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雄安新城的如意算盘 -- 海峰

共:💬249 🌺1494 🌵1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当然真有。

                也没什么不能说的,这根本不是秘密。

                • 家园 一般的说法。

                  北京小学是划片入学,这是学区房的由来。

                  领导批条、学校子弟、有关系的有钱人交赞助等是辅助方式。

                  真不知道查成份是神马意思。

                  • 家园 怎么查成分呢?

                    小学入学前一般每个孩子都会有个面谈过程,其中必然测验孩子的表达能力,问孩子几个问题。问题往往是父母工作忙不忙,平时在家做什么,和父母一起做什么这样的问题。有些地区还会家访,与父母做类似内容的沟通。

                    “阶级成分”,这个词是我用的比较突兀,实际拥有学区房/交得起赞助费/拿得到批条,自然而然就保证了家庭具有一定水平的经济能力。因此进一步调查不是针对经济能力,而是教育能力。但很明显的,这个能力与阶级属性也是密切相关的。

                    另外,调查的主要目的,不是卡入学资格,小学是义务教育,不能拒绝满足入学条件的儿童入学。但还是有一部分人有可能会被卡掉,即通过划片方式入学,但未能满足房户均在片区内的情况。同样很明显的,可能会被卡掉的又是相对弱势的群体。

                    • 家园 据我所知,

                      我们这里幼儿园小学中学入学都要填一个表,父母职业单位职务,很详细。我现在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调查阶级成分。看来这种做法渗透到我们基层了。

                      • 家园 在这回复三笑先生。

                        您回我的其他帖子,其感情倾向很明显,我也完全能够理解这种感情倾向,因此我就不多说了。这个帖子,是我说的不细,而且有一些事实,对北京市教育现状没有了解的人还可能一时想不到,我再多说几句。

                        北京市的好小学,在“家校结合”这一点上非常看重,我当然知道入学填报家长信息是通行的做法,但是根据这些信息因材施教(说因材施教也有些不对,但也绝不是庸俗意义上的看人下菜碟)就不通行了吧。

                        某种角度来说,这一点都没错,教育效果非常好。从教育本身出发,家庭教育当然是教育重要的一环,但客观上来说,其强化阶级壁垒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并且,由于北京市的特殊条件,即能够集中大量高知高资群体,使得资源集中可以达到惊人的程度。全国除了上海可以稍加比拟,其他城市没有这样的条件。北京市几个精英小学,其课外活动的质量比一般大学都要高的。很多业界精英参与其校活动,直接与学生互动;暑假活动安排出国也是家常便饭。学校有这样的影响力,家庭有这样的主动性,双方的财力也支持。觉得素质教育是骗局的,见见这些小学生们,会有新的认识。

                        但是,说的千好百好,不能忽略其根本症结问题,就是这种模式,根本没有推广的可能性。老人家有过批评:大城市老爷教育。

                    • 家园 学区房入学有顺位

                      顺位是摆在台面上的。只听说过按顺位调剂的,没有听说有被家长的“阶层”卡掉的。

                      你要是有更详细的案例,不妨明说。

                      • 家园 很好。

                        既然您对这套入学机制有些了解,很多问题沟通起来就容易了。

                        根据事实反馈,只有第一顺位(户主房主均为儿童监护人,且户籍房屋所在地均在片区内)能够100%保证不被卡掉。所以有可能卡掉的,是从上辈起一直居于片区内的北京市一般居民,而能够为孩子入学专门购买学区房的家庭是卡不掉的——这结论您仔细想想不难想明白,和家长的“阶层”没关系吗?

                        还有,不要搞繁琐哲学,扯什么“阶层”的臭氧层子搞得云山雾罩的,“阶级”二字很刺眼吗?阶层是有,比如一般人看起来高不可攀的学区房,比起条子生、共建生也得让路。但是归根结底一个简单的事实是,仅靠劳动所得,就能负担得了这种教育开销的家庭百中无一,然而这些小学无不人满为患,一位难求。这难道还看不出阶级来?

                        我倒是知道些情况,但是讨论趋势,举个例没多大意义,我只说一点,我上面提到的“这种教育开销”,我是从不同渠道了解到的,大概是一年二十万左右,且不包括为谋求入学资格的一次性投入。

                        • 家园 想补充补充

                          “所以有可能卡掉的,是从上辈起一直居于片区内的北京市一般居民,而能够为孩子入学专门购买学区房的家庭是卡不掉的”,这个话我觉得不准确,我猜大概您是因为篇幅原因没细写。

                          从我阅读理解的角度看,您说的“第一顺位”和我上面引用的“从上辈起一直居于片区内的北京市一般居民”貌似是有部分重合的。

                          从我的感受是这样,卡不掉的“第一顺位”即是您说的“第一顺位”,但表达起来应该是,孩子户口在片区内且父母一方是户主。第一点五顺位是孩子户口在片区内且姥姥姥爷爷爷奶奶一方是户主。第二顺位是孩子居住在片区内(比如商品房但无户口)且住满3(抑或5?)年。第三顺位是孩子无户口住在片区内但未满3(抑或5?)年。第四顺位是未居住在片区内但因特殊原因教委调剂(特批)入学的(这标准就难说了)。

                          因此“能够为孩子入学专门购买学区房的家庭”还是有可能被卡掉的,如果没迁入户口的话。这个不多见,不过至少我听说有住在实验二小片区的老居民的孩子觉得实验二小攀比风太盛且家里有亲戚在西单小学任职(或者是因别人“调剂”被挤掉而找的借口也说不定,不好细问)而去了西单小学的

                          总能听说谁谁家的孩子因为某某原因上了或者没上成某个学校的,而且这划片还据说几年一改,政策也是几年一改,又有谣传说上某某小学必须先上片区内的幼儿园的,总之tm我觉得现在孩子入学就tm是个玄学,说了跟没说一样,最终还得靠把包括但不限于学区房、孩子户口、幼儿园、爹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居住年限、爹妈姥姥姥爷爷爷奶奶的户口、赞助费、特长。。。。。等等等等所有有的没的真的假的条件全部都满足了才敢说有条件进某某学校,否则还是得入学前多找几个学校报名面试。

                          我发现我其实不是想补充,是想喷点口水抱怨一下

                        • 家园 你这弄的好像第一天刚知道资本主义是怎么回事一样

                          让人都没法接话

                          资本主义不就是这样的吗?阶级也好,阶层也好,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面必然是逐步加强的。现在那么多推墙派带路党,不就是想赶紧实现彻头彻尾的资本主义,好让有钱人更加为所欲为吗?

