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二战功臣T-34 (2):让纳粹陆军自卑的坦克 -- 侧翼

共:💬47 🌺8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太可惜了

        永兴岛那样的环境,不出几年就能化成一堆铁锈渣...

        拉回来做教具,放军博门口,怎么着也比摆俩石狮子强...

        • 家园 参加过朝鲜战争的那些坦克团

          现在营房门口都有一辆。还有不少地方的国防教育基地也有。

        • 家园 中国T34太多了,不差那一辆。

            想法看到图,才发现不止一辆。

            不过好象不是T34,是斯大林2?

      • 家园 图看不见
    • 家园 待续哦.
    • 家园 好文章,有图片就更好了。
    • 家园 叫好支持,继续期待后文。
    • 家园 对苏联组建机械化军的再思考

      一般的作者都认为苏军战前最初编成的机械化军是一个成功的创举,后来解散机械化军,改编为坦克旅是一个退步,1940年再次重编机械化军是返回了正确的方向。

      但是,如果我们认真考察一下这些部队的编制情况,可能会有着一些其他的看法。

      1938年式编制:苏军组建了4个机械化军,每个军包括2个轻型坦克团,6个独立坦克旅,6个坦克团,23个坦克营,共有坦克660辆,战斗人员12360人。人数/坦克比为 19:1

      解散机械化军后,坦克部队被改编为坦克旅。当时,苏军的坦克旅有不同的编组形式,有独立坦克旅,还有坦克军编成内的轻型坦克旅和重型坦克旅。独立坦克旅编有3个坦克营、1个步兵机枪营以及战斗保障、修理、汽车运输、通信和侦察分队等。全旅共有145辆T-26A型坦克、56辆T-26B型坦克和T-26喷火坦克,还有28辆装甲车、482辆汽车和39台拖拉机。军属轻型坦克旅有两种,一种编有278辆BT-7快速坦克;另一种编有267辆T-26A型坦克。军属重型坦克旅也有两种,一种编有183辆各型坦克,其中T-28中型坦克136辆、BT-7快速坦克37辆、喷火坦克10辆;另一种编有148辆各型坦克,其中T-35重型坦克94辆、BT-7快速坦克44辆、喷火坦克10辆。如以一个坦克旅配属给一个步兵师计,则人数大约为20000人左右。人数/坦克比约为80:1。

      1940年机械化军编制为2个坦克师和1个摩托化师,满编情况下为3.7万人,拥有1031辆坦克(包括126辆KV重型坦克和420辆T-34中型坦克)和268辆装甲车。人数/坦克比约为37:1。

      1941年战争爆发后,由于无力再编组庞大的机械化军,苏军撤销了所有机械化军的编制,改为坦克旅。旅的规模前后有所不同,大约辖40-60辆坦克。如以一个坦克旅配属给一个步兵师计,人数大约在6000人上下(此时苏军一个步兵师通常只有5000多人)。人数/坦克比约为100:1

      战争中期以后,由于实力的增强,苏军重新编制了坦克集团军。一个成熟的坦克集团军编制辖2个坦克军,1个机械化军,大约为人员50000余人,坦克和自行火炮800辆,各类火炮800门,运输和保障车辆达5000多辆.人数/坦克比约为63:1。同期苏军一个坦克军有12000人,270辆坦克,人数/坦克比约为44:1。一个机械化军有16000人,246辆坦克,人数/坦克比约为65:1。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战前组建的机械化军的规模实际上达到了后来的坦克集团军的规模,而人数/坦克比明显偏高。这意味着坦克部队配属的步兵、炮兵、后勤工程部队数量不足,这将影响诸兵种的合同作战能力,同时也是一种对宝贵的坦克资源的浪费。

