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茗谈149:赤雁 -- 本嘉明

共:💬332 🌺1752 🌵38新 💬45 🌺6 待认可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 家园 那大大方方留个垂尾不香吗?

                      你拿我的赤雁-1跟JH-36比较一下嘛,咱这个容易多了,成飞不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么。

                      怎么民科的眼光都直接越过中国顶级院士的?

                      • 家园 【讨论】浅谈一下六代机

                        六代机的第一步是比想法,怎么来定义六代机。

                        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也就是东大能够做到这一点,还有一个国家西大有可能在更长的时间内做到这一点。

                        举个例子,双座歼二十在我国的定义里不是六代机,它只是五代机的改型,尽管这个五代机可能12年首飞的版本强大十倍,他仍然只能算是五代。

                        因为作战思想已经确定了,即使他能够指挥十架无人机进行作战,他在性能上没有跨代的突破。

                        六代机必须在性能和可拓展的领域上,相对上一代有天壤之别的差别。

                        要么是在高超音速上,比如说典型的五代机,它只能音速型航,但是六代机它能办到五倍音速或者十倍音速巡航。或者隐身能够做的更牛逼,之前只能在很短的波段里面进行隐身,现在红外领域都能隐身。

                        上一代能够飞行一马赫,第六代如果说只能飞行超音速巡航一点五马赫,这肯定是战术上的优势,但是这个优势不足以完成零比几十甚至零比几百的交换比。

                        那么如何在高超音速的情况下隐身性能做的更好,这又是一个无比巨大的课题,沈飞和成飞给出的是不同的答案。

                        成飞倾向于隐身大于超音速,而沈飞倾向于超高超音速大于隐身。

                        反观西大呢?西大到现在为止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目标,到底是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六代机。

                        这个做不出来,不是指他不能把它做成原型机,而是美帝的PPT,或者是吹牛逼用的视频也没有。

                        所以国师你才会那么绝望的说出陈年老谣嘛,只有等中国的六代机叛逃到美国了,才知道六代机应该造成什么样。

                        第二步才是怎么把这个想法落地,因为在PPT上,我随便怎么写,六代机是一个三体里面的水滴,吹牛逼嘛,谁不会?

                        但是到了造原型机阶段,这所有的牛逼都得实现。

                        成飞和沈飞都已经到达原型机多次飞行甚至是夜间飞行的阶段,也就是不管他们在PPT上如何吹牛逼,他们都要面对的最终的大考。提出的指标跟实际目标能不能吻合?

                        如果不吻合,那根本就没有飞上天的资格,直接在地面就被摁死了,因为顾客是不可能为吹起来的泡沫买单的。

                        我们给国师你开金手指,中国的六代机驾驶员飞到美帝去了送他一架飞机。然后呢?

                        第一,美帝是能够知道这架飞机的真实性能。但它是怎么造出来的,这个飞行员知道吗?

                        你测出来这个飞机它能够飞五马赫,但是它是通过什么样的材料,什么样的发动机达成它的能够飞五马赫的这个要求,是不知道的。

                        这些供货商,这些子系统,生产者只是在中国国内实现的,你美国要复刻怎么办?

                        给中国的子系统生产厂家打电话,说你给我送一个样机过来嘛。

                        然后给另外一个飞机的设计师打电话,你为什么要把这个尺寸设置成这个?

                        还得全国几千家厂家挨个买通,这个材料是用的什么,然后用哪些手段实现。

                        国师不心心念念六代机没有垂尾吗?这可是那些超音速风洞才能吹出来的要耗多少金钱和时间呢?

                        美帝有这些超音速风洞么?没有啊,这个不是一个所谓的名科,在网上想两下就能想出来。

                        一个飞行员叛逃也不是说没这个可能性,问题是知道怎么造,一架六代机就是几十万人,甚至几百万人通力达成的结果,国师指望着这几百万军工人集体叛逃去美国?

                        不但全部叛逃去美国,还得把他们在国内的所有资料,所有的设备,所有的研究结果,全部大摇大摆的拿到美国去。

                        我们写玄幻小说是可以开金手指,但是你开金手指,得开到有人相信的地步。

                        这就不是开金手指了,国师这是搞乾坤大挪移呀,只把美国当中国了。

                        中国能造六代机,说明中国到了可以造六代机的地步了,不管是理论研究还是工业基础实践,两方面达到了才行。

                        美帝现在有这个实力吗?

