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住在香港的所见所闻 -- mela

共:💬764 🌺2871 🌵6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1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说个小事吧~大概是去年

        路径香港回国,住了一晚,第二天下午再去深圳坐高铁回来。

        大部分同事去逛街,我和同行的最年轻的同事去了博物馆~(香港历史+正好是兵马俑的展览,呵呵,没到过西安,先在香港看了兵马俑~)

        去早了,博物馆还没开门,在外面等着的时候,遇到一个女保安(穿制服的,确定不是警察那种,但不确定是不是保安)阿姨,闲聊了几句。

        我个肥宅普通话勉强凑合,粤语则全是影视剧影响,能听懂一点点。英语没过四级,口语全部来自美剧。

        ……

        问了我们来旅游还是工作之类,问到我们的公司是干什么。

        我说我是工程师。(普通话)。对方没听懂,我又用脑补的粤语说工程师(天知道我发音发成什么了~扣鼻),对方更加听不懂了。灵机一动,“engineer”!哦!这回听懂了~

        ……

        感想:

        1、像那位阿姨,在我们这边到了那个年纪,一般都是跳广场舞、带孙子孙女的年纪,还出来工作的很少了,蛮辛苦的。

        2、那位阿姨,我猜应该是博物馆的安保人员,除了提醒上下扶梯注意安全外,还和几个问路的对过话,其中有几个老外,估计英语应该不差,至少比我的口语好。

      • 家园 的确庭审中文化有其必要

        但不懂英文真的成问题,毕竟国际语言是英文,只要有心和世界各地的人交往,冲这个原因便必须学习英语

    • 家园 作为广东人,对香港人还是蛮有好感,不说回归后的种种经历

      变化,就说回归前,最有爱国心,心系祖国大陆的基本就是香港人,相比热心的海外侨胞是真的不遑多让,印象深刻的就是各种各样的扶贫赈灾筹款。大部分香港人都是慷慨解囊,争先恐后的。当时的大陆是真的穷。现在大陆富起来一些,通过CEPA、自由行反馈提携香港也是题中之义。虽说有大部分赤心的香港人,也不否认有相当部分港人一贯反华反共,在香港经济形势下滑,日益艰难的情况下,更为鼓噪喧嚣。日常接触的普通香港人,根本就是一个洋化的广东人,眼界开阔些,做事勤快些,既实际又识变通。现在香港的问题是由于历史问题、风俗习惯问题有巨大差别而融入不到内地之中去,相对内地的迅猛发展,如果香港局限于怨天怨地之中,结果只能是被逐步抛离,不妨先融入到风格相近的广东社会、经济和文化中去,再逐步融入到整个大陆。原来不是有炒过9+2方案嘛,不妨先走1+1,粤港一体化。

      • 家园 工作中接触的港人很厉害,而且很有爱国心

        可能因为年纪比较大吧,真的感觉很维护中国,讨厌回归后突然记起来民主的那些前公务员们。

        至少刚开始跟我们接触时是想把一些好的经验和手段传给我们的,经常跟我们一样干到凌晨,作为50左右的人来说,真的让人敬佩,他们才是香港立身的专业人士。我们还是太浮躁了。

        当然最佩服他们的是看英语报告一目十行,几百页的标书一晚上就理地头头是道。听说咱们高考要英语改革,希望不要一刀切,英语真的很重要。

        • 家园 我听过更恐怖的例子

          某大企业开会至凌晨

          女主管说"明日六时开会"

          所有人(包括外国人)都晕了

          不过你问我,事情真赶的话

          莫说六时,我一直赶起至完成都是小事

          • 家园 我现在不怎么通宵了,

            但以前每个项目出版的头一天基本都要通宵。

            我们办公室从来都是灯火通明,加班是常态。

            这也没办法,要超越必自虐,没有捷径。

            现在即使是国企,即使是国内竞争,很多部门也面临重大竞争,一样加班到吐血。。。,

        • 家园 港人在敬业方面确实没得说,在两岸三地来说可以说第一

          可惜读书气氛不够,这个是香港发展后劲乏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港人的跳脚鼓噪悖逆,个人觉得是失去作为联系中国与世界贸易之桥梁的地位失去之后,就忽然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香港的出路应在于依附于中国大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之中。那么怎样切入到祖国的发展之中去,谋求在其中占有独特、不可或缺的地位?也许大力发展优质高层次的服务业是个方向?目前自身高素质人才储备不够,教育这个短板怎样改进以提供足够支撑?

