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过去的龙年看未来的中国(连载) -- diamond

共:💬1615 🌺32110 🌵17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全文PDF已经完成,已经上传到新浪爱问

      不知何原因,微盘无法上传。通过爱问转到微盘,大约8点20左右发,届时给链接。

      爱问链接:http://t.cn/zRqbLyF

      外链出处

      微盘链接:http://t.cn/zRqGAAx

      外链出处

      通宝推:jeanjoe,石千里,云中飞,南加菜帮主,南寒,
    • 家园 (后记)星辰大海

      上一篇:(十)沧海桑田 F.走向未来

      (后记)星辰大海

      在仔细地观察完龙年的中国之后,不妨让我们试着把镜头再拉得更远一些,先拉远到地球,再拉远到到太阳系、银河系,乃至整个宇宙,从一个更宏观的空间尺度去看待未来的中国,从一个更长久的时间尺度上去考虑中国的未来。

      现代技术和大工业创造出了超出过去历史总和的物质财富,给整个人类带来了过去不敢想象的享受,每个人都希望能够象童话的结尾所说的那样,从此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直到永远。可惜这不是真的。世界是永恒变化的,而不是永恒美好的。大约一万两千多年前,地球气候突然进入冰河期,史称新仙女木事件,导致大量物种灭绝,人类作为一个物种也几乎不复存在。要知道,当时的人类已经进入了新石器时代,不但掌握火的使用,而且可以制造打磨石器,其生存能力要远远高于其他物种,仍然险遭灭顶之灾。这次冰河事件持续了约一千年,然后以比其开始更加突然的方式结束了。八千多年前,又一次小型的冰河事件再次把人类推到了危险的边缘,此前的文明就此灭绝。现有的人类文明都是在那之后兴起的,其中包括古埃及、古印度等等,也包括我们的华夏文明。考古发现表明,中华大地上的早期文明有:七千年前的包括磁山—裴李岗文化、大地湾文化、河姆渡文化、青莲岗—北阴阳营文化、马家浜—崧泽文化和北辛大汶口文化等等,以及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红山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和良渚文化等等。华夏文明便是发祥于八千年前的冰河结束、七千年前至五千年前的这段时间里,在地球摇篮里不断成长,直到今天。

      地球是我们的摇篮,但是我们不可能永远躺在摇篮里,只有走出去才是出路。姑且不论各种已知和未知的自然灾难,地震、火山、海啸、板块移动、小行星撞击、磁极反转、冰河期、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等等,无论如何,地球上的资源总是有限的,人类能够得到的最大能量也是有限的,除了远古以来积累的化石能源,最多不可能超过太阳辐射的能量。虽然从人类现有的科技水平和生活消耗来看,这些能量都是无比巨大的,似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最后还是会有用完的一天,毕竟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这么说并不是为了散布末日的恐怖,而是为了指出这样一点,无论现在的地球家园是如何的甜蜜和舒适,只有我们自己能够对自己的生存负责,而不能单单仰望自然的恩赐,也不能期望这种幸运可以持续到永远,否则地球最终也会变成埋葬我们的黑暗坟墓。只有走出地球,我们才有未来。

      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我们现在的生活状态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情。现代工业和科技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生活,而且极大地开拓了我们的视界。关于周围的世界,我们从来没有象现在知道的这么多,从天体运行的奥秘到量子世界的法则,从太阳地球的形成到生物演化的进程。我们从中了解到,自己生活的地方远远不是世界的全部,不过是无垠宇宙中一个渺小的星球而已,全部的世界广大得不可思议。我们熟知的物质只占这个世界的一小部分,还有更多的暗物质、暗能量,是我们远未了解的。最为重要的是,历史上第一次,我们有能力走出世世代代生活的地球,一个无限广阔的世界已经我们的面前展开了。要不要走出去,我们正站在十字路口上,这是一个关系到未来生死存亡的抉择。

