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第一骑兵军(引子) -- 梦秋

共:💬210 🌺125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波兰族为主体民族,约占93.5%

          其余的,除1%为西里西亚族,诸如德意志族、白俄罗斯族和乌克兰族,连1%都不到。

          二战的时候,波兰受到纳粹德国和老毛子两大强权的双向夹击,虽然波兰无论是军力还是装备都处于绝对劣势,还抵挡了5周(1939年9月1日至10月6日),也算可以了。要知道高卢鸡有约翰牛相助,可在希特勒的闪电战攻势之下,法国战役(1940年5月10日至6月25日)也就比波兰战役多打了11天而已,高卢鸡就跪了。

          • 家园 波兰族是个什么鬼?

            以前从来没听说过,是我孤陋寡闻了吗?

            波兰500年前灭掉条顿骑士团、500年后华沙城下灭图哈切夫斯基,战力确实不错。

    • 家园 【原创】第一骑兵军(第七章:迈科普整训)

      第七章 迈科普整训

      1920年3月,当第一骑兵集团军在迈科普一带与邓尼金白军余部作战时,这支部队已经拥有一万名战斗人员,三万多匹马,19辆装甲列车和3辆装甲车。因为沃罗涅日战役和马内奇河南岸战斗的辉煌胜利,它被红军最高指挥部所熟悉,被认为是一支战斗力极强的突击性力量。

      但是,第一骑兵集团军还缺少一样足以让布尔什维克放心的东西:共产党员。

      在1919年9月,红色骑兵部队里流传着一种说法,认为自己是为了布尔什维克,而不是为共产党去打仗。托洛茨基在当月检阅红色骑兵并发表了演说,想要解释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的关系,却遭到了骑兵战士们无情的嘲笑。他回到莫斯科后,怒气冲天地汇报道:“布琼尼和他的士兵是一群匪徒!”。此外他还把布琼尼比作是“现代拉津”【斯捷潘·季莫费耶维奇·拉津(1630-1671),顿河哥萨克领导人,1670-1671年领导了反对沙皇及贵族的哥萨克起义,被变节的哥萨克出卖,处决于莫斯科】。

      1919年10月,第一骑兵军还没有升级为集团军之前,部队里只有大约100名共产党员,很多骑兵团甚至连党支部都无法组织起来,很难说它是一支真正的布尔什维克军队。军长布琼尼并不是党员。按照布琼尼传记的说法,只有在1919年12月在斯大林的帮助下,认定布琼尼于1916年3月19日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党龄从交申请书那一天开始。入党介绍人是斯大林、伏罗希洛夫和夏坚科。有些讽刺的是,在1916年3月,布琼尼可能根本就不认识这三位,甚至连名字可能都没听说过。

      第一骑兵集团军成立后,按照红军组织原则成立了最高决策机构军事委员会。一般来说,红军集团军级及以上机构都会成立军事委员会,委员会成员为三人,一名“军事专家”和两名政工人员。“政委”这个创意最早来自法国左翼活动家们。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在俄军中设立了政委职位,但只派往集团军及以上单位。托洛茨基在红军建军过程中将政委派到了连营级军事单位。当时的红军主要指挥员大部为旧俄军中高级军官,忠诚度存在问题。

      【在红军建军初期,因缺乏识文断字的指挥人员,不得不大批委任旧军官在红军中任职,他们被称为“军事专家”。在整个内战中大约有7.5万旧军官在红军当中担任各级指挥职务,占全体红军指挥员的56%。红军高级指挥员中约有四分之三是旧军官。这些军事专家中最著名的是前旧俄军总司令布鲁西洛夫,而旧军官沙波什尼科夫成为共革军委作战部长,后面授元帅军衔。在是否任命军事专家指挥“无产阶级军队”的问题上,托洛茨基和斯大林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和冲突。在红军建军之初的路线之争,种下了1937-1938年斯大林肃反的种子。】

      例如,红军东方面军首任司令员、旧俄军中校M.A.穆拉维约夫在1918年7月参加了社会革命党针对布尔什维克的政变,其余中高级指挥员临阵变节更是难以计数,本文此前已经提到南俄红军一位集团军司令员和一位集团军参谋长的投敌。为了确保军队绝对忠于布尔什维克,托洛茨基公开提出:“指挥员左边要有一个政委,右边也要有一个政委,手里都拿着左轮手枪。”

