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浴血腾飞的龙 --一个抗战的框架性描述 (之一) -- 史文恭

共:💬258 🌺3776 🌵2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 家园 蒋就是想派中央军往北上抗日,当地军阀也要肯才行

        1931年的九一八后,十九路军1932就在上海和日军打过了。长城抗战是1933年,华北国军放弃华北防线,东北日军南下道路打通,防共自治政府都出来了。1934 满洲国成立。每次都是地方军阀和日军作战失利,或者僵局,中央军就来个抗日必败,国军克制,争取国际调停。 1936年的西安事变有没有成功,日本的南下战略都是不会改变的。1937年的七七事变,更会导致华北五省自治区正式出现。这下国军剿共要经过日占区去剿了,想不拿日军作主要作战目标都不行了。

        • 家园 日本侵华策略已经成型,继续蚕食是必然的,区别在于一次切

          多大块而已,

          如果张学良不头脑发热,继续剿共,除了给中央红军送菜不会有什么结果,国军主力如果不再重围久困,稳扎稳打,围剿红军难免会再吃苦头……把东北军调出来,让中央军围好口袋准备再开打,日军会给蒋介石那么多时间吗?当几十近百万国军主力在陕西准备大打出手时(或者是打得热火朝天时),日本人再搞个九一八,拿走华北五省,蒋介石除了在日记里发狠,还是只能继续忍下去~~~因为他没有“准备好”和日本开战,打起来日本派两个师团往剿共国军的后路一抄,中央军就全完了。而一旦让日本无血得到华北五省,蒋介石即便再人品爆发,完全剿灭TG,再扫平西南军阀,也一样不是日军对手。无它,相对来说日本底子厚效率高,准备时间越长差距也就越大

          其实日本惑乱敌国牟利一直是有传统的,不用说苏俄,光是对中国,清朝时纵容乱党,北洋时渗透扶持袁世凯独裁,北伐时支持奉张……以前有次看到有文章写先总理经东北赴苏时“智斗”盘查的日本“特高科”特务,心里不禁狐疑,那个特务是在装傻还是示威?

    • 家园 抗战对中国的确是一个机会,而且是分两方面的机会

      那么,在看穿了整个二战的本质后,作为从1840年以来长期落后挨打的中国,她认识到了面前这场世界性的大战,世界性的洗牌,对于中国而言,并不全然是一场浩劫,而是一个机会。

      老兄这里讲的只是一方面:国际形势给予中国的机会。

      但是更重要的恐怕还是另一方面:中国人民的觉醒。抗战给予中国人民一场伟大的洗礼,如果没有日本侵华这个过程,中国人民在整体上依然非常麻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抗战所付出的一切代价都是值得的(对于一个没有直接承受抗战苦难的后来人来说),否则中华民族很难出人头地、甚至会自绝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个思想,以前我也没有认识到,是罗化生用白纸黑字明明白白的告诉我这一点,并且我还深以为然。记得有本书名字叫《华菱——享受危机》,其哲学意义与抗战大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如果中国人民没有这个磨练和觉醒过程,共产党就不可能在敌后获得发扬壮大,也不可能在解放战争中受到如此之多的拥护,最终完成了现代国家的转型和人民当家作主(题外话:胜利从来不是一劳永逸的,毛晚年的大跃进和文革又将中国推往崩溃的道路上狂奔,中国革命的成果有完全丧失的可能,幸好中国人民和部分领导人审时度势并及时转型,才取得了今天的全方位成就,此处略去一万字)。。。

      但是在这个理解过程中,有一点让我感到非常不舒服,那就是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张照片:一位年轻的八路军妇救会主任(而且还有名有姓,职务大概是妇救会主任,反正网上肯定可以搜到,但我不愿意去找)被强奸后,还把她的头砍了下来,并且还拍了照,以至于流传至今。本来我对日本的各方面都有一定的研究和理解,并且是一向主张现代的中日两国应该精诚合作、各自发挥优势政治军事与经济优势、弘扬东方文化的(官话其实就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这不是一般的外交语言,而是真的能概括两国核心关系的一句话),但是这张照片实在让我非常不舒服,以至于我觉得这样的这样的残忍队友不要也罢,甚至早点灭了也行,反正中国足够大,只要自强就可以做到一家独大。

