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第一骑兵军(引子) -- 梦秋

共:💬210 🌺125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第一骑兵军(第十三章:最后的战斗)

      第十三章:最后的战斗

      第一骑兵集团军下一个敌人是马赫诺的无政府主义游击队。这支部队打着象征着无政府无主义的黑旗,因此被称为“黑军”。它从1918年开始成形,始终活跃在乌克兰南部第聂伯河东岸和塔甘罗格之间的广阔区域,是一支战斗力比较强悍的独立武装。在三年的作战中,马赫诺始终坚持自己的无政府主义左翼思想,并将这种思想灌输到部队当中,使其不同于其余活跃在乌克兰的各种武装派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并非苏联正史中所说的马赫诺“匪帮”。

      【马赫诺无政府主义游击队“乌克兰革命起义军”的军旗上写的口号:“打倒一切阻碍劳动人民获得自由的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涅斯托尔·伊万诺维奇·马赫诺,1888年出生于乌克兰扎波罗热,很早就成为职业革命家和无政府主义者。在苏俄和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早期,有许多革命家曾是无政府主义者,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名字叫做毛泽东。

      内战时期的乌克兰极其混乱,打着各种旗号的武装力量遍地都是。既有马赫诺武装和邓尼金白军,也有彼得留拉的乌克兰人民共和国武装、斯克罗帕茨基的乌克兰盖特曼政权以及大名鼎鼎的“三姓家奴”尼基福尔·格里格利耶夫武装,还有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军队。

      大部分时间里,马赫诺“黑军”与红军保持着一定的合作关系,马赫诺本人则曾在莫斯科获得列宁的召见,并在成立武装部队之后与加米涅夫会晤过,与德边科领导的乌克兰红军有过来往。但在1919年邓尼金白军占领乌克兰东部和南部期间,马赫诺一边将自己的部分武装交给红军指挥,一边却在第聂伯河左岸肃清受到布尔什维克影响的地方政权。1919年夏秋之际,在莫斯科受到邓尼金白军严重威胁的情况下,马赫诺突然召回了他在红军当中的部分官兵,并裹挟少量红军队伍脱队。这样,就算红军没有存着消灭异己的决心,双方的不和早就暗中萌生了。

      1920年年初,莫斯科命令马赫诺将其部队调动到右岸乌克兰。马赫诺没有服从命令。双方发生了规模不等但极为残酷的军事冲突。这种冲突延续到夏末苏波战争进入高潮,马赫诺主动向莫斯科提出联手打击弗兰格尔白军时为止。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马赫诺武装与红军时有合作时有冲突,在对待白军的问题上,马赫诺的态度还是很坚决的。西方历史学家大卫·富特曼在研究这段历史时曾经带着钦佩的口吻说到,即使在遭遇红军围攻的情况下,马赫诺仍然拒绝了弗兰格尔白军的援助,并处决了弗兰格尔派来的说客。

      消灭弗兰格尔白军的克里米亚战役刚刚结束,红军就开始着手解决马赫诺武装。它先要求马赫诺立刻解除黑军武装,全军解散。马赫诺拒绝了。1920年11月26日,红军突然对黑军下手,逮捕了所有在红军中负责联络的黑军军人,和与他们有联系的无政府主义士兵和指挥员。派往莫斯科开会的黑军军官全部被逮捕然后处决。凭借着事先截获的列宁致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领导人的信件,马赫诺得知自己要倒霉,逃脱了红军的追捕,随后在南乌克兰平原上率领余部开始了长达九个月的游击战。

      第一骑兵集团军获得了作战任务。第四骑兵师在铁木辛哥的带领下袭击逃往塔夫里亚地区的马赫诺主力,歼灭了大约2000-4000名马赫诺的士兵。但从一开始,红军对马赫诺余部的作战进行得就很不顺利。黑军大部分化整为零,变为百余人甚至几十人的零散部队。习惯了大兵团作战的红色骑兵很不适应战术战场局面的变化。另外一个问题则是马赫诺部队绝大部分由乌克兰当地人构成,指挥人员基本上出身草根,基本没有沙皇旧军官和贵族,因此对地形和民风稔熟,对红军的渗透很厉害,作战也不受正规战役条框限制,十分灵活。这种情况下的作战红色骑兵并不占据特别优势。例如,在11月27日铁木辛哥发动对马赫诺部队的突袭前走漏了消息,马赫诺的主要将领卡列特尼科夫迅速指挥部队占领了良好地形,顺手还把红军第42步兵师的一个团全团缴械了。在后来的游击战中,马赫诺游击队还曾经全歼过另外一个红军正规军步兵团。对于布琼尼的骑兵来说,这样的对手并不能掉以轻心。很快灾难就降临了。

      1920年12月的一天,第十一骑兵师第二旅第63团迎面遇上的马赫诺亲自率领的游击队。第63团漫不经心地将他们当作红军部队,只是询问了几句话就打算放过去。马赫诺游击队突然朝他们开火,不明敌情的第二旅竟然全旅撤退,不仅丢掉了辎重和大炮,还放跑了人数比他们少很多的游击队。布琼尼闻讯非常生气,把第63团和有连带责任的第64团团长和政委全部撤职。然而,更大的问题还是出现了。

      1921年1月3日,第十四骑兵师师长帕尔霍缅科、集群指挥员博根加尔特、军事委员别利亚科夫、师军事委员舒什金、参谋长穆尔津以及师通讯处长谢尔盖耶夫在两辆机枪车的护卫下前往下辖一支部队的驻地。在卢卡绍夫卡(今乌克兰切尔尼戈夫州)一带遇上了几个自称是普里马科夫第八骑兵师的士兵盘问。他们表明了身份,立刻遭到这几个伪装成红军士兵的马赫诺分子袭击。红色骑兵猝不及防,除了一名驭手外全部阵亡。布琼尼的说法是,帕尔霍缅科打光了手枪子弹,拔出马刀准备白刃战时中弹身亡。关于帕尔霍缅科之死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说他在这场遭遇战中重伤被俘,被马赫诺分子处决了。这样第一骑兵集团军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损失了自己的师长。

      值得一提的是,帕尔霍缅科的弟弟阿尔焦姆在马赫诺游击队中与红军作战,也于当年死在红军枪下。兄弟俩的结局很好地诠释了战争——无论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春秋之战——天然所具有的浓厚悲剧色彩。

      就连伏龙芝也差点落到跟帕尔霍缅科一样的悲剧结局。在波尔塔瓦,伏龙芝带领自己的警卫部队出行时遇上了一群“红军战士”。伏龙芝对他们大声喊道:“指挥员同志们,向我汇报。”——没人理会他。伏龙芝的通讯员在马上大喊了一声:“乌克兰武装力量总司令,伏龙芝同志命令……”

