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与抑郁症斗争的这两年(序) -- 饭粥天下

共:💬259 🌺1956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些都是力量,毛说的群众中蕴藏的力量

          毛能够把这些力量,引导成磅礴的巨力,推动时代,所以毛是伟人。

          你说的那位小贩,不求闻达,努力挣扎求存,只为一点尊严。

          不害怕世界末日的革命者,是很可怕的,美帝也怕。

          可惜,邓不会驾驭这股力量,所以他害怕,只好把这股力量打散,让这股力量沉沦为社会下层,引导到违法犯罪的路子上去,再用严打解决。

          通宝推:盲人摸象,
          • 家园 是的,做人的尊严是人的基本需求

            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尊重,被人当人看,这个和吃饱穿暖一样是人的基本需求。可我们中国传统的孔家店社会认为,这不是人的基本需求,孔家店认为人应该压抑自己,讨好高等人,然后让高等人来提拔你。孔家店把人当作往上爬的工具,在这个往上爬的过程中,把人奴隶化奴才化。这种反动的孔家店主张,到现在还统治着中国人的头脑。甚至我们西西河的监察们,也不自觉地用孔家店思维判罚帖子。不文化大革命,行吗?

            • 家园 你把孔家店看透了,“压抑自己,讨好高等人”,正是

              儒家核心 “克己复礼为仁” 。

              “仁” 在儒家这里,既非仁慈,也非仁爱,而是 “礼” 的同义词。人人严守封建礼教,这就是仁,孔子的理想社会就成立了。

              后人说的仁,其实是墨家思想,天下有饥者,如己之饥。孔子的主张,基本就是号召大家做 “安安饿殍”,犯上作乱才是罪大恶极。孔子最不能忍的,就是 “八俏舞于庭”,上下等级搞乱了。

              港台没有文革,所以还很落后,思想水平还停留在民国、满清的年代。

      • 家园 终于有时间,跟妹妹认认真真说两句,仅供参考

        有个好朋友,比我大20岁,他的女儿也就是比我小10岁的样子。多伦多大学毕业后嫁了一个白人同学,两口子目前都在金融领域工作,先生还是一个小经理。朋友和亲家都没啥钱,无法帮小两口买房的首付,多伦多的房价凭小两口又比较困难。小两口也挺想得开,天南地北地旅游,非洲至少去了2、3次了,南美也去了一次,看样子是要丁克了。朋友有点着急,经常跟我各种抱怨。说实话,我私下里是认可小两口的做法的。

        分析一下,小两口的选择无非有三:1、勒紧腰带买房,那么房贷压力下孩子肯定一时不能要;2、租房生孩子,以他俩的情况,生了孩子以后估计就no life了;3、就是现在这种状态。

        我之所以认可小两口的做法(当然是私下里),是因为:既然两口子名牌大学毕业都连个房子都买不起,那么他们的下一代超越他们的可能性不会大于50%。既然孩子生下来很可能交一辈子房租,而且养孩子可能使他们在基本生活以外剩不下多少钱,选择丁克,又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当然他们也可以选择生,这是他们的选择)

        费这么多话,其实就一个意思: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来到这个世界上其实挺辛苦的,因此不要难为自己。这个道理我以前不懂,总喜欢用一下励志的鸡汤激励自己,直到我父母到加拿大和我一起生活、经历了无数的痛苦以后,我才明白:为难自己其实挺傻的,对自己好一点没有什么错误,作为成年人,一定要学会捍卫自己的权利、遵从自己的想法。

        因此我希望,妹妹在以后的生活、择业、婚姻、生孩子这类问题上一定要遵从自己的想法,不要迁就来自任何方面的压力,包括来自周围的、世俗的的压力,也包括来自父母的、披着“为子女好”的外衣的压力。

        就妹妹目前的情况看,我觉得如果有机会,回到美国可能更好一些。中国现在各方面都在学美国,这其实是我非常担心的。因为中国不可能拥有美国那么高的人均资源,在这个前提下,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往往会非常的ugly,会更加没有底线,学美国自然会学变样。而且在资源分配方面,美国做的要好的多。因为美国钱最大,中国权最大。集中的权利比如导致资源的高度集中,外在的表现就是在中国很难找到收入不错而房价(包括房租)尚可以接受的地方。相反,美国这样的地方,就是经济压力不大,还可以安安心心做学问的地方,还是可以找的到的。

