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大秦铁军 -- 百战长缨

共:💬28 🌺126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大秦铁军

    大秦铁军

    目前的主流说法是秦国军队装备青铜兵器。秦军统一中国的时候,还没有能力制造铁兵器。至少是不能大量生产铁兵器。这是考古学界的说法。电视台则更邪乎,说中国的铁兵器都是从西域各国学来的。汉武大帝这部电视剧还特别设计了一个抓取神秘黑色粉末的镜头。以此说明汉人偷到了西域的黑色粉末,才学会锻造了铁兵器。当然我不会跟拍电视剧的傻比们较真。他们的观点简直就是狗屁不通,就当放屁算了。

    实际上大秦军队是不是真的没有装备或者没有大量装备铁兵器。对这个问题,考古学家们要么是装傻,要么是昧着良心瞎说。如果是真的学术水平就这样,那就真的太悲剧了。袁仲一们都成了傻比了。

    首先秦军是装备了铁兵器的。证据就在兵马俑坑中出土的青铜剑。大家仔细看,这种青铜剑的尺寸非常怪异,特点是轻,薄,长。完全不符合青铜兵器厚重短的特点。如果考古砖家们肯做一个实验考古项目,按照兵马俑坑当中出土的青铜剑的形制重新浇铸,然后用这样的青铜剑实际格斗一番,就会知道,这种轻,薄,长的青铜剑肯定是一碰就断的。

    青铜剑之所以没有长剑,就是因为青铜铸件太脆,不能承受太大的冲击力。所以,古代青铜剑都是短剑。

    既然如此,秦始皇兵马俑坑里面为什么埋藏这种颠覆了青铜剑制造原理的轻薄长的青铜剑呢?理由只有一个,就是,这些青铜剑的原型,是锻造的钢剑。

    钢剑具有优良的强度和韧性。能够做到轻薄长而格斗碰撞不断裂。因此,秦始皇兵马俑坑,告诉了我们,秦军是一支不折不扣的,用铁兵器武装起来的大秦铁军。

    考古学界为了证明秦军没有铁兵器,拿出了所谓的考古学证据。就是,在不同的地域,都出土了形制完全相同的秦代青铜剑。于是乎,考古学界认为,秦军使用青铜兵器有了不可推翻的证据。

    实际上,这恰恰是一个反证。因为这些出土的青铜剑,全都是轻薄长的形制。历史研究早就得出结论,秦军是高度国家化的军队。秦军兵器由国家提供。并非私人所有。那么依此只能作出下列推断:铁在当时属于战略物资,不允许私人殉葬。军人埋葬只能使用同形制的青铜剑代替。

    在当时的燕赵一带,也就是如今的河北省北部,相继出土了大量战国钢剑。形制跟秦兵马俑坑的青铜剑一样,轻薄长。燕国赵国能够制造钢剑,为什么秦国不能造。特别是秦国占领韩国的宜阳铁山之后,拥有当时天下最大最丰富的铁矿。

    赵国多骑士。也就是所谓的侠客。他们兵器自备,马匹自备。受雇于国家,为国家打仗挣钱。这些侠客们死亡以后,兵器自然随葬。不会有人干涉。因此,在赵国属地,燕国属地,才能出土铁兵器。而秦国,是不允许铁兵器随葬的。

    当然有例外,南越王墓就出土了两把钢剑。不过南越王虽然也是秦人,当时的南海地区实行秦法,但是毕竟已经不属于秦国。再说王上的随葬品肯定不受秦法的制约。

    当时的铁兵器是怎样制造出来的?考古学界没有答案。当时的古代工匠还没有掌握炼钢术。不过,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铁器充分证明,当时的工匠已经掌握了热处理脱碳的技术。可以推断,当时的铁兵器不是炼钢之后锻打的,而是先获得铸铁,然后通过热处理得到钢,再经过锻造,最终获得钢剑。这个过程我们推测一下。

