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马克思传》读书笔记(之二) -- 林容小号

共:💬58 🌺521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马克思传》读书笔记(之二)

    时隔一年的更新,这一年家里遇到各种事,最后这一季度才有时间静下心来写一点东西。虽然在西西河呆了十多年,但还是搞不懂这个排版,大家将就着看吧。

    第一集在这:

    https://www.talkcc.net/article/4385033

    一、青年黑格尔派的“马老”

    1840年左右,青年黑格尔派的激进分子着实不少,譬如研究神学的鲍威尔兄弟,研究历史的卡尔·弗里德里希·科本,写政治文章的鲁滕堡,政论家莫泽斯·赫斯和擅长办报的卢格等等。马克思在青年黑格尔派里面年纪比大多数人都小,然而凭借其渊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和不俗的谈吐,大家都称呼他“马老”。后来又因为马克思长得比较黑,所以家人也称呼他“摩尔(脸黑的人)”,恩格斯因为参加过军事指挥,因此被马克思的女儿称为“将军”。至于为啥马克思和恩格斯都留了大胡子,因为当时这是革命者的象征。下图是油画《博士俱乐部的年轻人》。

    点看全图

    受到尊敬是很好,但是毕业了,就要独立自主,就要赚钱养活自己,马克思也不例外。上一集已经说过,由于马克思的青年黑格尔派的朋友——布鲁诺兄弟把柏林大学神学系得罪的非常彻底,以至于几乎全德意志大学的神学系都开始声讨布鲁诺兄弟,马克思跟着吃挂捞,进大学执教的路子算是泡汤了。

    这时候马克思只好去找青年黑格尔派的老大哥——阿尔诺德·卢格。

    卢格同志早年参加革命,他比马克思大16岁,是典型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由于在德国大学搞学生运动,结果在普鲁士的监狱蹲了6年,出来之后跑到德国东部的大城市德累斯顿办了一个叫做《德意志年鉴》的杂志,专门怼普鲁士政府。这份激进的杂志很对马克思的胃口,于是1841年开始,马克思开始和布鲁诺·鲍威尔等人一起给这份杂志撰稿。可以说,卢格是马克思走上政治道路的领路人。

    1841-1842年期间,刚刚毕业的马克思辗转于特里尔、科隆与波恩之间,并且常去布鲁诺·鲍威尔那里,布鲁诺·鲍威尔在给他弟弟的信里道:“马克思已经回到这里了,最近我们一起出去到广阔的乡村,再一次享受了所有美丽的景色。这次旅行太精彩了,我们与往常一样兴高采烈。在哥特斯堡租了两头驴,骑着驴子,我们疯一样地绕过小山,穿过村庄。波恩的社会名流像往常一样惊愕地望着我们,我们欢呼,驴子高鸣。”请注意,在西方骑驴可不是什么掉价的事,毕竟耶稣也是骑驴进的耶路撒冷。

    说句题外话,上文提到的哥特斯堡在地图上没找到(德国的堡实在太多了!),不过很可能是波恩南部小城巴德·哥德斯堡。1959年,德国社会民主党在这里通过了《哥德斯堡纲领》,标志着该党正式放弃马克思主义。这个党有着百年的历史,产生过威廉·李卜克内西和倍倍尔等工人运动先驱,也有诞生了卡尔·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等国际共运历史的传奇人物,当然也产生过伯恩斯坦和考茨基这样的修正主义者。下面是哥德斯堡的网图,据说在德国古堡中排名第78,别问我,我也不知道这个排名是怎么回事。

    点看全图

    网上还有一幅哥德斯堡的油画,看起来更有意境一些,也说明这个古堡损毁好久了。

    点看全图

    青年黑格尔派的政论家莫泽斯·赫斯对马克思的评价很高,他说“请你想一下,即使把卢梭、伏尔泰、霍尔巴赫、莱辛、海涅和黑格尔结合成为一个人,我着重说一下,是结合,而不是混杂在一堆,那么,你面前就会出现马克思博士。”

    1841年7月,马克思在波恩期间,深入研读了另一位青年黑格尔派名人写的一本名叫《基督教的本质》书,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路德维希·安得列斯·费尔巴哈。

    二、马克思与费尔巴哈

    费尔巴哈,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的学生,青年黑格尔派成员,中学政治课上令人头疼的大魔王之一,其人之名如雷贯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厦是构筑在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论基础上的,两者缺一不可。青年黑格尔派在最初接触到费尔巴哈著作的时候,大家应该是非常震撼的,恩格斯形容“那时候,我们都成为费尔巴哈派了”。

    费尔巴哈的主要观点摘录几句,大家看着是不是很眼熟:

    1.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不是宗教创造了人,而是人创造了宗教。

    3.自然界(包括人在内)是第一性的东西,精神是第二性的东西,人和人的思想都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费尔巴哈作为一位专精批判基督教的大佬,给当时的马克思的影响和震撼是相当大的,不过毕竟是马克思,他敏锐地觉察到了费尔巴哈唯物论中的形而上学和机械性,并在三年之后写出了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三、第一份正式工作——《莱茵报》编辑