      走出去,还是留下来,这是一个问题。六百年前,我们中国人曾经面临过一次类似的抉择。当时的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远洋船队,有能力去往地球上任何地方。但是,我们的祖先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外面的世界是那么的漂泊不定、凶险莫名和无利可图,而脚下的土地是那么的确定和牢靠,上面的收获是那么的丰盛和稳定,自己的家园是那么的安全和温暖。所以,他们放弃了航船和海图,专心于祖传的土地和生活,结果是在一百多年前的那次危机中,我们险些失去了自身的生存机会。如今我们虽然渡过了危机,但只能在脚下这片有限的土地上寻求生活,面临各种资源匮乏的危机,土地、粮食、油气、淡水、铁矿等等,莫不如是,人口压力和环境问题的根源也都在此。为此中国建设了不少规模宏大的资源调配工程,南水北调、北煤南运、西气东送……,以满足各地的需要;付出巨额的投资乃至鲜血和生命,在崇山峻岭之中修建架桥、修路、开隧道;动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一切手段从海外获得资源,南沙争端、钓鱼岛巡航、援助非洲……;归根到底,这一切都是在为我们的生存和发展获取必要的资源。我们在赞叹这些成就的壮观和宏伟之余,心底里不知是否也有那么一丝丝的感慨和无奈。

      相比之下,西方的航海者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坚持远洋航行,“发现”了新大陆,为工业化积累了原始资本、开拓了原料产地和产品市场,此后他们开枝散叶,遍布整个地球,获得了极大的生存空间和资源。他们得以保留大片的原始森林和草地,休闲之余还可用来展示对野生动物的爱心关怀;他们不需要象我们一样用河堤和大坝来保卫自己的家园,只需要搬离泛滥的河床、崩塌的山丘就行了,享受安全的生活之余,还能大肆宣扬自己保护自然环境的高尚品德。然而,这些东西都不是属于我们的,六百年前的那个选择让我们失去了这个机会。指出这些,并非是鼓动我们去学习当年的殖民者――用消灭土著的办法为自己拓展生存空间,那不是我们的文明传统,也绝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我们需要从中学到的教训,不是在地球上重复他们的作为,而是不要再犯自己曾经犯过的那个错误,仅此而已。

      今天的中国又一次面临相同的选择。近代从西方爆发的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使得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体人类获得了前所未有视野和能力,让我们第一次睁开眼睛观看宇宙、第一次迈开步伐走入宇宙。西方的工业先进国家已经实现了让人类踏上月球、无人探测器登陆火星和飞出太阳系。现在,人类已经站在了通向无限宇宙的大门口,对于中国也是同样。何去何从,是重复六百年前的那种选择,还是勇敢地走出去?历史的选择再一次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如果中国仅仅在地球的范围内寻求未来,把工业作为在这个小小行星上求生或者称霸的手段,满足于工业化带来的生活享受,前景恐怕不会比恐龙更加长远。相反,如果我们能够把握住这个机会,勇敢而坚定地走出去,五千年绵延不绝的华夏文明将不仅能重新屹立在世界之林,而且有机会成为星际文明,在无限广阔的空间里得以生存。实际上,能够再次拥有这样的机会,本身已经是命运对于我们的极大眷顾了。其他很多民族、很多文明,连一次这样的机会都没有得到过,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了。相信这一次我们能够把握住这个机会,因为航天对我们而言,不仅是一种实用技术,而且意味着未来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方向。

      毫无疑问,航天工程的投入是极其巨大的,搞不好的话还没有怎么进入太空,国家就先崩溃在地面上了,这方面前苏联的教训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要走入星辰大海,必须也只能一小步一小步地往前走,不能把航天搞成消耗资源的无底洞,也不能为了好高骛远的目标而损害眼下的生存,而是要让太空为地面服务、为当前的生存服务,以此为起点逐步向外发展,才能走得越来越远。

