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萨尔浒,冰与火之歌 -- 京华烟云AMIP

共:💬68 🌺375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按王在晋的记载,四路大军共计官兵八万八千员。

      萨尔浒之战按纸面计划和实力对比,怎么都不该输,但事实上却输了,而且是全军覆没一败涂地。

      从战术上讲,四路分兵犯了大忌,但要是杨镐跟着杜松一起行动,即便是分兵,也不至于输这么惨。只要杨镐跟着,必定能制止杜松抢功,杜松萨尔浒多等一天,马林就到了。只要杜松部和马林部合兵一处,努尔哈赤是啃不下来的。

      所以说,萨尔浒大败,说明明朝已经彻底朽烂了,丧失了大兵团指挥作战能力,集结的兵力超过六万,就指挥不灵了。明君加上仆从军看上去有十几万,实际上各部互不统属,不能形成合力。后金军虽然不过六万,但上下一心,集团作战,明军靠人数堆砌,小部队虽有战术素养,但总的来说还是一支指挥不灵的各自为战的军队。明军的问题和清末的清军,以及后来的国民党军是一模一样的。

      这样的军队,跟丰臣秀吉的日军是可以一打的。输给后金军,只能说是必然。

    • 家园 杜松应该是连续渡过两条河

      作战地点位于苏子河汇入浑河的地方,大致为一丁字形,浑河是一横,苏子河为一竖,苏子河西边(左侧)为萨尔浒山,东边(右侧)为界凡山。苏子河通往努尔哈赤的老巢。

      杜松应该是在浑河以北(一横的上面)行军,先渡过浑河到达萨尔浒山,这时辎重营未能渡河留在浑河以北,之后杜松又留了主力在萨尔浒山,自己带兵再次渡过苏子河去打界凡山,结果被努尔哈赤各个击破。

      其实根上就是因为杜松抢功,他之所以要抢是因为再有一天马林就到了。如果杜松等马林一天,辎重营的火器也能渡过来,两军联合起来五万人对付努尔哈赤把握要大得多,有辎重营的重火器在无论是攻还是守都有优势,只要能拖住努尔哈赤主力,一两天之后明军援军叶赫部的一万部队也能到了,那时努尔哈赤还得顾及另外两路明军,麻烦就大了。总之,就是差了一天,结果全盘皆输。。。

      杨最神的安排就是分兵,另外两路的出发点分别在本溪和丹东,都是山路不好走也就罢了,杜松从沈阳出发,马林从开原出发,沈阳开原两地之间都是大平原,根本没必要分兵,马林部直接开到沈阳一块走就得了。

      通宝推:楚庄王,李根,
      • 家园 讨论讨论 ,也许努尔哈赤就是抓住了这个战机。

        博弈是动态的,你的衔接出了问题被人发现了,如果衔接完美。努尔哈赤攻击的矛头可能会转向,攻击其他地方。

      • 家园 del

        不知你怎么看?

        至少他应该在第二梯队,而不是队列最后。

      • 家园 只要杨镐跟着杜松一起行动也不会输这么惨

        嘉靖朝后,明军最大的问题是丧失了大兵团作战能力,也丧失了大兵团指挥能力。各路总兵靠吃空饷养家丁打仗,就是军事上退化到封建领主式的军队。尤其是以辽东李成梁家族为代表,实质上已经半军阀化。

        这些半军阀化的部队,面对自身实力和自己相当的敌人,比如宁夏之乱,播州之乱,集中一两个总兵指挥不超过六万人马,还是能打胜战的,以家丁为主的精锐也有较强的战斗力。

        或者说,在壬辰朝鲜之役,集中几路总兵跟同样封建化的各个大名拼凑起来的日本军队,还是能打一打的,依靠装备优势还能打赢。因为两者非常相似,各部互不统属,指挥体系不畅,靠私兵打仗。数量堆砌VS数量堆砌,自然是装备更好的军队赢。

        一旦遇到后金这种组织得当,上下同欲,如臂使指,来去如风的军队,明军这种半军阀化部队光靠数量的堆砌,想战而胜之是非常困难的。如果努尔哈赤没有统一女真各部,辽东军阀李如松也没死,那靠李氏的家族私兵,还能把努尔哈赤打下去。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再用八旗制度把女真各部拧成一股绳以后,明军想用打万历三大征的方式把努尔哈赤消灭掉,几乎已经不可能了,因为这已经超出了明朝的军事组织指挥能力。

        不过在萨尔浒的时候,按说即便打不赢,也不至于输那么惨。只要杨镐和杜松部一起行动,怎么也能等到和马林部汇合以后再一起进攻赫图阿拉。杜松部按兵不动,不分兵,努尔哈赤要在一天之内啃掉,可能性不大。杜松部之所以溃败那么快,就是因为他把本来已经不足的兵力又再次分兵,把兵家大忌全犯了。

        这又凸显了一点,因为过于依赖火器,再加上对周边少数民族有武器代差,明军的战术素养已经很差了。遇到后金这种对自己知根知底的翻版精锐“明军”,打败仗也就不奇怪了。

        通宝推:楚庄王,北纬42度,
        • 家园 难说,因为上上下下就没人把努尔哈赤放在眼里

          杨镐本人也十分乐观,更何况杜松渡河前根本没遇到像样抵抗,马林部的路程又在一天之内,形势一片大好哇,有杨镐在弄不好反而会催促杜松赶快进兵。。。

          但反正萨尔浒打成这样,已经坏得不能再坏了,所以只要是YY,总是可以YY出有好转的希望,呵呵。。。

          • 家园 播州之役明军采用了和萨尔浒同样的战略,但兵力强很多

            ……二十八年,征兵大集,二月,在总督李化龙指挥下,明军分兵八路进发,每路约三万人。刘綎进兵綦江,连破楠木山、羊简台、三峒天险。又败应龙之子朝栋所统苗军。巾帼英雄秦良玉与其丈夫马千乘亦率兵攻下金筑等七寨,并偕同酉阳等土司军一起攻下桑木关为南川路战功第一。其他几路明军也取得胜利。三月底,刘綎攻占娄山关,四月,杨应龙率诸苗决死战,又败。綎进占杨应龙所依天险之地龙爪、海云,至海龙囤(今遵义西北),与诸路军合围之。六月,刘綎又破大城。应龙知大势已去,与二妾自缢,子朝栋等被执,明军入城,播州平。后分其地为遵义、平越二府,分属四川、贵州。

            ==============

            平播州杨应龙之乱的时候,明军也是多路进兵。杨应龙也是筑城造反,应战的时候企图用内线优势,“凭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对明军各个击破。刘綎也是“轻兵冒进”。不过比起萨尔浒的时候,这兵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性就显出来了。刘綎在播州之役一路痛击苗军,最后和诸路友军会师,杨应龙也上了吊。而在萨尔浒之战里面,杜松三万主力直接被后金六万主力围歼。这仗就没法打了。

            所以最重要的原因是明军兵力不足。

            通宝推:北纬42度,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