帖子:七天:宣传和试图复制朗朗、王宝强的成功路线是同一个Bias

      但凡在偏门上取得成功的,在统计学上大都属于偏差的范畴。真正有统计学意义的,是炮灰的数量。

      最近窝在家里,跟国内的人通话较较多。前阵子和一个体制内的朋友聊天,他提到某新批准的国家级开发区引进的新经济。啥新经济呢?带货网红。每天销售额最高达到100万,一年3个亿。小团队、低能耗、无污染,的确是不错的新经济。但是一个成功的团队后面有多少炮灰呢?10几年前开始,就不停地有国内地亲戚找我帮着做代购,快把我烦死了,但是没听说谁做下去了。

      但是的但是,2、3个网红,用来宣传新经济足够了。至于背后大量的炮灰?谁又在乎呢?

      这就是所有鸡汤的问题:用一个偏差,来鼓励大家去做成功可能性逼近零的事情。并且暗示,你如果不成功就是不够努力。

      2. 孩子到哪儿上学?

      去年这个时候,怼了hullo老哥一下:

      七天:hullo老弟已经沉浸在自己编织的理论和幻想里不能自拔了

      我问了他一个问题:孩子到哪里上学?

      现代社会,大多数人在孩子出生后,生活是以孩子为核心的。买房子首先考虑的是学区,下班周末带着孩子到各种辅导班赶场。再加上上班996。田园生活?要么DINK,要么给退休留个念想吧。

      -----------

      李子柒是励志的。完全靠自己另辟蹊径杀出一套血路,这本事,的确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但是如果作为一种经济模式、或生活模式进行宣传,结果恐怕是炮灰大大的有。

      提到文化输出的高度,就更没谱了。论对自然和田园的热爱,鬼子走得要远很多。举几个例子吧:

      一起合作过的联邦环保部的鬼子女孩,原来在一个2万人的镇子工作。期满后上级打算把她relocate到一个约百万人的城市,她嫌城市太大,希望上司给她找个小地方。上司找来找去只发现了北极圈附近一个400人的小村庄有空缺,姑娘最后去了这个400人的村子。

      几年前,有个40来岁的同事卖了房子,去4、500公里以外的一个小村子生活(没有孩子)。问他们以什么为生?答曰先靠卖房款,接着画画补贴家用。

      温哥华冬奥会之后,我碰巧路过一个冬奥会特约冰酒赞助商,慕名而去,到了以后才发现:这个酒庄只有6、7个人,条件非常非常简陋。在那附近,我还看到了一个两口子经营的酒庄。太太在前面照顾店面、顺便做些小糕点,丈夫在后面干活。两口子经营这个小酒庄已经2、30年了。

      我去阿拉斯加玩的时候,在人口不到30万人的Anchorage,碰到的几乎所有当地人,都嫌Anchorage人太多了。最奇葩的是从Anchorage到Seward的时候的大巴司机,路过一个叫Moose Pass的地方。大巴司机说他想找一个小地方生活,但是Moose Pass太大了----Moose Pass的人口只有219人。

      大多数鬼子是发自内心地喜欢自然、喜欢野外。这也是李子柒在鬼子那里也受欢迎的原因,跟文化输出是两码事。

      • 家园 我们讨论中华文化输出,其实是讨论中华文化被海外朋友接受并

        喜爱的话题。

        而“中华文化”这个概念,于我们讨论的话题来说,更多的是指“中国元素”----那种一目了然的可以被辨识的中国元素。譬如海外也有很多美丽的自然风光,全球不同人种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那简直太不一样了。但如果缺乏被辨识的中国元素,你能说这是中华文化输出?当然了,将来中华文化变成一类强势的文化为世界所接受的时候,你可以认为凡是中国人参与的都是中华文化,但现在显然不是这样。

        李子柒的视频中,处处都在无声的告诉你,这是“中国式的”。

        中国式的自然风光,中国的美食烹饪,中国古典的服装艺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式的村落、家居,中国传统的书法、绘画、笔墨纸砚、刺绣。这一切的一切,都在明确的告诉你:这是中国式的田园生活。