    现代炼钢术需要经过脱碳脱氧,脱硫和脱磷。高炉炼铁,但是高炉铁的含碳量很高,这就需要把铁水灌注在转炉中然后吹氧,让铁水中的大量碳跟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变成气泡浮出散逸掉。得到我们需要的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

    铁水脱碳以后,含有大量氧化亚铁,这样的成分是有害的。所以,脱碳以后还必须脱氧,脱氧就是往转炉里面扔各种脱氧剂。比如硅铁,锰铁,钛铁等铁合金,三氧化二铝,高岭土,大理石,白云石等等,脱氧造渣。让氧化亚铁反应生成渣,浮在铁水表面,出钢的时候先把钢渣撇掉,就像我们把豆浆或者牛奶表面的那层膜撇掉一样。

    铁水脱碳必须掌握好度。如果需要含碳量0.15%的低碳钢,那么脱碳就要把铁水含碳量保持在这个浓度。如果需要含碳量更高些比如0.60%的高碳钢,那么脱碳过程就短些。

    然后就可以出钢了。当然这个说的简单了些。大致过程。

    如果中国古代工匠炼铁,那么他们只能得到硬脆的白口铸铁。白口铸铁是不能用来制剑。所以中国古代工匠必须用其他方法让铁水脱碳。

    战国时期的古人工匠们没有吹氧这样的条件脱碳。古人们是用另一种办法也就是热处理的办法来使得白口铸铁脱碳的。

    在得到白口铸铁之前,首先古人们必须得到高碳的铁水。液态铁。也就是必须把铁矿石完全熔化。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工匠把铁矿石,石灰石和高级木炭放在高大威猛的炼炉中熔炼,由于炉体大,温度高,他们就能够把铁矿石彻底熔化,得到液态铁。这一步最关键。中国古代工匠是青铜铸造的高手,既然能够熔化铜矿石,那么,作为冶炼高手当时他们一定也是想方设法把铁矿石熔化。这与当时的西方工匠浅尝辄止的落后的块炼铁技术也就是固态还原的技术完全不同。

    他们得到液态铁之后,先把液态铁浇铸在钢剑薄薄的模具中,得到白口铸铁的剑身。不过剑身必须很薄。太厚的话,接下来的热处理脱碳很困难。估计剑身的厚度不超过5毫米。因为铁水在自然冷却的情况下结晶,只能得到硬脆的白口铸铁。这种铸铁因为太硬太脆不能进行机械加工,也是不能打造兵器的。白口铸铁今天还在用。因为它便宜,所以一些比如消防栓,就是白口铸铁做的。

    古代工匠得到白口铸铁的剑身薄片之后,把它们放置在非直接火的烤炉中。所谓非直接火,就是火焰不能跟铁器同处在一个空间。古代工匠很可能是用粘土砌造一个烤炉。下面生火,上面存放准备脱碳的铁器。两者之间并不沟通。下面的火焰一旦点燃,就会经久不息。因为这种烤炉一旦熄灭,热胀冷缩立刻开裂就使得火焰的烟气窜入铁器空间。烟气带有大量碳,这会使得脱碳无法进行。

    把这样一个烤炉烧到八百度以上是没问题的。虽然升温时间可能需要几天。然后这个烤炉就长时期保持这个温度。

    高温下白口铸铁做的剑身表面的碳开始向空中挥发。随着时间的延长,从表面往里,碳逐渐减少。最后,整条剑身的含碳量降低到相当于低碳钢的程度也就是0.15%。这时候,可以把剑身拿出来锻打了。因为这时候的剑身已经不再是硬脆的白口铸铁件,而是低碳钢铸件。烧红之后是可以锻造的。

    古代秦国工匠需要制作不同含碳量的剑身。从低碳钢的0.15%直到高碳钢的0.60%。然后,把不同含碳量的剑身薄片叠加起来,低碳钢在内,高碳钢在外,烧红之后用铁锤进行锻打。最后得到一支外硬内软的,力学性能极其优良的锻造钢剑。这种钢剑不但锋利,而且不再是铸造组织而是纤维状的锻造组织。弹性极好。所谓百炼钢锻成绕指柔,也不是不能实现。