      现在的中国正是这么做的。通讯卫星、遥感卫星、北斗导航等等都是为地面服务的,并且为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和安全保障。中国的载人航天采取的是分步走的策略,没有象美苏在太空竞赛中那样不计代价地连续发射,而是在尽可能少的发射次数中完成尽可能多的测试,每次达成一个阶段性目标:神舟一号为试验样机,神舟二号为定型飞行,神舟三号进行了模拟载人试验,神舟四号完成了实际载人前的全系统改进和测试,神舟五号把中国人首次送入了太空,神舟六号完成了多人多天的太空飞行,神舟七号实现了宇航员的太空行走,神舟八号在无人情况下与天宫一号达成了空间交会对接和组合体运行,神舟九号把中国人送进了自己的空间站,神舟十号在天地之间实现了实时双向的太空授课。在前后14年的时间里,以平均每年不足一次的发射频率,中国从无到有地建立了载人航天系统并拥有了太空站技术,下一步,到2020年,中国将建立起长期有人值守的大型空间站。中国的探月工程也是同样的节奏,分为“绕”、“落”和“回”三个阶段,依次实现绕月探测、月面着陆和取样返回,之后才是载人登月。可见中国航天所走的,是一条稳健实用之路,不为争霸、不图虚名,只为国家富强和民族生存,未来还将一步步地走向星辰大海。

      点看全图

      这条道路上也许会很漫长,但并不是想象的中荆棘遍地和艰难困苦,恰恰相反,沿着这条道路前进,我们在其中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将首先为我们的地球生活带来或大或小的改善。到目前为止,虽然我们的航天技术刚刚发展到到勉强迈出地球摇篮的程度,就已经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极为丰厚的回报,从尿不湿到数码相机,我们身边的许多生活用品最初都来源于航天工程的需要,气象卫星让我们能够预知天气,资源卫星为我们发现矿藏,通讯卫星让我们得以观看万里之外的现场直播,导航卫星指引我们去往任何想去的地方……。可以预期,未来的航天工程还将为我们带来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技术。这是一条值得坚持走下去的道路。

      现在有很多流行的穿越类小说,说的大都是如何回到过去,改变我们曾经走过的道路,塑造出一个更加理想的现在,有的是一个人,有的是一群人,还有的是一整座城市,有的试图走技术路线,也有的尝试走制度路线,有的从都城开始,也有的从海外起步,种种方案不一而足。其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想扭转历史,让中国提前实现工业化,从而避免近代史上的悲剧命运。这类小说的流行,反映出我们的内心深处存在一种不甘落后、追求颠峰的强烈愿望,因为我们属于一个绵延五千年的伟大文明,每一个传人的心中都或多或少地存着这样的念头,即我们天生就应当是站在顶峰之上的,如果现实中没有得到满足,就到小说中去寻找。但可惜的是,历史就是历史,是无法改变的既成事实。与其在想象中通过历史改变现在,不如在真实中通过现在把握未来。

      在真实的历史中,我们的先辈以生命、鲜血和汗水为代价,先是用百余年的时间把我们的民族拖出了泥沼,涅磐重生成为全新的共和国,又用六十多年的时间把我们的国家推到了现在的高度,脱胎换骨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工业国。在区区一百七十多年的时间里,我们不可思议地从任人欺凌的病夫变成了翱翔太空的强者,这段历史的过程之迂回曲折、情节之跌宕起伏,超过任何一部最大胆最富于想象力的穿越小说。所以我们无需在纸面上改写过去,因为先辈们已经创造出了比想象中更加辉煌的历史,我们现在身处其中,接下来需要做的是走向未来,走向星辰大海。中国的未来是星辰大海。

      (全文完)

