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信佛到辟佛的历程 -- 飞羽

共:💬180 🌺879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从信佛到辟佛的历程

    前言:珍惜生命,远离佛法

    印度是一个神奇的国度,富饶的土地养育出贫穷的人民,贫乏的物质生活开放出璀璨的精神之花。骗子多如狗,大师满街走。一代又一代层出不穷的“觉悟者”们,吸引着世人顶礼膜拜。论贻害之深,流毒之广,莫出释迦牟尼之右者。两千五百多年来广传世界,扭曲了众多的文明,腐蚀了无数的心灵。

    有理性的人,不难认识到佛教大乘和密宗中那些怪力乱神乌烟瘴气的东西。具备一些求实的精神,也不难依文献考据得到“大乘非佛说”的结论。然而,认识到南传佛教或“原始佛法”的危害却不容易。南传佛教及“原始佛法”标榜理性,强调实证,源远流长,不搞迷信,对知识分子有着天然的吸引力。

    我最初修习净土,而后觉得大乘过于迷信,出处不明,遂转学南传。我曾天真地以为,原始的佛教是好的,只是在后期的流传中变质了。后来才认识到,佛教,恐怕早在所谓的原始时期就已经充满了虚无悲观的矛盾和诡辩,有和正常观念冲突的,有自相矛盾的。释迦牟尼在世时,就不负责任地把他回答不出的问题归结为不适当的问题,后来各部派佛教乃至大乘佛教,补了不少漏洞,补得对不对不晓得,但讲得越来越玄,再把批评和质疑批为谤佛并加以恐吓,世人越来越多的疑问,也望而却步了。

    下面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佛法对我造成的危害,希望读者引以为戒。

    一:潜移默化

    少年时期,我对佛教的印象基本上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佛教对中国文化的渗透是全方位的。文学作品,日常观念,名胜古迹,到处都可以看到佛教的影子。

    小时候爱看《西游记》。观音菩萨救苦救难,如来佛神通广大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懵懵懂懂中就种下了佛菩萨是伟大慈悲的,唐僧取来的佛经是高深珍贵的这种意识。还有其他的许多小说,戏剧,电影电视剧等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的观念。(比如《红楼梦》,《聊斋志异》,《济公传》,《追鱼》,《聪明的一休》等等)

    随大人出门旅游,很多旅游景点都有佛教的寺庙,看着别人烧香拜佛,时不时也会模仿。四川的佛教比较兴盛,也许是从小看惯了,我从前一直觉得烧香拜佛是很自然很正常的事。还记得初中时去峨眉山玩,我也拜佛许愿祈祷世界和平什么的。考研之前还去文殊院烧香,因为相信文殊菩萨保佑读书人。

    没有人特别的教,潜移默化中,就习惯了佛教在生活中的存在,在心里给佛,菩萨,佛法留了很高的位置。

    二:初感兴趣

    初中后期,渐渐对哲学有了点兴趣。当时读到一位哲人的话,大意是“哲学是探索变化的事物背后不变的东西”,觉得很有意思。高一进校,政治老师要大家谈理想,我说的理想是探索宇宙的奥秘,^o^。那个时候,正好蔡志忠的漫画流行,第一本看了《庄子说》,之后孔孟老庄都收集齐了,还买了《六祖坛经》和《禅说》。禅的东西是肯定看不懂的,当时只觉得有的对话很诙谐机智。

    关键的问题是,没有批判的眼光,只把这些流传千百年的东西当高深的智慧,即使不懂,也不怀疑,更莫说批评。禅的东西看不懂,反而加深了佛法高深玄妙的印象,十分向往开悟。

    大四考研结束,去文殊院“请”了一本《金刚经》。这是从《六祖坛经》和《禅说》得来的印象,以为这是一部了不起的经典。学和尚念经从头到尾念了两遍,头大如斗,也就放下了。

    读硕士的时候,有一位同学Y哥是虔诚的佛教徒,极其推崇南怀瑾。Y哥编程很牛,他年长我们多数同学几岁,又工作过,人比较成熟,也表现得很有智慧。我敬佩Y哥之余,同时受到他对佛教的态度的影响,读了几本南怀瑾的书。南怀瑾的著述常常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读了他的《金刚经说什么》,还是不知道《金刚经》说了什么。这也是因为我当时对佛教的基础知识缺乏了解,对这种后期大乘的经典没有头绪。