                        他是理论上有突破,知道下一代飞机如何实现高超音速,还是无人机指挥,还是隐身性能提升,还是说他的工业基础突飞猛进呢?

                        现在中国两型六代机都大摇大摆的在公众面前首飞了,尺寸外形你美国人也能看到嘛,但能看到跟你能够做出来,这隔着十万八千里。

                        甚至我觉得咱河友对西大的想法还是过于乐观,认为他们看到这个外形就知道能够缩短六代机入役的时间。

                        各位殖人幻想无人机才是六代机的版本,那也是一场空。原因是中国既然能够造出有人的六代机,就能造出无人的六代机。无人机的实现成本和实现难度,并不比有人机来的大。

                        中国人造出能够五代机的改型,也就是世界上第一款无人机指挥机歼二零双座型,那必然中国也是第一款六代无人机拥有者。

                        这两者是继承关系,不是某一个设计师凭空拍出来。

                        其实吹响第一个反攻号角的,我觉得是马伟明院士,当年不但是世界上第一个搞定中压直流弹射的人物,并且还喊出了那句。振耳发聩的口号,领先就领先美国人。

                        这些年,美国福特号称第一个能够电磁弹射的航母,收拾二十几年了了,能搞明白吗?说明它从原理上存在巨大的缺陷。

                        就算它的原理上也不见得完全错误,那么在工程实践这个具体环节上,还有无数的坑要去趟,他趟不过去嘛。

                        马院士搞出世界上第一款弹射器十多年了,那美帝有没山寨成功呢?就算他们知道中国确实搞了这个中压弹射器,他也没有根据这个原理实现啊。

                        有一说一,弹射器还是美国人第一个搞出来的,并且还是第一个实战化的。

                        他都不能趟过电磁弹射这个坑。六代机它就一定能够趟过这个坑儿?就算中国送他一架六代机。他踩在这个巨人肩膀上,他就一定能趟得过吗?

                        趟不过,我觉得还是国师还是许愿几百万军工人集体叛逃美国算了。

                        毕竟都是白日梦,为啥不挑个最大的呢。

                        通宝推:潜望镜,绿色蔬菜我的爱,玉米菜,心远地自偏,投桃报李,
                        • 家园 【讨论】这两架试飞样机的设计参数

                          中方并没有官宣,也没有通过有背景的国内自媒体放风,你是怎么知道的?知道了就可以泄密?

                          这两架飞机行在哪里,我们还不知道,但就连美国佬都在担心,看来是有几手绝活。JH-36很牛逼,我也高兴,证明了赤雁-1的预想是可行的。但40吨以上的标准起飞重量,没有航炮,超过两台航发———这飞机不适合定义为航空界公认了近100年的空优战斗机(歼击机),也是事实。

                          我不是否认它的先进——虽然以现有官宣的细节,也就是一个外形,无法判断到底多先进———我只是觉得中国已经有资格开创一个全新的机种,并领引全球航空工业跟上来这个新标准。

                          最后说一次,用飞翼形状是很冒险的,用了,牺牲这么多,显然是为了隐身。一架隐身做到这么牛逼、跨代碾压的作战飞机,为什么要做得这么大?比F-22略大一点就足够包打天下了,不是有隐身无人加油机吗?

                          总之一句话,这飞机可能是很牛逼,但我把它定义为第一代突击轰炸机,而且定义第一代突击轰炸机比第五代战斗机要领先一代,有什么问题?

                          你如果连“美国有没有一个千万人口的城市”这样的常识都不具备,别人给你100页纸的六代歼击机文案,你能念顺了吗?别越念越出错别字啊。

                          • 家园 其实 F35 更加像歼轰

                            当年的设计思路,就不是奔着制空战斗机去的。隐身,垂直起降,挂联合打击弹药,三军通用,这个思路跟朱姆瓦特差不多,是专门欺负人用的。

                            不是跟同等对手拼胜负的。

                            美国人把 F35 叫作五代机,其实 F35 更加适合你的突击轰炸机概念。

                          • 家园 【讨论】娘娘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在中欧争夺制空权

                            以中欧狭小的面积和飞机场的密度,小身板带来的航程劣势不是啥大问题。

                            但娘娘服役后,面对的对手是东大,广阔的太平洋上,机场密度有限,且全部位于东风射程内。

                            这个时候娘娘的短腿就是大问题了。

                            撤往关岛,这是美军的战略决策,但航程就不够了。

                            当然你可以说,美军有加油机。

                            但娘娘隐身,加油机那庞大的身板,能隐身?

