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证伪计生派关于少生才能养活中国人的论调 -- 在磨刀的胖猫

共:💬55 🌺182 🌵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种粮食收益太低了,TG不作为大家都没办法

          根据国外的发展经验,随着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受到劳动力跟地租等因素的影响,农产品的价格会不断上升,这是农业产业化资本化机械化的发展动力,可是在中国政府为了保障社会稳定,压制了农产品价格上升,却没有有效的补偿机制来维护农民的利益,这在工业化初期能够有效动员农民从农业转向工业,不过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农业一直在支援工业却得不到工业的回馈,农业发展受阻甚至出现退步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在中国这个现状下,这基本是一个无解的问题,提高粮价,不提工资下层民众肯定受不了,提高工资,资本家不接受,提高收购价降低农资价格,TG这中国最大的资本家同样不愿意出钱补贴。不过这个问题只要拖到中美较量分出胜负就不是问题了,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外界压力这么大,基础不稳整栋楼就崩塌,等到压力没那么大,松动一点也是没有问题的。

          • 家园 您这基本就是胡扯

            国家能掌控粮食价格的时代那是以前.农民或生产队必须把粮食卖给国有粮食系统.国家能掌握收购价和销售价.后来基本是放开的.国家只给托底.大部分农民的粮食是以商业行为卖给粮贩子,价格也比国家给的高.

            根本原因不是粮价,而是还有大量农业人口不能转移出来.一部分是老人\妇女\能力较弱的中青年.就算提了粮价,在社会能承受的范围内,按他们的产出也富裕不了.就算现在很多农民不种地,剩下的农民能种的土地也不算多.况且,很多土地是很不好的,不适宜耕种的.没法集约化.

            根本只能是通过计划生育把人口降下来,大部分人居住在城市,种地的农民成少数.这个过程很痛苦,但没办法.

            那些反对计划生育的,让他们去当两天农民试试.

          • 家园 中国农业竞争力不强是非常冷酷的现实

            我是在大学期间因为切身的农民苦难开始找相关资料的,那时候资料也非常少,毕业后为糊口相关的努力也没能继续,但对农业状况一直在关注。

            国内现在的农业基础、资源条件、配套政策、市场制度与现代农业的差距太大了。国人对农业的认识也还停留在土地播种耕耘收获这样的层次上,与欧美国家用科技、市场、补贴制度武装起来的农业怎么竞争?

            农业部关于美国农业补贴研究的文章也只是在静态片面的描述,缺乏立体观感,也许是专业背景不够不懂现代金融的缘故,让人很揪心。

            2014年国际市场的粮棉油饲料肉类价格全面低于国内水平,这给国内决策层带来很大的压力,事实上形成了农业政策受制于国际势力的局面。倘若不能正视差距提前布局多方努力迎头赶上,在我看来这是非常危险的,几乎可以等同于1980年代欧美打压油价促使老毛子崩溃的危险。这样的局面是需要提交国安委讨论研究的,但在14年底农业部工作计划中并没能看到这一点。

            范适安老师《大豆的陷落》中提到:

            1996年,美国开始实施《1996年联邦农业完善与改革法》,该法案对美国大豆生产具有长期的影响。两大突出的特点:一是改变原来的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实施对农民的直接收入补贴政策,即价格补贴改为收入补贴;二是增加了农民的种植自由度和弹性种植面积。

               这一系列使农产品生产和贸易更为自由化和市场化的政策,也使世界农产品市场价格更为易变且富于弹性。

               我关注国际国内大豆市场十来年,最切身的感受是,美国的经济体系,就像是一部庞大的,齿轮咬齿轮的,严丝合缝的机器。

               从政府部门(美国农业部USDA),金融体系(美元),信息咨询体系(USDA报告),价格体系(芝加哥交易所CBOT)乃至各大粮商(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等等,是如此的配合默契而又富于效率。