      人群中飞来一颗子弹,当场把通讯员打死了。

      乌克兰武装力量总司令赶紧马头一调,转身飞奔。马赫诺游击队扮演的“红军战士”策马追来。伏龙芝从肩上摘下步枪,打倒了最近的两名游击队员,其余的人吓了一跳,没敢再追,但盲目的射击中一颗子弹给这位著名将领带来轻微的擦伤。

      红色骑兵的士气受到严重挫折。乌克兰遍地的饥荒、农民暴动之类的消息不断传来。乌克兰的饥荒甚至影响到了红色骑兵的供给。布琼尼在1921年年初给布尔什维克党中央信中写道,红色骑兵的战马因为缺乏饲料“被饿死了数千匹”。2月28日,喀琅斯塔得水兵因为不满布尔什维克的政策而发生大规模兵变。虽然兵变最后被镇压下去,却对红色骑兵心理发生了微妙影响。实际上,在喀琅斯塔得兵变之前,红色骑兵内部已经不稳。1921年2月9日,红色骑兵第四骑兵师第一旅旅长格里戈里·马斯拉科夫【 格里戈里·萨维利耶维奇·马斯拉科夫就是在迈科普整训期间喝醉酒,指挥部队向一个新组建的红军步兵团发起冲锋的那位。他曾经在1920年年初担任过三个月的第十四骑兵师师长。1920年11月1日到11月23日,因铁木辛哥在格尼奇斯克战斗中负伤,马斯拉科夫曾经短暂代理过第四骑兵师师长一职。他的最终结局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在高加索奥赛梯一带被变节的部下杀死,一种是在察里津一带遇到红军袭击身亡】与马赫诺的一部分游击队联手制造了一起兵变,要求“建立真正的、没有共产党的苏维埃”。

      马斯拉科夫的兵变受到两方面因素。一个是对布尔什维克和苏维埃政权政策认识逐渐深入,渐渐开始不再认可苏维埃政权残酷的余粮征集制,以及随之而来的农村的凋敝;另一个则是马斯拉科夫对红军残酷的内部斗争产生了恐惧。马斯拉科夫与第一骑兵集团军最早的领导人杜缅科是关系很好的战友,他还在1919年曾经亲自参与过逮捕后来成为第二骑兵集团军司令员的米罗诺夫的行动。杜缅科和米罗诺夫之死让人心惊胆寒,马斯拉科夫也因此跟布琼尼的紧张关系。马斯拉科夫随时可能遭到逮捕,兵变成为他最后的选择。

      除了马斯拉科夫,后来还发动暴动的包括红色骑兵旅长伊万·彼得罗维奇·科列索夫等人。科列索夫在1919年曾率军投奔察里津,是红色骑兵的第一批将领。1920年冬天,科列索夫因伤退役,带着三枚红旗勋章回到察里津的农村老家。几个月后,他就联合当地农民武装发起暴动,站在了布尔什维克的对面。暴动在1921年春夏就被平息下去,科列索夫在战斗中身亡。

      马斯拉科夫和科列索夫的兵变一度影响到了顿河上游的农民。在《静静的顿河》靠后面的几章里,格里高利·麦列霍夫为了躲避红军的追捕曾经加入福明匪帮。福明对他的建议就是,跟着小规模的土匪行动没有奔头,建议他去投奔坦波夫省的安东诺夫“匪帮”,或者加入马赫诺的余部。最后一个选择,就是去投奔萨尔高原的马斯拉科夫。

      实际上马斯拉科夫只从第一骑兵集团军第四骑兵师第一旅第19团拉走了三个骑兵连和一个机枪队。但是考虑到第19团是跟随杜缅科起兵的老资格部队【在1918年8月保卫察里津的战役中,马斯拉科夫就已经是布琼尼担任参谋长的骑兵混成师的一名旅长】,对斯大林和布琼尼也一向忠心耿耿,这不由得让布琼尼感到吃惊。第一骑兵集团军同时还面临着另外的问题。托洛茨基打算将红色骑兵压缩三分之一,准备将其分驻尼古拉耶夫和波尔塔瓦两地,另调一个师到坦波夫去打安东诺夫游击队。布琼尼担心第一骑兵集团军就此瓦解,便直接致电列宁,请求将其调回顿河和北高加索地区。列宁连续两度要求布琼尼保证,在红色骑兵们回到自己家乡后,不会因为余粮征集制、不会因为遍地的饥荒而发生类似于喀琅斯塔得这样的事件。布琼尼给予了肯定的回答。

      但是部队仍然接受了改编,压缩了一半的人员,所有机构仍旧保留。布琼尼的回忆录中没有说他对此再表示反对。

      在没有完全歼灭马赫诺黑军的情况下,1921年5月,红色骑兵除第十一骑兵师外全部移防顿河和北高加索地区。第十一骑兵师移驻白俄罗斯戈梅利地区。在北高加索,红军仍旧会执行小规模的战斗任务,主要是消灭当地流窜的各种土匪。同一时期再次成立了北高加索军区,军区司令员先由巴兹列维奇担任。8月,伏罗希洛夫出任北高加索军区司令员,布琼尼担任副司令员。一直到1921年年底,红色骑兵则交给秋列涅夫指挥。

      1923年,内战完全平息,经济建设不允许保留一支大规模的常备军。红军进行了裁减,由550万人一下压缩到56.2万人。战绩辉煌的第一骑兵集团军解散了。

      但是第一骑兵集团军各师大部未撤销。在后来的苏联战争史中仍有突出表现。第四骑兵师经过几度更名,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初以第210机械化步兵师的番号投入战斗,作战几度失利,被打散又重建起来,于1941年8月重新获得第四骑兵师称号。1942年4月第四骑兵师番号撤销,与其余部队一起重组成为第十一骑兵军。

      第六骑兵师后来参加了苏军占领波罗的海三国的军事行动,以及和纳粹德国联合瓜分波兰的军事行动。1941年6月-7月的比亚韦斯托克-明斯克战役里,第六骑兵师被包围于白俄罗斯森林当中,随后全军覆没。9月,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正式宣布取消了第六骑兵师的番号。这支勇猛而暴戾的部队,从此消失在历史长河当中。

      第十一骑兵师在1923年撤销番号。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曾经在斯大林格勒组成了新的第十一骑兵师,后来成为顿河第十一近卫骑兵师。但是这支部队显然跟红色骑兵的第十一骑兵师是两回事了。

      第十四骑兵师是红色骑兵四个师中成就最高的部队。它在苏德战争中打满了全场,长期在苏军主要作战方面(西方和西南方)进行战斗,于1941年12月25日获得近卫军称号,更名为第六近卫骑兵师。在战争结束之后全师的名字为“荣获列宁勋章、红旗勋章、苏沃洛夫勋章、库图佐夫勋章和红星勋章的格罗德诺第六近卫骑兵师”。