    三:困顿求靠

    硕士期间没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研二开始准备出国留学。考试还好,但之后的申请过程颇不顺利,并受到母亲的责备。心中苦闷,常与Y哥倾述。Y哥指点持念观世音菩萨名号,教念大悲咒,并宣扬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之灵验。当时我心中对诸如普门品中描述的菩萨神奇很难相信,Y哥解释为“一心”之妙用,功夫到了自会知晓。

    于是那段时间拿着念珠,有空就念“观世音菩萨”,独处一室时还面向虚空大礼参拜。

    到已经要放弃出国的打算时,收到了奖学金通知。高兴之余,笃信菩萨灵验。

    出国前去了趟普陀山,见佛烧香,遇庙捐钱,父亲有些不喜,但当时执迷已深,听不进去。

    四:志归净土

    刚出国时,和基督教接触较多。教会的朋友常安排吃饭听福音,周末带去买菜,有困难时伸手帮忙。但了解教义后,无法接受“信耶稣上天堂,不信耶稣下地狱”的排他性信条。相比之下,觉得佛教普渡众生,宣扬“众生皆有佛性”的胸怀是多么宏大,祸福由己的因果法则是多么客观理性。

    这里我就不多宣扬我当时认为的佛教比基督教高明之处了。总之,那时候佛法对我有莫大的吸引力,觉得佛对八苦三毒的总结真是精辟极了。课业之余,大量的时间用来学习佛法知识,常去的网站有“网海莲舟”,“报佛恩网”。从四圣谛到唯识论,从止观到持咒,各宗各派的文章都读,各种各样的方法都了解,象海绵一样吸收知识。

    可能是天性使然,我刚开始学修佛法的时候就不太喜欢密宗神秘诡异的气氛,读了耶律大石关于密宗的文章就对密宗更加敬而远之。禅宗太玄,不得其门而入。天台止观没有老师教。于是选择了汉传最流行的修行方法:净土。印光大师对我影响很大,他文笔流畅,条理分明,让我深信净土法门是最踏实,最安全的法门。零二年夏天在新泽西福慧寺皈依,立志要好好接受佛陀的教育,作个学佛者,而不是佛学者。

    曾经有朋友问我,为什么相信佛教。我回答说,我相信象玄奘法师等人历尽千辛万苦求来的教法一定不会欺骗我们后人。

    五:回大向小

    修习了一段时间的净土,出现了一些问题。人变得特别厌世,觉得现实世界真是五浊恶世,不堪忍受,若不是戒律约束,真想结束生命投生净土。可戒律纵能约束不去轻生,思想却极其苦闷,课业也不能专注。

    与此同时,大乘佛教把对佛教的批评视为“谤佛”,“毁谤三宝”的态度也让我反感。比如《地藏经》中就宣扬谤佛会下地狱。在一些佛教论坛上,当对佛法或者某些僧侣有观点或态度上的冲突时,也常常见到佛教徒之间的相互攻讦谩骂甚至诅咒。大乘显密的种种高妙理论的彼此矛盾之处也让我困惑。这些都增强了我的苦闷。

    这时候,我想起四十二章经上说“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觉得应该转到佛法的基础求证四果的道路,争取先证得法眼净。于是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四阿含,南传经论,以及北传的小乘论典。期间读了不少印顺法师的著述,也经常访问 http://www.accesstoinsight.org/ 去阅读菩提比丘等南传僧侣的文章。菩提比丘是南传佛教界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把几部南传巴利文佛经翻译成英文。当时菩提比丘住在新泽西菩提精舍,我还专门驱车两个小时去拜访了他。菩提比丘写下四如意足勉励我,指点我读《善生经》,发给我南传内观和慈心观的简修资料,介绍我“Mindfulness In Plain English”等书籍。

