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光阴的故事 ---- 写给罗大佑的情书 -- yizhu

共:💬143 🌺841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罗大佑的嗓音确实奇怪,乍听一般,但很耐听,

        越听越好听。听一辈子也不厌倦。

        只有罗大佑,可以让我听一生一世。

      • 家园 去年年末

        在北京看罗大佑演唱会,感觉唱到几首歌的时候,嗓子就快破了,旁边还有人议论,这能坚持下去吗?结果,从头到尾,没有嘉宾,没有扯淡,从容唱完。一直都很破,也一直都没破。

        • 家园 说个“亢龙有悔”的

          想当年过于高亢、独特,后来就不行了的

          一个是蔚华,曾经的中央台主持人、80年代末90年代初摇滚歌手(也有评价认为她似乎是避免成为摇滚歌手),论大气高亢可能要比韦唯还厉害,后来90年代中后期自己的专辑里唱的就上不去了,风格完全和最初180度转向。就像是高旗同超载划等号一样,蔚华是呼吸的代名词

          另一个是灌篮高手的一个主题曲,名字好像是《我只注视着你》什么的,声音也是相当的高亢、独特,歌手后来也不能像是当年一样高亢了。

          前两年火了一把的指南针的罗琦,似乎保持了当年的风格。当然就像蔚华之于呼吸、高旗之于超载一样,罗琦名声似乎压过了指南针

      • 家园 美妙的嗓音

        当年台湾校园民谣和邓丽君一起到来的时候,咱们也有一些翻唱歌手,就是所谓的美妙嗓音。顶着头盔说,有点腻歪。

        成方圆能够唱出欧美式的风格,不是美妙到甜蜜、甜腻的。当年的腾格尔、德德玛也是韵味路线的,值得听,只是曾经少年时的我不好意思听。

        传统民歌(或者说学院民歌)里面,张野虽然一时似乎和宋祖英、彭丽媛同一个梯队,但是现在想起来似乎要往下调整一下。而回想最印象深刻的似乎是“这里的山路十八弯”,只可惜人不红,也似乎没有后续歌曲。

        • 家园 唱《泉水叮咚响》的于淑珍

          声音真是甜美。就像在我脑子里。

        • 家园 说到张也

          有一个专辑,民歌200首联唱,其实是40首,一共五集,现在酷狗上不全,缺的正是张也的。专辑里专业的民族唱法的人很多,现在基本都是歌唱家,教授。但是,主打的是李玲玉,挺有意思的。

        • 家园 美妙的嗓音,我只服李双江,彭丽媛等几个

          可是我们大陆的歌太正统了,有点端着,不适合“低斟浅唱”。

    • 家园 【原创】【写给罗大佑的情书之一】童年

      总是要等到睡觉前 

      才知道功课只作了一点点

      总是要等到考试以后 

      才知道该念的书都没有念

      【罗大佑】童年

      《童年》是我最早接触到的罗大佑作品,当时还是成方圆唱的呢。

      我的童年,池塘边种的是柳树,而不是榕树;操场上没有秋千,可是有单双杠,水泥做的乒乓球台,课间的时候,大家在操场上游戏,打闹;没有稻田,可是有麦田和玉米地,扑过蝴蝶,抓过蜻蜓(那些晚霞中的红蜻蜓啊);午后的课堂,全不管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些什么,在知了的叫声中,我只想睡觉,或者望着窗外做梦;校门口的小卖部里有很多吸引我的东西,可是手里并没有什么零花钱。啊,那曾经“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

      “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作了一点点;总是要等到考试以后,才知道该念的书都没有念”,写得真形象呀!那时候,父母都忙,我们基本都属于放养。每次期末考试 成绩过的去就行,从来没有被督促过写作业。岂止是睡觉前,常常是要交作业了,才想起作业没有做完,赶不及了,就抄一下同学的答案。

      少年的我,并不关心“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好奇的是有没有外星人,百慕大的神奇,金字塔的秘密,还有亚马逊的丛林,非洲的草原,想要探索外面的世界,知道他人的生活。“多少的日子里总是,一个人面对着天空发呆,就这么好奇就这么幻想,这么孤单的童年”。

      我并不在乎“诸葛四郎和魔鬼党,到底谁抢到那支宝剑”。可是当年的《射雕英雄传》,放了一大半,突然停播,据说是因为民族问题(?),我可很担心了一阵“靖哥哥和蓉儿到底怎么了”。记得在课间讨论头一天的剧情,有小伙伴声称她最喜欢杨康,我讶异地睁大眼睛,“怎么可以喜欢坏人?”

      上高中时,班里的男生去录像厅里看《绝代双骄》,听他们讨论,说特别好看。我真的非常想去探险,可是,“好女孩是不会去录像厅的”。多年以后,我买了一套《绝代双骄》的DVD,却没有看下去。有些人,有些事,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

      “什么时候才能像高年级的同学,有张成熟与长大的脸”,记得上5年级时,觉得6年级的同学很成熟;等自己上了6年级,发现自己依然幼稚,还是7年级的同学才真正成熟。怎么可以写得这样贴切!