    1842年,莱茵省的新兴资产阶级在科隆主办《莱茵政治、商业和工业日报》,简称《莱茵报》。这份报纸是为莱茵省工商界服务,当时的普鲁士政府容忍《莱茵报》,主要是为了让它和《科隆日报》抗衡,《科隆日报》代表的是极端天主教观点,结果由于有了马克思的参与,《莱茵报》逐渐成为了德国资产阶级反对派的机关报,这是德意志君主专制政府始料未及的。

    可见当时德意志的政治生态真是复杂,宗教势力、专制统治,商业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交织在一起,也使得当时的德意志产生了多个思想家和主义主张。当然,这也是德意志的民族特性使然,毕竟德国人自己都说“法国拥有大地,英国拥有海洋,而德国拥有思想的天空”

    当时《莱茵报》的撰稿人很多都是青年黑格尔派人士,譬如鲍威尔兄弟和鲁滕堡。马克思大约在4月份也开始为这个报纸写稿,这马克思第一次开始涉足政治经济领域问题,其中典型代表就是对林木盗窃法的抨击。

    这是当时莱茵省的一个法令,目的是为了保护森林地主的利益,禁止穷人盗窃林木、禁止狩猎和放牧。《青年马克思》这部电影的开头,特别展示了这一事件,穷人们在树林里捡掉落的树枝,结果被德国骑警一顿乱砍,来不及跑掉的就被杀了。针对这事件,马克思写了《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为穷人辩护,认为捡拾枯枝不是盗窃,这是穷人生存的权力。而这件事也是促使马克思研究经济学的最初动因。下面是电影的一个画面。

    点看全图

    顺便聊几句电影《青年马克思》,虽然叫做青年马克思,不过这类电影的主角永远有两个,另一个就是“第二提琴手”恩格斯。这部电影将18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活动演绎的很生动,不过仍然推荐先看看马克思传再看这部电影,否则里面关于马克思和蒲鲁东、魏特林、鲍威尔兄弟和卢格等人关系会让人头大。这是一部有一定入门难度的关于马克思早期革命活动的电影。

    譬如电影里面有一个情节,恩格斯的父亲对恩格斯说:“你的弟弟妹妹下周就要受坚信礼了,你要不要一起?”,当时的无神论者恩格斯给了他老爹一个否定的回复,恩格斯的老爸可不像马克思的老爸,有着“宗教狂热”和“资产阶级狂热”双重属性的老头把恩格斯给骂了一顿。

    点看全图

    而坚信礼是啥玩意?生长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我之前是没听过的,不过可以搜到。这是基督教的宗教仪式,一般是17-18岁时候,受过洗礼孩子再接受的一种宗教仪式,目的可能是确定宗教信仰的意思。电影中的恩格斯已经是无神论者了,自然不会参加了。

    实际上,根据萧灼基老先生写的《恩格斯》传记载,17岁的恩格斯在家乡是接受过坚信礼的,而且那时的小恩还是很相信宗教这一套的。

    但是电影这么演也是没毛病,因为这已经到了1845年,恩格斯早把宗教那一套抛到九霄云外了。恩格斯自己说:

    “一星期前,我的弟弟和妹妹二人接受坚信礼,今天全体亲族都要吃圣餐,——圣体发生了效力,今天早上我家老头那种宗教徒的难受的面孔到处出现了。”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第30—32页​(翻看马恩全集确实很令人头大)

    到了1842年10月,马克思收到莱茵报股东的委托,成为莱茵报的编辑,写稿写成编辑,颇有几分后市炒股炒成股东的范儿。上任不久,一份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叫做《总汇报》的报纸抨击马克思是普鲁士的共产主义者,马克思立刻回击:1.肯定共产主义思想有存在的理由。2.在现在的时代实现共产主义还是空想。3.本人对法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还知之甚少,需要不断地和深入地研究。于是马克思开始看傅里叶、圣西门和欧文关于社会主义的著作。

    看到这里,我想说《总汇报》干的漂亮!果然是大资产阶级的猪队友,无产阶级的神助攻,如果没有《总汇报》的乱怼马克思,没准马克思还不会那么早就研究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没准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也不会诞生,没准也就没有我这个读书笔记了。

    马克思作为《莱茵报》编辑,一方面同情底层人民利益,另一方面采取务实的办报方针,这样就与原来那些青年黑格尔派的朋友的走的越来越远了。鲍威尔兄弟等人组建了一个叫“自由人”的组织,比较能自我吹牛,写的文章语言空洞,言之无物,人称“清谈共产主义”,马克思作为实践论哲学观点的拥趸者,当然看不惯,在1842年底,马克思与曾经的好友布鲁诺·鲍威尔绝交。