        胡言乱语,妹妹不要当真,看看就好。

        通宝推:天河行,易水,
        • 家园 中国收入不错房价可以接受的地方挺多的,就是听起来low

          中国收入不错房价可以接受的地方挺多的,就是听起来low,海龟可能看不上

          比如我同学在株洲南车啊,徐州徐工阿,潍坊为柴阿,还有在成都的,武汉的阿,挺滋润的,两套房子生两个娃

          我在甘肃六线小城市的哥哥姐姐过得也都不错,生了二胎,房子也有好几套,就是教育资源少点

          比较苦逼是在一线又没有抓住机会富起来的

          美国大农村么,教育水平比株洲这种应该好,但是比成都武汉就难说了。我前一阵大概研究了一下,美国东北和加州不错,内地也就芝加哥这样的还行。美国的优点是富裕的时间长,你要是学个艺术,体育啥的资源很多,随便学学价格也不贵(专业学习一样是天文数字)。当然自然环境,玩户外啥的,美国条件好多了。

          回到你给饭粥mm的建议,我不觉得她应该回美国。按照她的信息,我猜她的专业是教育,语言一类,在美国找tennure track的教职应该还是很难的,僧多肉少,就算是进去了还要再熬一遍6年,就是拿上tenure了也挺苦逼得其实。至于企业界么,饭粥mm说主要target是培训机构,这个美国市场这么少,她又不是native speaker,太难了,还不如在国内培训机构好好混呢。

          • 家园 刚刚问了下徐工的亲戚,徐州房价普通1万多,最低8千,

            6千多的也能找到,但是地段差得不成样子。好地段,比如云龙湖那片3万多。

            分厂长级别可以拿到一年20万。

            徐州公务员,6、7千;一般工人(非徐工)3000多;

            每天早晨6点开始,一大堆农民工开始排队等活干(类似重庆的棒棒)。

            13年和18年,形势已经大不一样了。

            • 家园 我同学收入还行,不过我也没好具体问过

              不过他是在总部搞研发的,所以我也不知道生产那边咋样

              分厂长级别可以拿到一年20万。这个感觉低了点吧,份厂长是什么级别?好多制造业国企科级都比20万多阿

              一般工人么,收入在哪里都不太高,当工人当然还是在美国好

              回到主题,你建议饭粥mm回美国,她要是马农或者生产线工人,回美国还是挺好的,但是按照她的专业,我个人不觉得回美国是好的选择。美国确实资源丰富,但是如果连好点的门票都拿不到,资源丰富对个人又有什么用呢

              • 家园 前些年拿的多些,这两年不行了。现在徐工还有半年的活,

                当然还会有新的订单,不过好日子已经过去了。我是机械工程师,对国内机械行业还是清楚的。我在东北老油田有个堂伯父,据他说,高级工程师4、5000块钱吧。至于楼主,我不认为她可以拿管理层的工资。这样算到美国从博士后开始都不会比在国内差。

                • 家园 我拿徐工什么的出来只是举例除了一线,其实还有不少地方不错

                  我拿徐工什么的出来只是举例除了一线,其实还有不少地方不错,并不是说要她去徐工。

                  至于你建议的美国博后么,饭粥mm的专业估计a) 连博后职位都少,而且 b) 经费不稳定,说不定要过两年就搬一次家。我老婆和饭粥妹妹的专业接近,所以我对她的专业在美国的情况肯定比您了解,就好比您肯定比我更了解国内机械行业

                  • 家园 你的意思很清楚,我对意思也很清楚

                    我的观点是中国三线以下的城市挣钱的机会比较少,虽然房价较低,相应的工资也低。我小姨的儿子工科本科毕业,因为碰上萧条找不到工作,在学校代课(这两年生二胎、休产假的女老师比较多),一个月2000块钱。一个工科毕业生,考下了教师资格证、正在考教师,就算考上了,一开始也挣不到3000,唯一的好处,就是有个稳定工作。与当地房价相比,依然存在一个巨大的鸿沟。

                    越到下面,就业越难、挣钱越难。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被当成低端人口到处驱赶(沙河筛沙子已经是20年前的事了)也要飘在一线城市的原因。

                    像楼主妹妹这样的文科背景,去一个人生地不熟的三线城市,很难找到好的挣钱机会。工业界或许机会多一些,因为重工业在大城市不受欢迎,没准能搭上某班车。文科实在是比较难,这就是我的观点。

                    楼主妹妹已经提到,她在孵蛋的税后收入,还不如拿奖学金的时候,我不认为哪个三线城市的地方院校可以付出比孵蛋更多的钱。那么如果能在美国有个博后的机会,一年可以挣3线城市几年的钱。至于有没有机会,试试才知道。我又没建议妹妹辞了工作去黑在美国。