      这样,第一骑兵集团军的赫赫战功在尚武的俄罗斯民族当中得到延续。至于它们的战功和后来的演变,那就是另外一篇文章了,再此不再赘述。

      下面重点说一说红色骑兵指挥员及其相关的红军将领的情况:

      布琼尼此后飞黄腾达,先后出任红军骑兵总监(接替著名的布鲁西洛夫将军),国防人民委员、若干军区司令员。在苏德战争中短期担任方面军司令员。战后一度成为负责马匹饲养工作的苏联农业部副部长(苏式弼马温是也)。他在1935年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三度获得苏联英雄称号。1973年以90高龄寿终。

      在苏德战争期间及之后,布琼尼本人的军事素质受到质疑。有人嘲笑布琼尼“胡子比脑袋大”,此言略有夸大,也并非完全不实。布琼尼本人在内战中表现出来的指挥作战能力并不差。此人有战略意识,是个出色的集团军司令员。他的问题在于抱残守缺,死死抓住骑兵兵种建设不肯放松,也不肯承认装甲部队在作战中已经取代骑兵发挥机动作战的作用。这种顽固思想坚持下,苏德战争爆发前红军中的骑兵比例明显偏高。指挥员对于装甲作战认识不到位,指挥不熟练,由此招致红军的严重损失。不论如何,在二战爆发后,布琼尼对于战争的认识已经落伍。虽然他仍旧具有很好的大局观,却已经不适应机械化战争的指挥工作。

      比起布琼尼来说,伏罗希洛夫在军事指挥岗位上的问题要严重得多。他在1935年成为苏联元帅,但却在1939到1940年指挥苏芬战争期间被芬兰人打得灰头土脸。他一生大部分时候在斯大林的宠幸下活着,成为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斯大林晚年,伏罗希洛夫一度也受到多疑的斯大林猜忌,幸而死亡及时降临在斯大林身上,这才让他平安无事地活到1969年,终年88岁。

      第一骑兵集团军是后来苏军将领的摇篮,总共为苏联红军提供了8名苏联元帅,9名大将和兵种主帅,以及未计数的红军将军。这既是由于特殊的历史情况,也是红色骑兵本身的战功所导致的后果。布琼尼和伏罗希洛夫都成为了第一批苏联元帅,与他们的直接上级叶戈罗夫位列五帅之中。苏军1940年元帅当中又增加了铁木辛哥和多少与红色骑兵有点渊源的库利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少见的第一骑兵集团军高级指挥员合影的照片,拍摄于1920年4月,迈科普。前排侧身的两位是司令部通讯员;第二排右一起分别是:第六骑兵师政委巴赫杜罗夫,第六骑兵师师长铁木辛哥,集团军军事委员伏罗希洛夫,集团军司令员布琼尼,红色骑兵野战司令部参谋长佐托夫,第四骑兵师师长戈罗多维科夫,右七为第四骑兵师政委捷季斯托夫;第三排右一起分别为为第二骑兵师参谋长格鲁宁,第二骑兵师指挥员罗热科夫,负责骑兵侦察工作的传奇英雄、塞尔维亚人敦季奇,第十四骑兵师旅长列夫达,布利奥赫(第十四骑兵师政委),第四骑兵师旅长戈尔巴乔夫,特别骑兵旅旅长斯捷普伊-斯皮扎尔内,第十一骑兵师政委哈利托诺夫,红色骑兵参谋长科索戈夫。

      1940年的苏联五名大将当中,四名与红色骑兵有渊源,唯一和红色骑兵没有渊源的大将巴甫洛夫则因为苏德战争初期的失利被斯大林枪毙了。秋列涅夫、梅列茨科夫、阿帕纳先科都曾是内战期间的红色骑兵中高级指挥员。梅列茨科夫在内战中担任的是骑兵师副参谋长(负责侦察和情报工作)。另外一位1940年大将朱可夫,则在1933年担任第四骑兵师师长。这是布琼尼的起家部队。朱可夫出任师长,是布琼尼推荐的。因为担任师长期间表现出色,纪律松弛、毫无战斗意志的部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朱可夫进一步得到布琼尼的赏识,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改变了朱可夫的命运。

      传说中朱可夫曾经在1920年就加入了红色骑兵,并参加了镇压安东诺夫游击队的战斗。经查阅资料得出结论,1920年加入红色骑兵的是阿纳托利·巴甫洛维奇·朱可夫,年仅17岁,罗斯托夫人,与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没有血缘关系。后来阿纳托利·朱可夫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和指挥员,苏德战争中获得空军少将军衔。1993年去世前目睹了苏联解体。

      红色骑兵中还有很多人在二战中成为著名将领,其中有坚守斯大林格勒城下的叶廖缅科、勃列日涅夫时期国防部长格列奇科,亲手逮捕贝利亚的莫斯卡连科。这三位都获得了苏联元帅军衔。红军总后勤部长赫鲁廖夫大将(他在红色骑兵当中担任第十一骑兵师师政委一职),著名的集团军指挥员雷巴尔科、列柳申科、扎多夫、别洛夫、克里沃申、洛帕京、切列维琴科、谢苗·波格丹诺夫以及坦克兵主帅费多连科都出身于红色骑兵当中。

      除了陆军和坦克兵,红色骑兵将领在其余军兵种中一样表现出色。帕维尔·日加列夫成为红色空军元帅,机枪手阿列克塞·列昂诺夫成为了通讯兵元帅;排长叶菲姆·斯拉夫斯基成为政府部长。后面成为集团军司令员的穆济琴科和科斯坚科也在内战结束后在红色骑兵部队里服役。穆济琴科曾经接替朱可夫担任第四骑兵师师长。他后来在苏德战争开始后不久受伤被俘,在战俘营中幸存下来,恢复军籍后工作了一段时间,因身体原因主动退出了现役,1970年去世。科斯坚科则在1942年春夏之交的哈尔科夫战役中牺牲。

      另外,有一种说法称赫鲁晓夫曾在红色骑兵当中担任连指导员。依据布琼尼在回忆录中的说法,在1919年年底的顿巴斯战役中,赫鲁晓夫是隶属于第八集团军下面第九步兵师第74团2营的营政委。不过当时第九步兵师临时转隶第一骑兵集团军指挥,后勤补给仍旧依靠第八集团军提供。据说柯西金也曾经在红色骑兵中服役过。这一经历还需要求证。

      第一骑兵集团军军事委员夏坚科和第四骑兵师师长戈罗多维科夫,后来都以上将军衔结束军旅生涯。夏坚科在斯大林肃反中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对红军的训练工作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戈罗多维科夫近似文盲,军事指挥才能无法提升,领上将衔善终,已是好运。“察里津帮”当中的早期人物,谢尔盖·康斯坦丁诺维奇·米宁,曾经接替夏坚科出任第一骑兵集团军军事委员一职,也曾经因为在察里津城下作战不利,在布尔什维克八大上与伏罗希洛夫一起被列宁批评为“军事反对派”。内战结束后他一度继续从事红军政治工作。1925年转往国立列宁格勒大学当校长,因身体原因逐渐淡出政界。1962年去世。

