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印度军事地理略论 -- 林风清逸

共:💬52 🌺463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对西非来说情况不同

            西非环境相对恶劣,农耕文明是必要的,只是发展较晚,到16世纪还处于奴隶制阶段(当然远比中非部落或者美洲土著国家发达)。虽然地理上相对隔绝,但到了火药时代就完全不同。西非文明面对的敌人都十分强悍。特别是摩洛哥人,能跨越撒哈拉大沙漠做生意,也能派出大军南下,大刀长矛当然敌不过摩洛哥人的火枪大炮,强大一时的桑海帝国也就灰飞烟灭了。而西方人此时也通过海路入侵沿岸,建立殖民地,由于奴隶贸易的刺激,西方人没有灭亡西非沿海国家,但一直维持政治的分裂,不允许一个强大国家产生,直到工业革命之后逐渐吞并掉了。在殖民时期,西非农民等于说是为了西方人种植经济作物,什么咖啡、可可、丁香、棕油他自己又不能吃,全部按西方人的需求出口,当然不可能“勤劳”致富,其实该做的农活并不会少。独立之后,战乱和腐败等因素又成为问题,发展极不均衡。条件好的国家,发展也是很快的(如科特迪瓦)。还有一点,西非北方农牧界限模糊而缺少水源,农民需要付出血的代价争夺土地,谈不上“懒散”的。

            关键词(Tags): #西非(林风清逸)#地理(林风清逸)#历史(林风清逸)通宝推:林风清逸,
            • 家园 对于历史发展的时间尺度而言,

              上百年完全决定于偶然因素,但一个偶然没经过质变的文明遭遇了偶然跨过了质变门槛的文明,就是落后就要挨打了。

          • 家园 非洲古埃及文明领先全球的时候,应该还没成沙漠吧。

            现在埃及大面积的沙漠地带,不知道是气候变迁引起的,还是人类活动引起的?

            华夏文明早期陕西一带,作为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当初也不可能就是黄土高坡,而应该是利于农业生产的地区。后来变成了黄沙漫漫,不知道是气候变迁引起的,还是人类活动引起的?

            河南的简称“豫”,一个人牵一头象,说明当时中原一带是有大象生活生存的。但是到了三国时期,大象已经只能从江南一带进奉了(曹冲称象)。到了现代,除了动物园,大象已经只能从东南亚和印度等地找到了。不知道是气候变迁引起的,还是人类活动引起的?

      • 家园 我们油气矿都太少了,可耕地也太少!
      • 家园 北非、西亚地区一度湿润多雨,所以古文明众多,后来气候变迁

        这里失去了丰饶的埃及和北非的粮食供应,灭亡了西罗马帝国,也使东罗马帝国不断衰落下去。马格里布地区从此变成游牧区。此后在中东地区崛起的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建立者都是适应较干旱气候的民族,将亚欧非三洲交界地区整合起来,仍然能维持强大的文明。奥斯曼帝国境内民族众多,多宗教共存。近代民族主义兴起使其彻底没落,一战战败之后四分五裂,并非地理因素限制。需要指出的是,伊朗高原和安纳托利亚半岛的地理枢纽作用十分重要,否则以尼罗河和两河流域的体量(埃及马穆鲁克王朝疆域),不足以维持一个大国。中东最早的文明也并不是埃及和巴比伦,而是从伊朗高原迁移到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

        帮你补充:

        10、欧亚大草原带(即所谓“心脏地带”。土地广阔,连成一片,冬季较寒冷,对游牧民族来说却是最好的土地,草原丝绸之路从此经过,其边缘上也有乌克兰平原这样利于极农耕的土地。这片土地成就了蒙古帝国和俄罗斯/苏联两个大帝国。铁路和工业化,使苏联充分发挥这片土地在交通上的优势,成为一个超级大国。但苏联解体后,这种优势就不复存在了。)