      第一骑兵集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有布琼尼、伏罗希洛夫和夏坚科三人。夏坚科主要在塔甘罗格一带负责红色骑兵的招募、训练以及后勤工作。伏罗希洛夫负责红色骑兵党建等政治工作。他很快证明了自己是一名优秀的政委。红色骑兵当中的共产党员人数大大增加了。1920年3月,第一骑兵集团军中大约有800名党员以及500名候补党员,建立了78个党支部。1920年5月中旬,大约有2153名党员和1000名候补党员。6月,党员占全军人数的大约20%。在各师指挥人员中,共产党员的比例更达到了40-50%。

      对党员和政工人员的培训机构很快建立起来。1920年3月15日之前,第一骑兵集团军只有1个党校和12名学员。一个月后已经建立了3个党校,有113名学员。

      布琼尼对于军队政治建设重要程度的认识并不亚于伏罗希洛夫。虽然他在士兵当中拥有极高的威望——士兵们都自称为“布琼尼茨”(Budennyites),意思就是“布琼尼的人”——但是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他试图建立一支仅仅忠于自己,而不是布尔什维克的军队。布琼尼与第一骑兵军政委基夫盖尔关系很好,后来与伏罗希洛夫相处也没有什么问题。他并不排斥政工人员,反而愿意接纳他们。仅仅在1919年10月,他就向上级提出要求,希望增派300名政工人员到部队。红色骑兵的政工人员伤亡率往往达到25%左右。如果不在战斗中扮演积极的角色,政工人员的伤亡率不会这么高。

      上级同意了布琼尼的请求,派遣了新的政工人员。新来的政工人员里有一个年轻的知识分子,名字叫做基里尔·柳托夫。他的真名叫做伊萨克·伊曼纽洛维奇·巴别尔。改名柳托夫,是为了防止红色骑兵们对他的犹太人身份产生敌意。不论有多少政委在红色骑兵中强调国际主义,反犹的恶行在第一骑兵集团军当中时有发生。红色骑兵攻占罗斯托夫之后一度传来部队屠杀犹太人的消息。巴别尔对此保持警觉是可以理解的。

      红色骑兵在沃罗涅日缴获了一个印刷厂,办起了自己的报纸《红色骑兵报》,这是伏罗希洛夫领导下政治工作的主要成果之一。巴别尔参与创办了这份报纸。此外,考虑到红色骑兵当中充斥着大量文盲,政工人员们在士兵们当中开展了大规模扫盲活动。扫盲活动大约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举办识字班。到1920年年底,全集团军中一共有116个识字班。在《红色骑兵报》上开辟了“文盲角”栏目,有利于识字的士兵帮助不识字的士兵认字。行军当中,走在前方的士兵身上背着一块小黑板,在他们身后的士兵不用下马也能够利用小黑板识字,并随时涂写。第二种方式是开办各种流动图书室,提高士兵们的阅读能力,并宣传布尔什维克意识形态。1920年3月,全集团军共有60个流动图书室,拥有91本小说,48本政治类书籍和77本政治宣传手册。四个月后,红色骑兵的流动图书室翻了一番,拥有655本小说,231本政治类书籍和367本政治宣传手册。

      除了扫盲识字,政治工作当中还充满着大量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借以提高士气、开阔眼界和理解各种政治理论。1920年1月,部队中“文化启蒙工作者”开会,并在骑兵军中建立了文化启蒙组织,提供语言学习,文化教育,音乐、戏剧和其余的教育。1920年3月,骑兵军当有5个俱乐部。1920年6月,每个骑兵连都有了自己的俱乐部。骑兵军当中会举行许多歌唱比赛,戏剧表演和音乐会。有时候会有专业演出团体从后方前来,或者来自当地的一些演出团体也会表演。更多是骑兵军中自己的业余演出人才进行表演,为此组建了乐队和剧团。布琼尼认为这样做能够鼓舞士气。后来他出任骑兵总监后曾经要求红色骑兵都要有自己的乐队。布琼尼本人的手风琴演奏水平就很不错。

      新招募的士兵和新分配的政工人员当中,有大量的工人。第一骑兵集团军中的工人比例提高到了大约22%左右。此外还有一些女战士和女政工人员也加入了红色骑兵的队伍。伏罗希洛夫本人的妻子叶卡捷琳娜也在第一骑兵集团军当中担任文化教员,布琼尼的妻子娜杰日达则负责医疗工作。此外,红色骑兵当中还建立了小型的俢械厂、兽医队和被服厂,容纳了大量的家属和非战斗人员,结果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大量非战斗人员随军行动,最高时总人数超过万人。