      曾经长期担任第一骑兵集团军参谋长的列昂尼德·拉夫洛维奇·克柳耶夫,可能因为是旧俄军中校的原因,在内战结束后没有受到重用。但因在红色骑兵部队中服役,也没有受到很大冲击。他在总参军事学院里任过教,后来是莫斯科步兵学校的校长。1935年被授予旅级指挥员(约略等同于西方的准将)军衔。1940年获得中将军衔。1943年在莫斯科病逝。

      第一骑兵集团军作战部长,野战司令部参谋长,1925年担任第四骑兵师师长的斯捷潘·安德烈耶维奇·佐托夫,被认为是红色骑兵最好的参谋长。但凡提到内战,西方史学家们总是认为,布琼尼的军事才能十分有限,幸亏得到了这位出色的参谋长辅佐。佐托夫后来官至红军骑兵副总监,1935年病逝于莫斯科。

      值得一提的是,在红色骑兵中确实出现过《静静的顿河》主人公格里高利·麦列霍夫这样的人物,他就是在帕尔霍缅科阵亡后担任第十四骑兵师师长的季莫菲·季莫费耶维奇·沙普金。此人出身哥萨克,长期在白军中服役,参加过进攻察里津的战役。1920年3月,邓尼金白军溃散后,担任白军连长的沙普金投降红军,从红色骑兵的骑兵连长开始干起,到后来成为骑兵师师长,并神奇地在1937-1939年的大肃反当中毫发未损地幸存下来。1943年,在胜利结束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刚刚接替马利诺夫斯基当上近卫第二集团军司令员的沙普金中将突发脑溢血病逝在前线,享年58岁。

      幸运儿中还包括曾经短暂担任过第十一骑兵师师长的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科罗布科夫。这位典型的哥萨克在红军中远远算不上官运亨通。他一直在第四骑兵师中担任团长职务,短期出任过师参谋长一职。1920年10月30日第十一骑兵师师长莫罗佐夫在萨利科沃阵亡,布琼尼越级提拔科罗布科夫担任师长。在这个职务上停留了半年后因病离任,归队后担任团长,接着获得晋升出任旅长。内战结束后不久就转入预备役,1933年退出预备役成为一个马场的负责人,专职弼马温。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被召入现役,在战争中幸存并以上校军衔退役,1968年去世。能够在内战、肃反和苏德战场上幸存下来,科罗布科夫也算是运气不错。

      还有一位运气比较好的将领,那就是曾经担任第六骑兵师第二旅33团团级指挥员的罗曼年科。他的部队在扎莫西奇之围后因残酷的反犹罪行和大规模劫掠而被解散,罗曼年科被解除职务,手下一批兵痞和流氓被枪毙。但他本人幸运地度过了这一时期,逐渐成长为高级指挥员,后来在苏德战争中担任集团军司令员,率领坦克第五集团军参加了斯大林格勒的反攻战“天王星行动”。因为在反攻中承担的任务过重未能完成,被华西列夫斯基告到斯大林处。护犊子的斯大林把他调任别处担任集团军司令员,后来参加了1944年的白俄罗斯战役,战后以上将军衔结束军旅生涯。

      即使熬过了内战幸存下来,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上面这些红色骑兵将领的好运气。布琼尼的老上级,内战时任集团军和方面军司令员的叶戈罗夫在1939年2月23日被处决。这一天正好是红军建军节。据说他被处决的原因是因为在战后红军建设中与斯大林意见相反。伊万·德米特里耶维奇·科索戈夫,曾经的第一骑兵集团军参谋长,后来官至红军骑兵副总监。1937年4月26日被捕,1938年8月1日被处决。

      康斯坦丁·伊万诺夫·斯杰普伊-斯皮扎尔内,旧俄军上尉。原第十一骑兵师参谋长。利沃夫之战和扎莫希奇之围期间担任第一骑兵集团军特别骑兵旅旅长,官至红军装甲兵高级检察长,于1937年12月6日被捕,1938年7月29日被处决。

      曾经担任过第四骑兵师骑兵旅长的鲍里斯·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官至乌拉尔军区司令员,1937年5月3日被捕,同年7月3日被处决。

      第十一骑兵师的师长马图坚科和政委奥佐林没有和布琼尼一直坚持到底。马图坚科后来调离红色骑兵,担任第三骑兵军下的一个骑兵师师长。他在1938年被捕判刑,1946年死于监狱。奥佐林尽管被布琼尼认为是“最好的政委”,他本人在负伤后还是离开了红色骑兵。随后一度担任军区级别的政委,在1937年11月28日被逮捕,1938年8月1日被处决。

      非正常死亡的高级将领还有一位,是红色骑兵师长阿帕纳先科。他曾经接替布柳赫尔负责远东的军事工作,号称“远东王”。他用极为严酷的手段为斯大林构建了坚实的远东军事基地,为1941年风雨飘摇的莫斯科补充了急需的部队。1943年6月出任沃罗涅日方面军副司令员,同年8月5日在苏德战场前线负伤牺牲。因为在苏德战争中无缘表现出指挥才能,阿帕纳先科在苏联军事史中的印记并不深,以至于1984年苏联电影《第一骑兵军》中,这位昔日师长只在两三个镜头中出现。

      曾经担任第一骑兵军参谋长的弗拉基米尔·卡恰洛夫,运气更加糟糕一些。1941年7月,担任第28集团军司令员的卡恰洛夫中将在斯摩棱斯克战斗中牺牲。他的遗体被当地人掩埋,直到1944年白俄罗斯战役中才被重新发掘和埋葬。之前苏联政府因未能找到他的遗体,公开宣布他叛变投降,家属受到不公正待遇,后予以平反。西蒙诺夫在他的小说《最后一个夏天》里不点名地提到了卡恰洛夫的遭遇。

      说到了西蒙诺夫的这部作品,也需要提一下这三部曲的第一部《生者与死者》。在这部小说里,西蒙诺夫写到,某位元帅在军队崩溃时,不是在指挥部尽力收拢和掌握部队,而是挥舞着手枪,在大路上徒劳无益地拦截溃逃的军人。这位元帅就是可怜的库利克,曾经的红色骑兵的炮兵司令员。他在苏德战争中的无能表现,使他永远失去了斯大林的信任和保护,并成为他在1950年被送上断头台的原因之一。

