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教育出问题了吗? -- 晨枫

共:💬90 🌺478 🌵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你只是在说明汉语是一门高压缩的语言

          而我说的是难学。

          就像许多人所说的那样,学数学是在做思维体操,那么按这个比喻来讲,学汉语则是做思维全能体操。那么,是拿单项冠军容易,还是拿全能冠军容易呢?

          对于中国的小学生来说,数学是思维体操,汉语是思维全能体操,英语还是在做体操,难,难上加难。挫折感太强,一开口就是错,一动手就是错,不是中国的老师和家长喜欢批评人,错误太多,没办法。有人戏称,中国学生一生下来就选择了hard模式,但这仅仅只是戏言吗?

          不正视汉语难学,是没法教好学生的。如果我们总是很随意的一句,都是老师的错,恐怕永远也解决不了问题。

          • 家园 汉语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

            对于母语者来说,汉语不难。汉语没有词形变化。

            在中国,九年义务教育毕业的人看懂明清白话小说,比如《三国演义》,很容易。同时代的英文作品有莎士比亚(Early Modern English),现代英美人民看起来貌似有点吃力。

            看唐诗,现代中国人也很轻松。同时代的英语作品有Beowulf(成书于750年前后,属于Old English),对于现代英美人民基本属于天书。

            https://en.wikisource.org/wiki/Beowulf_(Harrison_and_Sharp)

            对于母语是印欧语言的外国人来说,汉语确实比较难。汉语是有声调、高语境(http://www.xchen.com.cn/wxlw/hywxlw/555512.html )、悠久历史的语言,确实挺难。

            武侠世界网站的评论区就有人问,中国人经常使用类似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眼不识泰山」之类的表达吗?

            http://www.wuxiaworld.com/chinese-idiom-glossary/

            My only exposure to Chinese basically only being through Wuxia/Xianxia, I have a question. Are some of these idioms actually used in modern China today? Like I have heard “A thousand-mile journey begins with the first step” and all, but do people actually say “I had eyes but failed to recognize Mount Tai”?

            汉字确实是比26个拉丁字母要难学,但是似乎也有好处,阅读速度较快。

            https://www.cchere.com/article/3078685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关于教育中的爱的问题

      如果一个人只能用爱来保护 孩子,说明他已经山穷水尽了。

      有的人可以穷得只剩下钱,有的人可以穷得只剩下爱。

      一边是物质的极端,另一边是精神的极端。

      撕裂,再撕裂。

      没办法。

      黎明前就是这么的黑暗。

      我并不讨厌黑暗,

      我害怕的是极端。

    • 家园 关于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问题

      简略的讲,应试教育是选拔人,素质教育是培养人。国家层面来看,选拔人是主项,对于个人而言,情况复杂。

      去年上海开始搞高考改革试验,3+3。结果出了个怪现象,优生整体倾向于选理化,与之对应的另一端倾向于选文史,中游生蒙圈了,如果看个人志向或者兴趣,选理化担心被淘汰,如果看成绩应选文史,但心有不甘。长此以往,情况可能会比当初的文理分科还要糟糕,因为不仅演变成了事实上的文理分科,还有可能干掉一大批中游生。

      把所谓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是否明智,现在还不好下结论。但是有一点我想是可以肯定的,即便是在特大城市,跟着高考走,也就是参与选拔赛且力争获得好名次的人还是多数,因为文凭是敲门砖这一现状并没有发生改变。在这一背景下,学生何来选择权?

      说到这里不难发现,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目前的关系是,应试为主,素质为辅,素质教育走形变质也就不奇怪了。只有少数家庭才有能力以素质教育为主。

      有些愿望是美好的,但还得正视现实。

      还有一个问题是和高房价有关。当下特大城市的房价这么高,对于拥有房产的人(可能手头并不怎么宽裕)而言,或许某一天会发现,一个华丽的文凭还比不上一套房。这种想法目前就有一定的市场,今后占比是会扩大还是缩窄?不好说。

      再有一个问题就是关于文史和理化的差异。整体上来看,文史最终是以思想为主,理化是以方法为主,思想比方法难,所以文史难学。而且从社会需求来看,对中层的需求是最多的,对以掌握方法为主的理化生的需求自然多,所以学理化的多。但是我们的高考试卷风格,至少可以说迄今为止,是对理化生有利的,原因就是试题主要考的是记忆力,而文史生要吃亏得多(其实我们成年之后都知道,许多知识不必记住,会查能找就行,要不然需要什么工具书呢?再说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获取信息的便利程度远优于从前)。所谓的优生,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基于当前的考试内容成优的。之前还有强行的文理分科制来平衡,而如果之后全面推行所谓的3+3学生自主选择,学文史的不说人数会下降,可能还真的会形成差生学文史的局面;与此同时,理化生竞争更加激烈,许多潜力股被错杀几乎是个必然,(对于人的一生)后续影响究竟会发展到什么程度,目前难以推测。因此,我个人认为,3+3改革或许并不是问题,但如果考试内容不做相应调整,那就很有可能成为问题。

