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梦断金山 -- 唵啊吽

共:💬55 🌺416 🌵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他应该是中国应试教育在性格和社会性培养上缺失的作品

      高考状元、博士学位代表他很会考试,能得高分。但过分注重分数的教育体系,忽视了人的社会性、人格健全方面的培养。大家只注重了分数,在人格和社会能力上几乎靠自悟成长。

      有的人这方面悟性差,一直处在幼儿或青少年时代。当然大部分人还是在社会生活中顺利成年。

      有的人由于分数方面太强,造成他的环境已经不是正常的社会环境,而是一个分数崇拜的社团中被放入半仙地位,他没有机会发展社会性。我想高考状元们就处在这样一个直到青年都没有机会发展社会性的悲剧半仙状态。他们如果到了清华,一群半仙在一起,也许有机会作为凡人和人交往了。但如果他更不幸,到了清华还分数出众,一直维持半仙之境,那么他会一直到出国都没机会发展分数之外的东西,除非悟性超强,在看小说和看身边人的经历就能感悟的人。到了国外,语言、经济、社会价值这些具体的无法回避困难一起压过来,如果处理顺畅还好,一个不顺,就压垮了脆弱的人格。

      这也不是现在中国教育体系才有的问题。其实中国古代戏剧中那些读了点子曰诗云就自我觉得,社会也觉得才华横溢的人,在名妓倒贴中过着舒畅人生。但一旦遇到子曰诗云不被认可价值的环境,比如遇到恶霸,兵痞,战乱,经济困窘的下层社会中等,遇事就只会哭哭啼啼的小书生就是这类人。

      蒋离开时,他是二个孩子的父亲。他一跳之下,所有的责任都落到了柔弱妻子的肩上。对于过世的人,我们不应该说些什么不好的话。但他的离开,是家庭也是社会的悲剧。许多以前在中国是专家、医生、教授、艺术家的人,现在在加拿大作着体力工、开着便利店,艰辛地谋生。屈不屈辱的废话,留待以后立足后可以揣口气时再抱怨,先养家是个男人的基本责任。管他正在干什么工作,能自食其力,能担起保护妻儿,孝顺父母的责任,就是一个挺起胸膛的男人。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文化心理心理习惯,让极少数人在survive工作阶段,心理调整不过来,特别是那些在国内学习考试期间,表现超常,从而这种心理暗示被强化的人。

      作为解决方案之一,我觉得中国教育系统该多组织学生参加团体球类运动,让每个学生都进入某种联赛中。在运动场上,培养团体协作,集体荣誉,体验成功失败。这个方案好是好,就是太耗资源,中国现在不知道有没有这么多运动场和器材。不过如果国家力量建设起来,也在这个经济低迷的时代促进内需,而且对国家的长远益处应该不下于高铁,因为这是在强化国家大厦的每一块砖。

      另外一个方案不太耗资源,比较考验社会和老师的调节能力:学校放开对早恋的限制。追女人的过程,会促进男人自我调节和成长,这个成长动力源超级强大。双方都容易往阴阳协调的方向发展。恋爱过程,也是学会如何和人相处的过程,能有机会发展人的社会性。

      这样学校就不仅是考场英雄的舞台了,球场,情场都是表演舞台,对体魄、情商、智商综合竞争。这样锤炼过的人,才会不仅知识完备,而且比较坚强、有办法和有担当。

      通宝推:没我什么事,丽波,铁手,
      • 家园 就是忧郁症,得看病吃药,别扯那些没用的

        球类运动?你知道德国前前主力守门员几年前撞火车自杀的事吗?他有个毛应试教育经历,不还是自杀了?而且也跟赌球,成绩不好一点关系没有,就是因为一个很小的私人事情忧郁,一般人想都没法想象,如果他这样的都忧郁,咱们还有什么脸活下去.