      【八卦一下伏罗希洛夫和他的妻子叶卡捷琳娜。伏罗希洛夫一生只结了一次婚。叶卡捷琳娜相伴四十余年,经历各种政治风云,为丈夫牺牲甚多。两人终身无子嗣。伏龙芝去世后他们曾收养过他的儿子季莫尔和女儿塔季扬娜。在苏德战争中季莫尔成为中尉飞行员,苏联英雄。1942年1月19日牺牲在前线。】

      虽然政治工作有所加强,在迈科普期间,红色骑兵当中仍旧出现了一些逃兵现象。因为驻扎地普遍离士兵们的家乡较近,他们往往逃回家里,随后迅速发现家园已经在战斗中被毁,亲人流离失所。失去了家庭的归宿感后,逃兵们又回到了部队当中。指挥员们在对待逃兵问题上政策变化比较大,但总体上偏向宽松。

      军事历史学家的粗略统计显示,1918年到1920年期间红军的逃兵高达300万人次(部分士兵被多次征召和多次逃跑)。1919年大约有44%的红军士兵在经过自己家乡或者附近时当逃兵。托洛茨基在1918年11月曾经下令就地处决逃兵。1918年底,南俄第八集团军据此判决2000名逃兵死刑,实际上最终只执行了150例左右,因为逃兵太多执行不过来。1920年红军总参谋部下令,只有“恶意逃跑”的士兵才会被送上军事法庭。

      允许部分家属随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逃兵现象,不过此举降低了部队的机动性。另外一个现象是红色骑兵中有许多亲兄弟一起服役,对部队的团结起到一定作用。例如阿帕纳先科四个同胞兄弟就在同一支部队中作战,其中一人在1919年阵亡。参谋长波格列博夫的弟弟在第六骑兵师二旅一度担任旅长。布琼尼的两个兄弟则在红色骑兵中担任骑兵连长。

      红色骑兵的酗酒问题比较严重。除了罗斯托夫的疯狂酗酒留下了历史印记外,还有一次被记录下来的事件,应该发生在迈科普的整训期间。当时第四骑兵师第一旅旅长马斯拉科夫喝得酩酊大醉,遂命令手下部队展开队形,向一个由普通工人和农民组成的新红军步兵团发起冲锋。巴别尔在《骑兵军》中用半章篇幅(《阿丰卡·比达》)专门写到了马斯拉科夫这次冲锋。他描述说,醉醺醺的红色骑兵冲到步兵中,用马鞭痛打了他们一顿。不过,作者把故事背景设在了苏波战争期间,而不是迈科普整训。

      布琼尼本人似乎没有酗酒的情况发生【正史当中没有布琼尼酗酒的信息。不过,1924年,布琼尼的第一任妻子娜杰日达在一起枪支走火事件当中中弹身亡。有人认为这是她看不惯酗酒的布琼尼而与之发生争吵,双边发生冲突才引发走火事故】,但是他的手下确有不少酒鬼。为此他曾经被迫解除了第一骑兵集团军参谋长波格列博夫的职务。

      布琼尼回忆录中写道,斯大林认为波格列博夫是个酒鬼,不顾布琼尼反对强制解除了他的参谋长职务,并将其调到一个步兵师里当参谋长。事后斯大林还批评布琼尼“感情用事”。

      红色骑兵的重要将领铁木辛哥也曾因为酗酒被布琼尼解除过师长职务。1919年12月,骑兵军内部举行了一系列反酗酒会议,要求“消除资产阶级体系带给我们的不良影响”。一名骑兵后来回忆说,“酒精是白军用来瓦解红色骑兵士气的‘秘密武器’”。至于这些戒酒会议的结果如何,1920年1月的罗斯托夫酗酒行为已经给出了答案。

      “迈科普整训”并不是一个历史名词,只是战斗间隙而已。3月1日邓尼金白军向新罗西斯克撤退,红色骑兵跟踪追击,随后北高加索大规模战事基本结束。3月25日,共革军委即电召布琼尼和伏罗希洛夫到莫斯科,询问将第一骑兵集团军派往乌克兰前线与波兰军队作战事宜,中间只有几周的间隔。到1920年5月下旬红色骑兵再度投入作战,总共大约有两个月左右的无战事时间。红色骑兵利用这段时间进行了整军。布琼尼和伏罗希洛夫之间的配合十分默契,大幅度地提高了指挥员和士兵的军事和政治素质。值得说明一下的是,伏罗希洛夫虽然军事指挥能力不行,但并不是一个胆小鬼。在需要的时候,他会亲自带领队伍进行冲锋。1920年在第六骑兵师当中的调查显示,士兵和指挥员对政工人员的首要要求就是“作战勇敢”。这一点上伏罗希洛夫已经足够赢得指战员的尊重了。