    • 家园 从3届PISA推出的结论,中国的教育确实出问题了

      PISA不同于中国的高考,中国高考是精英的考试,从九年制义务教育后的初升高和高升大的两次大筛选后的精英参加的考试,只占适龄学生一半左右,并录取其中大约四分之三,也就是大约40%,其中还包括大约一半的目前难以被称作精英的大专生。

      而PISA面对的初中阶段,即几乎所有适龄学生。当仅有2400万人口的上海这个全国教育资源和质量且经济水平位列前茅的地区参加时,超过600万人口常年第一的新加坡;但加上2000万的北京,8000万的江苏,1亿的广东,总参加人口达到2.24亿,即中国经济最好的1/5人口时,从PISA分数来看,分数比仅仅上海少了约10%。

      也就是说,与上海经济相仿的地区,总体教育水平差了10%,推算到经济中等的2/4人口即所谓的高考大省如山东,湖北等,总体教育水平至少还差多少?经济很弱的1/4人口的总体教育水平呢?虽然没有数据,可以想象,全国全部参加的话,可能只有上海基准的70%左右约400-450分之间,在PISA整体估计只能排中游。

      网上不少人在上海初次参加PISA拿第一的时候,出于自豪,认为高考大省的代表还能吊打上海,事实上,以湖北黄冈为代表的理念真正反映了高考大省的精英教育的道路,在高中阶段放弃没有考大学机会的学生的教育,资源全部倾向少数精英。这或许是一种出路,但不代表总体教育的结果是好的。

      我曾经为家中江西阿姨读初二的女儿指导过若干小时,发觉语数外的基础薄弱得惨不忍睹,仔细询问她学校里老师的教学状况,由于该江西初中并非重点,且作为打工者子女并无经济基础孝敬老师,老师基本上处于放鸭子状态,且本身教学能力堪忧。比如英语发音非常不准确,某些单词发音错的离谱,比如true发音成turn,老师竟然不去纠正,可想而知,对于中国大多数人口的总体教育就是这种水平。

      所以,我认为,中国的整体教育确实出问题了,且会明显造成受过高等教育的一半人和另一半人的完全割离,无论从知识上,还是认知上。解决方案就是加大对薄弱地区的教育资源的投入,短视不得。

      通宝推:易水,
      • 家园 黄冈的代表的确可以吊打上海

        这次江苏的几个学校,或者只要南通的那几个学校,花样吊打上海更是没问题

        网上得出这样的结论很正常,只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PISA是所有学生全算上

        两亿人的分数,比起两千万人的分数只少了10%,不知道具体的分数范围不好下结论,但是看起来这个分布曲线已经很平了啊

      • 家园 结论不敢苟同,举例实在错的离谱

        结论且不论对错, 这个说不完。。。

        但您的举例实在是无法支撑您的结论。 窃以为语言学习与智力无关, 与能力无关,而英语不是世界的全部, 更不是中国的全部, 也不是世界的未来,它只是现在而已。

        语言学习只与环境有关, 只要不是智商有问题, 有某国人不会说某国话的?记得改开之初, 有些老工人, 由于工作需要, 经过一段时间的熏陶,完全可以说英语。

    • 家园 教育方面,也存在着重大误区

      至少有两大问题,并且这并非是中国特色。

      第一大问题是教书育人是长期任务,但我们解决一个大问题总是要将其切分成若干个小问题,可是,这里有一个关键,就是“断句”不能改变事物原本的性质。好比2+3×5,断成了(2+3)×5,就错了。现在的结构性问题就是“断句”断错了。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道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锋进球,后卫助攻,出成果是一个很遥远的事,但如今却不分先后,统一考核标准,老师就不得不去追求短期利益,结果就是初中老师被小学老师坑,高中老师被初中老师坑。

      但是这个问题目前没有解决方案,21世纪本来就是一个以撕裂为主题的世纪。也只有等到胳膊离开了躯干,才会停止这愚蠢的行为吧。

      第二大问题是教学内容难度高,要求低。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正确的做法是难度适中,要求高。比如说,我们都知道知识的背后是方法,方法的背后是思想,我们学一个东西虽然无法一次性掌握全面,但总是需要三位一体整体式推进的,可是如今却片面的强调知识,忽略对方法和思想的学习,学得残缺不全。难度高,直接导致不能走正常的路,难度高,就不得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与水至清则无鱼有别),就不得不降低要求。难度高,要求低的恶果就是从食堂到课堂,全都是地沟油。

