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纪念我的妈妈—一个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农村老太太! -- 王小棉她妈

共:💬63 🌺814 🌵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站在剥削与寄生的角度来看,那自然是福利,但是如果站在干活

      写的内容还朴实感人,还有精辟的观点分析,不错不错!

      • 家园 匪夷所思

        老太太的“朴素”可爱可敬,而读过书留过洋见过世面的人却这么的升华是何等的荒谬。

        “生孩子政府就给发钱”是全民性的“福利”,。

        一个社会总是劳动人民多,所以,全民性的“福利”,因为机会均等,总是有利于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寄生的稳拿阶级有其特殊的福利,比如,“特供”,比如,某一部分人不交养老金却能在退休后比别人拿得还多的那种福利),是社会的进步,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出现而增加。

        实行某一项全民性的“福利”,是各阶层博弈的结果,即便实践证明社会生产力变化而不能承担,那也是属于劳动人民曾经的胜利果实-要是解放前,国民党反动政府会跟你分这杯羹?

        解放前,我党难道不是以苏联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其中含许多“福利”)的美好生活憧憬来鼓动工农造反的吗?这正是“站在劳动者的立场上说这话”的;相反,今天,如果以养活了“白吃饱”否定全民性“福利”的社会先进性,那才真是站在剥削和寄生阶级立场上说的话呢。

        奴隶社会的奴隶们想象不出封建社会里的农民有自己地,封建社会的奴才们想象不出社会主义的工农能够做人大代表参政议政,同样,改开前的农村妇女当然想象不出以后共产主义社会会有什么样的全民性“福利”,这不是她的错。

        • 家园 我想我们都明白。

          笔者并没有否定“全民福利”。。。只是在陈述一段亲人的话以及一个观点。。

    • 家园 纪念我的妈妈(之五)

      妈妈拣地

      自打搬到农村附近住,妈妈就年年盼秋天。一方面她自力更生种的那些玉米和蔬菜会有个大丰收,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是妈妈可以“拣地”。 等地主人收完地别人再去地里拣人家收秋收落下的粮食或杂粮,叫拣地。《观刈麦》里面描写的那个妇人“左手炳遗穗,右臂悬蔽筐”就是拣地。

      东北大平原,土地几乎可以说一望无际。我们这里的农村,每家每户少则种几十亩,种地多的人家,几百亩也有。为了错开农时,一般都是种玉米,绿豆两样。三春不赶一秋忙!每到秋收时节,家家都忙得稀哩呼噜的。忙,秋收就收不干净。玉米自不必说,拣起来有成就感。赶上秋干物燥的年景,绿豆荚爱掉爱炸,拣绿豆都拣不过来。所以在我们这里,拣地比较阔气,一般都是拿丝袋子拣玉米绿豆,用汽车或拖拉机拉回家。

      每年十一前后的周末和十一长假,姐姐都要想办法开车拉妈妈和弟媳妇去拣地--拣绿豆。要是我们姐妹都在家,那拣地的队伍就颇为壮观了,拣多少都没关系,只要人多响应号召,妈妈就高兴。全家人都去拣地之前,姐姐要开车到处踩盘子,可以到地里问人家什么时候可以拣。我们这里,拣地并不讨田主人的厌,有的时候,热心的田主人还会告诉哪里拉下的比较多。

      决定第二天去拣地,全家头一天就像野餐总动员一样,要预备好许许多多好吃好喝的,也要拉上轿货车小半车才行。

      拣地都是上午出发。到了地里,一旦拣到绿豆开会的地方,妈妈就会兴奋地大叫我们去看。当然,看给我们看,完了还是打发我们分散去拣零星的豆荚。开会的那些归老人家拣着过瘾。妈妈一旦拣到多的,少的就看不上眼了,会要姐姐像赶场子一样,个个地转悠。姐姐总结出这个规律后,总是把自己或我们发现的开会的绿豆地留给妈妈拣,省得她拣地还没有转悠的功夫长。

      (注:绿豆夹特别多的地方,我们戏称为绿豆开会,这是我们家的专有名词)

      到了午间,我们会有一个完美的“野餐会”。又热又累之后,蓝天白云,绿树荫下,青草地上开吃开喝,别提有多幸福了。对于我,拣地最盼的,就是这个“picnic”。

      下午继续劳动,不过大家肯定都开始偷懒,一会儿喝点水,一会儿要唠会儿磕。约摸过了两个多小时,小车槽子也快满了-------浩浩荡荡回家。回家自然不是回自己家,姐姐还要安排我们到饭店吃一顿才算功德圆满。

      每年大概都拣上百斤绿豆,除掉几家留吃的,送人的,有时候还有卖。有一年卖绿豆就卖了三百多块钱,妈妈美的眉开眼笑的。当然了,买野餐吃的和去饭店吃喝的钱是不算经济帐的,我们回来花在护肤品上的钱更是不能算。

      通宝推:侯登科,柴门夜归,星星星,桥上,陈王奋起,楚庄王,酸菜刚,dashanji,李根,
      • 家园 我们小时也去拣黄豆,这几年寒假有时带小孩去惠东那边拣土豆

        惠东那边过年的时候就开始挖土豆了,小的不够商品相的就扔在地里,小孩子们拣的玩的都很开心。

        小时大人有时也要去拣,秋天地瓜,冬天那些萝卜,那些东西死沉,小孩背不动。我家小孩多年年都超支,父母当年真是不容易。

      • 家园 这不就是在北美的采摘嘛

        只不过摘的是水果,很好的休闲活动。

      • 家园 很感动的场景

        拣多少都没关系,只要人多响应号召,妈妈就高兴。

        真是喜气洋洋

      • 家园 小时候捡过麦穗,小棉妈这宝就是多啊

        送花 关闭

        送花成功。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1通宝=16铢

        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 家园 我小时候主要去捡

        黄豆和地瓜,每次都有不少收获。据奶奶说,当年到东北,就靠捡秋过了一冬,这在山东老家是难以想象的。

      • 家园 东北捡就能捡够一年吃的
        • 家园 我们那里确实是这样。

          一个秋天如果不闲着,几口之家齐上阵,都能拣够一年吃穿用度。

          我家人讨论时事比喻:中国就像是到处拣地的,虽说没美国人收得多,胜在性价比呀!

      • 家园 小的时候有捡地

        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就没有了。

        公社的时候,农民秋收时故意漏很多东西在地上方便大家回头来捡。

        包干到户后大家就收的很干净了。

        你家那里每家都应该很多地的吧

      • 家园 东北好啊!

        我们哪里地不多,不过主要靠种田的人经常到我们这里来翻土地捡落花生!一天也能收获几斤上10斤!

        这样看东北的小野生动物有口福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