      关键词(Tags): #龙年中国通宝推:考拉,囿于,酸菜刚,掉毛的天使,好文留观,虽文丑但颜良,Lioncat,大漠老兔,途人,aiyoho,青岛大虾,不知道叫啥好,关中农民,无澍,zzyzzyh,芷蘅,三力思,wage,花大熊,刘枪枪,Rusher,陈飞,良金百辟,高粱,来路,乘波而来,睡神ZZZ,莲塘花溪,我不是海洋,找北,马哲理,玄米茶,kiyohide,青木堂主,删ID走人,雷神,邻家拂士,程不悔,好兵帅克,A9411004,滴滴涕,乡下大西瓜,不会游泳的鲨鱼,张了刀,lvcha,实事求是,Heart,吕不韦,谈谈爱中国,青衫,蓝色摩卡,茉莉芬芳,遂爰2012,桃子甜,兰凯,旧时月色,老沛,四夕乐,光年,低谷,acton,忧心,陈比尔,种植园土,端履门,一笑白云外,无无名,捷克,mingong,田雨,王小棉她妈,jeanjoe,九拍,禾影,老树,山海马甲,beiba,hnlhl,十大功劳,我们的田野,逍遥蜀客,镐梓,梓童,主席,安倚天,肥猫,xiuxian5962,lipu,零状态,陵少,米宝,南风,zyy,早起的虫子,五峰,重无尽,西电鲁丁,红军迷,imres,潮起潮落,南山梦,平淡是真,毛驴骑士,mmq,老财迷,澹泊敬诚,他山无石,shuzhu,terron,唵啊吽,忘情,温雅颂,未曾离去,赫然,earthcolor,西安笨老虎,踢细胞,黄世仁,虹桥湾11号,大问号,mezhan,热力学守恒,zhikantie,西行的风,河区分,月下,一马平川,黄土布衣,武侯大道,伊通河畔,trilfe,廖石,李根,德里克,发了胖的罗密欧,石千里,未知如之何,joomla,唐家山,曾自洲,新潜,桥上,天涯睡客,和平共处,方恨少,四条,老调重弹,大胖子,水草之肃,道天,渡泸,文化体制,天涯比邻,云中飞,国境之南,没有人,流云天下,慧诚,阿笨,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眼界开阔啊,学习了
      • 家园 愿望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事先说明,不是想和楼主对着干,而是看到不合理的东西实在忍不住吐槽。分两点说说这篇文章的问题:

        一 中华文明的衰落源于没有参与大航海?

        把中国近百年来的落后归因于没有参与到大航海时代实在有些牵强,西方真正的兴起之路还是从文艺复兴开始。在这一过程中把之前人类劳动中认识到的现象整理、抽象化成理论,形成科学理论体系。而这一理论体系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大大提高了西方人对自然的认识高度和生产力,由此形成几百年来西方主导的现代世界。

        在西方文艺复兴前,中国人对技术的认知大大领先世界。比如《天工开物》里甚至记载到化学反应后物质重量守恒,以及一些领先西方上百年的技术。但这些都只是现象和过程的记录,并没有被抽象化为理论并组成一个自洽体系。比如中医就是一种把医疗抽象化为理论并努力保持自洽的体系(可惜方向错误)。

        这就带来个问题,中国人造了再多的火药,一硝二磺三木炭背得再熟,也不可能理解炸药爆炸的威力来源于火药燃烧加热空气导致的体积膨胀对外做功。认识不到这一原理,就很难充分利用火药。

        西方则不同,从火药爆炸认识到加热的空气可以作为“工质”对物体施加“力”,而“力”的作用距离与物质的“内能”是等价的统称为“功”,意味着能把物质的“内能”转化为“力”对外做“功”。这一理论发现直接导致了蒸汽机的诞生,为西方生产力插上化学能的翅膀,从而对世界其他地方的文明形成碾压性优势。

        你们自己想想,中国人首先发明了火药,但想过什么是“力”?什么是“内能”?什么是“功”?三者可以怎样转化?没有理论指导,火药再好也发挥不出1%的威力,而且也不可能发明内燃机,没有内燃机发现100个美洲大陆也不管用。而且说到底中华文明缺的并不是内燃机,而是对自然的客观理性认识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理论体系。

        当然,换一个角度说也可以把落后算在没有大航海头上,因为如果当时能和西方充分交流,有可能与西方同时掌握科学技术,不至于在近代两眼一抹黑,落后得这么彻底。所以遇到盲目排外的“义和团”之流,实在都懒得看一眼。

        二 “大航海”错过了所以不能错过“大航天”?

