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大争之世,是时候重新捡起太祖思想了 -- ANS

共:💬79 🌺618 🌵3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华是毛指定的

                        华是毛指定的,所以华不是平衡的人选,左右对他都不满意;所以华才会受到叶的诱惑,搞怀仁堂事变。

                        所以中国的传承制度一直有问题,包括毛在内,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毛的悲哀。您说的对,做起来还真的不容易啊。

          • 家园 我觉得您水平很高

            能在不动声色间转移话题,混淆概念,高人也

            • 家园 那个啥,岔开说一句

              刘慈欣应该也是老河友,《吞食者》里的外星恐龙大牙原形就出在河里,不得不说,神似之极。

      • 家园 大牙这个说法很老邓

        话里话外就是只有我得到毛主席真传了,你们统统都不如我。

        毛主席是这样的吗?

        • 家园 睁着眼睛说瞎话的,这可能是河里的第一名

          你质疑的好。

          邓居然被某些人捧的比主席还高尚,这是什么屎粑粑式的怪论。

          太祖时代,一夜之间解放了全中国受苦受难的姐妹们,让她们脱胎换骨,彻底摆脱被奴役的命运。觉悟后的姐妹们,甚至远赴天山,去陪伴那些戌边的子弟兵。

          就是那个自称深情地爱着这个国家和人民的人,不是为我们这个民族的女人创造更好的条件,而是把姿色好的,送到天上人间,侍奉跟随邓政变有功的权贵和狗腿子们;姿色和智商俱佳的,送到投行里,为外来资本摇旗呐喊连带三陪服务;在他们眼里,再差一个等级的,就流落到洗头防,桑拿浴里;其余的,直接就是劳动奴隶。

          这是地球人都能看清楚的对此,河里所谓的前辈,却视而不见,真是奇哉,怪哉!恬不知耻地话,居然这么好意思说出口?!

          一个民族的女性,负责养育这个民族的下一代,对这个群体都无半点同情心和怜悯心,要我说,这他妈的连禽兽都不如,还好意思和主席比!

          一个人对待女性的态度,直接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本性!邓之本性,天人公愤,猪狗不如。

          其它的,例如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大事,太祖那一样不是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奉献出丰功伟绩?邓那一样不是败家,吃里扒外,鱼肉同胞?!

          通宝推:梓童,袁大头,伪叔叔,
          • 家园 没有老婆安不了心,没有儿子扎不下根

            这句话是当年部队干部战士中流行的说法。1950年,毛泽东命令20万驻疆战士“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依靠屯垦来戍守边陲。

            那会儿刚刚解放的新疆百废待兴,可又地处偏远,交通不发达。条件异常艰苦,但驻疆战士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开荒需要爬犁,第四十九团十几天就造出1400多架;耕地需要灌溉,驻疆部队1年之内在天山南北修了32条水渠,总长1235公里……

            可最让人头疼的,是官兵们的婚姻问题。驻疆部队里还传着这样的顺口溜,“抗日战争打硬仗,南下北返饿肚肠,烂(南)泥湾里去开荒,胜利以后去新疆,成了光棍,丢了爹娘。”

            卢一萍的纪实文学《八千湘女上天山》中提到,当时部队下达了新指令,“家里有老婆的、订了婚的,可以送来;家里既没有结婚又没有订婚的,父母亲戚能给你订一个的也可以送来;路费等一切由公家负担。”(序章第三节,《婚姻问题、妇女工作,是当时部队的“热门”话题》)

            以上条件都不符合的,只能靠组织帮助解决了。

            解放新疆后,为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部队明确规定:“汉族军人不允许与少数民族妇女结婚。”可当时新疆的汉族人口一共才30万。

            50年代初,彭德怀视察新疆时,曾对官兵们说,“我们的屯垦事业要后继有人,你们都打光棍了,谁来继承我们的事业?我跟王胡子(王震)讲了,叫他到内地招一批女兵来!”王震还真的去向毛泽东请示,组织内地女青年来新疆工作。毛和王都是湖南人,自然先想到动员湘妹子。

            但进驻新疆的女兵,不止是湘妹子。1951-1952年,大约8000多湘女进疆;后王震又从华东招了2000多部队女护士、从山东征了3000名女兵;1954年,又从山东征了7000名女兵。到195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的时候,部队中女性的比例增长到40%。征女兵入新疆,大大稀释了男女比例,客观上也能适当解决士兵们的婚姻问题。

            女兵们冲着保卫新疆去的,却被强嫁老干部?