    看到这里再说几句题外话,清谈这玩意在西晋就有了,代表人物是“信口雌黄”的王衍,这老兄天天胡扯淡,居然最后位列三公,不过就是因为他身居高位还不干实事,导致“永嘉之乱”爆发,西晋统治集团不得不衣冠南渡,统一刚不久的中华又分裂了。后来东晋将领桓温攻占洛阳,看到旧都衰败景象,说了一句"神州陆沉,百年丘虚,王夷甫(王衍)诸人不得不任其责!"。王衍自己下场也很离奇,王衍兵败,被石勒俘虏。石勒和他聊天,王衍说自己从年轻时起就不喜欢参与政事,想求自身避免祸患。石勒说你当我傻么,你都位列三公了,还说什么不参与政事?石勒考虑到王衍确实位列三公,年老体衰,不忍其刀刃加身,于是推倒一堵墙把王衍压死了,囧。

    马克思在莱茵报当编辑的期间帮穷人说话也就罢了,关键是经常抨击普鲁士政府的政策,这就让容克封建地主阶级忍无可忍,普鲁士政府下令让马克思离开《莱茵报》。于是1843年3月,马克思不得不辞去《莱茵报》编辑职务。但普鲁士作为当时欧洲三大老牌专制帝国岂是浪得虚名,深知斩草要除根,于是两周后,《莱茵报》被停刊了。

    顺便说说另外两个老牌专制帝国是沙皇俄国和奥匈帝国。沙皇俄国当时处在罗曼诺夫王朝时期,末代皇帝尼古拉二世大家都挺熟的,一家子被专政的整整齐齐。

    奥匈帝国的一直是哈布斯堡王朝当政,这个家族在欧洲名气太大了,盛产各种公主,连拿破仑的第二任妻子都是这个家族的,这婚事是奥匈帝国首相梅特涅操办的,梅特涅作为欧洲十九世纪上半期专政统治的象征在共产党宣言引言的第一段就有露面,后文会提到。

    啥,有人说,还是对这个哈布斯堡王朝没印象,那个,《茜茜公主》你总看过吧,没看过的去看看,这位来自巴伐利亚的美女是奥匈帝国最出名的皇后,她那“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绝世容颜可是一点都不夸张。下图是茜茜公主的画像。

    点看全图

    以及非常复杂的、每个图样都含义的奥匈帝国纹章。

    点看全图

    1841-1843年的工作,让马克思接触了共产主义,开始研究经济利益,认识了普鲁士封建政府的反动性,以及资产阶级的软弱立场,这些都促使他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转变。

    不过,当马克思放下《莱茵报》工作的时候,还有一件大事需要他,那位名叫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的女士等他很久了。。。

    土鳖抗铁牛中。。。

    关键词(Tags): #马克思 读书心得 马克思主义通宝推:花棍舞,普鲁托,三笑,乃力,吴用,diamond,胡一刀,江南愿,桥上,阴霾信仰,澹泊敬诚,红军迷,删ID走人,ccceee,须弥一芥,唐家山,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马克思传》笔记(十二、说英雄谁是英雄)

      马克思刚到布鲁塞尔不久,恩格斯带着玛丽·白恩士就来了,马克思住在同盟路5号,恩格斯住在同盟路7号,这条街在当时是一条穷街,住的都是工人、仆人、短工和马车夫等等。布鲁塞尔圣若斯区政府至今还保留着马恩的居住档案。顺便说恩格斯的登记职业是rentier,就是定靠收定期利息或租金生活的人,俗称的包租公。因为恩格斯是有钱人,所以连登记的语言都是法语。

      一、《德意志意识形态》

      1845年7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去曼彻斯特,马克思研究了英国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和发展,观看了英国工厂的工人状况。

      有了英国之行的积累,马克思和恩格斯1845年9月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这一著作与前文说过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完成,标志着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之一,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就此诞生。

      点看全图

      马克思写《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原因,是因为费尔巴哈总是宣称自己是“共产主义者”,马克思为了批判费尔巴哈的错误思想,才写了《提纲》和老费划清界限。

      那么,马恩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原因是什么呢?请看《形态》的真正书名:

      《德意志意识形态。对费尔巴哈、布·鲍威尔和施蒂纳所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以及各式各样先知所代表的德国社会主义的批判》

      望文生义,大家至少知道这本书首先是论战体,怼的目标是费尔巴哈、布鲁诺·鲍威尔和一个叫施蒂纳的家伙。这本著作很长,就算是节选版,依旧难读。但这本书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第一次系统地阐述出来,譬如:

      生产力决定交往形式。

      交往形式决定国家与意识形式。

      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矛盾运动是整个历史的基础。

      大家看着上面三句话是不是有点眼熟?那就对了,“交往形式”这个词语后来被马克思用“生产关系”代替。

      从此以后,无产阶级有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正确的世界观。

      央视纪录片《寻访马克思》向我们展示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一页手稿。手稿右侧的抽象画是恩格斯出品,这一刻恩格斯仿佛毕加索灵魂附体。。。大家要不要数一数有多少个人物?我数了一下,感觉san值狂降,于是放弃。

