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万里同志逝世 -- 老老狐狸

共:💬360 🌺2669 🌵7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农民也不满现在农民身份啊,想进城.
                            • 家园 【原创】城里人身份没媒体宣传的那么好

                              理论上,本地农民进城打工是没有任何阻碍的。和城里人一样靠本事找工作,交一样的社保。至于说要去大城市工作生活有户籍障碍,那本地城里人也一样,北京上海对外地人的歧视是没有城乡区别的。某种程度上,农民比城里人更多一层保障,不打工回家就有地有房(就算在外打工,闲置的土地和房子也能租出去赚钱。多少是一回事,至少有啊)。可城里人要是不打工就会饿死。城市贫民过得比农民惨多了,尤其是没房子的。现在城乡低保水平也要统一,可农民有自留地,产出是不计收入的。至少口粮和蔬菜不用花钱。城市贫民却得把主要收入用于买吃的,而且得承受比农村更贵的物价。

                              就说什么寒门学子吧,统计结果看起来农村人更难上大学,却不想想这些年城市的范围扩大了多少,“城里人”在生育率逐年降低的情况下还增长了三四倍甚至五六倍,很多被列入城市生源的大学生,出生时都是农村户籍。城郊较为富裕的农民集体进城,不仅扩大了城市人口规模,也让城里人收入被增长,动辄几套拆迁房又有集体分红的新市民收入,可不是城市老居民能比的。而农民中最有钱和最容易考上大学的那一部分人(郊区农民相对较为富裕,对子女教育也更重视)摇身一变成了城里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民平均收入水平和进大学校门比例必然会下降。如果再考虑到现有农民群体中超生现象严重,贫穷和上大学难(负担不起教育费),恐怕不都是政策原因和城乡剪刀差造成的。现在新闻里举的寒门出贵子例子,也是笑话。三个起码有两个甚至全部出自超生家庭。老老实实守法生育的家庭,没变寒门,不是很正常吗?至于那些一生七八个,从小就让孩子去读经而不是上学的群体,就更不值得同情了。

                              关键词(Tags): #寒门学子 城乡 超生
                          • 家园 小岗村已经重新搞合作化,回到过去了,你难道不知道?
                          • 家园 大寨所属的县委书记被撤了好几轮,就是因为推不动包产
                    • 家园 南街村目前负债累累且不去说它

                      南街村是靠人民公社富的吗?还不是改革开放后办企业致富的?如果还是原来的那个体制,觉悟再高也不过是勉强填饱肚子。津津乐道于南街村模式的人,问问周边的人,有谁愿意学?(前提是你得保证学了就和南街村一样发,别搞了半天反而更穷了,和菲律宾、利比里亚一个下场)

                      同样是搞集体经济,南方其他富村的村民过得滋润多了。南街村那种军管式的生活没多少人受得了。

                      讽刺的是,南街村之所以走出困境(按官方宣传口径),没有破产,靠的是财政扶持和银行低息贷款,加上剥削外来劳动力。如果全国都是南街村一样的模式,哪来的外来劳动力给你剥削?

                      • 家园 要象你说的全国村都富了,那就雇外国人干吧

                        北京现在越来越多外国人,不乏打一些普通工的.

                      • 家园 同样的逻辑可以推广到全球

                        如果全球都是美国一样的模式,哪来的外来劳动力给你剥削?

                        但是我没见过以此否定美国模式的。

                      • 家园 南街村破产的这个南方系搞的谣言河里还有啊。。。

                        坚持集体经济的又不止南街村一家。

                        陕西阳山庄,承包单干后长期受穷,直到2000年,除少数矿主,年均收入只有几百元。村主任高民权用身家性命担保,废除承包制,改办集体企业。黑社会要杀他,但是老高坚持用毛泽东思想鼓舞村民,集体贷款买断所有私矿。从此生产和经济连年翻番,现在每家汽车两辆,年收入超过十万元。群众高呼毛主席万岁!