    这种钢剑可以通过调质处理进一步提高力学性能。就是加热到八百度以上,然后淬火。淬火的液体估计是水。然后进行回火处理。极有可能把淬火过的钢剑重新放入非直接火烤炉中。保温一段时间再取出。得到综合力学性能优良的钢剑。

    对出土的战国钢剑的金相分析支持了上述论断。金相实验证明,当年的古代工匠锻造的钢剑,就是这样制作的。一支钢剑,含碳量分成几层。含碳量低的在内部,含碳量高的在表面。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大量出土,以及对其进行的金相实验说明,古代工匠对于白口铸铁热处理技术,也是逐渐成熟的。战国早期,还有白口铸铁芯,而灰口铸铁外的铁器。就是证明。

    这完全是由于出土钢剑大都锈蚀不堪。用考古界的品相来衡量,那就是垃圾。既然古剑都朽烂的不成样子,那么切开来进行金相分析,做这种破坏性实验,就是顺理成章的。

    越王勾践自作用剑,这样优美的青铜剑是不会切断来进行金相分析的。所以,如今我们对中国古代的钢剑了解很多,可是对于青铜剑,只是知道其表面。

    铁的应用,确实是从西域传来。但是,西亚一带的古人虽然最早使用了铁器。但是之后的一千多年,他们对铁碳合金的研究基本上就是一片空白。长期处在块炼铁阶段最多到达白口铸铁的阶段。而硬脆的白口铸铁的用途是很有限的。

    块炼铁技术实际上得到的是纯铁。铁矿石在炼炉中没有熔化,因为炼炉的体积不够大温度不够高。虽然铁矿石被还原成为纯铁,但是与矿渣混合在一起,必须经过锻打把碎块状的纯铁挑出来,然后再加热锻打成各种制品。

    由于纯铁太软,无法作为兵器使用。因此,西方的块炼铁技术不能制成铁兵器。

    中国人虽然铁的使用晚了几百年,在春秋早期才开始使用铁剑。但是春秋战国时期几百年来,中国工匠对于碳在铁中的作用,了解透彻。到了战国晚期,已经能够随心所欲的控制钢中的含碳量。得到不同硬度的铁碳合金。

    中国古代工匠之所以能够砌造比西方高大得多的炼炉,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西方。国家有实力,才能在炼铁方面加大投入,大容积的炼炉才能维持更高的温度,从而彻底熔化铁矿石,得到液态铁。西方匠人得不到液态铁,说明当时的西方社会生产力不发达,另外他们的青铜冶炼技术也不过关。

    所以,那个拍汉武大帝电视剧的家伙说什么到了汉代中国还不会使用钢剑。需要从西域地区进口。纯属扯蛋。

    在汉代,煤炭的大量开采使得炼铁炉的炉温更高,于是炼铁效率大大提高了。炼铁成本的降低使得汉代制剑术达到炉火纯青的阶段。钢剑开始大批量装备部队。

    秦国军队全军使用钢剑或许是不能的。那时候的制剑术也许还没到人手一把的程度。不过新近出土的战国时期的制铁作坊,其规模之大令人惊讶。一个制铁作坊居然占地九十万平方米。可见当时制剑术已经相当普及。

    中国古代还有所谓的炒钢法。不过,要想得到钢剑,还是必须用热处理的方法才可以。

    既然大秦铁军是历史事实。那为什么以袁仲一为首的考古学家们偏要说秦军是青铜武装的军队呢?一句话,利益使然。

    秦兵马俑坑,里面没有铁器,全是青铜兵器。如果砖家们说,战国时期已经普遍装备了铁剑,大家在这里看不到。在哪里能看到呢?在河北省和山西省都有。大家到那里去看铁兵器吧。

    有这样把财神爷往外推的傻瓜吗?