      点看全图

      二、国际共运与无政府主义

      1.施蒂纳其人

      上面说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批判对象中有一个叫施蒂纳的家伙。

      一个叫施蒂纳的家伙。。。

      一个叫施蒂纳的家伙。。。

      一个叫施蒂纳的家伙。。。

      施蒂纳(1806-1856),原名卡斯巴尔·施来特,青年黑格尔派成员,他一生默默无闻,直到1845年,他写了一本书,名字叫做《唯一者及其所有物》,此书被称为“无政府主义者的圣经”,施蒂纳本人被称为“现代无政府主义者的先知”。这标志着无政府主义(Anarchism),又译作安那其主义)的诞生。

      施蒂纳的主张有四点:

      1.个人绝对自由。只有利己主义的个人才是唯一实在的、合理的存在物,是世界上的“唯一者” ,即“我”。我就是一切,凡是妨碍我的任何东西,不论是国家、社会、团体、人民、民族、祖国、人类、世界,都要把它们无情地消灭掉。凡同我的自由意志相矛盾的意识形态,诸如伦理、道德、法律、权利义务、正义、真理等等都坚决反对和摈弃。

      2.夺取权力是实现绝对自由的手段。

      3.反对国家和政府。

      4.建立“利己主义者联盟”的理想社会。

      所以说,科学社会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交锋,始于《德意志意识形态》。

      2.第一国际余孽——无政府主义

      无政府主义的最初主张就具有盲动性,暴力性,破坏性和自我主义,对于无产阶级迷惑性极强,其世界观属于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又非常受小资产阶级喜爱。因此国际共运百七十年,贯穿其中的一条路线斗争就是科学社会主义与无政府主义思潮的斗争。

      在施蒂纳之后,马克思恩格斯与无政府主义继承者蒲鲁东、集大成者巴枯宁进行了坚决斗争,最终巴枯宁一派灰溜溜的滚出第一国际。而列宁和斯大林,又与“无政府共产主义”创始人克鲁泡特金的错误理论进行了斗争。列宁写了《无政府主义和社会主义》(提纲),1906年,斯大林外高加索开展革命活动期间写了《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是批判无政府主义的著作。列宁反对克鲁泡特金的理论,但对他一生中为反对沙皇专制和资本主义统治所作的斗争以及学术上的成就表示尊重。

      3.无政府主义与中共

      无政府主义比马列主义更早传入中国,中共早期的领导人李大钊、陈独秀都受过无政府主义的影响,许多无政府主义者都参与筹建了中共,教员在早期也受到过无政府主义的影响。不过,道不同,不相与谋,在中共成立前夕,共产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终因信仰和理念不合而分道扬镳,这在电影《开天辟地》中有描写。

      无政府主义名为主义,实际上是一个筐,从左到右都能往里面装,其本身就是一个包含众多哲学派系和政治理论的大杂烩。简而言之,某种思想学说,不管其理论依据,只要反对包括政府在内的一切统治和权威,就能归类于无政府主义之中。

      无政府主义者尚黑,旗帜是黑旗,标志是黑色圆圈里面有一个字母A,历史上很多暴力事件与无政府主义有关,1920年华尔街大爆炸就可能是无政府主义者的手笔。

      点看全图

      所以大家在国外真要是遇到无政府主义者最好绕着走,因为你不太好分辨对面是革命的安那其还是反动的安那其、是温和的安那其还是激进的安那其。

      三、说说意识形态

      既然本篇提到了《德意志意识形态》,那接下来就说说意识形态。根据历史唯物主义:

      1.社会生活是由有意识的、受一定思想支配的人的活动构成的。社会的人的意识即是社会意识。迄今为止,人类主要的社会意识形式有;艺术、道德、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宗数、哲学和科学等。

      2.社会意识分为两种:一类是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由这些社会意识形式组成为一定经济基础服务的思想体系,通常称之为社会意识形态。另一类是不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可称之为社会意识形式中的非意识形态部分,主要指科学

      3.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是社会价值观。它包括人们在社会生活领域中的立场、观点、主张等,如艺术观点、道德观念、政治法律思想、宗教态度、哲学倾向、经济主张等等。

      4.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因此,在有阶级的情况下,社会意识形态是有阶级性的。

      举个艺术例子吧,譬如网络文学作品,这个妥妥滴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下面是一个某网络文学网站库存主要类型的小说数量图。

      点看全图

      上图作品数量大约198万部,玄幻、奇幻和仙侠作品111万部,占作品总数的56%,“两幻一仙”这类幻想主义可以所是网络小说的主流,我前面推荐过的《诡秘之主》自然也在其列。