                          所以你非要讨论阶级固化到底有没有,我真不知道有什么好争的。不如讨论下大家觉得怎么才能改善局面,还有点建设性。

            • 家园 来来来,奇文共欣赏

              从上述定位的字面意义理解,高校、科研院所显然是不应该搬到雄安新区的,然而仔细想想,北京确实也没什么可搬的了。工业早就搬得差不多,而且雄安发展工业的区位优势几乎没有,不过,雄安新区除了离北京比较近,本来也没有什么区位优势可言。搬到雄安新区能发展好的产业,留在北京能发展的更好,还是那句话,这种搬迁,无非是赶人罢了。官腔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要任务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俗点说,就是北京作为首善之区,要淘汰掉一部分经济能力(我猜如海峰先生也不至于说是素质)与首都地位不相称的人。那么迁过去一些基本没有科技产出的二流学校、院所还是有可能的,但我敢打赌一流的不会迁,迁一流的那真是瞎折腾了。

              好家伙,将来北京留下的全是精英,这么一大票精英在北京扎堆干吗呢?用台巴子的话说,当然是建设天龙国了,以中国的体量,北京将真是天龙国,台北比起来,也就是个蚯蚓。

              这是你的原文吧?

              你说“那么迁过去一些基本没有科技产出的二流学校、院所还是有可能的,但我敢打赌一流的不会迁,迁一流的那真是瞎折腾了“? 这一句是你自己的推测,还是中央文件明说的?还是已经发生的事实?

              如果说将来确实把一流学校院所搬过去了,你所谓”将来北京留下的全是精英"是不是就不成立了?后面什么天龙国之类的是不是就不沾边了?

              你自己假设了一个“把一流学校留下来,只搬二流学校“的场景,然后就煞有介事的分析说这是权贵共识,习近平要搞阶级固化, 天龙国blahblah的,不觉得搞笑吗?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逻辑上的混乱呢?其实是因为你根本不是在预测雄安会怎么发展,而是从你已经有的”习近平在搞阶级固化“的结论出发,强行给自己找论据而已。现有论点,后有论据,这就是你的问题。这一点有头脑的人都是能看出来的,不过你能不能看明白倒是还真不好说,哈哈

              通宝推:秦波仁者,红军迷,
              • 家园 你没看明白解甲的意思。

                他预计不会把北大清华搬到雄安。如果真是这样,只会加剧固化。

              • 家园 合着您自己是完全不动脑啊。

                首先,“那么迁过去一些基本没有科技产出的二流学校、院所还是有可能的,但我敢打赌一流的不会迁,迁一流的那真是瞎折腾了”这句话是我的预测,这有正常阅读能力的人都看得出来。

                但是,我并没有以这个预测作为论据,再进行任何推测,这同样是有正常阅读能力的人都看得出来的。您既然往这个方向解读,自然是基于您的一些既有认识,再容我不客气的说一句,您的认识与社会脱节太多了。现在一般的清北毕业生,放到地方或者还能算精英,在北京真的算不上,您既然对我的一些话避而不答,对一些情况可能是没有了解。您这种爱憎情怀我当然理解,但是总归不能对事实视而不见。如我前面所说,北京的阶级固化是从小学搞起的,现在哪怕是清北毕业生,只靠自身努力,能在生育年龄前挤进圈子的可能是微乎其微的。

                至于我建议您思考的几个问题,看来您是根本不愿意动脑,我说我的结论好了。现行社会体制下,学校的影响力与其所在地是非常密切相关的,把一流院校搬到雄安新区,短期内只会削弱其教学科研能力,这与高校“双一流”建设目标是背道而驰的,所以我说是瞎折腾。

                但是,即使是瞎折腾了,也不影响我的结论,因为雄安新区与北京的距离太近。如同很多县委书记平日在县里工作,周末回省城的家一样,对真正的精英(比如清北的名教授,而不是清北一般青教甚至学生)来说,工作在雄安新区,家庭同时享受北京福利并不是问题。

                哪怕是先有论点,后有论据,也并不能断定论证不成立,还要看论据是否真实以及能否有效支持论点。更何况,我根本也不是先设论点,后找论据。您在北京这么久,还看不出北京近些年来的政策完全是赤裸裸地把穷人往外赶的话,要不是头脑有问题,就是良心坏了。我刻薄点说,从您透露的自身情况看,我觉得是头脑的问题。

                • 家园 你有没有在假设的基础上推论

                  大家都看得到,解释也没有用。

                  其实我根本没有讨论北京有没有阶层固化。这个帖子是说雄安,只有你一个人煞有介事的在那里分析阶层固化的事情。往简单的说你这叫借题发挥,深刻分析就是逻辑混乱。事实上,我想讨论的是中央到底要在雄安干什么,能不能干成,所以讨论阶层固化我就不奉陪了。

                  不过你为啥对阶层固化这么执着?被固化到底层了?那你还是赶紧再努努力吧,哈哈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