        谁生活里都有不如意的事,就是整天吸粉的药劲过去还忧郁从哪搞货呢,不管什么生活环境,教育经历,患上忧郁症一点小事就可能要死要活,所以关键是亲朋好友发现苗头一定要找医生坚持治疗

        • 家园 那个说拓展学生成就的范围的贴子说的很对。

          正如脑袋所说将运动、恋爱、知识、社交等更多融入到学生培养体系中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的。

          对你说的得吃药,别扯那些没用的,只能说“我呸”,要知道运动对平时减轻压力和病时治疗抑郁症等精神类疾病有很重要的辅助疗效。

          别以为吃药就能治疗抑郁症,关键还得综合治疗,所以对比了脑袋跟你说的,差距一目了然。

      • 家园 我不这样理解

        在海外看到的失败的英格兰人,苏格兰人,德国人,法国人,俄罗斯人,多了去了。也有跳楼的也有杀人的,也有就那么卑卑微微地在小公司里窝着的,这些可都是欧美俄教育制度下的产品。

        同样在海外,别的不说,就我自己认识的圈子里,就有三个完全的土鳖博士,以自己在国内的唯一的博士学位,在外面打拼十多年二十多年,而在这边一流大学做教授,百年传统一流大公司做CTO(79年进大学,女性)的,做技术骨干的。他们也都是国内教育制度的成果,没有国外的学位。

        感觉把什么都往应试教育上推是不合理的。

        通宝推:脑袋,
        • 家园 你看到的各国失败自杀者,不知道像蒋这种层次的人才有多少?

          如果有,多少是因为谋生问题走上忧郁之路?如果也不少的话,那么这该是个世界性的人才培养问题。他们这种人本是智力发达,能力超强的。解决谋生问题,应该是算不上人才层次的难题,特别是像在加拿大这种还算资源多的国家,他们能力1/10发挥出来,这个问题就能解决。蒋先生在这个问题上被折磨到精神抑郁,进而发生悲剧。楼里有人说,这只是一种忧郁症,吃药就好。当然,得病之后,吃哟是必须的解决法案。不过我试图讨论一下得病之前的事,想想有没有办法多避免像这种人才的失去。以前跳楼的加拿大移民还有几个,但没有蒋的影响力大,加拿大的移民部长也曾就此事发表过谈话。如果移民算是民工的话,他是民工中的孙志刚。

          在加拿大,我同样看到没有一天西方教育,国内的博士,甚至国内学士,发展的非常成功的人。其中一个本科学机械,在这儿甚至没有去过college学转行,直接去了电脑公司做编程,已经做到高级职位。他们无一例外,都是情商很高的人。我敢肯定,你说的3个土鳖博士,也是情商不错的人。蒋先生的表现让人感到如果情商提高,他也许不会走向忧郁,因为他身上的实力太雄厚了,解决谋生问题在加拿大不应该那么难。但如何提高情商呢?

          我看到的情商不错的人,他们情商培养都是和学校教育过程没有多大关系,多是家庭影响还有就是进入社会后自己的成长。

          但是家庭是个人没法选择的。如果你幸运,父母、长辈这方面给你不错的指导,这个问题能解决得不错。但如果不幸,没有引导者,甚至长辈在这方面是负面引导,要避免性格不健全,只有靠学校和自己体悟了。蒋也许是这种家庭状况。他一直在读书,他在社会中待的时候也是要么在学校,或是准备进入学校,读书是他的大部分生活状态。学校是对他训练实践情商非常重要的一个场所。但回想我们中国的学校生活,关于情商,关于训练健全人格、训练社会性,没有多少涉及。考试占去了学校教育的大部分中心。所以我认为这一部分是我们学校的教育缺失的一部分,如果有,多少能帮助那些在家庭环境中得不到情商训练引导的一部分人。就算79年的高中,考试不是学校教育的全部,但很多时间去干“革命活动”了,这方面的引导也应该没有。补上这一块,应该对蒋一样的天才学生更有帮助,因为他们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和自信心本来就强,应该比一般的学生收获更大。

          其实学校生活,和老师和同学相处中发生的事,也会触发人的感悟和思考,也可以训练一些社会性,对悟性好的人,这也足够发展出社会性了。但我发现,一个圈子中,每个人的位置不是平等的。对于普通成员,他必须相处中练习各种妥协,习惯各种进退,习惯成功和失败,从而完善人格,适应社会。

          但对圈中的顶尖成员,各种因素就会比较单向,体验也就单一,不能完整地训练社会性,他们的适应社会被推迟了。以前由于某一项价值的优秀,社会在一定程度适应迁就他们。但当这一项价值过期了,需要他们迁就适应社会时,他们年龄太大,已经做不出适应社会的改变,于是压抑产生到负荷不了,抑郁病就发生了。