      总体来说,“两幻一仙”等幻想主义小说是网络小说的主要组成部分,内容情节基本是进取向上的,人物塑造一般以个人英雄主义为主,创作的哲学依据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神秘论。虽然这类小说中的言出法随和心想事成不可能在现实中实现,但确实能够让人有代入感,并产生虚幻的满足感。

      为什么“两幻一仙”会大行其道?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从根本上来讲,还要参照教员的讲话,他说: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

      所以说,网络文学作品,也是人民生活在网络文学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言止于此吧。

      四、说英雄谁是英雄

      英雄与英雄主义是从神话传说时代起,就是一个令人着迷的话题。唯物史观是人民史观,不是英雄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分为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杰出的或者是反动的)

      1.历史人物能够决定个别历史事件,不等于能够决定整个历史。恩格斯说,“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去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他,并且这个代替者是会出现的,不论好一些或差一些,但是最终总是会出现的。”

      也就是说,历史人物的作用再大,也不能超越广大人民群众的作用而成为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不能超越于历史必然规律的支配作用之外,摆脱社会客观历史条件的制约。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共产党人经历了太多的血雨腥风和艰难困苦,在这期间牺牲了无数先烈,而那些幸存下来的革命者们,汲取了同志们的经验,继承同志们的遗志,最终共同缔造了新中国。1949年10月1日站在天安门城楼的那些历史人物,并不是生来就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他们从人民中诞生,在革命中成长,是人民创造历史过程中杰出历史人物。他们创造了历史,历史造就了他们,他们是人民中的英雄。

      点看全图

      2.但是,唯物史观还认为,在历史造就的人民英雄中,有少数杰出人物是历史任务的发起者,发起者的见识要比别人的远些,发起者的愿望要比别人的强烈些。他把先前的社会理性发展进程所提出的紧急科学任务拿来加以解决,他把先前的社会关系发展过程所引起的新的社会需要指明出来,他担负起满足这种需要的发起责任。缺少这样的发起者,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会出现迟滞和曲折。

      这样的发起者,是人民英雄中的英雄,是无产阶级领袖,上图中C位的教员,就是其中的代表。

      历史唯物主义部分完结,下回进入《共产党宣言》部分。

      土鳖抗铁牛ing

      关键词(Tags): #马克思 读书心得 马克思主义 教员通宝推:江南愿,崂山一道士,心远地自偏,empire2007,须弥一芥,桥上,伏波将军,唐家山,苏仙岭,陈王奋起,
      • 家园 恩格斯的这句话我是不认可的

        “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去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他,并且这个代替者是会出现的,不论好一些或差一些,但是最终总是会出现的。”

        感觉恩格斯的决定论味道都很重,第二国际都如此,所以后来都走向了修正主义。

        坦率地说,如果依据马克思的客观逻辑,革命也许会发生,但革命永远不会成功。这里面的逻辑很简单,如果初始的博弈结果,劳动者无法斗过资产阶级,那么后续的博弈,正常情况下,只可能是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甚至,强者都把这一结果的合法性——意识形态——都给你准备好了。刘慈欣的《赡养人类》,就是这样一种结果。

        读中国革命史,这一点是非常明显的。如果没有毛泽东,凭朱德、周恩来这些人,能够成功,谁信呢?连朝鲜战争都不敢打,要打就只会拼命,1927年就没有了,井冈山都上不去,朱德可能在滇军里混着混着,就没有然后了,至于周恩来,即使革命信念再强大,也只能搞工人罢工而已。

        读历史读到相信恩格斯这一句,我以为其实是理论误人。还有,马克思不喜欢讲客观必然性,我觉得马克思内心里才不相信恩格斯呢

        • 家园 唯必然论或者唯偶然论本身就不辩证
        • 家园 【原创】没错,教员是唯物史观最动人的特例

          纵观上下五千年,教员是穿越者也难以比肩的存在,以至于现在的穿越小说脑洞开的再大,一旦进入二一七六晶壁系,面对拥有位面之子,主角光环,时代天骄,历史巅峰等诸多气运加身的他,就只能纳头便拜,可谓:当年图书管理员,却能碾压无限穿。

          教员的立国之功超过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他改造了民族的思想,扬弃了孔孟的文教,活用了马列理论。他的一生,仿佛先秦圣王和西方哲人王。

          回过来再说恩格斯的这段话,恩格斯说“这个代替者是会出现的,不论好一些或差一些,但是最终总是会出现的。”

          唯物史观归根结底是世界观,除非平行宇宙穿梭能够实现,否则没法进行实证。

          我的理解是,教员出现在二十世纪中国,是历史的偶然;如果彼时教员没有出现,也会产生另外一个领袖人物,这是历史的必然。

          按照恩格斯的说法,代替教员的人终将出现。

          但是从成就来说,必然逊色于教员,并且加上定语“全方面”

