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龙玉出冰天--上古华夏的高纬度北方起源-第一章 -- 石头布

共:💬122 🌺1024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龙玉出冰天 -- 东亚人群的晚近来源 (4)

      (五)身体比例和伯格曼法则

      与艾伦法则类似,有关生物的寒冷适应特征还有一条“伯格曼法则”。 它指出:寒带的生物外形规律是尽可能减小表面积和体积的比率,从而降低热量散失的速率。 根据这一法则,身体的任何细长结构都是不利于寒带气候的适应的。

      与之对应的是,人类学家观察到,肢体(尤其是远端肢体,比如小腿,小臂)相对较短是极地民族的共同特征[7]。其实这也是大部分东亚人的特征。伯格曼和艾伦法则所描述的寒带适应特征在东亚人身上有着完整而普遍的体现。 比如,圆而大的头型,平和的五官,相对较大的躯干,不算纤长的四肢。都可以视为减少散热面积从而有效地保存体温的寒带适应特征。

      热带地区的人们手脚相对较长,肢体(尤其是远端肢体)较长,躯干相对较短,热带动物也有这个倾向,这些都是有利于散热的解剖特征。寒带地区的居民呈现相反的趋势。而在温带演化出来的人种的体态居于两者之间的过渡位置。人类学家测量了不同种族的坐高与身高的比值,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大约是0.45,欧洲人是0.5,而东亚人和美洲印第安人是0.55[8]。从这里可以看到,躯干长度占身长的比例从热带、温带到寒带的人群逐渐增大。

      有人可能误以为这种体型的差别是食物结构造成的,有一个解剖现象可以说明这种差别是基因性的。人类的脊椎骨一般是23块,但少数人可能会多一块或者少一块。这种有22块或者24块脊椎骨的人类个体在每个种族中都存在。但人类学家发现,与其他种族相比,东亚人中有24块脊椎骨的比例比其他种族高些,而只有22块脊椎骨的比例比其他种族要低些[9]。

      (六)皮下脂肪的分布特点

      一个东亚人如果胖的话,会胖得十分“均匀”。在其他种族中你经常可以看到一位女性同时有丰腴的髋部和纤瘦的足胫。但这种脂肪高度集中于某些局部的现象在东亚人中是极少见的。

      一般来讲,东亚种族的体脂呈现一种以御寒为目的的分布状态。在同等体重条件下,重要脏器周围的皮下脂肪的平均厚度,以东亚人为最大。199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下属的一个医疗营养学研究中心对东亚人和白人的皮下脂肪厚度做了比较性测量。测量对象超过六百人,在上臂三头肌,二头肌,胸,肩胛,前腰(suprailiac),脐,小腹,大腿这八个测量点中,有七处东亚人的皮下脂肪厚度超过白人,都是在上半身。只有在大腿处,两种族男性无显著差异,而白人女性在此处显著超过东亚女性[10]。

      上半身是重要脏器所在,最需要保持温度,而大腿处却是最不怕冷的部位。东亚型的脂肪分布显然是最有利于防寒的优化结果。而在温带和热带进化出来的人类的脂肪分布很可能是性选择的结果。另外,虽然这项测量不包括小腿处,但日常经验似乎显示,亚洲人无论男女,都少见欧洲人和非洲人那样纤瘦的小腿,均匀分布的“东亚原则”同样适用于下半身。

      • 家园 疑惑

        麻烦楼主贴参考文献啊。

        我对那个22-24块脊椎骨的问题很是迷惑。

        • 疑惑
          家园 文献

          过于那个说法,我读到是这个里面的引述:

          R. D. Guthrie. The Mammoth Steppe and the origin of Mongoloid and their dispersal. In Prehistoric Mongoloid Dispersal. Oxford Science Publications 1996。

          他引述的是下面这个文献

          Kufman, P. D. B. Variation in the number of presacral vertebrae in Bantu Speaking Southern African Negroes.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 40, 369-374, 1974.