                        官桥:被称为“神州第一组”的湖北官桥村800 余户,坚持创办集体企业,2012 年的集体收入达12.5 亿元,人均纯收入4.2 万元,许多村民都在家门口就业。每个孩子从出生到高中毕业,按月发放1000 元。考上大学,大专每年1.5 万元、本科2 万元、研究生2.5 万元。村民都有社会医疗保险,还有……

                        黑龙江兴十四村,是著名的“龙江第一村”。坚持集体富裕,1981 年实现了砖瓦房化,82 年成为彩电村,后来发展到“小二楼”。85 年建起乳品厂,现有33家企业。从2002 年始,大部分村民住上了别墅,人均50平米。村子跟城市一样现代化,又位于森林之中。被联合国确定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最佳范例"。

                        1981 年,上级逼迫分田单干。洪林村父老乡亲对党支部书记说:“不能分,不管上面怎么压,坐牢我们替你去坐!你坐牢了,我们给你送牢饭。”洪林村坚持集体经济,1985 年就住上了楼房。全村还实现了吃水、用电、医疗、理发等“十不要钱”的福利。现在全村己拥有企业19 家,光是上缴的利税就几千万元。

                        大寨:坚持集体经济的大寨,经济总收入近20 年增长了近200 倍,500 多人的小山村成了亿元村。家家住二层楼房,享受着现代交通和通讯。老人们按月领养老金。上学不用交费,考上大学给奖学金,建房村里给补贴,全体村民有医疗保险,每人每年还可领取千元公益金。

                        还有河北周家庄,华西村等等

                        按孔庆东的话:全国各地坚持集体经济的村庄数以千计,都过得比单干要好,汉奸媒体就是不报道。孔和尚只不过报道了几个,你看看汉奸们就疯狂地扑上来啦。

                        通宝推:bluestarry,strain2,笑任平生,李根,hwd99,C狂飙行者,钟光,年青是福,snark,花大熊,高中三年,岳阳,陈王奋起,白玉老虎,
                        • 家园 一个靠剥削外地打工的资本主义典型

                          被这么多人视为社会主义瑰宝,倒也奇葩了。

                          • 家园 集体经济可以看成股权分散的资本集团

                            re: 一个靠剥削外地打工的资本主义典型

                            ----------------

                            集体经济可以看成股权分散的资本集团。

                            美国在华尔街建立股票市场的目的,就是集中分散的小资本,形成大资本以获得更高的收益。

                            坚持集体经济,也同样可以认为是集中分散的小资本(包产到户的资产),形成大资本以获得更高的收益。

                            分散的小资本(包产到户的资产)所有者,最终穷途末路,跑到人家集体经济的大资本家里打工,按照“实践(的结果)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正好可以证明集体经济的资本效率,高于包产到户的资本效率吗?

                            集体经济的成功,其实并不违反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集体经济更进一步,其实就是股权分配更公平合理(老百姓普遍持股)的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

                            托共产党和土地革命的福,中国的老百姓本来在集体经济体(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有一份股份。可惜世人多愚昧,被“主流”经济学家洗脑,把自己本来拥有的股份都私有化,廉价转移到了某些“私人”的手里。而老百姓自己,变成了资本主义社会里,没有任何资本,只能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无产阶级。

                            世界上最滑稽的事情,就是在社会主义阶段,中国的老百姓普遍拥有资产;而发展到了资本主义阶段,中国的老百姓普遍丧失了自己的资产。

                            通宝推:老老狐狸,
                            • 家园 中国的集体经济与西方的资本主义是完全不同的

                              产权这东西要有几个要素,才能称之为产权

                              1、法律上的产权明晰。比如我拥有一个房子,只有法律上明确了归属权才能称为“我的”,换句话来说,就是房本。

                              2、交易权,我的产权可以卖给别人,别人也可以卖给我

                              3、收益权,产权产生的收益为我所得,在股份制里就是股息。

                              4、处置权,我有权利决定产权如何经营,个体经济体现比较明显,股份制表现为大家按照股权来投票选举经营者。

                              在毛时代-邓时代,中国的集体经济的参与成员都不享有这个四个要素,所以不能说集体经济是为集体所有。比如村办企业可以算作集体经济,但是产权属于村这个组织的,无论是集体经济的参与者,还是村的社员都没有明确的产权证明,也不能转让股份,收益权也许会分给村社员也许不会分,处置权也谈不上。

                              说白了,就是少数人借用集体资源办了这样的经济体。有些有良心的,会把收益与村民分享,有些没良心的最后把村办企业纳入自己名下。

                              南街村算是有良心的,利用村资源办了公司来剥削外来打工人员,然后把利润与村民分享。

                              ---------------------

                              当然你可以说,我说的都是资本主义那套,但是社会主义有什么不同么?