    这是我学习佛法的一个关键转折点,确定了我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的道路。

    在大乘的迷雾里彷徨久了,南传为代表的“原始佛法”给我一种清新朴实的感觉。这里没有神神叨叨的感应,没有漫天飞舞的佛菩萨,没有玄妙的心性藏识法性法相,只有老老实实的自我约束与观察分析。

    当时的我,被佛法的结构美深深地吸引。四圣谛,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三学八正道四念处,十二因缘,三十七道品等等形成了一套非常系统的结构,让我着迷。我也发挥自己的才智对佛法作出解释,比如我认为无常未必苦,无常加我才会苦,所以无我才能灭苦。同时我也觉得“内观”十分科学,通过戒律约束让身心不受干扰,然后入微的自我观察来理解生命的奥秘是多么正当的方法啊。

    我的历史观还是比较唯物,很难接受什么铁围山集结,龙宫得大乘经等神话般的说法,渐渐接受了“大乘非佛说”。零五年的时候还写了一篇文章“对北传佛教的体会”发表在西西河。现在想来还真的是不可思议,我那时怎么就不怀疑佛法本身有问题?我那时为什么会坚信释迦牟尼的原始教导一定是正确的,只是后期流传出现了问题?难道真的是小时候看《西游记》在潜意识里留下的烙印,相信佛一定是伟大正确的?

    零四年工作去了休士顿,直到一一年离开,期间常去玉佛寺。玉佛寺的法师比较偏向南传。宏意法师强调戒定慧三学的根本,善于把佛法理念和人生建设相结合,把“无我”解释为“消除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玉佛寺常主办内观禅修,只要有时间我都会参加。同时自己也常常练习内观。

    六:一些反复

    一零年前后,生活遇到一些不顺,身体上也出了些问题,针对这些现实的困苦,南传使不上力。“身苦而心不苦”,“不受第二支毒箭”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拾起很久没读的《了凡四训》,希望得到改善生活的启发,看到袁了凡持准提咒,便想试试。又联系了Y哥,他也强烈推荐持准提咒。虽然理性上还是不太能接受大乘教法,但还是持起了准提咒作为心灵的寄托。后来事情顺利了,对密法也半信起来。

    七:疑惑与探索

    一一年,因为我的原因伤害了他人的感情,无可补救,陷于忧伤自责。有佛友劝说其自有业力影响,不必太过自责,不能接受这样的说法。对受伤对象修慈心观,觉得甚是虚假无用。于此后,我对佛法长期以来埋藏在心里的一些疑惑开始萌芽。列举主要问题如下。

    一、业力因果。南北传都讲业力因果。以佛教因果的原理看来,一个好人遭受不幸,是其从前的恶业成熟导致的。南京大屠杀的受害者,汶川地震的罹难者,都可以说是咎由自取。我很难接受这样的说法,这对受到伤害的人是进一步的伤害,而让作恶者逃脱责任。佛教也试图厘清这种不合理之处,但搞出一套套复杂的理论,还是说不清楚。因果现象可以一层层地往前推,又不能承认“第一因”,只能搞出个“无始”捣浆糊。

    二、无常。且不管有没有前生今世,就在一生之中,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个人的相貌会完全不同,身体细胞会完全不同,讲话方式会完全不同,思维模式会完全不同,爱恨会完全不同,性格会完全不同,那么如何是“我”?

    三、还是因果,或缘起。若有恒定的因果法则,那么就没有自由意志可言,宇宙间一切的当前状态包括生命的思想和行为都可以从之前的状态推导,甚至可以用数学公式表达,不管有没有“第一因”,不管这法则多么复杂。依恒定不变的因果律,生命只是有机物构成的机器,按照因果法则运转,那么岂有善恶可言?所有可以被用来识别“自己”的要素都是受外在的因素如经历教育等等影响而成,那么如何是“我”,如何是“本性”?

    四、关于心的无常。心在不断地运动,念头在不断地生灭。既然我们的想法是不断改变的,那么有什么真诚可言呢?