      红色骑兵在这个时候仍旧没有停止扩张。1920年4月,第一骑兵集团军编制中增加了第十四骑兵师。师长是亚历山大·帕尔霍缅科。他是斯大林和伏罗希洛夫亲信,后来成为苏联内战传奇英雄,与东线的恰巴耶夫齐名并拍摄有同名电影。红军攻占罗斯托夫之后帕尔霍缅科曾经被任命为负责军管的委员会主席。后来因红色骑兵在罗斯托夫军纪败坏,他差点被送上军事法庭,斯大林将其保住,送了到第一骑兵集团军里。

      第十四骑兵师除了部分夏坚科在塔甘罗格招募的志愿士兵以外,它的基本力量来自于杜缅科的第二骑兵军。说起来这还是一起悲剧。杜缅科和布琼尼不同的地方在于,布琼尼跟政委的关系一向不错,而杜缅科跟政委的关系则极度糟糕。杜缅科是一个正宗的顿河哥萨克。他与布琼尼同为旧俄军中的士官,但是在政治眼光上不及布琼尼。他公开批评托洛茨基在红军当中设立政委的做法,认为政委的存在捆住了军事指挥员的手脚,他们“只懂得躲在后方撰写各种命令”。

      对于政工人员的敌意引来了反弹。政工人员们指责杜缅科存在反犹、酗酒、纵容士兵抢掠等问题。1920年2月,第二骑兵军政委米凯拉兹被谋杀。布琼尼称,第二骑兵军的通讯处长克拉夫佐夫深夜带伤逃到红色骑兵处,控诉说第二骑兵军内存在一个“匪帮”,专门捕杀共产党员。克拉夫佐夫和米凯拉兹被这个“匪帮”逮捕,押到马内奇河面上,因为士兵们没有找到冰窟窿,决定沉塘改枪杀,克拉夫佐夫身中三弹,奇迹般地活了下来。随后,杜缅科因涉案被逮捕。他被逮捕的过程还颇有戏剧性。因为担心直接逮捕会导致杜缅科的部下哗变,布琼尼派出了铁木辛哥和特别骑兵旅旅长戈尔巴乔夫前往杜缅科的指挥部。两人将其灌醉后,塞进自己的马车里带走,等他酒醒后才宣布逮捕。

      1920年5月11日,杜缅科和第二骑兵军参谋长、作战处长、侦察处长、参谋处长、第二旅后勤处长等六名指挥员一起被处决。这位第一骑兵军的创始人、著名骑兵指挥员的一生,就这样悲剧性地落幕了

      【杜缅科于1964年获苏联官方平反。】

      杜缅科之死,有两种说法。一说杜缅科是斯大林的人。而他的上级,高加索方面军司令员图哈切夫斯基是托洛茨基的人。斯大林与托洛茨基之争最终导致杜缅科成为政治斗争牺牲品。这一说法很难立得住脚。另一说是斯大林、伏罗希洛夫和布琼尼看中了杜缅科的骑兵部队,用陷害他本人的方式吞并了这支部队。不管是什么原因,悲剧最大的受益人是布琼尼,他收编了第二骑兵军,这一点没有什么疑问。

      吞并了第二骑兵军之后,布琼尼的人马进一步强大起来。1920年4月中旬,在前往乌克兰战场前夕,第一骑兵集团军下辖四个骑兵师一个特别骑兵旅,装备精良,拥有装甲列车【红色骑兵的装甲列车因为对铁路依赖性太大,机动性不如骑兵而很少投入使用】、装甲车和几架用于执行侦察任务和联络任务的飞机。全军有304挺机枪和48门大炮,战斗人员总数达到1.65万人。兵强马壮、士气高昂的红色骑兵们整装待发,即将用钢刀与年轻的波兰共和国军队作战。尼古拉·阿列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当中对此满怀激情地描述道:

      “这是一万六千五百把战刀,这是一万六千五百名在酷热的草原上经过风吹日晒的战士!”

      关键词(Tags): #第一骑兵军#布琼尼#伏罗希洛夫#扫盲#杜缅科通宝推:驿寄梅花,苏迅,johny,不会游泳的鲨鱼,桥上,
      • 家园 两条线

        托洛茨基->图哈切夫斯基

        斯大林->布琼尼

        之前图哈切夫斯基和布琼尼有啥时候互相不对付吗?翻了之前的各篇,好象没找到?