                    通宝推:脊梁硬,
                    • 家园 国外并不好到哪里去

                      以前认识的一个朋友。日耳曼人在法国拿的学位。单讲做科研,挺不错的,会忽悠,会和大牛拉关系,有狂热情绪。有好几篇次顶级的文章。但是日常人际关系比较糟,有点大爆炸洗耳朵那样。前几天出差偶遇跟我吃饭,快崩溃了,老爷们痛哭流涕。

                      他在巴黎读博士的时候泡了个美女,跳芭蕾舞,会弹钢琴,还学经济。后来结婚了,一不小心弄出两个连续的娃。现在一个1岁+,一个1岁-。老婆全职在家养一个娃,另一个娃送日托。男的博士后工资一个养四个,尽管欧洲很多福利,他也基本养不起,要吃存款。为省房租住在偏远的地方(他做工作只需要计算机,可以远程),并且把房子再分租出去。老婆天天摔盆砸碗,骂他挣钱少,他就回骂他老婆一分钱不挣白吃他的。他老婆说等着,老娘找到工作就和他离婚。最让这哥们崩溃的是,他把一间屋分组给一个中国女孩。这中国女孩背后给他老婆说,这种窝囊男人在中国就不可能找得到媳妇,更别提你这样的美女了。

                      最后我出了饭钱,这哥们临走说了一句噎死我:“这顿饭算是你给你同胞赎罪”。

                      通宝推:黑森县委副书记,
                      • 家园 说不定你真救了一个同胞的命。
                      • 家园 养活四个人和养活一个人差别还是很大滴

                        尤其是养孩子,非常费钱,哪怕有福利。一个博后在上海如果老婆没工作、父母没有能力帮忙的话,根本不敢生孩子。

                        另外,欧洲的福利好些,但是工资vs.物价水平跟美国比差距可是非常大。举两个例子:1、认识某德国半导体公司(总部在Herzogenrath)派到湾区一个中层,干了2年,为了避免到点回德国,跳槽当地美国公司。要知道湾区是美国房价物价油价最高的地方,没有之一(哪怕是相对高工资)。记得河里有人开玩笑:湾区的人都有一个上市梦,否则的话,哪怕搬到纽约生活质量都可以提高一倍。我认识很多湾区的朋友都想往外搬。然而就湾区的工资vs.物价水平,足以让德国公司的中层羡慕了。2、有个同门师兄,博士毕业在北欧工作20年后,被外派到美国呆了三年,离开的时候极其痛苦:一方面回北欧生活质量要下降一多半(三个孩子,老婆在美国没工作,回北欧可以有一个收入低些的工作);另一方面,三个孩子如果上大学的话,在北欧洲免费,在美国要自己掏钱。他在北欧收入不低,但是税高,税后收入比在美国低不少,而物价高一截,没攒下那么多钱,三个孩子的学费掏不起,所以不得不回去。回去之前来了我这里一趟,极其痛苦,但是无解。

                        通宝推:脊梁硬,
                        • 家园 外派本来收入就会多一些吧

                          我以前在日本公司的时候,公司准备派人去欧洲总部学习一年。当时就说外派的话收入基本上翻倍。因为日本的工资照发,驻在地的补贴足够生活,而且住宿交通全包。换在20年前鬼子们抢着去, 但是现在的鬼子们都宁可待在日本哪儿也不去。

                          • 家园 他老婆在北欧工作、美国不工作,大体把补助那部分抵消了

                            总体收入差不多,差别一个是税,一个是物价。师兄在北欧的收入算是非常高的。他的房子三层,一层车库、二层客厅厨房、三层卧室,窄窄的、小小的,加起来不如美国普通房子一层大,车子也是小小的,当然汽油也非常贵。基本物价是超过2倍的差别。苹果、黄瓜、西红柿、大蒜乃至快餐都是几倍的差别。

                            所以师兄一到美国就开始纠结,纠结了三年,最终没留下了,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老婆坚决要回去。她老婆是学文科的,在北欧找个文员的工作,扣掉税也不比别人少多少。到美国和那帮有当地学位的工科国女太太们比,落差就太大了。所以他老婆从一开始就不喜欢美国,坚决要回去。二就是三个孩子上大学。师兄在北欧交了20年高税率,能享受到的最大福利就是孩子大学的学费,如果不回去,就相当于放弃了。而且他在北欧的积累,在美国也远远付不起3个孩子的学费。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