      • 家园 “奥茨”冰人大概是个蒙古佬。

        链接出处

        链接出处

        冰人奥茨DNA揭示健康风险与身世

        研究人员从奥茨骨盆中采集核DNA以便了解他的遗传特质。图片来源:S. Marco/EURAC

        全世界最著名的僵尸终于有了自己的基因组测序结果。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2月28日的《自然—通信》杂志上公布了提洛尔冰人奥茨几近完整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序列,并找到了与其亲缘关系最近的现代人的线索。

        徒步旅行者于1991年在意大利和奥地利边境附近的阿尔卑斯山上发现了奥茨冰冻了5300年的尸体。奥茨保存得非常完好,进而成为了在科学上研究得最充分的尸体之一。研究人员已经发现奥茨患有动脉硬化症和蛀牙,身上有纹身,并且在带着嵌入后背的箭头死亡前曾饱食野山羊肉——然而从他的尸体中还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

        主持这项测序研究的意大利波尔扎克市木乃伊与冰人研究所所长Albert Zink表示:“我们想尽可能多地了解他、他的生存状况,以及他的死因。我们真的试图尽可能地重建一个犯罪现场。”

        2008年,科学家报告了采自奥茨细胞线粒体DNA的完整序列。该序列包含有在现代人群中未曾发现的突变,从而使研究人员推测冰人曾属于一个已经在欧洲消失的人群。为了对奥茨的祖先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并搞清他的一些遗传特质,Zink的研究小组对采自冰人骨盆的细胞核DNA进行了测序。这一序列约占奥茨基因组的96%。

        数据表明,奥茨生有褐色的眼睛、O型血,且患有乳糖不耐症。Zink的研究小组同时还发现了与动脉硬化症相关的基因突变,这将有助于解释在扫描中发现的钙沉积。Zink说:“他并不肥胖,并且非常有活力,同时并没有罹患心脏钙化的强烈的危险信号。或许他出现这种征兆是因为遗传因素。”

        奥茨的基因组同时还暗示了另一个健康问题——Zink的研究小组发现了几乎2/3的Borrelia borgdorferi基因组,这是一种能够导致莱姆病的细菌。Zink在奥茨保存的身体组织中并没有找到其他莱姆病的迹象,但他推测,位于冰人脊背和脚踝,以及右膝后侧的纹身可能是在这种疾病得不到好转时,为了治疗关节痛而进行的一次尝试的结果。

        Zink的研究小组还搜集了奥茨祖先的信息。他的Y染色体所拥有的突变在来自撒丁岛和科西嘉岛的男性中最为普遍,并且他的核基因组也将与其亲缘关系最近的现代人锁定在相同的地区。或许在灭亡或与这些岛屿之外的异族繁衍之前,“奥茨们”的足迹曾遍及整个欧洲大陆。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古基因组学家Eske Willerslev认为,这项研究具有重要意义。Willerslev说:“撒丁人一直被认为与其他欧洲人不同,就这一点而言,如果他们在过去曾广泛地分布,那么这将是非常有趣的。”(来源:中国科学报 赵路)

        最后于2012-03-02 00:15:41改,共1次;

        • 家园 从文章里倒看不出什么来

          蒙古人种的史前扩散无远弗届,到了北欧是肯定的。关于距今一万年之内的扩散过程我也专门写了一节,但主要是说亚洲范围的事情。南欧的了解不多。

          芬兰学者说中东的农民进入欧洲以前,欧洲居民是跟芬兰人血统一样的狩猎民,完全可能。

          当今世界,几乎没有哪个民族在5000年前就居住在现在的地盘上,尤其是强梁民族。腾笼换鸟是常态。实际上,能存活到现在的民族也没有哪一个不强梁的。

          但我们的学者们倾向于相信中国人的祖先自古以来就居住在黄河流域,这里冷暖适宜,膏腴千里。如果是那样,我们祖先的运气真好。又为啥他们有那么独特的忧患意识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