               在中国,美国,南美的三者博弈中,美国对南美的策略是在生产环节渗透钳制;对中国的策略是在加工环节渗透钳制。

               控制了南美的生产环节,就是控制了全球的大豆供应;控制了中国的压榨加工业,就是控制了中国的进口。

            范适安《期货经纪公司业务模式及创新》

            以美国农产品期货为例,如果农民(农场主)计划播种粮食,要取得生产资料的农业贷款必须首先在期货市场上做卖出套期保值,银行根据套保规模发放相应贷款,政府为保护农民利益同样根据套保规模在期货市场上为农民买入看涨期权。

            通宝推:NoName,羊年大发,陈王奋起,天狼星,桥上,
          • 家园 说的是

            同意。

            但是我想强调的是对耕地的保护。农业人口转成工业人口我没意见,双手支持,但是在工业化进程中要保护好耕地,特别是良田,基础好、高产的地块。总不能把耕地都破坏了,以后全部指望水培吧?这不现实。

            农业人口转成工业人口,是好事。另外就最近很热的抛荒事件,也谈点自己的看法。谈到抛荒,很多人痛心疾首,但是我不这么看。我支持抛荒,只要你不建厂、不破坏耕地,只要我们国家还能买到粮食,保证基本供应,耕地荒着是个好选择。首先可以保持肥力,年年长草,年年枯荣,年年当青肥,多好啊,比现在一年两季,拼命上化肥、打除草剂,好多了;再则,哪天粮食不够了,开上拖拉机又可以种了,还是良田。但是你建个什么工厂就难说了,比如化工厂,搞成盐碱地,那就真废了。

            • 家园 赞成,

              在农业竞争力不足的前提下,只能多生产些工业品去换,但保留耕地,才能保障有的换。耕地可以少上些化肥,不必用得太狠。,可以轮作,种些绿肥,养养地,省些水。

              • 家园 您这基本是以减少人口为前提的.
                • 家园 花!

                  为什么?没看懂,至少十几二十年内人口不会减少,还会增加,结构可能改变,以后如减少也是缓慢减少,结构基本不变,短期内会改善,但人口规模基本不会变。

                  • 花!
                    家园 您的想法在人口多的时候是不行的.

                    耕地可以少上些化肥,不必用得太狠。可以轮作,种些绿肥,养养地,省些水。这些想法很好,但不现实.这些办法实际上都会减少粮食产量,影响粮食安全.

                    如果用工业品从国外换的话,也不现实.国际粮食市场不大.大规模出口粮食的就那几个国家,其中还有美国.一旦我们自己的粮食自给率低到一定程度,能不能方便的从国际粮食市场买粮食都不好说.

                    现在一方面人口多,大家都要求吃的更好点,饮食结构更好点,这就反映粮食安全压力很大;另一方面,环境压力很大,大家要求横美好的环境.但是现在的情况下,没法调和.只有等人口规模下降,才可能有比较从容的解决办法.

                    • 家园 人多有人多的办法,

                      我上面已经提到过,人口一时半会不可能减。

                      当然现在世界粮食市场成交量不太大,但一方面从我们的条件来说,更适合以工业品换一部分粮食之类的资源,另一方面是实际上我们国内的粮食价格已高过国际市场,多换一些更划算。

                      再有一个面是我们现在实际购买量已经达到总消耗量的约十分之一,请去陈郢客客舍去看具体数据。再多一些还是有可能性的,我估计我们只要进口自产量的一半就够了。因为我们的耕地只占全世界耕地的百分之七,那其余百分之九十三的耕地再多出产一些并不太困难,只要他们增加百分之一二,就够我们的需要了。

                      增加进口是可能增加粮价,但如果是缓慢的增加,而且因为市场容量增加促进新的耕地加入,则粮价的增加应该在可控范围之内。反正我们国内粮价已经高于国际粮价,就再高一点,只要不太多,也是合理可接受的,何况如果大量新耕地加入之后,经过初期的开垦成本较高的时段之后,粮价由于供应增加还可能降下来。

                      当然我是赞成坚决保护基本粮田的,只有能够自产保证基本需求的部分之后,才谈得上以合理价格购买提高生活水平的部分。

                      • 家园 中国粮食产量差不多占据世界粮食产量的四分之一

                        所以说中国的粮食安全只能靠自己,不是别人不肯卖给我们,而是别人根本没那么多可以卖。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