                          • 家园 不看帖就回帖,翻过来打

                            我的帖子里面有社会主义这四个字?我说的可都是不分地搞集体经济的典型。

                        • 家园 1982年冬天,昔阳县派遣工作组进入大寨村

                          宋立英回忆,1982年冬天,昔阳县派遣工作组进入大寨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杜润生自述---中国农村体制变革重大决策纪实》:

                          1979年初,杜润生奉命重新回到农口,任国家农业委员会副主任(王任重为主任)。

                          1)华国锋等对包产到户,最初都持反对态度。

                          华国锋和李先念都是很重视农业的。“惟独对改革人民公社体制、推行包产到户持反对态度,难以一下子转变过来。”一次在向李先念汇报内蒙古自治区搞“口粮田”的问题,杜问李:“中央对此事可不可以认可?”李先念考虑片刻后说:“为了救荒搞‘口粮田’可以同意,不要提包产到户。”

                          1979年初,国家农委召开七省(广东、湖南、四川、江苏、安徽、河北、吉林)三县(安徽全椒、广东博罗、四川广汉)农口负责人座谈会。会上发言赞成包产到户的占多数。会议期间,《人民日报》以编者按语的形式,在头版发表王任重就包产到户问题写给人民日报社的一则批示:“态度要明朗,号召大家不要搞包产到户,已包的说服引导,回到集体经济。”

                          3月15日。华国锋到会讲话:“对于包产到户,他举了湖南洞庭湖‘双抢’的经验,证明组织起来分工合作可以提高新的生产力。集体经济还是优越的。但他也讲到不要‘一刀切’。”(注:华为大山孤门独户开了口子。)

                          王任重两次到会讲话,讲了集体经济的优越性,特别强调统一调配劳动力的优越性:“合作化几十年了,到底是好是坏?基本上是好的。”杜说:“他们两位都是多讲道理,允许自由讨论,并没有上纲上线。”在此后召开的一次中央会议上,李先念说:“包产到户不宜提倡。中国单干了几千年,还是没有粮食吃,还是受穷嘛!”华国锋再次用湖南“三夏”抢收抢种的事例来说,非集体化不可。

                          (2)在1979年那个时候,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的胡耀邦,态度也比较谨慎。

                          杜润生说,一次他带着为中央起草的农村工作安排意见去见胡耀邦,借机谈到“责任制”问题,提出是否可以“把1979年9月28日后提的‘不要包产到户’,改成‘准许包产到户’。”耀邦说:“决议才通过,中央不好立即出面修改。”杜评论说:“在耀邦所处的位置上,时机不到,处理像包产到户这种带有政治敏感的大问题,还受着某种约束,是可以理解的。”

                          (3)碍于多数的反对意见,邓小平也是到1980年4月才正式表态。

                          关于邓小平对包产到户的表态,人们见到的是1980年5月关于农村政策的一次谈话。事实上在此之前,已含有支持的意思了。杜说,在1979年那次中央会议上,由于华国锋、李先念先后表态不同意搞包产到户。邓小平当场没有就此问题表态。

                          1980年4月,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为中央召开编制长期规划会议做准备,将提交会议讨论的问题向邓小平汇报,胡耀邦、万里等在座。姚依林根据事先了解的情况提出,在地广人稀、经济落后、生活穷困的地区,实行包产到户之类的办法,让群众自己多想办法,减少国家的负担。邓听后说:“我赞成依林同志刚才讲的意见。在农村地广人稀、经济落后、生活穷困的地区,像西北、贵州、云南等省,有的地方可以实行包产到户之类的办法。”这是邓小平就包产到户问题第一次正式表态。

                          (4)“阳关道”与“独木桥”之争。

                          尽管有了邓小平的明确表态,但在党内意见远未统一。在1980年9月召开的省市区第一书记座谈会上,出现了“阳关道”与“独木桥”之争:“发言反对包产到户的,有福建、江苏、黑龙江几省的省委书记。支持的,有贵州省委书记池必卿、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周惠、辽宁省委书记任仲夷。”黑龙江省委书记杨易辰说:“黑龙江是全国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一搞包产到户机械化发展就受影响,生产成了大问题,是倒退;集体经济是阳关大道,不能退出。”就在杨易辰讲话时,池必卿插话:“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我们贫困区就是独木桥也得过。”这次会议形成的《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纪要,正是依据这个精神照顾两方面意见的妥协产物。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