      通宝推:不会游泳的鲨鱼,johny,澹泊敬诚,桥上,须弥一芥,
      • 家园 乌克兰土匪做掉红军高级将领也算是传统了

        1921年1月3日,第十四骑兵师师长帕尔霍缅科、集群指挥员博根加尔特、军事委员别利亚科夫、师军事委员舒什金、参谋长穆尔津以及师通讯处长谢尔盖耶夫在两辆机枪车的护卫下前往下辖一支部队的驻地。

        1944年2月29日,时任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司令的瓦图京大将去下属集团军检查罗夫诺—卢茨克战役的准备情况。而在此前一天,在该方面军视察的大本营代表朱可夫元帅曾建议他派副司令员去做这项并不重要的工作,但瓦图京坚持要自己去。29日下午,瓦图京一行在一个小村子遇到一伙“高高瘦瘦、神神秘秘、脚跟不着地、样子可恶”的人。同时听到在这群人中响起了零落的枪声。瓦图京就想下车看看究竟是什么人扰乱秩序,结果被乌克兰民族主义武装冷枪击中,正好打断了他大腿动脉,这位倒霉的大将几经抢救最终还是因为失血过多而死,被隆重安葬在基辅。

    • 家园 【原创】第一骑兵军(第十二章:激战克里米亚地峡)

      第十二章 激战克里米亚地峡

      1920年夏秋,在乌克兰作战的西南方面军(8月份改名为南方面军)一边需要对付波兰军队,一方面需要对付自己侧后方的弗兰格尔白军。应该说,弗兰格尔白军并没有浪费红军被波军牵制、作战失利的机会。他们越过克里米亚地峡,向乌克兰腹地进攻。控制了第聂伯河下游东岸地区,向北最远曾经攻占过扎波罗热的亚历山德罗夫斯克市,向东攻占了马里乌波尔。这一片广阔的区域被称为塔夫里亚地区,直接威胁着后来成为苏联重工业和能源工业中心的顿巴斯和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地区。

      弗兰格尔的军队人数不多,大约有3.5万人,但是实力很强。马尔科夫师、科尔尼洛夫师和德罗兹多夫师来自邓尼金的志愿军,有非常出色的白军军官。弗兰格尔军队半数是骑兵,有许多库班和顿河哥萨克或者前沙皇军队军官。他们非常了解红色骑兵的战术,并装备有装甲车,和机枪部队甚至空军能够紧密配合。弗兰格尔的骑兵甚至赢得了“装甲骑兵”的说法。作为白军指挥官,弗兰格尔并不拘泥于坚守克里米亚,除了不断向塔夫里亚地区发动进攻,1920年9月份,他还曾试图使用两栖登陆作战的办法越过黑海袭击库班地区,但在登陆后很快被红军击败。

      在塔夫里亚地区的红军部队是第十三集团军,下辖的机动部队是第一骑兵军。这是老第一骑兵军升级为第一骑兵集团军后另外组建的新部队,跟红色骑兵没有关系,军长是原“钢铁师”师长日洛巴。1920年6月6日,弗兰格尔白军兵分两路,一路从彼列科普地峡进入塔夫里亚,另外一路经亚速海在马里乌波尔一带登陆,包抄红军后路,最后导致第一骑兵军在塔夫里亚东部几乎被全歼。

      此后红军几乎在这一地区差不多没有骑兵部队,为此在6月28日成立了第二骑兵集团军。下辖日洛巴的第一骑兵军残部(含第20、第21骑兵师余部),布利诺夫的第2骑兵师,第16骑兵师,以及第40步兵师第4和第5旅,还有四支炮兵队。看上去番号很多,实际上它只有4000名战斗人员,很难说得上是齐装满员“集团军”。首任司令员是戈罗多维科夫。1920年9月6日,任命了菲利普·米罗诺夫为司令员。戈罗多维科夫回到第一骑兵集团军第六骑兵师任师长。

      米罗诺夫是典型的顿河哥萨克,旧俄军中校,与其他红军将领比革命意识没那么激进,还保留着强烈的哥萨克意识。在《静静的顿河》当中,肖洛霍夫对哥萨克意识曾进行过非常准确的描述。这群哥萨克既不满沙俄体制,也不愿意接受布尔什维克的革命思想,更不愿意放弃自己作为哥萨克所享有的种种特权。他们梦寐以求的是在顿河和库班等地区,以自治的形式建立哥萨克的政权。在苏俄内战中,在白军和红军当中持有类似思想的哥萨克不是少数。在非黑即白的革命中,绝大多数人的结局很悲惨,例如《静静的顿河》的主人公格里高利·麦列霍夫,以及现实中的菲利普·米罗诺夫。

      米罗诺夫在红军当中经历比较坎坷。他曾经参加了保卫察里津的战斗。1919年春天因为反对南俄苏维埃的“去哥萨克化”政策被调离,去了白俄罗斯-立陶宛前线,不久又因为顿河哥萨克发生普遍的暴乱而被调回顿河,组织了一支“特别军”负责镇压顿河暴动。同情哥萨克的米罗诺夫随后向布尔什维克党中央上书,希望成立一支由哥萨克组成的红军部队。莫斯科表面上答应,实际上掣肘这支部队的建立,迫使米罗诺夫以自己的名义号召哥萨克成立专门的“反邓尼金部队”(第23步兵师),想要单独拉出一支队伍。这下被南俄的政工和契卡人员抓住了话柄,指控其“打算在红军中煽动兵变”。1919年9月14日,第23步兵师在所谓“兵变”中被布琼尼的第一骑兵军包围缴械,米罗诺夫被捕【第23步兵师政委、红色骑兵创建人之一的布拉特金也随米罗诺夫一起被捕,但结局不明】。布琼尼本来打算直接枪毙他。托洛茨基出面干预,将米罗诺夫送上了军事法庭。虽然军事法庭判处米罗诺夫死刑,但在托洛茨基的干预下最终通过赦免的方式将其释放了。他本人回到顿河苏维埃任职,直到1920年8月被任命为新败的第二骑兵集团军司令员。米罗诺夫和布琼尼之间的过节,多少对克里米亚战役产生了影响。

      1920年10月中旬,苏俄与波兰达成了停火协议。虽然在苏波战争后期丢失了明斯克【华沙战役后,波军夺回明斯克,但根据1921年3月的《里加和平协议》,波兰放弃对明斯克的领土要求,波军撤出】、维尔诺【1920年9月1日到10月7日,波兰与立陶宛进入战争状态。波军攻占了维尔诺】、格罗德诺、比亚韦斯托克、罗夫诺、布罗迪和捷尔诺波尔等重要城市,红军至少还是守住了一条比较稳定的战线。在塔夫里亚的弗兰格尔白军几次想要越过第聂伯河,向西进攻以便和波兰军队会师,都被打了回来。反过来,红军在第聂伯河左岸卡霍夫卡地区建立了登陆场。