        首先要表明立场,作为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我毫无疑问支持楼主关于航天之于人类(尤其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性。但同时作为务实主义者,不能不为这种尚不成熟的“大航天”梦想泼盆冷水。

        令人发指的效费比。和一条小舢板都能航海的“大航海时代”不同,目前人类发射物资上天全都使用化学能工质火箭,由于能量密度低导致推重比不足,90%以上的化学能都浪费在对燃料本身质量做功上,真正用来将货物送上天的不足总耗费的2%。加之燃料本身合成成本高昂,让每一次发射都觉得肉痛。

        如果只是搞个卫星系统,空间站什么的或许咬牙挺挺没问题,按照近地轨道发射费用20000美元/KG计算,搞个100吨空间站不算制造光运输成本就超过20亿美元。如果常驻人员在上面,吃喝拉撒+工作需要+空间站维持轨道消耗燃料,这些物资一年下来光运费就是天文数字,这也是为什么国际空间站要多家参与的直接原因。

        激情时可以盲目,但冷静下来总要算算成本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么。花了这么多钱维持人员和设备在天上,到底能产出些什么呢?就像轮子用不着重复发明一样,我们能否发现一些别人未能发现而且值这么多投入的东西呢?

        好吧,咱就图一心里痛快,能发现点什么固然好,要是不能发现也没什么,咱大国实力有面子不是?随着探索的脚步走得更远,比如地球同步轨道、月球、火星,费用呈几何级上升。关键在于无论飞船、设备还是人都是要消耗物资的,而且可以肯定的说人员常驻太空、月球、火星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都不可能自给自足,经常性补给是板上钉钉的事。送1吨燃料需要耗费100吨燃料的时候可以忍忍,要是随着距离变成1:1000,1:10000...也能忍?想忍也没本钱忍啊。

        只要运输方式不改变,又或物理领域没出现一些颠覆性进展,太空运输问题根本无解。如果真有什么气候突变又或天外来石之类的,选择被发射到太空等死与坐在家里等死,我想还是坐在家里等死更实际一些。

        PS.对于天地往返运输,个人觉得目前最靠谱的还是太空电梯。以与地球同步转动的空间站为依托,使用高强度低密度的材料作为缆绳,当运输货物时由空间站发动机向货物方向喷射做功,将内能转化为货物攀附缆绳上升所增加的势能。

        这样有个好处在于节省。以往化学能火箭运1吨货物需要消耗100吨燃料是因为大部分燃料浪费在对燃料本身做功上。现在只需要先花100吨燃料把1吨燃料送上空间站,空间站发动机用这1吨燃料产生的能量足以通过太空电梯运输数十吨货物至相同高度,大大提高了效费比。

        等同步轨道上的建筑规模逐步扩大,最后再以太空电梯平台作为依托,把飞船什么的先拉到同步轨道上,再出发到远处的目的地,无论如何都比现在直接从地面上发射靠谱。

        • 家园 楼主的观点暴露出的是中国人吃过百年前的亏后的矫枉过正

          当然,换一个角度说也可以把落后算在没有大航海头上,因为如果当时能和西方充分交流,有可能与西方同时掌握科学技术,不至于在近代两眼一抹黑,落后得这么彻底。所以遇到盲目排外的“义和团”之流,实在都懒得看一眼。

          换句话说,这几代中国人一早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刻骨铭心的就是这个被西方甩开的教训,因此西方有的,我们一定要有,亦步亦趋,紧逼盯人,再也不能出现百年前的那个局面。

          这个教训在紧跟老毛子几十年后,在海湾战争之后又一次被刺激而更加瞩目惊心。

          幸亏西方人两千年后大规模普及了互联网,在沟通学习上比以前要容易了不知多少倍。

        • 家园 太空电梯有一点不明白

          线速度的增加由谁提供的呢?同步轨道的线速度是赤道线速度的好几倍啊。

          至于火箭燃料问题吗,现在的趋势是用液氧煤油,虽然还是要用不少,但不象以前那么贵啦,SpaceX在搞火箭烧完了反冲落地回收,出发点就是由于燃料便宜了,浪费点燃料回收昂贵的火箭发动机划算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