          而且从时间跨度来讲,错过了教员,很可能继续神州陆沉五百年。这个数字不是随便猜的,是朱重八到教员的历史维度。

          总之,用唯物史观解释历史人物,面对别的伟人,相信大家都觉得是可以替代的,但是一提到“推动历史进程,屠龙术大师范和无产阶级导师”的教员,连唯物史观都要小心翼翼了。

          毕竟唯物史观诞生不到两百年,但上下五千年才出现了一个教员。

          能够轻轻松松用唯物史观谈教员的,也只有教员本人了。他说“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他又说“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关键词(Tags): #教员 唯物史观
          • 家园 主席是让人五体投地的崇拜

            但是,他那句话不能当作规律。恩格斯这一句我尤其不认可。会出一个代表群众造反的人,比如没有毛,就可能会有朱、周等等。但是没有毛,中国革命肯定不能成功,这几乎是不可怀疑的。

            另外,恩格斯的说法,我觉得不若用结构来代表。会出现这类结构,但结构并不必然保证中国会革命成功,不必然保证中国崛起,因为结构更有可能表明,世界体系的三六九等是不必然的,资本主义体系是难以打破的。像主席那样的人,出了一个,整个民族命运就改观的。如果没有了,其实民族就沦亡了,惭惭地,我们认为历史本来就该如此了,甚至汉人,大家可能也只是中原一带的人而己。

            不能把结构理解成为机械式的必然率,这一定是有问题的。其实不妨琢磨一下金岳霖的“理有固然,而势不必至”。历史唯物主义只是讲的一般性的结构上的道理,不能把这个道理当成革命必然成功的道理。我崇拜毛主席,但对于“人民是历史创造者”一语敬而远之,因为主席这句话根本就不是理论论证,只是口号和表扬,没有必要太认真。

      • 家园 没有修改模式略难受,有几个小地方想改一下。
    • 家园 【原创】《马克思传》读书笔记(十一、《提纲》)

      继续整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学习笔记。

      1845年,马克思完成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个提纲当时没有发表,后来被恩格斯发现。到了1888年,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序言中称这个文件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并作为该书的附录首次发表。

      所以说,没有恩格斯,提纲都不一定会问世。将军阁下,您辛苦了。

      《提纲》标志着历史唯物主义暨唯物史观诞生,《提纲》相对前面的《导言》《巴黎手稿》《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德国状况》等著作来说不算长,但内涵丰富。马恩原著的重要性和篇幅长短没有必然联系。譬如《法国工人党纲领导言》,寥寥数百字,但却被称为“浓缩版的共产党宣言”。

      对于《提纲》的学习,强烈建议要对照教员的《实践论》来学习,因为《提纲》不仅包含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包含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索性先全文粘贴《提纲》吧。

      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

      (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gegenstāndliche]活动。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gegenstāndliche]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三)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四)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他的世俗基础。但是,世俗基础使自己从本身中分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这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因此,对于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并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因此,例如,自从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在于世俗家庭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被消灭。

      (五)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类感性的活动。

      (六)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所以他不得不:

      (1)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的个体。

      (2)所以,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

      (七)因此,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个人,实际上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

      (八)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九)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做到对单个人和市民社会的直观。

      (十)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

      (十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二、对《提纲》的理解

      第一条:Fairwell,Feuerbach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巴黎手稿》等著作中,马克思已经开始灵活运用费尔巴哈的观点。但到了1845年,马克思终于认识到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错误。

      这一条开宗明义,马克思直接旗帜鲜明地批判费尔巴哈的观点,并与其说再见。

      第二条:真理与实践

      第二条开始就提到,“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gegenständliche〕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马克思的新世界观与前人不同点就在于其实践性,这个前人主要是指经院哲学。经院哲学产生于11世纪至14世纪查理曼帝国的宫廷学校及欧洲基督教的大修道院和附属学校,因为教师和学者被称为经院学者(经师),故取名经院哲学。经院哲学是与宗教神学相结合的唯心主义哲学,属于欧洲中世纪特有的哲学形态。

      它是运用理性形式,通过抽象的、烦琐的辩证方法论证基督教信仰、为宗教神学服务的思辨哲学。(出自《简明西方哲学史》)

      上面这句话其实说出了经院哲学的本质,这玩意是服务于宗教神学的,必然要弄的繁琐复杂,云山雾罩,否则怎么忽悠信徒呢。

      然后问题又来了,什么是思辨哲学,这个词语在马哲的体系中出现频率极高,基本上都是批判的对象。

      思辨哲学:(德语spe—kulativePhilosophie):从概念出发进行纯粹逻辑思维,推演出整个客观实在,使客观世界的发展服从于人的思维的一般法则的哲学。思辨哲学的集大成者就是黑格尔。(出自《外国哲学大辞典》)

      这玩意一听就是唯心主义的,所以说什么“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都是披着神秘主义外衣的扯淡,目的还是待价而沽。

