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航空航天是否会被美帝拉下 -- dzhao

共:💬164 🌺782 🌵2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有一个新经济增长点,就是把X型小行星上面的铂开采出来

            以前航天采矿因为火箭运载力低和价格太高不能动这个脑筋。

            估计一个直径100米的M/X型小行星上面的贵金属铂钯的价格可以达到1500亿美元。现在看到太空叉的猎鹰重型和后续重型火箭开发成本降低,很多风投公司也开始蠢蠢欲动,进行小行星采矿投资评价了。

      • 家园 给人类提供一条最终的出路

        地球资源是有限的。而在特定时段内在当时技术水平下能够被人类利用资源更是有限的。人类如果想要避免可利用地球资源耗尽而灭亡的命运就必须冲出地球,开发外星资源。普通人可能不觉得,但这的确是在和时间赛跑。宇航技术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人类提供这样一条出路。否则人类最终会和恐龙一样灭绝在地球上。

        通宝推:秦波仁者,
        • 家园 我原来也这么想

          现在想法变了。

          人类还不如大力发展生物科技,AI技术,彻底改造人类。这条路比现在耗费这么多资源去搞宇航要好。

          另外,进化嘛,要以多数同类灭绝为踏脚石的,人类现在数量太多,总体质量也不行,不清除掉大多数没用的人口是没什么未来的。

          • 家园 恐龙是怎么灭绝的

            现在流行的观点是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

            如果人类只能困在地球上不向外发展,总有一天会碰到这种情况。那时候连逃都逃不掉了。

            而可利用资源耗尽而导致文明衰落甚至灭绝的就更多了。

            至于清除“大多数没用的人口”,呵呵,那么请问谁是“没用的人口”?包括您自己在内吗?

            • 家园 你说的毫无新意

              都是早就明白的。人类要走出地球,移民外星,我现在认为是不可能的。哲学点说,万物有生就有灭,人类灭亡是一定的,奋力求生可以理解,但是这种宇航之路,我觉得不对。我觉得应该先进行基因改造,再走向太空。

              至于“没用的人口”可以包括我,也可以不包括,我都觉得没关系。问题现在人类几乎没有淘汰机制了,这个是逆天道的。

              • 家园 你不先上太空连怎么改造都不知道
              • 家园 生老病死就是天道的淘汰机制

                人类之间的互相残杀,并不是天道的淘汰机制。人类制造的祸端,天道表示“这个锅我不背”。

                而你觉得哪些“没用的人口”,到了移民外星时代,说不定他们身上的某个基因,就正好是适合某个星球生存的呢。

                所以你所提议的“先进行基因改造”,只能是制造更多的也许未来某天适合某个外星球生存,但是并不适合现在的地球生存环境的基因,也就是制造你所说的更多的“没用的人”。

              • 家园 在地球上

                要淘汰谁就很容易爆发战争,甚至核战争,恐怖活动更是早就层出不穷,这种情况下自然没人敢去淘汰谁,所以才要去太空啊。基因改造去了再做也来得及,用离心力模拟重力或者想办法屏蔽辐射都要容易得多。

            • 家园 其实现在人类在地球上就是坐以待毙

              然而一直没有发现外星生物,或者适合人类移居的星球,让人类对于走出去的动力和信心都不足。对于航天的投入也就显得无的放矢。

              人类还是太脆弱了,如果能够不那么依赖环境,可以移民到周边的星球也能生存的话,搞不好现在太阳系的所有行星都被人类占据了呢。

              所以航天的发展不能是孤立的,必须要有保障人类生存的各行各业都有大的发展,至少要制造一个封闭的可以让人生存的生态环境。

      • 家园 小区保安和苏格拉底都是师兄弟

        他们每天兢兢业业的工作,发出悲天悯人的提问,不就是想让你明白,一个人类终极的目标,搞清楚:1我是谁?2我从哪里来?3我要到哪里去?

      • 家园 航天的意义是新材料与新技术的研发

        航天是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的产业,特点是高投入、高风险,同时也具有高效益,根据欧美的测算,航天领域每投入一块钱可以产生7-12块钱的效益。科技成果转化为民用后,衍生出的市场价值之大难以预测。航天对其他产业的带动而产生的效益,远比其直接产生的高得多。

        航天高新技术是综合集成技术,包含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材料能源、环保、仿真、计算、网络、通信、控制、导航、遥测、遥控、遥感、空气动力、真空低温、特殊密封、可靠性与安全性保障等技术,对于许多产业部门都具有广泛适用性。航天科技集团提供的一份数据表明,中国近年来的1000多种新材料中,80%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有近2000项空间技术成果已移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

        航天这个行业就不是一个拼成本的行业,美国SpaceX的这种模式没有可复制性,对美国航天来讲也就类似强心剂的功效吧.

        通宝推:秦波仁者,
        • 家园 这个凹得过头了吧,如果真有7倍的收益,NASA怎么会没钱

          真把美国NASA的人都当成傻子啦?

          • 家园 NASA从来没有没钱过

            在美国航天最辉煌的年代,NASA的预算最高占美国财政预算的4.5%,现在占不到0.5%的样子,每年也有将近200亿美元的预算怎么会没钱。以2017年的预算为例,46.5%用于载人航天,28.7%用于空间技术研究,3.8%用于航天技术预研,3.6%用于航空技术研究。这200亿美元还不包括其他部分的航天资金及美军预算中用于航天的部分。如果全部加起来,美国航天一年的资金差不多400亿美元。

            中国的航天预算官方公布的是美国的十分之一,据韩国猜测的数值2016年是40亿美元。叶培建院士说嫦娥1-2号全部的资金只有20亿元人民币,至于说花多少钱办多大事,这就是另一个范畴的问题了。

            • 家园 别传不靠谱的言论,叶院士人很靠谱的

              嫦娥一号花了14亿,嫦娥二号花了9亿。他怎么会说什么嫦娥1-3号只花了20亿这种谎话,多半是以讹传讹走调了

      • 家园 发射成本真降下来,很多产业会被颠覆的

        就说一个吧,卫星组网提供互联网连接,可以卫星上网的装置全球发售。你电信,电讯设备产业都会发生颠覆性变化,华为可能就被颠覆了。还有那个墙,你咋玩呐。

        跟上去,舆情、传播、广电会不受影响?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