      直到后来听罗大佑的原版,才知道成方圆版中屏蔽了“隔壁班的那个女孩”那一段。我上中学时,早恋这个词第一次提出来,家长们视之为洪水猛兽,如临大敌。可是,永远都记得,那些对身体变化的好奇,那些荷尔蒙下的觉醒,那些羞涩的心动,那些莫名地忧伤,那些诗意的朦胧,那些少年情怀,那些“心里初恋的童年”!

      记得偷偷地在课堂上看琼瑶,还看过三毛,席慕容。高中时第一次读到亦舒的《喜宝》,当时并不喜欢,因为太不纯情了。那时候,饥渴地阅读找到的每一本课外书。有次传到手里一本托尔斯泰的《复活》,名著啊,我看了几页就放弃了,“太粗鲁了”,伤害了我的少女心。

      我从初中开始写日记,本子上记满了少女心事,青春的萌动与羞涩,迷茫与惆怅。可惜中国的父母并不尊重孩子的隐私。父母不仅光明正大地偷看我的日记,还取笑我的无病呻吟,和不切实际的梦想。可是,没有梦想的青春还是青春吗?在出去上大学之前,我一个人来到郊野,把所有的日记都付之一炬,就此告别了我的少年时代。

      好像从来没有做过同学中的酷女孩,或者老师和家长眼中的乖宝宝。我看着自己的书,做着自己的梦,像一只丑小鸭,跌跌撞撞,笨拙地长大了。

      小时候,总是盼望着长大,以为长大之后,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什么烦恼都没有了。而长大之后,才发现,原来童年才是最无忧无虑的时光。

      今年夏天回国,去探访初中的校园。当年的教学楼还在,曾经在楼梯上跑来跑去。透过窗子看当年的教室,那些课桌已不知换了几代。楼前的花坛,操场上的乒乓球台,是否还是当年的那些?而我早已不是当年的女孩了。

      少年时,并不是那么喜欢《童年》,池塘,知了,黑板,作业什么的,都太平常了。直到一切都已变成记忆,再听罗大佑时,才能感觉到其中淡淡的忧伤。

      当年只道是寻常!

      (To be continued)

      (罗大佑 童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RKTOZmX2cE )

      通宝推:卡路里,脑袋,柴门夜归,桥上,
      • 家园 我第一遍听的就是罗大佑原版

        小地方人,小学初中那会也没钱买磁带,根本没听过成方圆版本。到了读研究生期间,有了自己电脑,开始四处搜罗mp3才听到的。

        那会《童年》、《恋曲1980》、《黄色潜水艇》和《加州招待所》是我经常洗脑循环的几首歌。记得当时一个计算机专业的高中同学去看我,鄙视地在我的电脑里找到三五个重复的《童年》文件(childhood.mp3,童年.mp3,tongnian.mp3等等),给我删掉了。并且手把手教会我用winamp搞tag、重命名之类,来合理地管理音乐文件。想一想,恍如隔世。现在似乎再也没有那种敢随意打开你的电脑,不经询问就删除你文件的朋友了。

      • 家园 听了原版才知道成方圆的《童年》的确有问题。

        记得弗洛伊德说过,每个人的童年里都有一个懵懂的异性。而成方圆的没有。当然这也怪不得成方圆,当年邓丽君的好多歌曲都算是黄色歌曲呐。

        看看《童年》的五段歌词大意:

        1、上课的时候就想着下课;

        2、还幻想着再看一眼隔壁矇昧的女孩;

        3、想着想着才发现作业还没做;

        4、一学期下来才发现自己这也不知道、那也不知道;

        5、发现童年总是受着老师、家长的管束,盼着长大就自由了……

        词曲都很棒,琅琅上口,拿起吉他就可以唱。

        • 家园 小痞子,烂学生

          不会有高学历。😄

          @潜望镜

          • 家园 你这错得离谱,把妹与学历无关

            跟眼光有关。

            上海市重点实验班,追女生的大把,只不过人家追的是成绩好的女生,考试同分那叫一个浪漫。穿松垮的校服也是漂亮,腹有诗书气自华。啥叫美女?市重点年级前三十名,奥赛省级银牌以上,这是标准线。颜值三围啥的都是次要(不是不重要,而是次要)。

            你其实提醒得对,我虽然主观上不歧视低学历,但是整个背景,小时候受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几乎把低学历 不当人看的,下意识地无视(比如典型的百分之五十上高中政策)。上海市重点实验班,除了北大清华交大复旦,同济华师大是底线,考到上海财经大学就算考砸了。这种思维和氛围影响下,其实是很不接地气的。

            • 家园 怪不得

              我就是上海财大的。学校学生有三分之一是上海学生。至少我们系没有见到出类拔萃的上海学生。原来都是考砸了的,或者根本就不行的。

      • 家园 当年的版本好像也没有诸葛四郎和魔鬼党

        80年代初中期我读小学,听并在音乐课上学了童年这首歌,完全没有诸葛四郎这个概念。后来90年代上大学的时候才听到原版。说起来也是,诸葛四郎是当年台湾流行的动画片的角色,大陆没放过,谁能理解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