      弗兰格尔白军在塔夫里亚地区的防线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是库捷波夫将军的第一集团军,下辖第一军和第二军,守卫第聂伯河左岸,直接面对卡霍夫卡登陆场的红军。东部是卡扎诺维奇将军的第二集团军,驻扎在梅利托波尔一带。巴尔波维奇的骑兵军作为机动部队,驻扎在下谢洛格扎地带。

      红军从西、北、东三面呈环形包围着塔夫里亚地区。在西部的卡霍夫卡登陆场,第六集团军(司令员科尔克)将发动攻击。在北部尼科波利地区部署了米罗诺夫的第二骑兵集团军。东北部是新组建的第四集团军(司令员拉扎列维奇)。第四集团军左翼是第十三集团军(司令员乌博列维奇)。最东部是第三骑兵军和马赫诺部队的2000人[【1920年10月6日,马赫诺与乌克兰红军达成停火协议,共同对付弗兰格尔】。作战计划是东边第四和第十三集团军先发动进攻,占领梅利托波尔,北边第二骑兵集团军从尼克波利向南进攻,占领下谢洛格扎。但主攻方向设在西部,位于卡霍夫卡登陆场。第六集团军在卡霍夫卡突破白军防线后之后,直接将第一骑兵集团军投入进攻,楔入弗兰格尔白军的深远后方,切断其通往克里米亚地峡的通道,以彻底在塔夫里亚地区消灭白军。之后再向克里米亚进攻。

      加上马赫诺的部队,红军南方面军总人数达到10万人左右,对白军占有绝对人数优势。9月底,一位著名的红军将领取代叶戈罗夫出任南方面军司令员。他就是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伏龙芝。

      与大部分的红军将领不同,而与伏罗希洛夫类似,伏龙芝在革命前从未有过服兵役记录,仅仅从事过兵运工作而已。苏俄内战爆发后,伏龙芝从率领赤卫队开始作战,逐步崭露头角,先后在东方战线和土耳其斯坦战线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华。随着布尔什维克逐渐控制全国,各种矛盾开始冒头,苏俄内部农民暴动和兵变不断发生。布尔什维克急于结束内战,因而不惜以优势兵力,委任最优秀的将领,以期顺利结束战争。

      但是,就是这一场战役,差一点又给第一骑兵集团军带来了灭顶之灾。

      首先是对于伏龙芝的两步走战略——先在塔夫里亚地区消灭弗兰格尔白军的基本部队,再攻入克里米亚——布琼尼是不赞同的。他是一个很有主见的将领,提出的方案不是两步走,而是根据红色骑兵的特点,快速穿插,不等白军反应过来,就立刻越过克里米亚地峡攻入这个半岛。

      10月19日,布琼尼直接向伏龙芝提出了这个建议。他认为,第六集团军在获得两个骑兵师加强的情况下,应该直接攻入克里米亚,无需等待塔夫里亚的白军被消灭后才进攻。为此,布琼尼建议将第二骑兵集团军转隶第一骑兵集团军指挥(这里又暴露了布琼尼对控制更多兵力孜孜不倦的野心)。他认为第二骑兵集团军兵员太少,力量不足以向白军骑兵发动进攻。加米涅夫并不喜欢布琼尼这个建议,说怀疑布琼尼一个人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指挥七个师。伏龙芝受到影响,认为不应该将两军合并,“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允许的”。

      布琼尼在北高加索、在西乌克兰和克里米亚战役里都受到了加米涅夫的严重掣肘。个人觉得,说起布琼尼对加米涅夫的厌恶和憎恨,恐怕比布琼尼对托洛茨基还要多一些。

      第一次建议未能成功,布琼尼不肯放弃。10月26日,布琼尼和伏罗希洛夫亲自到哈尔科夫找到伏龙芝,再度提出第一骑兵集团军应该在弗兰格尔还未来得及在克里米亚地峡部署好防线之前迅速攻入克里米亚。布琼尼认为,伏龙芝的战略只是对白军产生压迫性的作用,却无法使其对后方安全产生担忧。而如果直接攻入克里米亚,就会使白军陷入混乱。

      再次建议又被伏龙芝和加米涅夫拒绝了。同一天,伏龙芝发布新的训令,提出白军精锐集中在下谢洛格扎,而不是梅利托波尔。因此新的训令提出,第二骑兵集团军应该从北部发动进攻,第六集团军从西部发动进攻,第一骑兵集团军从西南部发动进攻,将敌军主力消灭在下谢洛格扎一带。第六集团军和东部的第十三集团军随后向克里米亚地峡发起进攻并控制它。实际上第十三集团因为缺乏骑兵部队,不可能快速控制克里米亚地峡,最后这个任务还是交给了第一骑兵集团军。

      克里米亚地峡分为两个部分,西边是众所周知的彼列科普地峡,东边是琼加尔地峡。两部分中间隔着锡瓦什湖。白军如果受到压力撤退,必然通过这两个地峡。红军需要牢牢控制住这两个隘口,避免白军撤入克里米亚半岛。

      因此,10月28日红军正式发起进攻之后。第一骑兵集团军渡过第聂伯河,迅速切入白军的后方,两天里奔袭了100多公里,占领了琼加尔地峡的西部入口萨利科沃,切断了塔夫里亚地区通往克里米亚的铁路。琼加尔地峡有两个入口。萨利科沃在西,格尼奇斯克在东。占领萨利科沃之后,第一骑兵集团军兵分两路,西路为第六和第十一骑兵师,留守萨利科沃。东路是第四骑兵师和第十四骑兵师,向格尼奇斯克前进,准备彻底切断琼加尔地峡。与此同时,红军第六集团军控制了彼列科普地峡。进入克里米亚的通道全部被红军切断。

      不论是第六集团军还是第一骑兵集团军,都完美地按计划达成了突破并按时到达指定地域。这是一次非常精彩也非常出色的进攻。但是,下一步发生的事情就不是红色骑兵们所能预料的了。

      10月30日,弗兰格尔下令塔夫里亚地区的白军全部撤回克里米亚半岛。绝大部分白军——库捷波夫将军的第一军,第二军以及巴尔波维奇将军指挥的弗兰格尔骑兵军——选择了从琼加尔地峡返回克里米亚。糟糕的是,红军除了第六集团军行动还算迅速外,北部的第二骑兵集团军、东北部的第四集团军和第十三集团军行动极慢,使白军主力基本没有受到损失,从容撤退。数万白军涌来。控制琼加尔地峡的红军第一骑兵集团军顿时面临一群亡命挣扎的优势白军带来的沉重压力。

      白军的南下部队分为两部分。第一军和巴尔波维奇的骑兵部队在西,通过萨利科沃进入克里米亚;第二军在东,经过格尼奇斯克进入克里米亚。因为有骑兵,白军西部集群人数和战斗力都显然强过东部集群。布琼尼将手中的兵力平均分配,这就导致了萨利科沃的红色骑兵力量既不足以消灭白军,也无法坚守萨利科沃。而事实正是如此。第六和第十一骑兵师战斗人员大约有8000人,但它们面对的白军却有1.23万名步兵和7800名骑兵。