    所以,为了陕西省的利益,大秦铁军只好受些委屈了。

    当然,战国晚期青铜兵器还是很盛行的。否则秦国遍收天下兵器铸造十二金人也就不可能。十二金人是青铜器,不是铁器。在那时候,铁是战略物资。吕后曾经限制铁器向南越国出口。最后这十二金人被董卓以及后续的财迷们熔毁铸造铜钱了。从此人间再无秦十二金人的踪影。

    当然这是另一个话题了,就此打住。

    通宝推:浣花岛主,迷途笨狼,贼不走空,老顽童,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找硬伤】随手挑几处

      1、2、

      秦兵马俑坑,里面没有铁器,全是青铜兵器。

      首先秦军是装备了铁兵器的。证据就在兵马俑坑中出土的青铜剑。大家仔细看,这种青铜剑的尺寸非常怪异,特点是轻,薄,长。完全不符合青铜兵器厚重短的特点。如果考古砖家们肯做一个实验考古项目,按照兵马俑坑当中出土的青铜剑的形制重新浇铸,然后用这样的青铜剑实际格斗一番,就会知道,这种轻,薄,长的青铜剑肯定是一碰就断的。

      青铜剑之所以没有长剑,就是因为青铜铸件太脆,不能承受太大的冲击力。所以,古代青铜剑都是短剑。

      两处错误自相矛盾,就一起说了吧。秦军装备了铁兵器,但绝不是长缨兄所说的大量,这点在秦陵考古中体现的很明显。秦陵出土兵器一万多件,铁兵器很少,但绝非没有,绝大多数是青铜制作。比如秦陵一号坑东端五个探访内兵器486剑,铜簇280束另10895件,里面仅有区区的铁矛1件,铁簇1件,铁梃铜簇2件。要知道到了战国后期秦昭王时期,还在羡慕“吾闻楚之铁剑利”《史记范雎列传》。但即使这样在长沙出土的3000多座楚墓中,清理出铜剑500多柄,铁剑和钢剑只有区区的30余柄。

      轻薄长和厚重短和时代有关,最早的杨家山楚墓钢剑通长只有38.4厘米,越王勾践剑通长也只有55.7厘米,而到了战国晚期燕国下都44号墓出土的2件钢剑,第19号钢铁铁剑全长81厘米,第12号钢铁剑全长100.4厘米。而且这些钢铁剑剑身狭长,扁茎折肩,铜质凹形剑格和圆形剑首,明显承制于东周同类青铜剑,相比较之下秦陵出土的铜剑最长97厘米,相差真的不大。

      3、

      在当时的燕赵一带,也就是如今的河北省北部,相继出土了大量战国钢剑。形制跟秦兵马俑坑的青铜剑一样,轻薄长。

      这个大量是多少呢?燕国下都44号墓出土的79件剑戟矛等铁器中,只有4件是钢的,其中钢剑2柄,钢矛、戟各1件。

      4、

      燕国赵国能够制造钢剑,为什么秦国不能造。特别是秦国占领韩国的宜阳铁山之后,拥有当时天下最大最丰富的铁矿。

      不是不能造,而是无文献,无记载,少有出土文物支持,铁山秦国不是没有,山海经西山经就记载8处,但是当时冶铁出来的都是白口铁,优点是耐磨,缺点是质硬而脆,即使经过退火处理,也大多用作农具。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国语齐语》记载“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斤,试诸壤土”。举个小例子,河南辉县固围村魏国墓地出土的铁器95件,除了59件农具,其余大都是手工用具。

      5、

      赵国多骑士。也就是所谓的侠客。他们兵器自备,马匹自备。受雇于国家,为国家打仗挣钱。这些侠客们死亡以后,兵器自然随葬。不会有人干涉。因此,在赵国属地,燕国属地,才能出土铁兵器。而秦国,是不允许铁兵器随葬的。

      这段话我实在是无语了………….