            我们来看看当年的征兵条件怎么写的。

            据环球人物的报道,当时王震给湖南省委书记黄克诚、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王首道写信说:“新疆人口稀少,配偶难找,部队要屯垦戍边,长期安家,不解决婚姻问题是不行的,今派熊晃同志去湖南,请你们大力协助,帮助招一批女青年,最低年龄18岁,初高中文化程度,未婚,有过婚史但已离婚的也行。家庭出身不管,把她们招来新疆,纺纱织布,繁衍人口,与我部队将士同建繁荣富强的新疆。” (《历史真相:王震当年是如何治理新疆的?》)

            可卢一萍的书里是这么记载的:“王首道、黄克诚对新疆军区招聘团的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把营盘街的一栋楼拨出来做招聘团办事处,还在《新湖南报》上不断刊登消息报道,动员女青年参军。因为报上只说到新疆后可以进俄文学校、可以当纺织女工,当拖拉机手,没有提“婚配”的事,所以……”(序章第三节,《婚姻问题、妇女工作,是当时部队的“热门”话题》)

            很明显能看出,王震信里的要求很明确,不存在任何欺瞒,问题出在《新湖南报》的征兵宣传上。卢一萍书里采访的诸多“湘女”也都提到自己是看到报上的这则报道决定去新疆的。

            在当时的传播条件下,一环错足以造成巨大的问题。这群被报道鼓舞了的女兵,完全不了解新疆是什么情况,怀抱着美好向往就去了,到那儿发现,条件差的根本无法想象。很多人甚至半路上就反悔了,第一批入疆的女兵走了8个多月才到,因为要一边走一边修路。

            但是,“女兵到了新疆才被告知要在这里扎根,走不了了”,这绝对是一大误传。

            据《八千湘女上天山》一书的记录,湘女苏明婕是这么说的,“当时对我们这些女兵的要求并不严格,自己后悔了要回去,人家也不阻拦。” (第一章第五节,《苏明婕:我当了逃兵》)

            这些女兵来到新疆后,也真正加入到建设队伍里,骑兵团、学校、文工团、拖拉机厂、医院等等,她们为新疆的开垦和文化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八千湘女上天山”的历史真相,这篇文章一次说清

            当然,这过程中没少“被相亲”。

            那时候嫁给军人,和现在嫁给EXO没啥差别

            微博网友@陈猿猿李狮狮 的这句话,听得人哑然失笑。细想一下,倒又觉得有几分道理。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军人的社会地位很高。

            军人在当时的婚配“市场”上,本来也是被追捧的对象。驻疆战士因为特殊时期,不能离开新疆,没机会去找对象。

            同样在卢一萍的《八千湘女上天山》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离休干部王茂杰讲了他的老连长的一段故事。

            进军西北时,老连长已45岁,已是团级干部了,到了甘肃张掖,他又说,仗算是快打完了,新疆的国民党军队如不起义,也经不了几仗就会完蛋。我是该找个老婆了吧?

            我们当时刚好住在一户地主家,他家有个丫环。我就问她愿不愿意嫁给解放军。那丫环是穷人家的孩子,很崇拜解放军,就高兴地同意了。我提醒她,你要嫁的解放军是团级干部,参加过长征,打过日本鬼子,一直在革命,所以年龄有一些大,你可要想好。她一听激动地对我说:“我一个丫环能嫁一个团级干部,一定是祖坟冒青烟了。”(序章第二节,《王茂杰:一个战士对王震说,你要给我们解决老婆的问题》)

            其次,军人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好。

            1955年前后,中国部队军官待遇真不低。建国前后,军人已经享有津贴,以卷烟、烟叶、猪肉、白布或是现金的方式支付。直到1954年,国防部颁发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薪金、津贴暂行办法》,废止了供给制,实行薪金制。