                            歼二十明显大于娘娘的身板,决定了他的载油量优势,为啥我要苦哈哈的找娘娘,只要端掉娘娘的奶妈,那娘娘就从关岛覆盖不了台海,等于事实被击落。

                            小身板还有两大问题,机头面积有限,雷达尺寸受限,且其他传感器装载能力有限。

                            第二大问题是飞机发电能力严重不足,信息化越发展,发动机供给机动的能量越少,供给电子系统的能量越多。

                            孱弱的内油量支撑不了庞大的信息系统,而依靠加油机又增大了被暴露的风险。

                            后面的肥电同理,单发的格局,为了三军通用,强行拉大了湿面积,作战航程也是很有限的。

                            更大的重量和体积还会带来内部空间优势,具备更大的升级空间。

                            接下来国师你也别强辩娘娘才是版本答案,就看美帝的六代机ppt,是往更大体积方向努力,还是往娘娘小身板方向努力就可以。

                            就像美帝的下一代驱逐舰,虽然迟迟不能变成实物,但PPT上越改越像055了,嘴上可以不承认,但图纸就说明谁的思路更有前途。

                      • 家园 意思是你的眼光越过中国顶级院士了 ?
                        • 家园 【讨论】是你在喷成飞脱裤子放屁

                          关我屁事?

                          • 家园 糊涂了你,我啥时候喷过成飞 ?
                            • 家园 【讨论】我说大方留个垂尾

                              不就是因为你喷了成飞“速度够快,不必隐身”吗?

                              • 家园 你看看你,果真,,,我是半道上才插进来的呀,,,

                                而且,虽然我没有说“速度够快,不必隐身”,虽然没有垂尾对隐身有好处,但也对高速有好处啊。

                                • 家园 【讨论】小误会,搞清楚就行

                                  没有垂尾,对飞行员心理也有影响,处置险情时操纵杆上的手感是不一样的。毕竟从初教开始飞的都带垂尾。

                                  • 家园 【讨论】六代机既是有人机,也是无人机

                                    无人机就根本无需考虑飞行员舒适度和习惯。

                                    甚至我有个推测,银杏叶后期极限试飞,有可能就是无人驾驶模式执行。

                                    比如过载超过人类承受的9g,这个无人模式完全可以执行。

                                    现在帝国主流的高端无人机,全球鹰还有mq-9,也都还是带垂尾。

                                    取消垂尾的好处是巨大的,这就是六代机隐身相对娘娘提升的一个原因。

                                    之前全世界不搞,一是控制算法没突破。少两个控制面,控制难度指数提高。

                                    二是风洞无法模拟高超音速条件下的无垂尾构型。

                                    现在成飞和沈飞都采用无尾构型,说明国内基础理论和算法已经突破了,并且在高超音速风洞里进行了成熟的验证。

                                    这才有主席诞辰日双双亮相。

                                    真正的首飞早就在12月26号之前,中国人都是先做后说,沈阳甚至有网友拍到26号之前六代机的夜间飞行视频。

                                    神雕无人预警机也是全世界第一款新构型,当理论突破后,任何一种美帝不敢采用的构型,都是东大的自由王国。

                                    所谓敢为天下先,有实力就有当领跑者的底气,现在洛马和波音,别说当年竞标肥电的原型机,连竞标的ppt都没有,要他们搞无垂尾构型,太超纲了。

                                    通宝推:唐家山,
                                  • 家园 动辄2马赫的巡航,飞行员也没经历过啊

                                    这就类似机械传动跳过液压升级到电传动,中置操纵杆换成侧置一样,是飞行员要去适应飞机,而不是飞机去适应飞行员。

                                    要说J20的操纵杆还是力感应的,岂不是更不适应 ?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