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电影《绣春刀II 修罗战场》的历史背景 -- cobalt

共:💬269 🌺1692 🌵1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因为明代是重建文明

                        宋元更替加元末战乱对中国文明的影响可能是被低估了。不仅仅数学,从工程建筑,数学历法乃至文章典籍服饰等等,明代跟宋代相比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步。

                        真正要思考的是,为什么到元末得依靠朱元璋这个社会最底层的乞丐来重建华夏文明呢?不仅仅朱元璋,元末群雄,从朱元璋到陈友谅、张士诚、徐寿辉、明玉珍乃至扩廓帖木儿等人,无一不是出自社会底层。可见经过元朝90年的统治,宋金时期积攒的精英阶级已经凋零殆尽,整个社会趋向野蛮和原始。

                        所以才需要朱元璋这个社会最底层人物来重建华夏文明。

                        通宝推:金口玉言,
                        • 家园 拉倒吧,根本就没看出来明代重建了宋代数学

                          只看见清朝人重建了宋代数学。

                          《九章算术》,清代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里被发现,官方和民间没过多久就出了好几版刻本。

                          元代朱世杰的《四元玉鉴》,被誉为中国古代数学最高峰,乾隆末年从民间发现元代刻本,很快就重刻发行。

                          道光年间,罗士琳再印《四元玉鉴》时,听说了朱世杰还有本叫《算学启蒙》的书在朝鲜有刻本,于是想办法拿到,再版发行。

                          可以看到,清代人对于恢复古代数学下了极大的力气,从各方面求购古代数学书,弄到了马上就刻印。不管古代数学书能不能看懂,清代人起码知道这些书的重要性,拿到古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批量印刷,好让古书能传下去。

                          明代呢,你是能找到《九章算术》的明代刻本,还是能找到《四元玉鉴》的明代刻本,还是能找到《算学启蒙》的明代刻本?根本就没有!就不说弄明白古代数学书了,连古书重刻流传下去这么简单的事情明代三百年都没人做,还得等清人去做,难道清代人碰上这些书比明代更容易吗?真是令人发指的数学黑暗时代,这TMD也能怪蒙古人吗?!

                          • 家园 你也说九章算术是从永乐大典里发现的

                            难不成永乐大典是清代的?

                            • 家园 敢情明代数学就剩下个永乐大典了?

                              不知道永乐大典是手抄孤本吗?传到清代只有一本,这事真得感谢崇祯和李自成,幸亏北京没经战火,永乐大典要是早早没了,好多数学书都看不见了。

                              永乐大典里有,说明这些数学书明代前期还是有的,明朝那么多知识分子在干什么?看不懂不要紧,为什么从来没有重印过?竟然给传丢了。。。

                              对比一下,元代朱世杰的《四元玉鉴》,在1800年前后被发现后,清人重印了多少次,这书之后想失传都难:

                              王萱玲抄本 1819

                              沈钦裴细草本 1822

                              何元锡刊本 1822年

                              罗士琳细草本 1837

                              戴煦细草抄本 1845

                              志古堂刻本 1891

                              鸿宝斋石印本 1895

                              • 家园 大明要丢了,我大清从哪找到的?

                                话又说回来,确实要感谢爱新觉罗家天天用砍脑袋威胁这帮文人,逼着这帮文人去搞训诂,搜故纸堆。连《墨子》藏在道藏里都被这帮人找出来了。这要感谢爱新觉罗家的文字狱啊。

                                通宝推:青木堂主,
                                • 家园 哈哈,上怪元,下怪清,中间怪空气

                                  为什么清代的人费劲巴拉的发现那么多古代数学书,发现后纷纷重印,却重来没发现过这些书的明代刻本,只有永乐大典里有个手抄本(注意,永乐大典世间只有一本,嘉靖找人抄了一本,但原本却不知下落,只剩抄本),一本书要想传承下去,光靠一个手抄本孤本风险得有多大?明代三百年这么多大知识分子怎么就想不起来重印呢?莫非印刷术也被蒙古人弄失传了吗?

                                  • 家园 你在回避问题

                                    前面 阴霾信仰 也提到了。明末已经翻译出版了西方的大量数学著作。清朝要是正常朝代的话,是在这些著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拼命在故纸堆里找东西,这是什么毛病?不是这些汉族知识分子突然变傻了,而是残酷的文字狱使得这帮人只能搞些训诂学,数学之类远离现实的东西。训诂学发达不是荣耀,而是无奈的耻辱。

                                    明末官方民间有一股学习西方的潮流。学术方面有《崇祯历书》相关的天文学,数学。军事方面,前面说的孔有德的炮兵部队,大炮是引进西方技术建造,也有部分创新,同时还引入瞄准仪器,校准方法,请的炮兵教官是葡萄牙人。三个葡萄牙教官后来在中国战死。从机械到物理,化学,水利,航海,建筑,矿物学,可以说,明末学习西方的热情,并不亚于现代中国。