      随便举个几个铁兵器随葬的例子。秦国的铁剑、铁刀已在陕西风翔高庄出土(吴镇烽、尚志儒:《陕西风翔高庄秦墓地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81年1期)

      秦始皇陵西侧的秦代刑徒墓葬中,居然也发现铁剑和铁刀(始皇陵秦俑坑考古发掘队:《秦始皇陵西侧赵背户村秦刑徒墓》,《文物》1982年3期)。

      6、

      越王勾践自作用剑,这样优美的青铜剑是不会切断来进行金相分析的。所以,如今我们对中国古代的钢剑了解很多,可是对于青铜剑,只是知道其表面。

      不用切断也能进行金相分析,复旦的《越王剑的质子X荧光非真空分析》欢迎您;

      7、

      铁的应用,确实是从西域传来。

      《汉书 西域传》“自宛以西至安息国,虽颇异言,然大同,自相晓知也。其人皆深目,多须髯。善贾市,争分铢。贵女子,女子所言,丈夫乃决正。其地无丝漆,不知铸铁器。及汉使亡卒降,教铸作它兵器。得汉黄白金,辄以为器,不用为币。“

      8、

      到了战国晚期,已经能够随心所欲的控制钢中的含碳量。得到不同硬度的铁碳合金。

      这……不用扯太远,西汉时候都不敢这么说……。

      9、

      秦国军队全军使用钢剑或许是不能的。那时候的制剑术也许还没到人手一把的程度。不过新近出土的战国时期的制铁作坊,其规模之大令人惊讶。一个制铁作坊居然占地九十万平方米。可见当时制剑术已经相当普及。

      冶铁和铸剑是两回事......

      10、

      中国古代还有所谓的炒钢法。不过,要想得到钢剑,还是必须用热处理的方法才可以。

      炒钢法已经是西汉了

      通宝推:雨落幽燕x,桥上,大圆,
    • 家园 兵马俑可是给秦始皇陪葬的

      中国谁还能大过始皇帝?阻止用铁器给他陪葬?

      • 家园 不要忘记秦始皇陵曾被盗掘过

        陪葬的秦兵马俑亦被打碎。秦俑坑并非原始状态。铁兵器如果有的话,也会被项羽的士兵拿走。

    • 家园 你武侠看多了吧,怎么老盯着剑?铁制武器出现后剑就成样子货
    • 家园 建议楼主去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看看

      有兵马俑出土的铁剑残部。至于秦军的制式装备,青铜剑没有问题,别忘了,剑并不是作战的主要兵器而是礼器,是贵族身份的象征。

      中国古代的青铜剑是世界上尺寸最长的,当时用剑的方法是刺和拖斩,根本不会像影视作品里那样的砍。当年的技术,细长铁剑一样承受不起劈砍的力量。

      因为早期的冶铁技术不过关,铁中含有大量杂质,故而很容易生锈,拿这样的剑做身份象征那实在太掉价了。可以说,越是身份高贵的人越不可能佩铁剑,而中国的青铜铸剑技术举世无双,精美而高价的青铜剑才是当时达官显贵的专用品,普通人是没有资格佩剑的。

    • 家园 对科学问题的文科式想象

      秦剑为什么长早就有科学的答案:

      1.

      其他诸侯国的青铜剑均匀的递减的外形,剑阁最宽便于手握,力量是从后面向剑尖传递,剑身由宽到窄。而秦剑不是均匀的递减的外形,而是呈宽窄相继的外形,也就是宽、窄、宽、窄、宽、窄,从剑阁到剑尖。这种外形完美的将力量分散于剑体之上,分解了作用于一点的力,同时还大大的减轻了青铜剑的重量,长、轻、薄还结实,标准的完美产品。

      2.

      在青铜时代,铸剑的关键是在冶炼时向铜里加入多少锡。锡少了,剑太软;锡多了,剑硬,但容易折断。秦剑做的化学定量分析显示:它的铜锡配比让青铜剑的硬度和韧性结合得恰到好处。

    • 家园

      所谓一粉顶十黑啊

    • 家园 武断的观点,偏激的文风,粗俗的语言,文章内容还有硬伤

      del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