      而战前的坦克旅其规模相当于战争中的坦克军或者机械化军,人数/坦克比介于战时的坦克旅和坦克集团军之间,应该说比战前的机械化军要更加合理。而200-300辆坦克的规模应该说也是不小了,在战争的第一阶段,苏军其实组织不起这样大规模的坦克部队。只有到1943年初,苏军才具备了组建这样规模的坦克部队的能力。

      战前的坦克旅的主要缺点在于组织指挥以及战役战术思想上,由于配属给步兵师作战,要受步兵指挥员的指挥,其坦克部队独特的作用难以得到发挥。如果是反过来,把步兵师配属给坦克旅,由坦克部队指挥员来指挥,运用先进的大纵深作战的思想,再加上一些其他必要的配属部队,这样的编制可能比战前的机械化军更好。如果需要坦克集团军规模的坦克兵团作战,也可以临时将几个坦克旅合编为快速集群。卫国战争时经常有将如干坦克军、机械化军和骑兵军临时混编为快速集群的做法,效果也并不差

      • 家园 我觉得关键还是合成机械化部队

        到底怎样编组,保障,使用,在当时都是非常大的课题。当时要让步兵,炮兵,工兵,后勤跟上坦克实在是太难了。

    • 家园 好文章,顶
    • 家园
    • 家园 鲜花堆上去
    • 家园 小插曲

      希氏为了迷惑俄国人,开战前不仅展示了IV坦克,还卖了109,因为他认为俄国人没有时间仿制了。

      文中苏联装甲兵部队司令Dmitri Pavlov是不是开战之初被枪毙的那个?

      • 家园 【人物】回复leeuk兄的提问

        leeuk兄猜对了。

        Dmitri Pavlov(巴甫洛夫)是战争中苏联军队里死亡的最高将领之一。但是,他倒在自己人的刑场上,而不是战场上。

        战前,巴甫洛夫与朱可夫是两大坦克兵权威。红军最早两个坦克团,他俩各自担任一个团的团长。但是,他和朱可夫的坦克应用方式完全相反!战前,在一次演习中,朱可夫(蓝队)的战法与后来德军非常相似,顺利击溃巴甫洛夫的红队。巴甫洛夫没有从中得到经验教训。

        巴甫洛夫并不是一个军事天才。他错误的接受了西班牙内战的经验,认为坦克部队无力单独进行战斗,只能支援步兵。(其实这只是T26那样的轻型坦克防护力太差的结果,他却以此否定了所有坦克〕导致苏联将早已组建的机械化军解散,到1940年才又重组,但已经晚了。

        巴甫洛夫大将的死应该说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他晋升得太快了,在没有具备相应的能力之前就承担了过重的责任。在西部特别军区任上,这种不称职明显表现出来,两个最精锐的集团军过于前出到比亚维斯托克突出部,没有足够的预备队。空军全集中在少数几个机场,成为敌人的好靶子。这些问题,先后两任总参谋长--梅列茨科夫和朱可夫都向他提过。可尽管如此,直到战争开始,巴甫洛夫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改进措施。战争开始后,巴甫洛夫完全慌了神。竟跑到一个集团军里去,等于放弃了对方面军整体的指挥。加剧了混乱。的确是失职。

        战争一开始,巴甫洛夫的命运急转直下。西方面军(西部特别军区改编〕的空军在第一天就被基本消灭。一星期后德军攻占明斯克,西方面军大部被合围。而在这一星期中,作为方面军司令员的巴甫洛夫始终没能有效的指挥下属部队。以致要了解情况不得不去收听德国广播。

        斯大林无论如何接受不了这个事实--那样一个强大的方面军一星期就完了!他认为这里面一定有鬼。(他真的是这样想的吗?)于是,巴甫洛夫大将以及方面军参谋长,一个集团军司令被送上军事法庭,以叛国罪被判处死刑。有的资料说,在临刑前,巴甫洛夫要他的老同事们千万不要学他样,一定要打败德国人等等。