                                    西学东渐的交流中,明朝的知识分子系统介绍西学的著作有《崇祯历书约》、《物理小识》、《数度衍》、《名理探》、《寰有诠》、《泰西水法序》、《测量法义》、《坤舆格致》、《旋韵图》、《几何体论》、《几何用法》、《太西算要》、《西儒耳目资》、《远镜说》、《远西奇器图说》、《学历小辩》、《日月星晷式》、《浑盖通宪图说》、《经天该》……等等。

                                    同时,官方和民间翻译的书目还有:

                                    古罗马建筑学家维特鲁维的《建筑十书》;荷兰数学家军事工程学家西蒙.史特芬的《数学札记》;德国矿冶学家乔治·鲍尔划时代的巨著《矿冶全书(十二卷)》;意大利工程技术专家拉梅里的《各种精巧的机械装置》;罗雅各的《测量全义》;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开普勒的《哥白尼天文学概要》;1601年罗马版的《地中海航海术》;《地球表周与其直径的关系》;雅克·贝松著的《宇宙仪》;纪尧姆·德诺吨涅的《磁石测量法》;克洛德·举雷的《大西洋、地中海等海洋盐度涨落潮海流流动因果实论》……

                                    自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中叶,也就是明朝灭亡前的100年间,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一个群星灿烂的时期,各种科学成果异彩纷呈,同时出现方以智、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四位科学巨人,以及朱载堉、李之藻、王征等众多科学家。中国的科学学科体系已具雏形,与西方相比整体而言差不多。中国的传统数学、天文学由于西学的到来而复兴。到1644年,中国和欧洲的数学、天文学和物理学已经没有显著的差异。莱布尼茨1697年在《中国近事》序言说:“中国这一文明古国与欧洲难分高下,双方处于对等的较量中”。

                                    满清入关后,这一切都停掉了。比如《物理小识》的作者方以智,其祖父,父亲都是学天文学的,儿子师从波兰人穆尼阁,其数学专著《数度衍》系统介绍了对数的理论和应用。慑于清朝的民族压迫和严酷的文字狱,桐城方氏放弃了自然科学的研究,重新去扒拉故纸堆。桐城学派就是这么来的。不过就算如此小心,还是逃不掉严密恐怖的文字狱:

                                    即使如此小心谨慎,桐城方氏仍然不能免于文字狱。戴名世《南山集》用了南明永历年号,结果铸成大狱。戴供词承认《南山集》抄录的是同乡方孝标的《滇黔纪闻》,刑部判戴、方两家三百多人坐死,经康熙的‘宽恕’,戴名世寸磔,方孝标戮尸,戴、方直系子弟坐死,其余流徒。方苞是桐城派的理论奠基人,原判绞刑,经李光地营救后幸免。”
                                    宋应星的巨作《天工开物》,是一本工艺百科,竟然被满清列为禁书,直至在本土失传,后来才在日本欧洲找到。满清的那种成就,和毁灭的文明相比,烛光比日月吧。

                                    通宝推:Rusher,青木堂主,
                                    • 家园 明明就是半斤八两

                                      清朝末期还不是一样开放,李鸿章还有奏折科普蒸汽机呢。弱就开国,强就锁国,东亚的封建王朝都这样,看看日本就知道了,战国时代不也是疯狂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等德川幕府一统天下后就变成闭关自守了。明朝如果能中兴,或者被一个汉人王朝所取代,很可能也是走清朝/日本这条路。康熙还在努力学习微积分,到了雍正乾隆就只剩下进口西方染料烧瓷瓶和自己造钟表看着玩了。数学上清朝对西方知识的学习最后停留在微积分早期,但起码明代翻译的那些东西清代人保留下来了,乾隆年间从永乐大典里发现古书海岛算经,当时的人就给出了欧几里得几何的解法。再看看明朝数学,到底继承了多少宋代元代的东西?

                                      明朝和清朝,在这个问题上就是半斤对八两,如果一定要说有区别,那也就是九两和七两,但现在就非得吹成八斤对八钱,一个夸成花,一个骂成渣:清代大兴文字狱,逼得大家去搞数学,这是罪过;明朝大兴八股,知识分子没人搞数学,却不是罪过?清代天工开物失传了那就是罪大恶极,那么多数学古书明代失传了就开始上怪元,下怪清,中间怪空气,呵呵。。。

                                      通宝推:联储主席,
                                      • 家园 宋元那些数学书,元代就基本失传了。

                                        中国古代算筹体系很简洁,但是简洁的代价也不小。数学成为算筹体系附属品,无法往更抽象,更高级阶段发展。不能用独立符号来代表未知数(李冶用的“元”只能附属于算筹的摆放),就很难产生函数概念和一般表达式,而不能产生函数,也就无法产生导数、积分的一般方法,微积分也就不可能出现。宋朝就遇到了这个瓶颈,虽然有人试图将算筹体系用文字表达下来,但这些尝试随着元朝灭宋而失传了。