      以上就是我对日本进行理解的整个心理过程,楼主可以稍微借鉴一下。

    • 家园 送个花,欢迎史教头新帖

      虽然平时观点和史文恭不太相同,对教头的文笔还是很佩服的。

      说点看最后一段的感想。在一群狮子,鬣狗,猎豹,狐狸眼里,我们这条龙算是快肥肉吧。而且还真被狮子,鬣狗轮流咬。能把这些鬣狗,狮子通通赶走,让他们不敢来咬。我们这条龙才能算是有了修养,新生的机会。

    • 家园 【原创】之二 旧的中国,速成而失败的嬗变

      如果以古老中国现代化这个主题为指针,那么,历史的观察者能够在七十年后用超然的态度将抗战的进程视为一个标尺,也就是说,在抵抗强大外敌的入侵这样一个严峻的测试下,我们能够看到以东哥为一方的“新中国”建设之路和蒋介石一方的“旧中国”建设之路的考试成绩,历史无情地告诉了我们答案,这个答案在之后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再一次的得到了验证。

      是的,本节我们要讨论“蒋的中国”。一个在俺看来漫长旧中国政治传统继承的最后一环,一个在短期内获得炫目的成功并在短期内遭受同样惊人的失败的政权。这个政权在抗战中的表现很清楚地说明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不可能由它来完成,而对于研究者,我们需要理解这背后隐藏的深刻因素才能取得教训,获取教益。

      在展开论述前,我们有必要简单回顾一下中华民国的历史,当清帝国遭受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之后,它失去了最后一个强权人物,西太后慈禧,从此,努尔哈赤子孙的命运如风中残烛。但是,这摇曳的烛光并非号称‘国父’的孙中山吹灭,孙文同志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先行者,但他始终只是一个“先行者”,换句话说就是“先行有余,成事不足”。事实上,据大嘴唐德刚的挖掘,当辛亥革命在武昌一声炮响后,此时的国父正在美国打工,确切地说,是在某华侨餐馆端盘子,然后,他接到了回国主持大局的电报。这份电报算是对孙文长期在国外从事颠覆工作的回报,但我们要记得,即使回国之后,孙文所主持的是一个临时拼凑的政权,真正的中华民国,真正的在法统意义上继承了清王朝江山的中华民国并非来自孙文和他杂乱无章的追随者,而是当时中国唯一强有力的军事力量,北洋六镇的精神领袖,大清国的董卓,------袁世凯同志。

      因此,虽然有些讽刺,袁世凯确实是中华民国的第一任大总统。而他成功的秘密后来被蒋介石同志完全吸收了,那就是东哥表述的“枪杆子里出政权”。所以有些善良而肤浅的同学夸奖孙中山在争民国首任大总统时,表现了谦逊的品格,毅然把宝座让给袁世凯,而去做‘全国铁路总督办’,从“自己主动退出,不给组织添麻烦‘的角度,我们可以勉强认可孙文同志的正确态度,---可话说回来,他要是不肯,能打得过袁世凯吗?后来的护法战争孙文一派被北洋军打的片甲不留就是例证,所以,孙文的让位并非他因为是陶谦,而是他确实没资本抢到民国胜利这个果实。----终其一生,孙文一直就被这个致命伤所限制,因此只能沦为一个有理想而无节操的捣蛋造反者和在各个军阀旁边跑来跑去的广告代言人。