      • 家园 期待第一骑兵军在苏波战争中的表现

        想看看为啥战无不胜的红色骑兵军在华沙城下遭遇大败?

        没做过仔细的调查研究,不过我猜是不是和元首41年底在莫斯科城下遭遇惨败差不多?战线太长,后勤无以为继?可能这也是44年底华沙流亡政府策动右倾冒险时,苏军无法给予大规模援助的部分原因?

        • 家园 华沙战役在第十章会说到

          图哈切夫斯基和布琼尼的梁子很有可能也是那时候结下的。不过就战役本身来说,失败一方要找原因,确实无非是战线过长,补给不利等因素。

      • 家园 把马算上的话

        第一骑兵集团军就是五六万人马,够强!

        • 家园 随军人员就超过万人了,马匹怎么也有两三万匹

          加在一块,轻易达到五六万

      • 家园 谢谢,让我明白了军事委员是咋回事。

        看来他们的政委和我们的大不一样。

        • 家园 苏俄的军事委员和政委制度对苏军的影响很大

          二战时期集团军及以上方面军还保留了军事委员制度。但政委制度经历了几度废立。苏德战争初期曾经重设政委,不久后废除,改为政治副长制度(如政治副营长、副团长和副师长等)。苏军的“一长制”到后来,导致了党对军队控制力的减弱和军事将领权贵化。苏德战争之后一批军事新贵有能力介入到国家政治经济生活当中。这是苏军不同于我军的一个重要特点。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双长制对政委的素质要求很高

            一方面政治立场必须坚定,另一方面,又必须有过硬的军事素质,否则会被战士们瞧不起。

            单长制和双长制各有优劣,前苏联的解体,窃以为和单长制关系不大,主要还是在于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被欧美忽悠瘸了)、民族关系没有理顺(过于迁就各民族的分裂主义)和官本位,但愿天朝不要重蹈覆辙。在剧变的前夕,试图最后挽救一次苏维埃联邦的,恰恰是当时苏军高层。

            天朝太宗以降,军内的腐败日趋激烈,也就是到了庆丰帝这会儿,才得到比较有力的治理;而我军是一向实行双长制的。

            不过,回顾历史,在战争年代我军的成长中,双长制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典型的例子是罗荣桓元帅,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制止湖西肃反扩大化)和解放战争东北战场(协调育帅和上下左右的关系,以及在育帅犹豫不决的时候,帮助育帅和党中央保持步调一致),都起了莫大的功劳。太宗应该也是一个例子,不过太宗和罗荣桓之间,我还是更佩服罗帅。刘邓挺进大别山的决策是对的,但太宗为了保持和中央一致,具体策划上太过匆忙,给部队招致不必要的损失。刘邓分兵,我猜测多少有点不和的因素在里面,以至于后面要调华野的陈毅去中野协调二人的关系。

            • 家园 湖西肃反的王凤鸣原是罗帅的警卫员,肃反的时候任苏鲁豫支队

              政治部主任兼四大队政委,也是罗帅的直接下属(罗帅兼任115师政治部主任),期间也一直在罗帅的领导下工作。以现有的资料,包括《罗荣桓传》提供的信息看,整个山东,除了罗帅谁都不敢管他。

              七天:根据官修《罗荣桓传》,吴法宪根本管不了王凤鸣,也不敢管

              罗帅在山东最大的功劳一是统一了115师和山东分局、山东纵队的领导,二是45年扩军和正规化建设。

              • 家园 这段历史其实有特殊原因。

                山东本地在一大就有两位代表。

                地方党员人数在抗战前就人数众多,115师进来后,领导关系相处矛盾很多。

                代师长陈光脾气尤为暴躁,陆房反扫荡,丢下地方干部,率先突围,连罗荣桓都扔了,然后觉得不妥,又回来了。

                结果很惨,连地方主要领导黎玉的妻子都牺牲了,陈光从此威信全无。

                山东地方派也有错误,由于军队太多,地方压力太大,经常口不择言,指责军队,一直到47年都是如此。

                叶飞就气得大骂:再不打胜仗,山东就不管饭了。

                资格这么老,贡献也极大的黎玉被打击到,建国后只担任一个处长的地步。

                这也是为何山东是老解放区,却山头林立原因。

                你来我走,个个在山东拉人,发展。

                但山东人却不团结,因为本地领头人建国前,就都被干趴下了,大伙各有上线。

                • 家园 陈光的事情听说过

                  不过黎玉和其他山东局的地方领导和叶飞及其他外省过来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也这么大的矛盾,以前还真没听说过。谢谢科普。

                  是不是说山东局的地方本位主义很严重?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