                                        元初成就较大的几个数学家几乎都是北方汉人,而本来数学发达的南方却不见踪影。

                                        宋元时期及以前的数学成果,数学知识都是利用算筹的算法表述出来的。这种直觉把握无法用语言表述,实际上包含在一种对算筹和运筹动作的直觉把握中——它是在数学教学中得以传递和继承的。元中期以后,数学教育急剧滑坡,对那些表述宋元时期杰出数学成果的筹算算法的总体的直觉把握即具体运筹动作,因缺乏有效的传递而渐渐无人理解了。正在此时,计算工具也由算筹变成算盘,几代人之后,会用算盘的人几乎就看不懂一些数学著作中利用算筹的比较抽象的算法了。

                                        清朝研究数学,至少明朝的研究成果还流传下来了,明朝时期搞数学,基本就算白手起家。运算工具,算法都得从头开始研究。

                                        通宝推:秦波仁者,
                                        • 家园 明代数学连古书都不重印,当然是从零开始哦

                                          你非说那些数学书元代给弄失传了,大哥,您搞笑吧?根本没失传啊,永乐大典里一堆呢,莫非永乐是元朝皇帝啊?你还要坚持说,明代在努力恢复古代数学,请问古书都没批量印过到底怎么恢复啊?明代的确是白手起家,从零开始,因为古书都不看哦。

                                          俺最想骂的是,为什么明代不把那些古数学书重印哪怕一次?就算看不懂重印传下去不行吗?包括九章算术在内的算经十书,一共十本书,宋代多次批量印过,结果呢,有且仅有一个明代刻本!莫非蒙古人把印刷术给弄失传了吗?

                                          谢天谢地,其他九本全靠永乐大典得以传世,永乐大典的确伟大,但藏于深宫,民间看不到,而且是手抄本,长期以来只有一本,能传下来真是幸运。崇祯手下万一要是出个顽抗的大将,弄不好永乐大典就灰飞烟灭了。。。

                                          这个例子俺举了好多遍,就请对比一下四元玉鉴,嘉庆年间发现的元代数学书,不到一百年重印了多少次:

                                          沈钦裴细草本 1822

                                          何元锡刊本 1822年

                                          罗士琳细草本 1837

                                          戴煦细草抄本 1845

                                          志古堂刻本 1891

                                          鸿宝斋石印本 1895

                                          请问,明代三百年怎么就出不来几个人愿意重印数学书呢???

                                          • 家园 算筹体系光有书和文字没用,还得有算筹运算过程。

                                            缺了运算过程,那算筹的书就很难看懂了。因此明人程大位看到开方作法本源图,他竟然自惭说“注释不明”,“不云如何作用”。顾应祥看到《测圆海镜》里的天元术,说是“反复合之,无下手之处”,感到“茫然无门路可入”,只好在《测圆海镜分类释术》中舍弃了原着有关天元术的内容。

                                            等到明朝印刷术繁荣,已经是嘉靖之后了。古书民间都没有了,如何重印?

                                            四元玉鉴被发现前,也是抄本。明朝印的数学书也很多,基本都是明朝中后期的书。

                                            至于为什么清朝能复原宋元的数学,因为清朝总算有工具来理解宋元时期数学问题了。明末传入的西方数学算法和工具,使得后人才能理解宋元时期的数学书到底在说什么。梅谷成就是借用了西方的求根法才解明了中国古代天元术。

                                            清朝能把古代数学搞清楚自然成就很伟大,不过百来年下来居然没有一个人在搞中西方交流,也没引进任何西方著作,只能说错失了中国传统数学摆脱自身局限发展的机遇。

                                          • 家园 重印数学书,有原版才行

                                            中国古代,没有公共图书馆的概念,书籍收藏靠个人。书籍是很容易消失的东西,不需要专门有人烧书,毁资料。你不用淘宝,在市面上找找60,70年代你读中学的中学课本看看,这都是当初印了几十万,几百万册的东西。对多数人来说,书就是用过就扔的工具。科举不考数学,没有数学教宣扬修数得长生,算者有功德,知识也不是越老越吃香,越权威的古董。兴趣爱好的书当然不能和四书五经,佛经,道经,算命风水,医药书比。

                                            • 家园 清代人也没原版,怎么印的?

                                              清代是从永乐大典里用手抄出来,再刻印的。请问明代印刷术失传了吗?不会刻印吗?明代没古代数学书吗?没古书永乐大典里的那些书都是从哪来的?

                                              俺就想问问,明代为什么数学古书重印接近于零,清代怎么能就印了那么多版?

                                              • 家园 明代印的流传下来的极少,清代印的流传下来的多,你才知道

                                                明代小说流传下来的都没有几本,数学书当然更少。《封神演义》是明代的,你见过明代原版书吗?

                                                • 家园 封神演义难道不是有明代舒载阳刻本?

                                                  而且封神演义成书都是明末的事了,当然明代刻本少见哦。。。

                                                  就说《九章算术》,明代初期修永乐大典时尚有《九章算术》,明中期《九章算术》就已经找不到,景泰年间的数学家吴敬就有记叙,“历访《九章》全书,久之未见,一日,偶获写本”,终于找到一本,但现在的人认为吴敬找到的其实是宋杨辉写的《详解九章算术》,不是真正的《九章算术》。如果《九章算术》明代真的有刻本,只是没传下来,吴敬怎么会找不到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