      而在这一点,蒋介石真正继承了袁世凯的衣钵。当时的中国,在所谓的中华民国的幌子下面,实质是一片乱世,要在乱世里成功,他必须要获得枪杆子。---和所有旧中国的政治家和军阀一样,蒋介石走了一条典型的“旧中国“的路,他的成功是通过建立枪杆子,获取经济资源,进而实现武力统一,但使得蒋中正能够超越他的竞争者的是,在所有的军阀里,他是用一个有理想武装的新军(黄浦军)起家的,(兄弟俺曾看过黄埔一期学生的入学登记表,几百张吧,有空可以写写,当时的黄埔学生素质确实远超同时期军阀队伍基层军官的水平),然后,依靠贺龙和叶挺的奋战,国民党在武汉大胜同时期的北洋名将,吴子玉吴佩孚大帅,进而又乘胜获得了刚刚开始资本主义化中国最重要的财源地,李秀成和李鸿章为此死磕不休的上海和江浙地区,这使得作为一个新军阀,蒋介石获得了最重要的两个资源,一支素质良好,训练有素的新军和一个富得流油的根据地,然后,他得以开展他的统一大业,小的军阀,弱的军阀可以征服,强的军阀,大的部队可以用金钱分化,收买。因此,在1930年,蒋介石达到了人生的第一个高峰,他“吕布战三英”,在著名的‘中原大战’里,战胜了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的联军,当然蒋介石的取胜在于四个因素:

      1 阎锡山有钱但太抠。所以这辈子只能沦为民国政治的一个配角。

      2 冯玉祥有兵但没钱。状况不利时,他带出来的十三太保纷纷为蒋介石的钱告别了干爹。

      3 李宗仁有能力但本钱太少。而且没有时间发展巩固他的实力。

      4 最后,最重要的是,此时可以动摇整个中国天平的张学良明智地选择了站在蒋介石一方。

      于是,从1926年开始北伐,到1930年中原大战结束,在不到5年的时间内,蒋介石完成了一个伟大的成就,至少在名义上,他,作为征服者,完成了中国的统一。

      然而,这是一个“旧中国”式的统一,由于时间是那么的短,而工作量是那么的大,蒋介石的统一只能是一种在金钱收买为主的快速的上层建筑的积木式的搭建,公平的讲,换任何一个别的人都不可能比蒋介石做的更好,但这种统一毕竟是积木搭建的,不是有钢筋在里,混凝土在外有机结合的牢固结构,为此,蒋介石不得不一面培植自己的嫡系部队,一面用各种手段消化和吸收各个盘踞在中国的小军阀,但他所面临的最尖锐的困难在于,蒋的嫡系一边打击各路老军阀,一边在成长为新军阀。他的部队归根到底并不是忠于国家的部队,而是忠于其长官的部队,也就是说,如果以军队这个国家政权最重要的职能部门为切入点,那么我们可以断言,从大个方面来讲,蒋介石的部队并只是忠于私人的“旧中国”的部队。而这一点,马上在后来的抗战过程中获得了验证,----确切地说,中国人民在这个验证过程里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

      通宝推:诸葛神候,逍遥蜀客,diamond,来路,四四方方,乡下大西瓜,被明月兮佩宝璐,xm,灰灵,铁手,繁华事散,京华烟云AMIP,途人,梓童,西伊,普鲁托,四条,履虎尾,飒勒青,北纬42度,和平共处,金口玉言,桥上,老顽童,fungi,常识主义者,trilfe,青颍路,
      • 家园 阎锡山连配角都算不上,只能算是个有台词上演员表的跑龙套的
      • 家园 个别句子细节应当改进

        1 孙文的武装败于袁世凯,那是二次革命,非护法战争;护法战争还真的没有被北洋军打得片甲不留,至少双方打成对峙了

        2 国民革命军北伐,打败吴佩孚的战役中,叶、贺的功劳没有TG介绍的那么大;真正评价当时铁军的说法是:”广州的《国民日报》刊登发自前方的报道云:“张向华之蹈厉无前,陈真如之指挥若定,蒋憬然之谋定而战,叶希夷之勇冠三军,黄御行、蔡贤初之立马疆场。”

        除了叶挺之外,后来十九路军的陈铭枢、蒋光鼐、蔡廷楷;以及当时偏于支持汪精卫的张发奎、黄琪翔也都表现优异,不能因为后来这些人站错了队就贬低人家的能力,事实上在张发奎没有参加起义的情况下,南昌起义的时候还给这个当时二方面军的司令留了革命委员会的位置

