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读了三体(英文版),来写点笔记感想 -- 鸿乾

共:💬79 🌺402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关键在于现在的通俗小说作品和读者之者已经是零距离了

              以前的港台通俗小说,再怎么迎合读者,也是有着编辑这个关口的。而编辑的喜好、习惯实际是转变是非常慢的,有着深刻的旧时代背景。

              所以实际上港台通俗小说是非常单调的,基本只有言情、武侠、超能力等几个类型。

              而且由于他们文化市场的狭小,导致几个人出头后,其他人生存的空间被严重压缩。

              而大陆的这个问题更加严重。由于书号的限制,要出书必须经出版社,而出版社的编辑几乎没有年轻人,所以除了杂志有一点通俗文学外,没有生存的土壤。

              而到网络兴起后,文学作品突然有了和读者零距离接触的机会,而且作品是否受欢迎几乎是立竿见影,这迫使作者迎合读者。

              而网络读者的年龄偏小,阅读偏快,不喜欢思考。他们的阅读偏好极大地影响了作者。

              我在年轻时还买过几本书,当初几乎每天都去图书馆。但到网络兴起后,我没去过图书馆,也基本没有买过书。

            • 家园 琼瑶又不是大陆人。。。
              • 家园 不是说通俗小说么

                港台武大言情,大陆一代人都是这么长起来的。

                说的不是这个市场与读者群么。

                • 家园 我说的是创作啊

                  陪伴这一代人成长的还有港片和美国大片

                  现在这一代人长大了,于是就遵循着当年看过的作品开始自己的创作之路。

                  但是这种学习还不能叫文化传承,毕竟不是一个文化圈。你在美国做编剧,可能能得到很多前辈的指点,有很多前辈总结经验的资料。你在台湾写武侠可能有机会跟古龙喝酒聊天。你在香港拍武侠电影,你虽然是个新人,但是武术指导,摄像,身边跑龙套的可能都是老手。面对成品学习,跟融入到圈子里学习,这不能叫文化传承。

                  所以,只能说中国的通俗文学可以说是在港台武侠言情,日漫,港片,美国大片影响下产生的,但是他本身仍然是从蛮荒状态下生长出来的。

                  所以现在学的都是比较简单的幻想题材,现实题材还驾驭不住啊

              • 家园 说得好!划线要严格,特别是文学艺术划线必须黑白分明

                台湾人不是大陆人就不是大陆人,非黑即白

        • 家园 穿越幻想热门只不过是因为市场认可,但市场总会变化的

          再过10年,现在的热门网络小说还会有多少留在人们的记忆里面?

          人,是唯一能超越自我的生物。沉溺于过去其实是一种可悲。

          总的来讲,我觉得50、60年代的人不能与时俱进的话,现在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绊脚石了。

      • 家园 赞同你对一些当代作家的批评

        我之前写过一篇帖子:也说说中国目前的作家群,转载一下:

        近几十年来,中国作家普遍陷在两个情结里出不来,一是乡土情结,包括楼上说的小农主义,二是民国情结。无论从思想性,先锋性还是娱乐性来说,中国的主流文学影响力都大不如前。其主要原因,我看就是作家的创作意识没有跟上时代脉搏。

        以前我看外国人的书,无论是小说文学还是记录文学,一直有两个疑惑,一个是书里面要感谢很多人,经常那名字几页纸都写不满,二是老外写作效率奇高,七八十万字一本书跟玩似的,说出就出。要知道这是翻译成中文的七八十万字,换成英文写作量更大。

        后来把这两点结合起来我就明白了,老外用的是工业时代的写作方式,讲的都是团队协作。而中国作家基本还是个体户单干的模式,经常听说他们闭门修炼几个月几年,出一本书。在书写个人情绪方面,主流的严肃文学作家已经远远滞后,远不如一些新生代甚至网络写手那么生猛。比如一些类型小说作者。

        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创作意识跟不上。我们的一部分作家现在依然停留在对上世纪初成长起来那批作家的无限崇拜里,比如马尔克斯,卡夫卡,博尔赫斯,昆德拉,杜拉斯等,这些人学到顶也就是村上春树和王小波的水平。

        二是脱落生活。无论任何时代,伟大的作品都脱离不了两个东西,一个是反映当下时代最深刻的变化,二是描绘亘古不变的人性。所以作家更应该关注的是能反映这种变化的人群,在当下的活动。但是近三四十年以来的作家群体,普遍的问题是作品中代入的角色都是文人,或者说,代入的都是自己,因此缺少一种更广阔和客观的心态来把握时代变化,他们更关注自己的情绪。这种意识导致的就是民国范儿和文艺腔的盛行,因为近代以来文人墨客最“骚”的时代就是民国。精致,华丽,纤弱,带那么一丝颓废,这就是他们最爱的气质。

        至于莫言,这么多年来坚持乡土写作,应该说还是值得尊敬。但是在中国在工业时代高歌猛进的今天,我们的作家应该更关心当下的整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心态,而不是陷落在某一两个情结里。若干年后,我回过头来看这个年代出产的作品,我看不到这个时代最深刻的变化,看不到缔造这个变化的人群,他们的所思所想,言行和生活方式,看到只是对上一个时代或上上个时代的追述和回味,我会问,我们的作家当年都干什么去了?

        通宝推:天天向上A,
        • 家园 把所谓中国作家模版往刘慈欣脑袋上套,真是让人笑掉大牙

          你告诉我郭小四算中国作家不?你告诉我唐家三少算中国作家不?纯文学和通俗文学的分野都搞不清楚,大家还怎么愉快的玩耍?