        巴甫洛夫大将的死,给当时的红军将领们以极大刺激。必须以生命的代价为战士们的生命负责!这是一支强心针,也是一支清醒剂。如果得知自己的死能有这样的效果,巴甫洛夫大将地下有知,也可以宽慰些了吧。

        • 家园 这段像是我的文章《闲谈苏德战争-悲剧人物》啊,呵呵

          发信人: napolen (风), 信区: History

          标 题: 闲谈苏德战争31--悲剧人物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Fri Mar 19 10:49:12 1999) WWW-POST

          与前面所述的将军,元帅们相比,巴甫洛夫大将的结局无疑是极为悲惨的。他是红军

          在苏德战争中死亡的最高级将领之一,但他却不是死于战场,而是死于自己人的枪下。

          战前的巴甫洛夫大将可以说是一帆风顺,是红军最早的两个坦克团之一的团长,而

          朱可夫是另一个团长。他参加了西班牙内战,在那里戴上了苏联英雄金星勋章。回国

          后担任红军汽车坦克装甲兵总监。与朱可夫一起晋升大将,一起担任重要军区司令员,

          朱可夫在基辅特别军区,巴甫洛夫在西部特别军区。

          然而战争一开始,巴甫洛夫的命运急转直下。西方面军(西部特别军区改编〕的空军

          在第一天就被基本消灭。一星期后德军攻占明斯克,西方面军大部被合围。而在这一星

          期中,作为方面军司令员的巴甫洛夫始终没能有效的指挥下属部队。以致要了解情况

          不得不去收听德国广播。

          斯大林无论如何接受不了这个事实--那样一个强大的方面军一星期就完了!他认为

          这里面一定有鬼。(他真的是这样想的吗?〕于是,巴甫洛夫大将以及方面军参谋长,

          一个集团军司令被送上军事法庭,以叛国罪被判处死刑。有的资料说,在临刑前,巴甫

          洛夫要他的老同事们千万不要学他样,一定要打败德国人等等。

          巴甫洛夫大将的死应该说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他晋升得太快了,在没有具备相应的

          能力之前就承担了过重的责任。他并不是一个军事天才。他错误的接受了西班牙内战

          的经验,认为坦克部队无力单独进行战斗,只能支援步兵。(其实这只是T26那样的

          轻型坦克防护力太差的结果,他却以此否定了所有坦克〕导致苏联将早已组建的机械化

          军解散,到1940年才又重组,但已经晚了。在西部特别军区任上,这种不称职明显表现

          出来,两个最精锐的集团军过于前出到比亚维斯托克突出部,没有足够的预备队。空军

          全集中在少数几个机场,成为敌人的好靶子。这些问题,先后两任总参谋长--梅列茨

          科夫和朱可夫都向他提过。1941年初的大演习中,朱可夫指挥的蓝军就以与后来德军

          差不多的打法击溃了巴甫洛夫指挥的红军。可尽管如此,直到战争开始,巴甫洛夫没有

          采取任何有效的改进措施。战争开始后,巴甫洛夫完全慌了神。竟跑到一个集团军里去,

          等于放弃了对方面军整体的指挥。加剧了混乱。的确是失职。

          但是巴甫洛夫大将也确实挺冤枉。因为当时乱了套的将军也不止他一个呀,许多后来

          威名显赫的将领当年都经历过失败的。而且德军是将主力投入西方面军正面,而红军的

          主力却在西南方面军。即使让朱可夫指挥西方面军,恐怕也不免打败仗(当然可能败得

          轻些〕。尤其是,以叛国罪枪毙巴甫洛夫大将是完全子虚乌有的。

          巴甫洛夫大将的死,给当时的红军将领们以极大刺激。必须以生命的代价为战士们的

          生命负责!这是一支强心针,也是一支清醒剂。如果得知自己的死能有这样的效果,巴

          甫洛夫大将地下有知,也可以宽慰些了吧。

          --

          自古知兵非好战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bbs.net.tsinghua.edu.cn?[FROM: 166.111.6.4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