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一个几近绝望的干旱灾区农民随想 -- 武陵老农

共:💬60 🌺262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问个问题

      令人神奇的是正当田里一片焦黄的时候桃源抗旱却刚刚进入高潮,昨天农机局大手笔免费发放1000台抽水机,我们村更决定从14日起用抽水机抽雷打岩水库,让早己绝流的的小溪一时间波涛汹涌.

      这就是说,水库里还是有些水。为什么不早些抽水呢?即便农机局不提供抽水机,农民不能自发地设法搞到几台吗?那又不是什么高精尖的玩意。也许是因为水库承包者不同意?关键时刻谁去管他?再说在紧要关头从那里抽水,也不能说是乱来。事实上,14日不就这么做了吗?

      我很奇怪,为什么农民们没能鼓起勇气及时组织自救?

      • 家园 不是农民没有勇气

        而是农民现在无法组织起来. 比如农民甲指望农民乙去挑头,去组织. 农民乙指望农民甲去干.农村是乡土人情, 都怕得罪人,都怕秋好算账. 都指望别人去带头搞,而自己在后面不用带风险还搭顺风车.

      • 家园 不是农明没有勇气.
      • 家园 实际情况可能是这样的

        抗旱这种事往往是农民不急政府急,更准确地说是中央政府急。

        对于农民来说,田地绝收肯定是损失,但很多时候农民对抗旱并不积极。农民会算投入产出账,抗旱要投入,而粮食产量是基本恒定的,也就是最后的收入基本是固定的。如果一亩水稻的纯收入是1000元,而抗旱抽水要每亩700-800元以上,对农民来说抗旱就没有意义。与其费力去抗旱,还不如出去打工,打工最少一个月也可以赚到1000元以上,远远好过费力抗旱得到的几百元。

        中央政府急是因为国家粮食安全,但作为农民个体来说想不到那么远。

        农村一些水利设施的荒废,从根本上讲也是因为投入产出比不理想。如果粮食价格翻上几番,种粮收益大幅提升,自然会有资本主动投入到农田水利建设上。

        • 家园 突发奇想,假如存在农业生产合同,情况大概就不一样了吧?

          年初粮食公司与农民订合同,规定收购的数量和价格,最后如果农民未能完成合同则罚款。

          工业生产中,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不是也应该以某种变通的方式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呢?

          • 家园 国家要是有这个财力哪就肯定没问题

            就算按工业生产里技术要求最低工作的小时工资标准,农民忙活一季的人力成本相对于收成也是天价,还不算物力成本。要是国家按工业生产的规矩算粮食价格,农村肯定不存在荒芜的问题,而中国的财政收入肯定要大调整

            • 家园 那是另一回事

              我说的是通过生产合同约束农民与购粮企业,既能保证农民收入,又可使其不轻易放弃种粮。

              而你说的是粮食价格偏低的事。当然,提高粮食价格,对于维护农民种粮积极性非常重要。可那是另一回事。

              另外,我不认为农民的收入应当简单地参照“工业生产里技术要求最低工作的小时工资标准”。原因很简单,在生产效率差别很大的情况下,如果仅按照劳动时间来衡量产出的价值,那对于生产效率高的劳动者是不公平的。

        • 家园 那楼主这个帖子是怎么回事?中央政府找枪手写的?

          既然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凭什么抗旱要人家农民自己掏钱?

          • 家园 你可以结合楼主荒凉的新农村的帖子一起看

            楼主在那个帖子里说了,当地弃耕的农田相当多,年轻人基本都除外打工了。

            楼主希望修水库、搞灌溉,但很多农民肯定不是这么想的,他们对于种田已经没有兴趣了,因为与打工相比种田在收入上没有什么吸引力。

            我个人的观点是中国将来可以适当地调减耕地面积,比如每增加一支航母舰队,耕地面积就可以调减5%,最终把耕地控制在现在的三分之二左右。很多地方是不宜发展农业的,比如一些半山区,还有年降水在400以下的地区。

      • 家园 水库是承包给人养鱼的

        水库是承包给人养鱼的,如果政府早些组织抽水,这个水库至少可以抽20--30天,因为大约有40万方左右是死水。渠道已经多年未维修,政府抽水也就是把水库的水抽到了小河里面,骗国家的钱而已【据小道消息说已经每个人来了100元,全村约13万左右,就抽了4天4晚的水】

        • 家园 可不可以这样理解

          导致歉收(或是绝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救灾不及时。

          可是细细想来,恐怕不那么简单。在我看来,这件事情反映出的是农业生产方式的落后。不知能不能管它叫作一次“农业生产事故”。

          首先,对可能出现的旱情没有防范预案,事到临头只能坐等政府救济。假如提前关注了气象预报,及时对干旱风险做出估计,就有可能防止临渴掘井现象的发生。

          第二,对于农业生产设施的建设和利用没有合理的规划。本应在干旱时发挥重要作用的水库,居然因为被承包出去养鱼而未能及时放水灌溉;抽水机居然要在急需的时候等待政府发放。假如在水库被承包时农民的合理利益也被考虑在内,那么完全可以做到依照合同在干旱时优先放水灌溉,同时合理补偿水库承包者的损失。除此之外,小型蓄水池、抽水机等设施和生产工具,本应该得到合理的规划和建设/购置/维护。

          第三,在急需生产资金(救灾款)时,多余的环节导致信息滞后,延误时机。除了及时请求救助之外,假如有了由农民自行投资并管理的生产基金,应该就可以及时得到资金。

          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仅凭农民个体的努力是无法做到的。农村的基层社会组织(村)在这方面本应起到最主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政府应该扮演好引导、规划、乃至推进行政改革,并提供必要的经费和人员的角色。

    • 家园 哎,现在的政府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