        • 家园 最近不知道怎么回事,最喜欢的就是这个“勇冠三军”这个词

          我对老朱的评价里也用到了这个词。

          当然叶挺他本人只是一个团级干部,不可能把功劳都算到他头上,但他的确勇冠三军,对整个北伐军都是巨大的鼓舞。

      • 家园 刷盘子绝对是个段子

        大炮要是真为革命事业刷盘子,还真让人尊敬,但据俺的考据,真相更加不堪:

        大炮是在丹佛一个宾馆里接到的让他回国当总统的电报,这宾馆还在,还拿这个当卖点,所以这事肯定是真的。该宾馆,在20世纪初期是丹佛最好的旅馆,美国总统来丹佛一定要住在这里,很显然,刷盘子的绝对不可能付得起这里的房费。大炮花钱相当大手大脚,还不是总统就摆出总统的谱。当然咯,钱嘛,肯定不是大炮自己赚的,而是刷盘子的华侨们捐给“革命事业”的,摆谱也是革命事业的一部分嘛。。。

        • 家园 刷盘子说法的出处

          中山先生此时虽病急乱求医,四处筹款,但所得则极其有限。东西帝国主义都想利用他,但是又不信任他。中山当时在美洲华侨界的最大靠山厥为‘洪门致公堂’,而致公堂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口惠而实不至。据中山先生于一九一○年(宣统二年庚戌正月二十日、阳历三月一日)‘致美洲同志赵公璧函’,他的第九次起义之失败,实因缺款五千,而‘波士顿致公堂担任五千,所寄不过一千九百余元。纽约致公堂许担任者,一文未寄……’。

            所以近代史书如邓泽如所著‘中国国民党二十年史迹’中所罗列的十万八万之数,都是‘认捐’的数目,或事后夸大之词,不是实际的收入。这实在不是‘致公堂’诸公悭吝,而是中山的革命原是个无底洞,钞票是填不满的。加以当年华侨社区之中,既无‘王安’,亦无‘包玉刚’。大家都是打工仔,在美国‘排华法’欺压之下,做点洗衣店、餐馆的苦力劳动;终年所得,勉却饥寒。在一身难保之下,支持革命,已尽其所能了。过分捐献,大多力不从心。因此中山先生在辛亥七十二烈土死难之后,他实在已罗掘俱穷,甚至自身也衣食难周。

            同年十月‘武昌起义’爆发,中山时年四十六,正值壮年。据党史所载,他那时正在北美‘致公总堂’支持之下,组织个‘筹饷局’,到处巡回讲演革命,筹募军饷。但据一些私人记述,中山此时日常生活都很难维持。武昌起义期间,他正在科罗拉多州典华城(Denver亦译但维尔或敦复)一家卢姓唐餐馆中打工,当‘企台’(粤语茶房)。他原先对‘武昌暴动’的消息,并未有太强烈的反应。因为同样的起义他已领导过十次了,何况这次的发动者和他并无直接关系呢?可是一天他正手捧餐盘自厨房出来为客人上茶时,忽然有一同事向他大叫一声说:‘老孙,你有份“电报。”’说着,那同事便把那份来电丢到‘老孙’的餐盘中去。中山拆阅来电,不禁喜出望外。原来那电报(显然是黄兴打来的)是要他立刻束装回国。因为革命情势发展迅速,‘中华民国’可能即将成立;一旦成立了,则首任‘大总统’,实非君莫属也。─果然,两个多月以后,企台老孙就真的做起中华民国的首任‘临时大总统’了。

          笔者写出上段孙中山先生的轶事,朋友们骤读之下,可能认为是稗官野史。其实这故事的真实性相当高。因为把这份电报丢到中山餐盘内的那位‘企台’,和这家餐馆的主人卢瑞连君,据说在二次大战期间,都还健在美国。卢君的长子卢琪新君曾任国民党中央社‘驻美京特派员’,与笔者老友,名记者龚选舞君曾长期同事并为好友。卢的次子卢琪沃君,曾任‘青年归主教会’的牧师,也是交游广阔之士。他们卢家与孙公为世交好友和同乡同志,可能还是至戚。中山先生当年在他们餐馆中帮忙作企台,原不是什么秘密。只是在那清末民初劳工并不神圣的中国社会,如传说孙总统曾在美国当茶房,恐怕会引起国内守旧分子不必要的误会,所以孙公讳言之。卢家父子为亲者讳,除向至亲好友,作为革命掌故,笑谈之外,亦未多为外人道。

