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战史】龙陵会战(序幕) -- 风中的羌笛

共:💬4 🌺4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家园 【原创战史】龙陵会战(序幕)

    1944年夏天,在印度洋上生成的水汽云团,终于毫无阻碍地越过一望无际的缅甸南方平原地带,伸展到了缅甸东北部山地,从中缅边境怒江\萨尔温江一带的横断山脉上空缓缓涌过,云南省西部的崇山峻岭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雨季。

    一天比一天厚实的云层,最后终于渐渐黑得发亮,仿佛是滇西山地上空的一层盔甲,那些刚刚从内地调来不久的军人,就这样从早已习惯的温暖明媚的春天,一头扎进了似乎永远走不完的山地,似乎永远不会消退的阴暗,和似乎永远不会散去的雨雾中。

    从6月的某天开始,不管早晨还是中午,天色一直如同泼墨,暴雨神出鬼没随时光临,雨点被一阵一阵的强风劲吹着飘落在滇西山地上。山地上的条条小路从山间大块小块的平坝里发源,往西边翻越重重山峦,一直通向跌宕险恶的怒江前线。这些小路崎岖坎坷,遍地都是被无数人和马踏出的一尺深的烂泥地,泥里混合着碎石头、糟烂了的草鞋和马粪。无数军人走在大雨和泥泞中,他们多数只穿着一件单粗布军衣,汗水混着雨水流淌在不断被雨水吸走热量的冰冷的皮肤上;他们的脸色沉默,眼睛紧张地扫视着脚下的泥泞,颧骨在瘦削的脸上高高隆起;士兵们一双双布满粗筋而肌肉单薄的大手,紧紧扶着身上新旧不一的武器;军阶较高的军官们的军服明显好得多,有些军官穿着黄色呢子军服,但他们也浑身湿透地走在队列里。只有数量很少的人穿着雨衣,更多的人举着油布伞,或者戴着一顶硕大的竹叶编成的斗笠,但是大多数人貌似对雨具并不在乎——在这连天的倾盆大雨里,一把雨伞或竹叶帽不过是个累赘。还有一些人则穿着从当地人那里得到的棕叶蓑衣——这种土得掉渣的物品对保存热量有帮助,这是用了两年时间来防守怒江的士兵的心得。

    通宝推:夏级核潜艇,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龙陵会战(序幕2)

      在第一批军队逐渐到达峡谷最底端怒江边上并且开始渡江以后,山道上除了匆忙调动的战斗部队和后勤部队,又出现了一队一队被征发来支援军队的当地民工。民工队伍络绎不绝,来来回回地奔忙着,他们有的戴着黑布小帽,穿着对襟短褂;有的裹着黑布包头,穿着打满补丁的黑衣;有些人穿草鞋,有些人赤脚。一些有马的人参加了马匹转运大队,参与了驮运物资,心疼地看着自己的马被沉重的物资压得直打趄趔;没马的则全靠肩膀和脚丫,一步一滑地走着。许多人走得双脚鲜血淋漓,还有更多的人发着高烧,在保甲长和押送士兵的皮鞭、枪托下苦挨。前方战斗激烈,民伕们被押运兵驱赶得踉踉跄跄,马不停蹄的走,马蹄磨穿了,背脊磨肿了,人脚走烂了,有的人在半路上吐血,有的被折磨得蹲在江边石头旁痛哭流涕,路边则经常躺着一匹累死或跌死、通常已经高度腐烂的牲口。

      在长达两百公里的怒江渡江区域,分布着大大小小二十多个渡口,各个渡口江面上,一艘艘美国制橡皮船,连同笨重的当地木船以及简陋得无以复加的竹筏,在波浪翻涌的激流中穿梭,顶着随时泼下来的暴雨,缓慢地、艰难地把军队和民伕一点一点送到对岸。