      从第二条来看,马克思认为人的想法是否合理、是否可行,光靠自己在头脑和纸面上的无限推演和循环论证是不靠谱的,最终还是要在实践中加以认证。教员对实践这个概念,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表述。

      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此外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等等。(出自《实践论》)

      1978年,《光明日报》刊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了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并为当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思想和舆论上的准备。

      第六条: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是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的看法,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

      1.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但人的本质是社会性。

      2.社会关系包含以生产关系为主的物质关系,以及政治、思想、伦理道德关系等等。

      3.人的本质是具体的、现实的、变化的,不是抽象的,凝固的,不存在适用于一切时代和一切个人的永恒的人的普遍本质。

      1947年,中共领导下新老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土改运动彻底消灭了中国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封建地主阶级,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几十年后中国的飞速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土改运动,改的不仅是土地所有制,更是改变农民观念,改造人的思想。在土改运动中,除了贫雇农、中农、富农、地主等人之外,在农村中还有一类特殊的人群,就是失去土地又不务正业的农民,俗称“二流子”,学名游民无产者。

      要改变这类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中共采取了多种方式,最重要的是用这些人的社会关系来影响激励他们,最终改变这些游民无产者的本质,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在小说《暴风骤雨》中有一个叫做李毛驴的二流子,就是中共对游民无产者改造的典范。《暴风骤雨》这部小说的文学性、现实性和艺术性都非常出色,虽然是几十年前的作品,但是笔者读了不下十遍。

      点看全图

      第八条: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

      这一条很好理解了,生产实践、社会实践、政治生活和科学实验等等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基础。

      提纲中提到了人的本质和社会生活的本质,统称为“两个本质”。在马哲的体系中,我们还会遇到,两个必然,两个绝不会,两个决裂,两个王国,两个改造等等闪烁着辩证光辉的概念。

      第十条:新世界观

      这一句体现了马克思新世界观的特点,是新的唯物主义,研究的落脚点是人类社会。

      第十一条:马哲的本质特征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一句是整个《提纲》最重要的一段。马克思在这里提出了自己的哲学观点是要改变世界,改造的方法当然是革命实践。这句话非常著名,她出现在以下地方:

      1.柏林洪堡大学的校训,镌刻在大学主楼大厅的墙上。这是东德时期的作品,两德合并后保留。

      点看全图

      2.1983年东德发行的纪念马克思逝世100周年的20马克的铜币背面。

      点看全图

      Die Philosophen haben die Welt nurverschieden interpretiert, es kommt aber darauf an, sie zu verändern.(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3.马克思的墓志铭。马克思葬于伦敦北郊海格特公墓。2019年,马克思墓又被人破坏了。

      THE PHILOSOPHERS HAVE ONLY INTERPRETED THE WORLD IN VARI OUS WAYS,THE POINT HOWEVER IS TO CHANGE IT.

      顺便说一句,墓志铭的另一句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三、略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时代意义

      关于《提纲》,当代最卓越的马克思主义者曾在世纪之交发表过一篇论文,详见下图。

      点看全图

      这篇文章体现了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刻理解和熟练运用,以及在此之上的人民史观,摘录一段如下:

      “一方面,要把广大人民群众永远置于社会实践的主体地位,引导和动员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使他们承担起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历史重任,防止将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由全体人民群众主动参与和积极发挥作用的伟大社会实践,变为由少数社会精英主导、主演,广大人民群众在一旁观看或被动服从的贵族式的上层社会活动,从而将全体人民的事业变成少数人的事业;

      另一方面,要在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社会实践中充分反映和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使他们的利益得到关照,愿望和呼声得到充分表达,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受益者”

      惟愿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土鳖抗铁牛ing。

      关键词(Tags): #马克思 读书心得 马克思主义 教员通宝推:澹泊敬诚,心远地自偏,钢铁飓风,擎箭天使,桥上,须弥一芥,唐家山,
    • 家园 【原创】《马克思传》读书笔记(十、历史唯物主义)

      这篇笔记将涉足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相对前面的篇章,我觉得这部分内容更深奥一些,希望我这个初学者的理解没有太大偏差。

      一、从巴黎到布鲁塞尔

      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会面,从此开始两人伟大的友谊和共同的事业。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第二卷开始,将增加一个特殊章节,叫做《卡·马克思和弗·恩格斯生平事业年表》,将两人的革命活动记录在一起。

      马克思在巴黎待了一年多,期间多次向一个进步刊物《前进报》投稿。《前进报》虽然不是马克思主编,但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并被恩格斯列入马克思生前参加过的五大战斗报——“《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马克思通过这个报纸与卢格老兄打嘴仗,顺便批判一下普鲁士的专制统治,海涅还在这份报纸上面发表讽刺诗抨击普鲁士国王。下图是诗人海因里希·海涅。