      • 家园 再补充一句:知识、方法、思想一块学

        以十进位制为例

        知识层面:

        1.认识十进位制这一记数规则,要把握住它的核心“位值”。好比筹码用颜色来代表倍值一样,一个红色筹码=十个绿色筹码,只不过这里是用位置。

        2.多位数的实质是几个数的和,在做加减乘除时会用到它(竖式将这一过程压缩起来了)。

        3.有限小数、分数、自然数之间的转换,需要用到“位值”,整十、整百、有限小数的加减乘除也会用到它。

        方法层面:

        简单说就要学会打包和解包的方法。

        思想层面:

        1.打包是一个重要方法,随处可见。比如人类发明的语言就是采取的这一方法,用四个字的成语来表达一个需要数十字、几百字乃至上千字的故事里蕴含的道理和事实。又比如玩具俄罗斯套娃,将小娃娃装在大娃娃的肚子里,节省了空间。

        更进一步,这是合分思想的体现(当然在这里还无法向学生详尽的讲述合分思想)。

        2.小数的出现告诉我们需要具备这样的思想:当我们向左走时,应该主动想一下有没有可能可以向右走。

        3.形式上的同,并不意味着内容上的同,比如11中的两个1,含义不同,形式上都是1,形式上不同的是位置的不同。这需要日后不断去思考:如何把握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如何避免只看形式或者内容导致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出现重大偏差。

        显然,这里涉及的思想对于小学生来说,太复杂、太深奥,但不能因为难,就不提及,实际上,就是因为难,所以要长期去触摸它,逐步成型。讲,但并不指望学生一下就掌握,我以为,这才是要点。

        就拿这个数学中最基础的问题十进位制,来问一下当前六年级的小学生,哪些掌握了,哪些半生不熟,哪些听到过,会得到什么样的调查结果呢?我个人并不乐观。

      • 家园 补一句:互联网是合的工具,但人们却拿它来撕逼。

        因为使用这个工具的人,不是发明它的人,就像学生向老师学了一门知识一样,先是瞎用,搞得头破血流了,然后才能学会正确的打开方式。

    • 家园 人们对于学习存在普遍的认知误区

      长久以来,在人们的普遍看法中,被动学习是不被认可的。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或者其它关心教育的人,都把大量的精力花在研究如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上。强调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实际上就是希望学生进行主动学习。

      但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至少可以说是非常不全面的。

      被动学习也是一种学习,而且是一种常态,这和体制无关,和爱心无关,而是一种必然(当然并非总是被动学习)。

      最大的误区是将学习倦怠与被动学习混为一谈。学习倦怠是指学习时产生的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感受(许多人工作时也这样,这是劳动倦怠)。尽管被动学习容易引发学习倦怠,但不能说被动学习就一定会如此。

      显然,与其花大量的精力去假设、推理如何如何展开主动学习,不如把研究的重心放到,如何尽可能的避免在被动学习中产生学习倦怠。

      通宝推:唐家山,
    • 家园 PISA是按照年龄的

      大约就是15~16岁。参赛的国家/地区把“所有”该年龄段的“在校”孩子名单都送上去(至少5000),然后PISA随机选5000~10000人来考。

      中国这次拉分主要是因为贫困地区(就是真正的乡下)的孩子。江苏高考分高因为很多适龄的根本没参加高考。而PISA考试这些孩子都要参加,不管你在什么样的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啥的。

      其实中国还可以要求全国成绩+分省成绩,英国、美国(某些州)就是这么干的。

      关键词(Tags): #PISA通宝推:未知如之何,
    • 家园 上海PISA这么高,为啥高考不行??

      从小到大,见惯了太多上海华师大二附中(还有几个中学)的孩子如何如何的牛。

      但是上海高考很长很长时间都是单独出题啊,全国包括北京在内,都是3+2,而上海自己出题不说,而且是3+1。而且我都知道这么做的原因,就是因为很久以前,上海的高考成绩太差,脸上实在无光,导致上海直接去教育部要政策,结果还真要到了。

      高考针对的是整个上海,PISA也是针对整个上海,而不是华师大那几个学生,但为啥差距就这么大??

      • 家园 谁说上海高考不行?

        我不是上海人,但是我觉得上海,北京这些大城市高考可没有不行。随机去我们老家县抽三十个娃,随机去上海抽三十个娃,同一张卷高考,我觉得我们老家娃考不过上海娃。只不过我们老家学习不好的娃根本不会去上高中,直接就打工去了。

        另外,同一个大学里,上海北京学生是不如我们县的,因为上那个大学,是我们县前1%排名的娃,在上海是20-30%排名的娃。

    • 家园 笨蛋,是钱!扯别的没用。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