          比如特别漂亮的女生,往往性格不完善,这也是红颜薄命产生的根源。因为从小她们不需要去考虑研究别人的想法,自然而然大家就以她们为中心,讨好她,迁就她。她们也习惯了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一旦不是焦点,你会发现这种女生都不知道如何说话做事,非常焦躁不安。美丽时,可以是野蛮女友而被宠着,色衰时,就成了不可理喻的黄脸婆而被唾弃。

          同样,对那种掌握大家羡慕能力的优秀男生,也有类似的现象。在中国是考试精英,特别是高考状元这类顶尖的存在。在美国也许是球场明星。他们在学校,就像超级漂亮的女生一样,处在一种不正常的社团地位,所以也不大有可能训练正常的社会性,因为社会在一定程度上迁就他们。就像直到年老色衰前的超级美女,读完博士又读另一个博士的高考状元,打球水平可以进入职业联赛的球员,他们仍然可以以以前在学校时的情商正常生活。

          当然,如果他们被那个社团认可的价值,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继续被认可,继续发挥着以前的作用,那么他们的社团环境就不会太被改变,也不会造成多大的问题。比如她可以在美丽仍然被认可时进入娱乐圈成为当红明星或是嫁入豪门,比如他可以在读博士后搞定教授职位或是在业界做出有巨大突破性成就从而奠定业界地位,比如他可以成为职业球星,也许他们仍然有情商的缺陷,但对他们影响不会太大,因为仍然活在价值被认可的光环中。

          娱乐明星,教授职位,科学奖项,体育明星永远是金子塔尖的少数存在,有实力因素,也有运气成分。这时总有更多的超级美女嫁豪门不成,当娱乐明星不成;有高考状元读了N个博士也没等到教授职位,也没得到科学奖项;也有学校体育明星在职业联赛只能坐替补席。这时的他们,其核心价值出现不被认可,不可以继续发挥让周围社团迁就他们的现象,他们迷茫而压抑了。有的人挺过来了,但更多的人,这时已经年龄大得来不及改变,于是我们看到,娱乐界体育界的过气明星最后落入毒品赌博的堕落中,甚至最后自杀,我们也看到蒋先生在401大桥上的悲剧一跳。

          这是前贴分析的半仙遭遇。如果一切一直顺利,成就真仙业位,当然也不会有这种问题。但半仙们仍然是这个社会不可多得的财富,而且真仙和半仙的区别也许有时仅在运气而已。一条路走到尽头,半仙们如何调整自己的方向,调制自己的心态,完成迟来的适应社会之路?

          我想一个解决办法就是早年就形成价值的多元化。如果一直就认准一个价值标准,并且通过20年30年的强化,一旦这个价值的竞争力不被认可,就容易产生自我价值的虚无或是愤世嫉俗,都会导致抑郁。只把自己的价值建立在美丽、考试学习、打球上,一旦这方面受挫,就会完全没有信心面对这个世界。

          如果有几个价值标准来评判自己,那么就容易做到路到尽头调头开。而且在早年的训练中,也会训练得全面一些。同时,由于多元化的价值评判,某项价值方面优秀的人,不会把自己性格发展到自负得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要求社会和制度来适应自己的程度。考试高手,同时球场无敌的可能性不太大,这时他就会有机会多接触失败,训练出自己的韧性和承受力。同时他在球队中,以一个普通球员生存,社会性训练环境就正常了。这是在不同的竞争性领域中训练人的适应和协作能力。所以考试高手也就有环境发展正常情商。如果他俩方面都强得离谱,是大家崇拜的对象,以后就算情商不太好,但他至少因为有跨领域成功的过去,在读书到尽头,需要另找出路时,有信心去开辟新的职业方式。同时也不会应为读书没有得到最终希望的结果,而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或是怨恨社会不认识自己的这个价值。如果学校认可的出众女子不仅美丽,还得是才女。那么以后她色衰时也就不会太恐慌,毕竟才气还在。如果她只是美丽,没有才气,那么她早年就不会那么风光,情商也早就发展出来了,到中年时,也就不是疯婆子,而是一个风韵犹存的知性女人。