    在这里有必要提一下一个新兴的佛教组织“中道僧团”。在探讨问题和搜索答案的过程中,无意搜到随佛比丘发起的“原始佛教”,他也认为当前佛教中流行的因果理论不合理,并提出了“符合佛陀原始教法”的见解,我没听懂。我曾与其成员明至法师交流,回信中他强调“原始佛法”不承认“本性”。在豆瓣上遇到过一个叫“伍”的中道僧团拥趸,他不承认自由意志,认为人自认有“我”,“就像珊瑚自认有‘我’般可笑,明明就是百万只‘珊瑚虫’和他们千万年来祖先‘骨头’,哪一只是‘我’啊!”。“中道僧团”是其成员发现南北传都有不合理之处后依然坚信释迦牟尼的正确,从而致力于比对南北传的最原始经典来发掘“原始佛法”的理论与实践而成立的。且不说他们能否发掘出原始佛法,可是,释迦牟尼本身就正确吗?

    此外,一一年后,机缘巧合之下了解了些新纪元运动的东西,觉得一些说法很新奇,从中也可以看到佛教印度教的影响,当时只觉得其理论体系太过粗陋,经不起推敲,后来更知其邪门。此不详述。

    八:心理问题

    一二年,由于练习内观,我出现了一种很痛苦的心理障碍。我能找到的最接近的描述是“人格解体”。简单地说,不断地自我观察,让自己变成了自己的旁观者,就好像在看待第三者一样看待自己的思想,情感,行为。特别明显的,没有主观的情感了,喜怒哀乐都象别人的事情,给自己没关系。

    自己仿佛分裂为一个观察者,一个经历者。对于观察者,生活变得象一场怎样也忘不了自己是观众的电影,怎样都入不了戏。对于经历者,电影中的自己就像一个忘记了自己真实面目的演员,任何的行为都像在演戏,戴着面具,而不知道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的。经历者可以是好人,可以是坏人,只不过是不同的角色而已,都和观察者没关系,都不是我。失去了主观的立场,跳出了自我的局限,不再有是非对错的判断。仿佛真的“无我”了。

    内观四念处有一项是观心,我开始觉得,“心”,就象一台自动运转的机器,不断有念头生灭,想法起伏,种种思想就象天边飘过的白云,和“我”没什么关系。同时,我常会不由自主地去观察自己是如何思考的,这种时候,发现无法思考了。

    还有受念处,观察感受的生成。我会习惯性地注意自己是否随时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的生成,这个时候,反而没法正常地去感受了。和现实变得隔膜,整天昏昏沉沉。

    这些感觉十分痛苦,没有经历过也很难理解,我能描述的不到真实感受的十分之一。曾经开朗外向的我,变得内向敏感。

    我在网上搜索内观有可能导致的问题,中文的没有搜到,英文的相关文章倒是很多。这里链接上两篇有代表性的。读了这些文章,才明白,内观,或者任何形式的禅修,冥想都有导致心理问题的危险,不可轻易尝试。

    http://thehumanist.com/magazine/september-october-2007/features/can-meditation-be-bad-for-you

    http://mindfulconstruct.com/2011/02/04/17-ways-mindfulness-meditation-can-cause-you-emotional-harm/

    由于苦圣谛的影响,我总觉得现实世界充满了痛苦,对“老”,“病”,“死”,“爱别离”等痛苦变得特别敏感,充满了不正常的恐惧。

    常常被一些连三岁小孩都不会在乎的问题困扰,比如常会想“我存在吗?”,“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我?”,“真诚的心是什么?”,“人的意识是否是程序?”,“过去已经消失,未来还没来到,现在只是一个没有长度的点,那么世界和自我存在吗?”。

    欲望变得很低,对财色名利等现实的追求不感兴趣,失去了上进心。

    情感变得淡漠。

    九:弃佛辟佛

    这些问题的出现,让我意识到佛法可能是有问题的。再读范文澜,胡适等先生的文章,更觉振聋发聩。临济大慧,中原半路的文章也对我有所启发。一些基督徒批评佛教的具体观点也是有理有据。

    放弃了佛教,但从前信佛导致的心理问题还在。比方说,曾经对佛教的信仰加深了我对痛苦的敏感,而信仰的破灭又让我觉得痛苦没有任何意义。我常在想,如果我从来没有接触过佛法,不就不会有这些问题了吗,不就是另外一个人了吗?这好像又证明了“缘起”法则的有效。