      布琼尼为什么要分兵两路,而不是将主力置于萨利科沃,历史学家们分析,这是因为他的情报出了问题。布琼尼判断白军的主力是从东部梅利托波尔败退下来的第二军。白军的西部集群在米罗诺夫的第二骑兵集团军和第六集团军的压力之下,应该早就被歼灭了。因此,敌人肯定是从东边来,通过格尼奇斯克进入克里米亚,而不是萨利科沃。

      从各种电报文件和后来的史料判断,西部集群被歼灭这条假情报的制作者均指向米罗诺夫。他的第二骑兵集团军向下谢洛格扎刚刚发动进攻,就遭到了巴尔波维奇的白军骑兵两个团反攻。布琼尼说,米罗诺夫手下的第16骑兵师被击退,两个协同作战的红军步兵团被白军打垮。米罗诺夫因此判断自己正面白军实力太强,由此撤回了进攻部队。但他却致电伏龙芝称,巴尔波维奇的部队已经被消灭。伏龙芝在没有证实信息准确性的情况下,通报了布琼尼,使其做出了平均分兵的错误决定。布琼尼后来对米罗诺夫的做法十分恼火。在回忆录里,他不无遗憾地写道:“当时还有时间可以纠正错误,(第二骑兵)集团军只要向南挺进20-25公里,就能插入敌人的梅利托波尔和谢洛格扎集群之间(这里有35公里的间隙——原文如此),首先打击其(谢洛格扎集团)后方,然后打击翼侧,从而使敌军陷于灭顶之灾。但时间被放过了。库捷波夫将军突击集群的主力扑向第一骑兵集团军,后者在与力量占优势的敌军进行顽强战斗时蒙受了巨大损失。”

      伏龙芝对于米罗诺夫的畏畏缩缩也感到十分愤怒。他指责米罗诺夫说:“我请您注意你们骑兵作战时缺乏应有的热情和坚定性……您的集团军主力在大别洛泽尔克地域消极地度过了10月30日整整一天,仅仅击退了敌军两个骑兵团的进攻。很明显,这一进犯的目的在于掩护其主力部队的撤退。你们这一不可饶恕的无所作为使第一骑兵集团军得不到及时的帮助,致使第一骑兵集团军不得不在阿盖曼地域与敌军骑兵主力孤军奋战,未能获得决定性的战果。”

      不光是米罗诺夫的第二骑兵集团军,在东部,第四集团军和第十三集团军的进攻也缩手缩脚。11月2日,加米涅夫致电南方面军,批评第十三集团军司令员乌博列维奇误判局势,太过于强调侧翼安全,迟迟无法消灭梅利托波尔地区的白军。伏龙芝也称,第四集团军动作迟缓,直到进攻前也没部署到位。总之,南方面军的这场战斗里,除了第六集团军下的拉脱维亚步兵师和布柳赫尔的第51步兵师按时完成任务,第一骑兵集团军表现出色之外,其余的部队表现得犹豫和迟钝。这就给封闭白军退路的红色骑兵们制造了难以承受的压力。

      从10月30日起到11月1日,红色骑兵的第六骑兵师和第十一骑兵师在萨利科沃与优势白军血战了三天。红色骑兵在这场战役中伤亡惨重,一开始就阵亡了第一骑兵集团军第十一骑兵师师长莫罗佐夫和师政委巴赫杜洛夫,以及第十一骑兵师第一旅旅长科尔帕科夫。南下的巴尔波维奇白军开来了21辆装甲车,莫罗佐夫和巴赫杜洛夫带着骑兵就朝装甲车扑过去了……

      莫罗佐夫是布琼尼的同乡,1918年加入红军。这是五个月里红色骑兵损失的第二名师长和第二名政委,也是红色骑兵唯一一次在同一场战斗中失去师长和政委。布琼尼随后越级提拔了战斗中表现出色的第十一骑兵师第24团团长科罗布科夫出任师长。虽然布琼尼的传记中称两个骑兵师歼灭了大约两万白军,实际从克里米亚战役第二阶段的情况来看,白军仍旧有相当充裕的兵员。真实情况是白军在萨利科沃隘口最后冲开了一个缺口,其主力仍旧逃脱了被围和歼灭的命运,而两万白军的这个数字,显然是布琼尼拔高后的数字。

      在格尼奇斯克,第四骑兵师和第十四骑兵师也受到了后撤的白军冲击。第四骑兵师师长铁木辛哥两次负伤不下火线,继续指挥战斗,截获了大量白军辎重。至于最终战果如何,没有详细说明。布琼尼和伏罗希洛夫的指挥部则很不幸遭到了白军的攻击。布琼尼亲率特别骑兵旅的一个团发起冲锋,但数量上占有优势的白军依然渗透进了指挥部所在的村庄,和留守的伏罗希洛夫及其警卫部队发生巷战。伏罗希洛夫被白军骑兵拿长矛扎了一下,幸好他的披风荡开了矛头。这个倒霉的白军骑兵没来得及再扎第二下,就被乱枪打死了。

      顺便说一下铁木辛哥。他在8月份的布罗迪攻城战中被撤掉第六骑兵师师长一职。第四骑兵师师长利图诺夫在利沃夫城下阵亡后,并没有马上重新任命他为师长,而是任命秋列涅夫代理师长。在扎莫希奇之围中布琼尼再度任命铁木辛哥担任第四骑兵师师长,将突围重任交给他。他也确实不负众望,成功打开了突破口。在格尼奇斯克之战中,铁木辛哥算是用血彻底洗刷了自己被撤职的耻辱。

      占领彼列科普地峡和琼加尔地峡后,红军的步伐暂停了几天。11月7日,十月革命三周年纪念日当天晚上起了强劲的西风,锡瓦什湖湖水变浅,风向有利于进攻一方。利用这个机会,红军强渡锡瓦什湖,在它的南岸登陆。激战整整持续了三天,红军遭到隐蔽在良好构筑的阵地上【即军事史中常说起的“土耳其壁垒”,长11公里,高8米,纵深大约数百米的筑垒地带,有两道战壕和一道深10米,宽20米的防步兵深沟以及三到四道铁丝网。整条防线密布大炮和机枪,并得到了白军亚速海区舰队的舰炮支援】的白军顽强抵抗,伤亡惨重。布琼尼的传记当中称,上万名红军士兵阵亡。按照伤亡比例1:3来计算。南方面军10万人马,损失达到了40%。这场胜利是惨胜。有历史学家评论说,如果伏龙芝当时能够听从布琼尼的建议,不去据守琼加尔地峡,而是一步跃进克里米亚腹地作战,那么“土耳其壁垒”给红军造成的伤亡可能不会有那么大。