          同样,我觉得恋爱对学生其实也没有那么危险。这也训练人的情感成长的重要过程。等到成年才开始接触恋爱,当时的性格已经定型,再有所改变不太容易,悟性差的人,可能一直无法磨合出亲密感情。但在学生时代,性格没有定型,就开始接触恋爱,其实是一个不错的催化剂,有利于发育更加完善爱的能力。一个人不管遇到再大的外部压力,如果他的家经营得温暖牢固,抗压能力会极大提高。同时竞争异性,也是一个刺激的战场,会发挥刺激人情商发育的作用。

          有河友提到把商业、职业等等社会的许多方面引入学校,让考试、知识学习只成为学校生活的一部分,我想这就更完善了。

          这一切,都需要学校教育走出应试教育模式,唯一以分数定英雄的评判标准。

          所以在欧美有许多失败自杀人士,而我们的土鳖博士在欧美有人成功的情况下,我们的教育制度仍然有需要改经的地方,以帮助蒋先生类似运气不好的顶级人才,完成最终适应社会的调整。

          通宝推:springisok,赵沐浴,
          • 家园 其实

            很多人都知道问题在那里,甚至知道怎么去做。但是,很多时候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工具。而我们,已习惯了依靠工具去干活了。没有工具,人们只能望洋兴叹。什么时候,把所有的工具都打烂了,都没有了,人们才会想起来,原来我们还有智慧。

          • 家园 说实话,可能有些不敬

            我不是蒋先生的同行。我真的不知道他有多优秀,他的层次有多高。。。

            所谓层次高低在各行各业都有。而所谓的成功失败也都各层各次都有。

            所以我不太认同你说的像他那样层次的如何如何。

            还有,先生你一方面强调多元价值,另一方面又感慨蒋先生如此层次高的人会走向绝路 ---- 这本身就是在矛盾,你不这么认为么?

            而且我觉得这不是价值多元不多元的问题。这仅仅是个人如何在一个社会环境下调整自己,让自己去适应社会而不是让社会适应自己的问题。

            嗯,不多说了。毕竟这是一个悲伤的过去。要说有什么建议的话,那就是多来西西河,多和人交流,多和人说话。说母语有人听绝对能够帮助很多人度过那一刻的难关。

            我在的地方没几个国人。所以有这么个认识。

      • 家园 体育,追女生

        最好在加上:经商,创业,从政。就齐活了。

        不要笑,这边条件好的教育系统,很全面的。

        中国的话,还要加上废除独生子女才行。情商培养,从娃娃做起。

      • 家园 社会性、人格健全的培养确实有缺失

        至少说在某些地方是这样的,“人格健全”的培养我只在小学二年级被“教育”过,当然只发了书,老师没讲。高中我读《平凡的世界》又补上一课,当时读课外书是被老师禁止的,我是在一个“差生”手里借来看了下。至于“社会性”的培养能记起来的就更少了。

        所以我很认同作者的观点,难得的是还给出了解决方法,花之

      • 家园 哪种教育体制下都有失败品

        您这论证也太牵强了点。从现象到原因再到解决方法,跳跃性太大。

        百度了一下

        On September 6, 2007,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reported suicide rate in American adolescents (especially boys, 10 to 24 years old) increased 8% (2003 to 2004), the largest jump in 15 years. Specifically, in 2004 there were 4,599 suicides in Americans ages 10 to 24, up from 4,232 in 2003, for a rate of 7.32 per 100,000 people that age.

        外链出处

        中国青少年自杀率为

        下降为2009年的3.01/10万

        中国青少年自杀现象的宏观态势与辩证分析

        这两个数据的年龄不是完全对应的,但还可以做个定性的对比。

        对比这两个数据,我觉得中国的教育体系很成功。

        另外吐槽一句:在公网上查个论文太tmd难,哪哪都要钱。

      • 家园 你不如说因为他是中国人,所以悲剧。。。

        他的遭遇百分百是大环境不景气造成的。

        你所说的中国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北美海量成功。

        在这种领域,实在本事比跟你说的"社会性能力和人格"重要一万倍,后者基本忽略不算。

        别拿卖房子卖车的之类工作套用到别的领域上,坑人。

      • 家园 移民圈的各种组织最后都成了骗子的天堂

        骗吧,骗来骗去,骗的都是自己人,中国圈子就那么大,弄得去趟中国超市都做贼似的,生怕被骗的见面削他,这又何必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