      对岸的群山后面,一场异常艰辛和漫长的战役正在展开,中国国民政府的军队,正式向怒江西岸盘踞的日军开始了进攻。在这场后世称为滇西会战的进攻战中,国民政府使用了第20、11共两个集团军十余个师的庞大兵力,展开了坚决的攻击,以达成与正在缅北掩护一条新的国际援华通道——中印公路,并凭此打回中国的另一支精锐部队中国驻印军的会师目标。

      • 家园 【原创】龙陵会战(序幕3)

        对于中国军队在滇西的进攻战来说,最漫长也最关乎全局的,是龙陵会战——这个围绕着一座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山地小城而进行的决战。在最初的时刻,中日双方都没有料到战局发展的复杂程度,因此,双方的军队在这座毫不起眼的小城附近遭遇,并进入相持、拉锯,最终都在险恶的群山和古怪的气候里吃尽了苦头。

        1944年5月到1945年初发生在滇西的这些战事,连同缅甸北部的战斗,在军史里一般是被合起来的,统称为滇缅会战,或称滇缅战役。滇缅战役——这场横跨滇西缅北数万平方公里山地、丛林的殊死决斗,既是中国国民政府为打通国际援华物资交通路线的战略行动,同时也是1943——1945年盟军收复缅甸战役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抗日军民在该战役中牵制、消耗和歼灭了大量日军,并以坚韧的持续攻击行动,直接造成缅甸日军后备力量的快速消耗,为盟军赢得缅甸决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也因此极大提高了国际声誉,并极大鼓舞了本国人民抗战的信心。

        因此,说到龙陵会战,就避不开滇西战役,更避不开滇缅战役——这都是为了那条路,那条穿行在群山中的滇缅公路,日本人要截断它,而中国人则要保住它,从1940年日本人首次对这条路进行空袭开始,到1945年3月滇缅战役完全落幕,两个气喘吁吁的对手在这条路上扭打了五年之久。1942年日本人发起的缅甸作战,其核心目的之一仍然是以攻占缅甸为手段迫使中国屈服,因为这样一来它就切断了中国最后一条从国际同情者那儿取得物资的通道,并且将中国从国际反法西斯联合国家的营垒中剔出来,割断中国与盟国的战略联系,中国就会处于一种国际弃儿般的尴尬境地。当中国屈服后,印度极有可能就此倒向日本,进而引发英国势力在远东的完全崩溃——到那个时候,日本在远东惟一的对手就只剩下正在两线作战的美国,那么,只要尽可能击溃或消灭美国在亚太地区十分有限的作战力量,就有可能使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情绪重新抬头,进而使美国失去作战意志,于是,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数十年间一直梦寐以求的超级强国霸权地位,就完全得到了。

        在这种野心的驱使下,日本人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也是在这种野心驱使下,日本军队在马来亚战役刚刚接近尾声的时刻,就悍然以一支偏师——只有两个不满员师团4个步兵联队为主力的第十五军,突然发起了缅甸战役,将驻扎在当地的两个英国殖民地师打了个措手不及,成功占领了缅甸首都仰光。随后,在从新加坡转运而来的两个强悍师团支持下,又打败了为援助英军和保卫滇缅公路而进入缅甸的中国国民政府远征军。坚毅而凶残的日本第五十六师团一路追赶仓皇败退的中国军队,越过了中缅国境线,如同毒蛇一般沿着滇缅公路爬进了中国内地。最终,精疲力竭的日本人撞上了迎面开来的中国战略预备队,滇缅公路与怒江交汇处惠通桥一带的山地成了激烈拉锯的战场,战线终于在闻名世界的怒江峡谷中重新稳定下来。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怒江成了日军难以逾越的天堑,直到1944年5月,中国军队打破对峙发动滇西反攻战,将日军赶出国境,才结束了怒江峡谷的漫长战斗。

        所以,在讲述1944年夏天以怒江前线为起点的滇西反攻的时候,怒江两岸的对峙就成了绕不过的坎,因为我们必须知道这种局面究竟是如何形成、如何演化的。那么,我们还是溯本逐源,就从两年以前那场以怒江为终点的战事说起吧。

        通宝推:痛改前肥,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