    有时候真的很希望有删除记忆的药物,把我脑子中有关佛法的记忆清洗掉。这只是美好的愿望罢了。

    我现在一方面吃药,一方面尽量让自己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让工作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占据脑筋,回避思考形而上的东西。精神上疏离了,但在行动上让自己努力尽到责任,作好自己的角色。

    我的孩子,绝不让他看西游记。要让他多运动,少读书,从小远离宗教,灵修,哲学,心理学这些东西。在我看来,几乎所有鼓吹“认识你自己”的东西都是忽悠,都很危险。

    通宝推:钓者任公子,汤不赔,注册中文名,脑袋,高野谪客,黄土布衣,联储主席,晨翼,陆合,赤心报国,平淡是真,rylj5201,年青是福,
    • 家园 .

      看季,勞,馮吧

      簡略:1武士子弟,主張武士取代婆羅門,由小去大,再密宗/金剛乘

    • 家园 涅槃,成仙和共产主义

      看了你这篇文章我倒是多少有点理解为啥后面那么多人都跑去搞大乘的了。

      人活着就有苦,据我观察这是对的。然后就有了三种解决方法,三种方法对应三个范畴。

      原始佛教就是佛观十二因缘发现如何灭苦的。那就是在受-》爱-》取两个环节切断起习性反应,从而不产生“有”的业果。类比的话有点类似于无痛人。神经信号传输被阻断了,自然也就感受不到疼痛。知乎上孙嘉鸿女士曾经对原始佛教的解脱做过一个很有趣的比喻,就是,

      解脱如同是突破被一群一群恶人把守的大门,正见是门钥匙,恶人是贪爱:你必须要拥有门钥匙,并且还要能砍翻恶人,才能打开解脱之门;只有钥匙,望梅止渴;没有钥匙,即使暂时砍翻一条街,接近了那道门,最终还是会被源源不断赶来的恶人杀回来。

      原始佛教是觉得这个游戏太苦太无聊,于是选择不玩的。你明显还是觉得这个游戏挺好玩的,自然不适合你(其实也不适合大多数包括现在的我)。

      道家圆融 道家融于世而不随波逐流,都说要明心见性,我倒觉得有点像保持你那个人格解体情绪解体的状况。这个世界是真的还是假的无所谓,但是要让我爽。但是恶人不断怎么办?那就把自己化成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额,难道这就是玄之又玄(旋之又旋)?),来多少恶人都把他们转走,恶业还伤不到身,这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功夫,从世间来到世间去。

      共产主义则是直接对这个世界下手,为啥有这么多恶人?因为他们在不清楚的情况下受了太多的苦,又没有办法消除这种苦,干脆就报复社会。所以要学习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消除了产生恶人的土壤,自然也能解决问题。

      至于哪个能成功?我看难度都差不多。

    • 家园 低头赶路,莫问前程
    • 家园 放下执念,回头是岸!
    • 家园 信佛辟佛,如此执迷,岂非走火入魔?

      佛是什么?

      佛是空,是无我

      你信佛什么?

      信的是空,信的是无我

      你辟佛什么?

      本来是空,本来无我,何处去辟?

      佛能给你什么?

      给你超脱

      求解困顿,求解恐惧,求解疑惑,求寄托,能求到什么?

      能得到求不得苦

      诵经,探索,密法,信佛,辟佛,做这些干什么?

      探索而贪于人欲,信佛而嗔于不得,辟佛而痴于不悟

      执迷不悟,莫此为甚!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你还不觉悟吗?

    • 家园 几篇批评内观的文章

      http://harmanjit.blogspot.ca/2007/07/critique-of-vipassana-as-taught-by-mr-s.html

      文中提到了内观造成人格解体。

      其中的几个链接也很好。

      http://psychologytomorrowmagazine.com/enlightenments-evil-twin/

      http://www.theguardian.com/society/2014/aug/25/mental-health-meditation

      The concern comes not from critics of mindfulness but from supporters, such as Dr Florian Ruths, consultant psychiatrist at the Maudsley hospital in south London. He has launched an investigation into adverse reactions to MBCT, which have included rare cases of "depersonalisation", where people feel like they are watching themselves in a film.