        11、黑海沿岸(优点,气候适宜、临近海洋、平地多,海陆交通都很方便。古希腊曾环绕黑海建立多个殖民地,后来成为东罗马帝国的粮仓。缺点,与欧亚大草原相连,易于被游牧民族(如库曼人、蒙古人)控制,没有得到充分开发。俄国和奥斯曼帝国长期争夺黑海沿岸,到19世纪俄国夺取了黑海的东岸和北岸包括高加索地区和顿河流域,但由于西方列强武力干涉,无法扩张到黑海的西岸、南岸和博斯普鲁斯海峡。二战后苏联虽然在黑海西岸扶植了数个社会主义国家,但是并没有能力将其整合。)

        通宝推:老老狐狸,林风清逸,
        • 家园 你补充的这两个地区

          都在大陆的中心位置,四周没有安全的屏障,无法发展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只能是周边强权争夺的羔羊。

          • 家园 一个是大陆中心,一个是大陆中心和海洋中心之间的重要节点

            都不是文明的中心,但历史上确是一个伟大国家必备的副核心区,就像河西走廊对中国的重要性一样。如果你要谈美国,很显然也会注意到美国中部和南方只能提供粮食和人口,但要让美国强大,东、西海岸,五大湖区(因为通过运河和东海岸相连)才是关键,越是大国越看重交通的优势。

            回到这两个地区。前者从农耕文明角度看是没有益处的,降雨量决定了这里无法耕种。但对游牧民族而言,草原的辽阔就是天然屏障。中国古代王朝,曾多次派兵力深入草原腹地,打击游牧势力,但不能长久控制,若干年后,新的游牧势力又卷土重来。欧洲人更是长期遭受被动挨打的局面,因为欧洲一侧的草原更为肥美,吸引亚洲游牧民族源源不断地迁徙过来。只有蒙古和俄国这样或者本身是游牧民族,或者善于运用游牧力量(哥萨克人)的强权,才能控制大草原,并进而侵入与之接壤的地区。草原不能提供多少财富,只提供把一个大国连接在一起的交通条件,因而在历史上,控制草原的强权往往都是强盗,以向四周掠夺为生。

            只有苏联,更多是建设而不是破坏,才成就一个伟大国家。苏联积极发展南俄、乌拉尔地区、中亚和西伯利亚的工业,是它强大的根本。否则早在纳粹入侵,占领东欧平原大部的时间点就灭亡了(不能和拿破仑时期类比,拿破仑是孤军深入,纳粹德国是全面推进,不容许玩花招。德国人无法相信,在列宁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这条线后面,苏联还能维持一个大国的底子,用工业力量和它硬碰硬)。

            黑海沿岸的重要性对于海洋强权来说,是非常低的,但对俄国或者苏联这样的大陆强权这里又是至关重要。喀尔巴阡山作为一道屏障将这块地区和中欧多瑙河流域分割开来。它的锁钥,即伊斯坦布尔,才是一切的关键。正是因为土耳其(尽管已经大为削弱)至今还控制着它,美国的势力才有能力深入干涉,在黑海沿岸(乌克兰、格鲁吉亚)和俄罗斯博弈,但即使这样也吃了败仗,还让俄罗斯收复了克里米亚。反之,由于俄罗斯的力量能够出黑海,它就能干预到中东的局势。没有俄罗斯的力量,叙利亚政府早就在内战中崩溃。

            另外两个对俄国来说至关重要的节点是波罗的海沿岸和外东北/远东。前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波罗的海海岸线长,北方寒冷的环境过于严酷,难以扩大控制,它手上只有圣彼得堡/列宁格勒一个口子,也仍然会遭到丹麦、英国方向的重重封锁。后者是在中国衰弱的时候夺走的,而且缺乏腹地,长久没有得到发展。随着中国逐渐强盛,中国也会需要这个节点,从北方跨过所谓的第一岛链,但中国和俄罗斯不可能再为这里爆发冲突,未来势必是采取双赢共同合作的方式,共同利用。

            通宝推:卢比扬卡,老老狐狸,
      • 家园 黄河的泛滥治理促进了上下游国土的统一天文工程的发展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