            在此期间,国家还数次增加了军人津贴。到三年困难时期,军人薪金才降下来。《风雨六十年》的作者濮汝贤曾回忆说,中国的军官待遇到了1990年也就是1955年的基本水平。而他本人,1980年的月薪才仅仅是1955年的76%。

            除此之外,1955年之前,按供给制来说,军官家属如果没有工作可以领取生活费。生了孩子每月有补贴,还另有每月20元的保姆费。

            卢一萍的书里也提到,1950年女兵加入新疆军区文工团后也有优待,把军属证寄给母亲,每年可以凭此去居委会领一袋米、两斤肉。

            本无恶意,但方法着实粗暴

            对驻疆部队来说,招这么多女兵本意就是为了能解决婚姻问题。(只是报纸宣传时,有意无意没提这一点。)卢一萍书里提到的数十位湘女,几乎都被组织牵过线搭过桥。这种形式,大致相当于今天的联谊。

            结果也是既有婚姻幸福的:

            “1953年5月,团长给我介绍了协理员王久荣,他就是那个在阿拉尔剿匪时把棉衣让给我的骑兵营长,我同意了。当然,我没有想到,自己的爱情会在这样苍莽、磅礴的山脉间产生。”(第一章第九节,《饶钟琦:我们一直到了剿匪的最前线——阿尔金山》)

            也有碰上“变态”的,比如,丧心病狂的政治处主任,为了娶年轻女兵,设计炸死妻儿,最终被判刑三年。

            还有一个姓聂的工程团团长,强迫一个湘女与他结婚,湘女不同意,他就提着驳壳枪威胁。那女兵就告到了王震那里,王震处分了那团长,让他到湖南去,找到了老婆再回来。他果然在长沙找了个对象,是高中毕业生,既能干,又漂亮。他们很快结了婚,结婚后,就给王震报告,要求再回新疆来。王震又把他调回来了。

            但不可否认的是,当时采取的方式太过简单粗暴。

            1950年,新中国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刚刚公布施行。“自由恋爱,自由婚配”的观念还不够深入人心。

            文化程度稍高的女兵们虽然向往“自由恋爱”,跃跃欲试,但架不住组织的各种施压。

            那时候,女兵们最害怕听到那个“谈”字。女兵们只要一听到说哪个首长要找你谈话,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有一句顺口溜是这么说的,“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首长找谈话。”(第二章第一节,《姚琼华:这里是一个让爱情走开的地方》)

            组织不断地劝说女兵,施加心理压力:

            “组织上又接着给我介绍了协理员王永富,是正为亲自出面介绍的。大意是说,你出了那样大的事,就不要犟了,赶快定下个人来,以免别人说长道短,说三道四。”(第二章第一节,《姚琼华:这里是一个让爱情走开的地方》)

            有些部队会为难坚决不同意的女兵,比如从团部下调到山里:

            “李蔚华的文化程度最高,也最敢说话,她当时就说,我是来革命的,不是来和老革命结婚的,我坚决不答应。她因为不同意组织的安排,组织就让她到昆仑山的筑路部队去——那是世界上最苦最危险的地方。”(《第二章第五节,《曾可兰:你知道什么叫“二八五团”吗?》)

            还有的部队会瞒着女兵举办婚礼,女兵到场才知道自己是新娘。

            “有一天,新上任的宣教科科长对我说,有一项工作需要你去十七团一趟。我到那里后,没有任何人给我安排任何工作……当天晚上,团政治处主任和他的几个干事涌了进来,撒了一点喜糖,倒了一杯白开水,就开始祝贺我和那主任喜结连理,白头偕老。

            我一下就迷糊了,然后变得十分生气。我气愤地说,你们怎么能开这样的玩笑!他们听后,反倒哈哈大笑起来。宣教股股长说,小文,你现在该知道你到十七团来的工作任务是什么了吧?他说完,当即宣读了结婚报告,当我听到‘同意成皓生与文汇涓结为夫妻’时,我感到这一切太荒唐了。”(第二章第二节,《文汇涓:男四十,女十八,跑到新疆找“爸爸”》)