          --唐德刚《细说辛亥革命》

        • 家园 不是让他回国当总统,而是向他要钱

          本来同盟会总部策划的起义多在两广(从外接济方便),对中部重视不够。但是武昌起义之前,四川的保路运动已经把赵尔丰搞得焦头烂额(赵尔丰还是有嫡系武装的,都搞不定),所以两湖的同盟会积极活动,先找到黄兴,10月3日黄兴回复说:“我之前以为云南方面发动革命稍有把握,....对四川而言也能形成掎角之势;..吕天民和刘芷芬两位兄弟来,我才知道湖北的情势更好,并且势在必行,兄弟我怎敢不听从各位的计划....我的行动还不能确定,因为南洋筹款的事情需要我走一趟....”(之前的黄花岗起义,耗费了同盟会大笔金钱,黄兴手头肯定是没钱了)

          10月5日,黄兴对冯自由说:“我党此前只关注两广,而不注意湖北,因为长江一带无法轻易飞入,补给运输也不方便,并且没有可靠的军队,所以不愿在湖北主动发难,现在既然有实力,那就应该以武昌为中枢,湖南、广东为后劲,宁、安徽、陕西、四川同时响应牵制,大事不难一举而定也”

          武昌起义的领导人们其实还是和同盟会总部保持了密切的联系,所以在起义前熊秉坤才会回复怀疑的同志说:”革命党内虽有派别,主谋者除了孙中山还会有谁?“(这也是孙的意义所在)

          不过下面的实际情况也相当滑稽,10月7日黄兴给美洲分部去电催款,孙回忆说:”...黄克强在香港发来一电,因行李先运送至此地,而密电码则置于其中,故途上无由译之。是夕抵埠,乃由行李检出密码,...其文曰:’居正由武昌到港,报告新军必动,请速汇款应急‘等语。时予在丹佛,思无法可得款,随欲拟电复之,令勿动。惟时已入夜,予终日在车中,体倦神疲,思虑纷乱,乃止。欲明朝睡醒精神清爽时,再详思审度而后复之

          (这段回忆对孙的形象没有任何加分,所以应该不是编造的;不过他当时发电也来不及制止武昌起义了)

          然后更加搞笑的是,他睡了个懒觉,次日11电才起床,就从报纸上知道武昌起义的消息了

          关于刷盘子.....就是今天,去美国打黑工的中国人,会有几个跑到丹佛去?孙是从西海岸往东海岸走,路过此地而已

          通宝推:衣笠山麓,北纬42度,
          • 家园 武昌起义本来也难算有组织的行动

            那个有组织的革命起义会从床底下拉一个旧军阀的协统来当首脑。列宁十月革命后任命了个准尉当总司令,正大光明的到前线把当时俄军总司令给撤职逮捕了。

            倒是便宜了黎大总统元洪,虽然实权没他的份,养尊处优吃饱喝足的日子是没问题了。

            • 家园 这个么,起义的引发不是总部被破坏么

              如果蒋翊武、孙武、张振武、刘公等人在,黎元洪无论如何当不了统帅的。

              不过如果总部不被破坏,说不定没有那么成功,只能说是清朝统治已经到了彻底崩溃的临界点了

              • 家园 黎元洪还是要被推出来的。主官掺与就是兵变和政变的差别。
                • 家园 那谁能知道呢?黎元洪又不是最大的主官

                  既然第九镇统制徐绍桢(时驻防江宁),能在转身之后变成民国政府的首都卫戍司令

                  第八镇统制张彪(驻防武昌),如果不慎被起义官兵捉住,估计 转身成为民国元勋的 可能性也是很大的

                  但是如果起义的指挥部不被破坏,人家早就分好第一二三把交椅啦;预订的总负责人是襄阳人 刘公,刘是共进会的总理,武昌起义策划的财东——他还资助过民报、《猛回头》、《警世钟》等的出版,和孙文是结拜兄弟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