      点看全图

      普鲁士当然不能忍,便向法国政府施压,要求法国政府驱逐马克思等活跃在《前进报》上的撰稿者。法国政府居然怂了,对普鲁士说了一声“您的意志就是我的意愿”,于是马克思被从巴黎撵了出来,从此开始,马克思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顺便说一下,这时候法国内阁首相是基佐阁下,此人大名鼎鼎,甚至作为欧洲反动势力的代表,留名《共产党宣言》。下图是弗朗索瓦·皮埃尔·吉尧姆·基佐。

      点看全图

      马克思环顾四周,发现只能去比利时,于是他来到了布鲁塞尔。下图是十九世纪的布鲁塞尔。从图片上看,这个环境真是比英国好太多了。

      点看全图

      马克思被人赶出法国,身上穷的掉渣,最后不得不典当燕妮的嫁妆(刻着家族徽章的精美银器),因为穿的太破,还差点被典当行的人当成小偷。恩格斯得知马克思的窘境,赶紧把他写《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稿费寄给马克思。马克思当时住在布鲁塞尔的圣若塞-汤-诺德区同盟街5号(现在应该叫做圣若斯-滕-诺德),如下图。

      点看全图

      二、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1945年,马克思流亡期间完成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随后与恩格斯合著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两部著作,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奠基之作。

      《提纲》篇幅短,部分内容很精炼,容易理解,《形态》篇幅很长,天才论断往往被巨大的篇幅掩盖住了,最好读读节选本。

      如果只是想了解这两部著作的基本内容,建议大家不要看百度,度娘遇到马克思主义,多半是不太行的,不仅讲的啰里啰嗦,而且没有抓住重点,建议大家直接看《马恩全集》第三卷前面的说明部分,这一部分把《提纲》和《形态》讲的言简意赅,直白透彻。

      《马恩全集》网上到处有下载,如果大家觉得下载麻烦,可以去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宣讲家网”(http://www.71.cn/acastudies/classicdoc/)去看。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共有11条,马克思生前没有发表,1888年由恩格斯整理发表,恩格斯称之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这也说明了《提纲》的历史地位相当之高。

      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

      啥是历史唯物主义来着,相信大家政治课上都学过,不过时隔多年,估计大家估计都忘得七七八八了。我这里帮大家深挖一下青春的记忆吧。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教员版)

      没错,上面这几句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浓缩和精华,可以称之为“唯物史观四句教”。

      前面写了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看法,他说“这种观点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马恩选集第三卷第704—705页,1892年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所写的《导言》)。

      这段话对于大家理解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还是有点过于古老和专业了,我试着记录一下自己的理解。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具体来讲:

      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对象是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也就是说历史唯物主义是用辩证唯物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的一门学问。

      历史唯物主义的教程,一般包含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国家、革命,社会意识,科学及其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历史进步与人类解放等七个方面内容。

      四、马克思与历史唯物主义

      请大家注意,阶级斗争学说不是马克思首创的,但是确实由马克思和恩格斯等通过革命实践继承、创新和发展的,并被归于历史唯物主义学说范畴。

      资产阶级也有阶级斗争学说的,前面说的法国内阁首相基佐就建立了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历史学说。在他早期的历史著作中试图用阶级斗争观点来解释法国革命、英国革命及其他历史事件,目的是要论证资产阶级有权管理国家。

      不过等到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反对资产阶级时候,他就把自己的阶级斗争的理论学说扔到爪哇国了。

      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贡献有三点(《马恩选集》第四卷547页,《马克思致约·魏德迈》):

      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件武器锋锐无比,新中国之后,虽然逐渐提的少了,但因为历史课、政治课以及五卷纲要的普及,总有人对其会有新的认识。

      毕竟教员在《实践论》中的这句话太过精辟了,“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

      五、左与右

      西方资产阶级为了抗衡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学说,提出了多元主义这个学说,它不承认资本主义社会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由多元的社会群体和个人所构成。

      有一位朋友对阶级观点和左派右派的理解很是独特,这里记录一下:

      承认阶级观点的毫无疑问是左派。各类左派对于阶级矛盾的态度决定了他们在左翼的相对位置,越是坚持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自然越靠左,越是觉得阶级矛盾可以让位于其他矛盾的越靠右。

      中间派(骑墙派)就不说了,他们的阶级观只有薛定谔知道。

      对不承认阶级的右派来说,则要看他们对于民族主义和多元主义的看法。越是坚持民族主义的越偏右,最右边的当然就是种族主义,再狭隘的就是纳粹;越是虚无民族主义并倾向多元化的越偏左,虚无到了极点那就是所谓的“白左”。

      所以啊,白左根本不是左派,而是右派。

      下一节继续学习《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土鳖抗铁牛ing

      关键词(Tags): #读书心得#马克思主义#教员#恩格斯通宝推:兰迪,心远地自偏,桥上,须弥一芥,澹泊敬诚,唐家山,吴用,rentg,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