    • 家园 能走进这种千年骗局还能自己走出来,楼主很有智慧和坚强意志

      菜智中漫画害人不浅。他的解说中国智慧的漫画,既让你为中国文化自豪,又让你容易为那些聪明念头着迷。我们老祖宗好多智慧都是用灵机一动的脑筋急转弯来回答重大问题,蔑视其它费力探讨。小朋友对这种机智往往佩服,就像我们民族几千年来佩服那些能快速对工整对子的人,认为这是学问和才华。我好几个高中同学因为这些漫画,对佛学有兴趣,转而开始学习静坐和气功。有一个最终落入大法团体,非常让人叹息。

      这篇帖子要好好收藏,像楼主这么搞科研式的投入佛学,最终内观练到旁观的境界的人不多。你的经历对我们是很好的借鉴。

      你的佛学如此深入,我感到很难有什么建议能帮到你,估计得靠自己再次摸索完全走出来。

      我看完蔡志忠漫画,也对这一套理论很着迷,也看了看天书一般的金刚经,也看了看庄子。看后由于不大懂,就放开了。真是当初的运气。不过当初没继续专牛角还有个原因是和性格不和。

      这牵涉到有、无次序问题,牵涉到过程和结局谁更有意义。估计古代物质匮乏时代,一时半会看不到资源有大量产生希望,为了避免在欲望中纠结,干脆提出个杀灭欲望的解决方案。直接破灭一切过程的纠缠,进入一切虚无的结局。这个方法,逻辑上是没多大问题。只是我觉得这么干挺阿q,不大喜欢。而且现代社会,我们不需要这么限制自己,直接跑到故事终点来冷看故事发展,不白浪费力气在过程中纠结,总之一切都最终虚无了。

      人应该的次序是先有再无,就像我们的生命过程一样。这些古智慧能帮助我们的是告诉我们不沉迷于有,维持一定程度的有,在有无间达到平衡。就像色一样,你得先谈过恋爱,才能讨论不沉迷女色,不然直接就红粉枯骨,就太着急把结局代替过程。那么人生的意义完全物化,没有作为智慧生物的创造,爱,激情之类的价值了。一切皆无是对人是动物的应承,是对人是智慧生物的逃避。

      所以我没有接受佛教的说法。当然,我的佛学水平也就是漫画级别。也许在这儿对自己不了解东西胡乱点评,让大家见笑了。

    • 家园 有句话叫“轻装前进”...

      路上见的多了...看哪个都好舍不得丢...都往身上扛着...走不远就压死了...

      坛坛罐罐该扔的扔...该丢的丢...该忘的忘...你才能磨动步子...

      很多事情多角度融会贯通...一两个角度只能钻进牛角尖...

      有很多人不嫌坛坛罐罐少...还是胜任愉快前进不休...知道目标知道取舍...

      加油就跑刹车就停...这才是好状态...能够“为所欲为”才是幸福...

      达到自由的状态不容易...目标本身让你不那么自由...但你追求目标时应该是自由的...

    • 家园 学习要学透彻

      我的孩子,绝不让他看西游记。要让他多运动,少读书,从小远离宗教,灵修,哲学,心理学这些东西。在我看来,几乎所有鼓吹“认识你自己”的东西都是忽悠,都很危险。

      看到这里就让人晕了……好像西游记、哲学、心理学都成了危险的毒品。问题是接触这些的人多了,好像也没怎么中毒,反而这些东西是拿来解毒的,比如心理医师的职业责任等;楼主似乎更应该反省自己的问题,而不是怪罪其他很多东西。

      一般来说,一个人在一个地方跌一跤,要反省:是这地方有问题?还是我自己有问题?要先看看自己腿脚是不是有问题吧。如果所有人都没在这儿跌跤,只有自己摔了个跟斗,可能只是自己的问题。