        如果李子柒的视频缺少了这些中国元素,那咱们也没必要讨论什么了。

        所以当这种中国式的田园生活为世人所欣赏、喜爱、羡慕的时候,我们才能自豪的说:这种美是咱中国的。

        回过头来再说,民族的未必一定要是世界的。但民族的,也可以是世界的。这是世界多样性的对立与统一,并不矛盾。

        =============================

        所以你所描述的“大多数鬼子是发自内心地喜欢自然、喜欢野外。这也是李子柒在鬼子那里也受欢迎的原因”我是部分赞同的。但你要说“跟文化输出是两码事”,我就有点闹不明白了。

        • 家园 举个例子吧,大片《珍珠港》的导演特别喜欢旗袍,

          给女主弄了两套旗袍造型。人很美、旗袍也很美,但是放在一起就是不协调。反过来也一样,多数中国人穿晚礼就是穿不出鬼子的味道。

          很多国际大牌,如LV, Chanel也采用过中国元素,但是都是吸引中国顾客的噱头,对老外影响有限。前年春节前去拉萨维加斯,某高端内衣品牌(好点的胸罩8、900美刀)推出中国元素的内衣,据我观察,也只有中国人感兴趣。

          这就是我说的跟文化输出不是一回事。

          • 家园 你所举例的国际大牌的“中国元素”,跟我们讨论的

            “中华文化输出”有一毛钱的关系?

            譬如你说“给女主弄了两套旗袍造型。人很美、旗袍也很美,但是放在一起就是不协调”。为什么你会觉得不协调?而且话说回来,导演喜欢并安排的,你认为导演本身觉得这个协调么?

            反过来看的例子应该是,在电影黄飞鸿里面,十三姨一身西式礼服出场,不知道阁下是否觉得协调?如果觉得协调,为什么你会有这种感觉?

            -------------------------

            至于“多数中国人穿晚礼就是穿不出鬼子的味道”,说明还是会有少部分中国人能穿出这种味道的。这部分中国人在你眼中是是什么样的人?

            是否是你所仰望的那种中国人呢??

            -------------------------

            我并不想用“文化自卑”这种字眼来解释这样的感受。实际上我认为,中华文化是有包容性的,包容外来先进文化并发展为自己的一部分,是非常有益的。

            李子柒与高铁,作为中华文化输出的代表,我们都需要。长远看,高铁更重要些。但是李子柒也不可或缺的。

            而你说李子柒跟“跟文化输出不是一回事”,那么你的“文化输出”是怎么定义的,或者你眼中什么是文化输出。

      • 家园 不太同意

        您这么说,让俺想起来俺一个哥们,说中国奥运拿金牌靠女人的论调。

        外宣和文化输出总得有个突破点吧,谁也做不到生下来就是奥运冠军

        • 家园 李子柒表达的无非两个:一是DIY,二是中式田园牧歌

          而DIY和田园生活都是鬼子比较喜欢的。

          说实话,论动手能力,在知识分子阶层、城市市民阶层,鬼子比我们强得多。我的鬼子同事自己动手装修地下室、修小木屋、修阳光房,私家小码头,re-build汽车、摩托车、船的比比皆是。当然,手巧不如家什巧,鬼子的工具异常丰富,因此很多事情上手并不难(他们主要优势是壮);还有就是有空间(车库)。

          再就是鬼子真的喜欢自然。不说度假屋、小木屋,不说打猎、滑野雪、攀岩、冲浪,很多人买个Trailer,开春后找个营地一放,一到周末就全家住到湖边或者树林去了。

          至于输出中国文化?这个概念太大了。个人认为中国文化精髓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国文化的糟粕是三纲五常。而中式田园牧歌表达的是什么呢?

          至于中国元素,很多国际大牌也采用过。但是都是吸引中国顾客的噱头,对老外影响有限。举个例子:大片《珍珠港》的导演非常喜欢旗袍。因此给女主弄了两个旗袍造型,人很美、旗袍也很美,但是放在一起就是不协调。反过来也一样,中国人穿晚礼就是穿不出鬼子的味道。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