          文学有两个目的,情怀和吃饭。纯文学就是标榜情怀的文学,通俗文学就是不避讳自己就是为了吃饭的文学。纯文学作家也要吃饭,中国现在是靠体制来养的,所以情怀作家实际上是在迎合体制的口味(体制最喜欢反体制的口味,啊呀,真有趣。),所以纯文学显得不那么纯粹。通俗文学也不是就没有情怀,比如刘慈欣就有科学技术方面的情怀,郭小四也有小资精致生活那种情怀,但是跟纯文学的情怀不太一样的是,通俗文学的情怀一般是针对一个小众细分市场的,这其实是筛选用户的一个手段。而纯文学一般就不会针对特定市场(其实也是针对细分市场,那就是体制嘛,哈哈)

          而另一方面,纯文学还担负着为人类文明开疆拓土的职责,他们的情怀应该是人类文明趣味的风向标,所以纯文学里流行的情怀也经常溢出到通俗文学领域。比如郭小四也有很多民国情怀,这就是纯文学溢出过来的。大多数时候,通俗文学灵域都显得土鳖了一点,毕竟谈钱比较俗嘛。但偶尔也有些异数,比如我就觉得刘慈欣情怀上比那些中国模版作家不知道高多少。

          而对中国的情况,之所以中国的作家模版就两种土鳖情怀,那是因为中国的纯文学领域脑子太空了,全是中国失败的文科教育教育出来的文科生,对于现代文明根本无法理解,整天只能在体质的指挥棒下刨出一些残羹冷炙。所以,这些年来纯文学的溢出效应也只能溢出到同样头脑空空的郭小四这种通俗文学作家那里,即使是起点上的作者对它们也是不认账的。

          而在网络时代,通俗文学已经崛起了。虽然起点上的小说很幼稚,技巧上很拙劣,但是他们和纯文学作家那些人已经从根本上不同了。他们大多数是中国还算不错的理工科教育出来的理科生工科生,他们比纯文学作家更理解现代文明,他们也脱离了体制指挥的那个操蛋的体系。所以,他们是更有希望的,他们跟两种情怀的中国作家模版完全是两回事。

          中国的通俗文学体系已经初步摸到了工业社会的门槛,而中国的纯文学体系还停留在农业社会,当然是随随便便把他们爆的渣都不剩。

          通宝推:黄河清,史文恭,假设,白玉老虎,
          • 家园 中国充满这样见解犀利的年轻一代

            何愁文化不能进步?

            13亿国民中,1亿大学毕业;海外还有上千万大学以上学历的。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文化发展面貌,前途不可想像啊。

          • 家园 说得好!划线要特别严格,纯文学和通俗文学划线必须黑白分明

            对了,请问纯文学和通俗文学还有分野

            纯文学是纯文学,通俗文学是通俗文学,二者黑白分明

            啥叫“分野”?

            百度百科:“分野,指与星次相对应的地域。古人依据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等十二星次的位置划分地面上州、国的位置与之相对应。就天文说,称作分星;就地面说,称作分野。我国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我国古代占星术认为,地上各周郡邦国和天上一定的区域相对应,在该天区发生的天象预兆着各对应地方的吉凶。又作分界、界限等的代称,或喻指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分歧。”

            所以,你说得好!划线要特别严格,纯文学和通俗文学划线必须黑白分明,纯文学和通俗文学非黑即白没关系

          • 家园 不知道你在反对啥

            我的那段文字是在一个评论莫言获得诺贝尔奖的帖子里,说的中国的主流作家群,也就是你所说的纯文学。放在这里只是因为然后提到了当代作家的知识结构。你说的这段话,倒是比我阐述的更清楚,核心观点并没有什么抵触。

            我对刘慈欣和三体不是没有反对意见,不过并不是拿主流文学往上套。我批评他有我自己的道理,会专门写一个帖子讲讲。

          • 家园 所谓的情怀

            所谓的情怀,我觉得和写作的内容无关,反映的是人对人的认识,对人际关系的把握,对人与社会关系的认识。

            比如,对自然和人本身生理心理的认识。就目前而言,国内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的作家,对这个都不重视。这个问题,我是在读到《冰与火之歌》里面对“幻肢痛”的描写的时候意识到的。

            国内写作的问题,和体制的关系真并不大,体制内的挖墙角的作家多得很。体制外的网络上的作家们,在很短的时间里面,已经把这条路走得差不多了,需要在思想深度、视野宽度和技巧广度上不断超越自己。

            再次声明,我们这里说的并不是刘慈欣的坏话,没有必要过于激愤。

            • 家园 体制是一个广义的体制

              不是说迎合当局才叫体制作家,挖墙脚本身也是体制的一部分。

              跟体制相对的是市场。

              网络作家走了体制的门路,并不意味着他就融入体制了,关键还是看他吃哪一碗饭。现在通俗文学已经有了自己一套体系,网络作家走体制的门路只是给自己留个后路而已,或者为了某些时候有些方便,但并不依赖体制。

              比如马前卒这个段子

              不过,很多人还不适应这个新的现实。我前几天听了个段子,说是去年作协开会,有几个稿费上千万的网络文学作者也受邀参加,聚餐的时候,几个老作家和这些网络文学作者坐到一起,问他们说:“小伙子挺年轻,一本书印多少册啊?”这几个小伙子没敢说每天都有上百万读者点他们的更新,怕这些老先生理解不了,就按照自己实体版的印数说了一下:“几十万册吧。”然后就把老头吓坏了,“你们自己哪有那么多钱,印几十万册!”

    • 家园 是叶文洁

      不叫陈文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