      要解决问题,只有先找到原因。才谈得到解决问题。如果按照上面说的,要孩子“多运动,少读书,从小远离宗教,灵修,哲学,心理学”,那么农村那么多缺少教育的孩子,大概都满足楼主的期望了,不过他们似乎也很难获得有品质的生活。感觉楼主的整个价值观和思考模式都出了问题啊。

      • 违规禁,【补充】可申诉或道歉来解。偏要看
      • 违规禁,【补充】可申诉或道歉来解。偏要看
    • 家园 【原创】睿问魔命题103:我们的思想谁控制

      魔鬼的命题,慎入,以免造起不必要的困扰。

      本文是精神病人的呓语,写作目的是为了寻求帮助,不对阅读后造成的任何心理问题负责。

      自二零一一年末,我在这样的一个问题上钻牛角尖。“为什么这个世界有苦难和罪恶?”

      基督教和佛教的理论不能说服我。

      基督教说上帝至善全能,但人有原罪。然而原罪始于魔鬼的诱惑,魔鬼是上帝造的,上帝不还是苦难和罪恶的源头吗?

      佛教四圣谛的集谛描写苦的原因说是因为人有贪嗔痴,或者说无明。可贪嗔痴又因何而生?佛教说无始以来就有,是谓无始无明。释迦牟尼干脆说你们别管哪儿来的啦,致力于去除就是了。这真是讽刺,他讲了一辈子“缘起”,这关键的无明缘何而起却是一团浆糊。我看这无明和基督教的原罪也差不多,都是人自己的错。

      没错,几乎所有宗教都强调是人或者众生自己的错。

      所有宗教或显或隐地都是为了“灭苦”,但几乎不约而同地都强调是人或者众生有罪或有错,要忏悔,要赎罪。大乘佛教要人在佛菩萨前忏悔无始以来贪嗔痴,无尽的业障;基督教要人顺服造物主,要谦卑,要忏悔;伊斯兰教要人求真主的饶恕;新纪元运动要人顺服于各种乱七八糟自相矛盾的灵性讯息;心灵鸡汤要人放弃改变世界,追求改变自己;美赫巴巴要人忏悔;宋明理学要存天理,灭人欲;印度教要梵我合一,其实也是消除自己;南传和原始佛教干脆要人放弃自我的存在…

      这里,我要提两个另类,道家和诺斯替派。

      道家认为人应该恢复赤子之心,象婴儿那样天真无邪。换句话说,道家还是认为人本性善(好吧,道家或许不认同善恶之分,但我总得找个词儿来描述先天之真的美好是不是?),后天的社会压抑扭曲污染了我们。可是社会是人组成的,圣人也是婴儿长大的,最初的虚伪机心从何而来?自然进化中偶然产生的?

      进一步到了道教,把人的灵魂分为元神,识神。识神是后天的,受因果律左右,生灭不已,变化不定,是假我。而先天的元神则是至善至真的。同样的问题,好好的元神,怎么就生出识神来了?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是不是劝说人们不要无限追索第一因的原因呐?好在道家不让人忏悔。

      另一个特例是诺斯替派。诺斯替派干脆认为人没问题,而世界有问题。造物主根本就是一邪神,造出了物质世界作为监狱囚禁善良的灵魂。所有的宗教信仰都是邪恶的造物主用来迷惑人们心智的工具,灵魂只有获得真知才能解脱。

      问题来了。一:造物主那么厉害,你们诺斯替派怎么知道你们获得的真知不是他耍的花样?安知陷阱之外不是陷阱?二:诺斯替认为有一个真正的神,祂是至善的,这不是又回到基督教的老套路上了吗?至善的真神怎么产生出邪恶的造物主的?