          也许还有两个前提条件是利益格局调整(正好李嘉诚作战略转移,标志人物缺位正好开刀动手术)和意识观念更新(经过风雨洗礼来获得新的认识)。

          • 家园 读书很难的

            你说读书是读那一种?

            是考试的读书?还是知性的读书?

            读书的话中文还是英文?

            还没计翻译的外国名著

            现代人要学的事太多,早三十年都不需学电脑,现在懂打字都不算甚么技能了,以前能看懂英文字便成,现在不能和人流利沟通都不能出来混,是社会的要求高,人们相对要懂的技能要多,便不能精通,这并不容易

            • 家园 感觉香港做的一些东西还是过于体现其应用

              理工科除外哈。

              所以这次那个高考状元去了后又休学想考回北大去。

              我们大学,我们下一届开始直接向香港招生,招来的好几个学生都不太适应,走了一半多。有个挺可爱的小女生也转走了的,记得她长跑很厉害,可能是天分。就一个很和善的胖乎乎的女生留下了。内地大学竞争也很激烈,这些来自香港的孩子普通话可能有点不够好所以上课费劲吧。加上宿舍八人间、大部分同学来自农村,不乏落后地区,有的带点口音,又是北方,天气寒冷,文化背景也不太一致,他们很难融入。现在不知道情况怎么样?

              反倒是我们班级一个马来西亚华人,和大陆同学打成一片,后来留学生公寓也不住了,跟男生一起混光膀子看球。有一次中国国家队踢马来西亚,输了,他很开心;同宿舍人十分愤怒,大喊:你是不是中国人,突然恍然大悟——奥,原来你本来就不是中国的。拎起来扫帚作势要打他,那天晚上在走廊里面闹了很久。这是我听说的。

              临毕业他也跟我们一起散伙饭上喝的大醉,没有感觉到什么区别。他来的时候普通话并不太好,说起来很缓慢,但是读写基本没有太大问题。最后还拐了个东北的女朋友回大马了,现在已经结婚了。

              • 家园 马来西亚华人估计算世界华裔里对中国人最友好的之一了

                我去马来西亚的时候也是这样,不知道地铁站在哪里,找中餐馆前一个眼睛小弟(最多十岁的样子吧)问路,那小弟一直把我带到地铁站售票处,令人感动

              • 家园 为什么大马与香港学生的表现如此两极?

                按道理,香港学生的素质更高一些,与大陆的文化背景更接近一些。

                • 家园 我觉得他们视中为母国的意识极强

                  他们目前是少数在海外还能非常非常坚持保持中华文化的一支,即使被周围迫害甚至对自己造成限制也不惜代价。

                  我那个马来西亚同学应该成绩还可以,但是因为他是学华语出身的,所以上大学就处于劣势(大马分马来语教育体系和华语教育体系,但是高等教育是按照族群来分配名额的,所以很多华语的孩子即使成绩好也在竞争中不处于优势),所以才来中国留学。

                  他老爹是当地华语教育方面的专家,自己做了很多年,基本上收入也不高,四十了才结婚。他目前好像主要工作也是教华语或者做这方面的事情。他老婆是我原来的室友,嫁过去了好像也并没从事什么盈利很多的职业,做行政文员,支持老公的事业。他们如果去做商业什么的不是不行,他家四个孩子,除了他,剩下三个好像都是做生意什么的。亲戚里面有钱人也是很多的。他们融入全球化经济圈的能力并不低,马来语、华语、英语、闽南语、粤语很多人都比较通,我同学的哥哥就在台湾做生意(那个时候)。但是他们宁可不挣钱去从事华语教育(相对的不挣钱哈)。

                  而香港来的大概在母国意识方面反而弱一点?奇怪也就奇怪在这里~~~我觉得也可能最大原因是心态问题,他们并不期待融入这个环境,而我大马同学可能是带着好奇和想多多了解母国文化的心态来的。他连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那种课都去上,哈哈。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