      不过,也有历史学家认为,红军在卡霍夫卡桥头堡发动的进攻,使用了红色骑兵直插敌人的纵深,体现出了红军指挥员逐渐成长的战役水平。从一开始只能使用骑兵进行浅近纵深的奔袭,到使用一整个骑兵集团军进行100多公里的远距离纵深迂回,红军指挥员的指挥能力发生了飞跃。虽然在琼加尔地峡的战斗导致红色骑兵严重损失,但这场战斗也说明了高级指挥员已初步具备了后来闻名于世的“大纵深作战理论”思维。

      11月10日,从彼列科普地峡强渡锡瓦什湖的红军突破了白军防线。第二天,琼加尔地峡的红军也突破了防线。

      第一骑兵集团军没有参加这场残酷的进攻。伏龙芝相当了解骑兵在战争中的突击作用。只是等到白军防线被突破之后,伏龙芝才下令第一骑兵集团军迅速投入作战。红色骑兵从突破口进入克里米亚之后,一路狂奔,扑向克里米亚首府辛菲罗波尔。

      最后,布琼尼的部队与布柳赫尔的第51步兵师几乎同时到达辛菲罗波尔。在城里安顿下来后,指挥部人员都很快睡着了。布琼尼听见不远处有马蹄声,贸然决定自己亲自去看看。刚走上街头,就被几个打散的白军士兵包围起来。他们从布琼尼靴子上的马刺和腰上挂的手枪枪套判断这是一名红军指挥员,便缴了布琼尼的空手枪套,正准备进一步搜身时,布琼尼抬起左手,现出手腕上一块金表(这是布尔什维克为了表彰他英勇作战而颁发的奖品),利用它吸引白军的注意力,然后突然用右手掏出放在右边口袋的手枪,连开数枪,打倒了几个白军士兵,躲进黑暗的街角里隐藏了起来。枪声引来了几名红军哨兵。没过几分钟,第十一骑兵师的部队就消灭了这批人数大约有60人的白军小部队,为首的俘虏正是命令对布琼尼搜身的白军军官。他交出了布琼尼的金表。

      第51步兵师因为在克里米亚战场表现出非同寻常的战斗实力和意志,由此获得彼列科普师称号,布柳赫尔获得红旗勋章。跟他同时获得勋章的还有本师的炮兵营长列昂尼德·亚历山德罗维奇·戈沃罗夫(著名炮兵指挥员,后来在苏德战争中成为苏联元帅)。

      11月15日,第一骑兵集团军和第51步兵师又同时攻占了塞瓦斯托波尔。弗兰格尔和部分白军余部乘坐海军舰艇撤走,从此流亡国外。

      至此,第一骑兵集团军结束了自己历史上最后一场正规作战。

      最后说一下米罗诺夫和他的第二骑兵集团军。克里米亚战役于11月结束。12月,第二骑兵集团军就被解散了。1921年2月,米罗诺夫被逮捕,罪名是他在顿河跟部下的一次聚会中尖锐地抨击了契卡的去哥萨克行为。他后来被押往莫斯科。一天在监狱里放风时,一粒不知道从哪儿飞来的子弹夺去了他的生命。

      [IMGA]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le:Mironov-Filipp-Kuzmich.jpg[/IMGA]

      米罗诺夫,据说是他在狱中拍摄的照片,但奇怪的是他的胸口还挂着一枚早期的红旗勋章

      最新的研究显示,可能是托洛茨基授意手下人杀害了他。

      一直到1960年代,米罗诺夫才获得平反。

      关键词(Tags): #第一骑兵军#布琼尼#克里米亚#米罗诺夫#伏龙芝通宝推:不会游泳的鲨鱼,北纬42度,须弥一芥,johny,
      • 家园 托洛茨基为什么要杀米罗洛夫?

        托洛茨基管不到契卡吧。

        • 家园 可能还是因为去哥萨克的原因

          米罗诺夫第一次被捕时,托洛茨基也动了杀心。至于他为什么当时放过了米罗诺夫,得去翻翻看托洛茨基的回忆录是否提到。稍晚我会做补充。

          • 家园 我的问题是托洛茨基是军方的人

            他在政工方面没有人脉,如果真是他授意杀的,莫斯科大审判为什么没当黑材料?

            • 家园 我说过稍晚再回答补充回答这一问题

              因为现在没空翻更多信息。我看到的材料仅限于“托洛茨基杀害米罗诺夫”这个结论。另外,本文文中也没说是契卡杀了米罗诺夫。您要是有相关信息或结论,欢迎补充。

      • 家园 山头林立

        苏联红军和解放军一样,也是山头林立。

        斯大林的清洗,还是必须的,只是手段过于残酷。相比之下,太祖还是仁慈一些。

        • 家园 斯大林的清洗损害了整个红军

          整合各个山头自然是必要,但斯大林的清洗给红军带来的完全是负面影响。他提拔愚忠将领,忽视军事战略的最新发展。从这个角度看,大批优秀将领的死去,换来的只是他个人权力的巩固,以及在苏德战争期间数以千万计苏联军民的牺牲。

          突然想起今天看刘统的《东北解放战争纪实》里写到的蒋经国说的话。他跟斯大林在讨论雅尔塔协议关于中国事项时被后者无理拒绝,走出克里姆林宫后愤怒地说:“十年前我看到克里姆林宫里挂着列宁领导十月革命的油画,现在看到的是彼得大帝的画像。”

          钢铁同志是要为红军的沙俄化和贵族化负责的。

          • 家园 确实是

            苏联最后垮掉的根源不能不说来这里。 大清洗,到二战再恢复帝俄的很多旧的军队制度,到二战以后苏联的唯地缘政治利益倾向,最后导致了苏联越来越帝俄化。但是历史就是这样,要和旧的历史切干净谈何容易。

            • 家园 这大概就是历史的惯性吧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我倾向于用经济决定论来解释。不过历史基因真的是很难打断的,要建立新的基因也是谈何容易。我们搞了十年文革,有了老毛这样逆天的人物和思想,历史糟粕的回潮还是真的很难挡。

          • 家园 不能全责怪斯大林

            在一个东正教是国教的国家搞共产主义,你让国民信仰共产主义,还是上帝?

            苏德战争初期的失败,与清洗并无很大关系。只能说开头,希特勒比斯大林更能忽悠。但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还是靠实力 -- 自然资源,人力,基础工业,民族的韧劲, 等等。

            • 家园 没有全怪他

              只是说他对死了这么多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 家园 旧势力的

                军官们不可能效忠布尔什维克(个别军官可以),布尔什维克收回旧势力利益的时候,掌握军权的旧军官不可能束手就擒。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