            这样的方式结合的夫妻,很多后来仍在一起生活,也有的先结婚后恋爱。但对女方来说,总会有些难以释怀。

            “李蔚华与雪樵的婚姻在我们三人中是最圆满的。但她对这种婚姻形式还是感到难以接受。因为她觉得他们的婚姻好像只是组织的一项工作,宣布了这项工作也就完成了,又是如此的突然,更有一种被算计的感觉。”(第二章第五节,《曾可兰:你知道什么叫“二八五团”吗?》)

            不过,驻地不同情况也不一。2009年,进疆湘女李明在接受网易采访时提到,“意志力薄弱点的,领导谈过几次话后就同意了。我是自己比较坚持,组织上介绍了三个,我都没有同意,所以才有后面的自由恋爱。但是也迫于组织的压力,谈了5年才结婚。多数女兵都像我一样抗争过,知识文化高点的,都比较任性点,组织上还是本着自愿的原则,没有强求。”

            “八千湘女上天山”虽有不妥,却是不得已为之,绝对不是以讹传讹的那种恶劣事件。并且,这只发生在新疆刚刚解放的一个特殊时期,到50年代末,就变成“驻疆官兵下天山”了。

            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消息,50年代末,王震给军垦官兵下了一道奇特的命令:每人带两个月的粮票和布票,放两个月假,回内地老家找老婆,找不到的算没完成任务。而这些驻疆军人也几乎都组成了幸福美满的家庭,所以王震晚年才说:“我平生下过的命令无数道,但我最满意的就是这一道。”

            http://bbs.tiexue.net/post_12447864_1.html?t=1486737875171

            通宝推:梓童,燕人,迷途笨狼,柴门夜归,柏林墙,桥上,
            • 家园 一旦国力下降,试问谁人能守新疆?

              当时留在新疆的男士兵以河南人居多。而女兵是来自于湖南为主。在最高峰时期,达到新疆人口的一半,但可惜的是。现在几经折磨,人口占新疆的比例不足20%。

              如果延续现在的趋势,汉人的比例可以降到微乎其微,可以被忽略的水平。那么新疆就可能真正的事实上丢失掉了,永远丢掉了。

              实际上,在可预见的将来,现在这个趋势的延续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最可悲的地方所在。

              现在中国处于上升期,国力强盛,虽然人口比例小点,还是能控制得住。但是历史是循环的,一旦国力处于下降期,谁人守新疆??

              试问?谁是罪魁祸首?

              • 家园 新疆的农业和能源是工业化后的中国经济稳定器。

                不能丢,也丢不起。想象不到若新疆乱套,被有心者一个粮食封锁,“富裕”的“工业化”的东南沿海们怎么活?同样的,西藏的水资源也是。所以中国不乱则已,要乱必疆藏开始,这是西方为什么总是从这两个方向发力的原因。

            • 家园 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就是大同世界。

              共产党为什麽得天下,从这段故事也看出来。主事者既是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也是体察人心的领导者。我国能够保有建设发展新疆,王震是首功。

            • 家园 居然在河里看到了猿猿姑娘的名字,弹落眼睛

              让我缓一缓o(╯□╰)o

              在西西河里看到自己朋友的名字,真有点。。。嗯次元壁打穿了的梦幻感。

          • 家园 同意您的意思,给您送花了

            您说得有点难听,有些地方不是太客观,毕竟后人干的事情不能全赖到效颦头上,就不给您献宝了。见谅、见谅

        • 家园 我怎么能和毛主席比

          毛主席一家六位烈士,身后还有俩被关起来的。我怎么配跟他比。

          谁想学毛主席,家里出过烈士,我就信他不是忽悠。

          • 家园 没拿你跟毛主席比

            我说你自比老邓。

            • 家园 我怎么配比老邓

              老邓是主席逝世后的世界第一高手。对越对印开过枪,南海夺过岛,收回了香港澳门,谈笑间击破全世界的制裁。我怎么配和他比。

              我只是在他享受毛主席待遇的时候,跳出来为他辩护两句而已,当年我也是这样为毛主席辩护的。所不同的是,当年我可以在国内网上公然辩护,而今却只敢在西西河这样一个角落,发出文字哼一样的声音。

              • 家园 太宗什么时候享受太祖的待遇了?

                什么时候太宗的纪念词也给续上个“但是”的尾巴,或者太祖的纪念词去掉这个尾巴?

                给个官方的说法撒。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