      如果硬要找一个公设,硬要承认一个第一因,我觉得善恶二元论比较合乎逻辑。善永远不能战胜恶,恶也永远不能战胜善。这样的结论就比较悲观了。

      甚至恶一元论都比善一元论靠谱,因为恶可以伪善,但善无法伪恶,“伪”本身就“恶”了。

      现在回到本文的题目,我们的思想谁控制?我之所以提这么一个问题,是因为我在迷茫的时候乱读东西读到了这样一篇文章,《阴谋论的顶点》。此文大部分和普通的诺斯替理论差不多,大概都是邪神统治世界什么的。但此文有一项论点对我的心理产生了极大的冲击,我们的思想是由邪神控制的。具体地说,我们的大脑是被设计出来的计算机,而我们的思维方式是编制存储好的程序。大脑,就是囚禁我们灵魂的囚笼。

      这个论点比《黑客帝国》的虚拟世界还令人绝望。《黑客帝国》中虽然世界是虚拟的,但人的思想是自由的,真实的,是人自己。就象笛卡尔也曾怀疑世界是虚幻的,但他最后说“我思故我在。”而确定了自己的存在。可如果思想都不是由自己控制的呢?

      这个论点无法被证伪。如果说思想是由自己控制的,你能选择自己忘记什么,记得什么吗?你能改变自己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吗?你能控制自己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吗?在电影《移魂都市》”Dark City”中,外星人通过改变人的记忆从而让一个人相信自己是另一个人。你所坚持的信念只不过是大脑里的反射回路。只要改变你大脑里的存储回路,就可以植入另一个人的记忆,性格,语言,信念,思维方式,那么你还是你吗?你真的存在吗?

      说实话,我不在乎我的思想是否由邪恶的存在控制。关键是,我不想认为我的思想由邪恶的存在控制。如果有人能改变我的观念,或者删除我关于这些的记忆,哪怕你是魔鬼,我也愿意和你交易。

      • 家园 其实诺斯替主义

        里面那个神之国度看着跟印度教(佛教)里的一个色界天(梵界),区别在于世尊认为那个神之国度也不究竟,对道教而言甭管什么天都在道之下。

        黑客帝国,甚至 西部世界里面的理论弄不好是真的,最近接触命理发现人确实是有命的,换句话说,大部分人都是npc,这样来看世尊的玩法还是挺有道理的,就是最极端的非暴力不合作,苦集灭道,苦谛排第一是完全有道理的,你随便说反正都是苦的,要么苦苦要么坏苦要么行苦,反正都是苦于是生厌离。

        我觉得你最大的问题是你方向搞错了,我一直觉得核心问题是确认神通是否存在,不然说的再天花乱坠都可以看做吹牛x

      • 家园 取决于你说的人们指的啥。

        如果指的是单独的孤立的生物个体话,人的思想由人的大脑控制。如果指的是相互联系的社会人的话,人的思想由社会环境,与其对外界关系的认识共同决定。

        “为什么这个世界有苦难和罪恶?”如果你指的不是肉体上的痛苦的话,那精神上的痛苦本质都是因主观无法接受造成的。对错,善恶在人类社会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标准,一个人的话,不需要对错善恶,有的只是生存或死亡。但只要你与外界发生关系,如捕猎,还是有对错的,这是在自然界,而一旦你与人类社会发生关系,才会面临善恶这个命题。

        人能控制自已的思想,不代表人能控制自已的记忆。现实是作为疾病的各种精神障碍都能在不损害记忆的情况下被治好,因此思想的改变与精神健康跟记忆无关,有的只是如何更好地对待与如何接受记忆。

        你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跟你记忆相关,愉悦的记忆让你喜欢什么,不快的记忆让你讨厌什么。但通过人的成长与改变,你可能跟着改变,如有些人可能在青少年时期讨厌父母,而一旦成家生子后成熟理解了许多东西,会变得不那么讨厌甚至喜欢父母了。

        没有人能代替你形成你的观念,也不太可能有人能帮你删除记忆。别人能做的只是帮你接受一些东西,你到底接受不了什么呢?

        PS:至于你提到的人被删除了记忆还是不是原来那个人了的问题,取决于你站在哪个角度上看。

        -

        站在自我的角度:取决于你认为自我是活在过去还是活在当下,如果你是活在过去,你的记忆就是你的全部,记忆被删除,你当然就不再是原来的你了,原来的你就已经死了。如果你认为自已活在当下,那就只是你的一部分经历被删除了,你还是你自已。

        - 站在他人的角度:他人不拥有你的当下,只拥有关于你的记忆。如果你的表现不符合他们的记忆,那你就不再是你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