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内在的成长 -- 九霄环珮

共:💬9 🌺6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家园 【原创】内在的成长

    最近有位“气功大师”事情败露了,其时也没啥说的,想说说的是那些和气功大师合影的人,比如某知名企业家,不止和这位气功大师交往,前段时间不是还和某李道长交往的吗。除了企业家,和大师们交往的还有许多娱乐明星,尤其是那几位,和李道长啦、王师父啦,等等,就信这一套。据说还有政府官员也参与其中。

    拥有那么多亿身价的企业家和那么出名的明星,为什么要找这种“神汉”呢。其实企业家和娱乐明星,那些人也不是没有本事的,能混到那一步,自己没有点实力恐怕也难。但就是这些人喜欢找神汉,就信这些。

    我觉得,不一定只有企业家和明星信,而是许多人都有这种倾向,但是一般人想找神汉,神汉也不理我们的:无利可图嘛。

    神汉们有市场,这是铁定的!这里,就是想探讨一下为什么!神汉们为什么有市场?

    我觉得人吧,不管有多少钱,不管名气多大,不管官位多高,在表象之下,很可能还是一个“弱者”,一个有弱点的人! 一个人,当他有所恐惧、有所迷惑、有所欲求不得满足的时候,他就是一个弱者!他就需要一个强者来给予他保护和指点。再有钱也还是有怕的地方,再有钱也还是有不懂的东西,越有钱没准欲望越大,地位、名望也是此理。这就是买方市场,有需求,然后社会上就会出现三教九流的各色人等,采取种种方式的包装,构成卖方市场。

    上面谈到的这种“弱点”,本质上是一种内在的“弱”,换句话说就是一种“昧”,或者说叫“不明”,用外语说就是内心里有“darkness”。darkness就是weakness,weakness就是darkness。

    以前我在书上读到一句我认为非常重要的话,说的是人为什么要读书,包括读文学、哲学、宗教、神话这种书籍,为什么要读这些看来一点也没有用处的书呢?这些书确实是没有什么实际用途的。后来我看到一个人谈到人为什么要读这些闲书,他说是为了内在的成长!

    我经常掂量这句话,初时还不太理解,只是隐约有点感触,后来渐渐比较认同了。

    我见过一些人,年龄有五、六十岁了,但是我和他们交往的时候,就感觉到他们在某些方面倒是能体现出一个中老年人的气质,但在某些方面就跟二十岁的青年人一样,不是那种青年人的朝气,而是幼稚、偏执、任性、不通事理,就象在某些方面停止了成长,于是在那些方面就一直处于一个初级阶段,而没有和生理年龄一同成长。

    大企业家和大明星在某些方面可谓风生水起、八面玲珑,可是他们在某些一定是因为有“弱”和“昧”的地方,这才找上各种神汉的。因此他们也是某些方面得到长足发展,而某些其它方面却停滞在一个初等的阶段,就象一个木桶的木条有长有短。

    有些人天生就很明慧,但大多数人资质都很一般,需要不断学习。回过头来看,我们在学校里受到的教育只是“人的教育”的一方面,必要,但不充分。弥补学校教育,除了社会历练,恐怕自己找书读是一个主要方式。

    这世上的书太多了,其实绝大多数书都不需要读。我自认读书很少,但觉得未尝就是坏事。现在感觉读书应当少读书、读好书、精读书。好书虽然表面上没有用处,但实际上是很有用的。如果读一本书确实对自己没什么用,那倒是真没有读的必要。用处要看外在还是内在。外在的用处是提高各种实用技能之类。内在的用处是对自己内在疑惑的解答、对自己内在欲求的满足,对自己内在忧惧的开解,而最基础的是看到自己的内在,最有滋味的恐怕是一种对内在域界的开拓(有些人住着极大的豪宅,但是内在的家园却是一个荒原上的小茅屋!)。随着内在的成长,就这样,一步步变老,一步步成熟,不因老去而烦恼,而是在一个自然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发展,毕竟,所有不可抗拒的事情,都是自然的,恐怕也都是好的。

    既然自己的内在是通的、是清的、是壮的,那还哪里用得着什么王师父、李道长呢。

    • 家园 还是要多读书

      学问分两种,一种是应用的学问,一种是受用的学问。

      现代人往往只重视应用的学问,而忽略了受用的学问。

      受用的学问可以帮助人们安顿身心,帮助人们内在的成长。

      还是要多读书,所谓开卷有益是一种人生境界

      正如唐君逸先生所说:

      想读之好书,都在案头,则读书易;想读之好书不在案头,而只得读第二流以下之书,则读书难。读第一流之书能得益,易;读第二流以下之书亦能得益,难。读第二流以下之书得益,易;读三四流以下,以至读坏书,亦觉开卷有益,难。人读坏书,而能知其所以坏,即反照出好的当如何,如见人之恶而知善的当如何,则读坏书亦能得益,而难者不难。读坏书而能得益,易;读坏书而反照出好之当如何,而著出第一流第二流之好书,难。

      直接单纯的一个思想,从来不会深的。只有对一个思想再加思想,才能使思想深。读书即是在思想古往今来的他人的思想。人只有走过他人所已走过的,才走得远。人亦只有思想过前人所思想的,才能思想得深。我思想前人的思想,而前人的思想,又是思想更前之人的思想来的。人类的文化史与思想史,是无尽的后代人,对于以前人之思想再加思想之成果。当人思想前人所思想时,其心灵是凹镜。凹镜聚合一切来的光线。当人表出其思想,留给后人交与他人时,其心灵是凸镜,而分散出光线。重重叠叠的心灵之凹凸镜之互相反映,形成人类之思想史与文化史,人乃对自然宇宙人生社会中之真理,一步一步,更能达微显幽,而极深知远。人不经显微镜与望远镜,只凭肉眼,莫有人能了解细胞之构造,亦莫有人能看清天上的星云。人不多读书,只凭自己一点聪明智慧,去判断自然宇宙人生社会,又如何能达于细微深远之事物与真理?所以不多读人所着的书,而以直接读大书自许,这是学人的懒惰,必将误人误已。

        好多年来,因中国社会急遽变化,许多人主张读书不是学问中最重要的。所谓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这诚然有毛病。但是不读书,而只自恃聪明智慧以思想一切,判断一切,亦恒不免肤浅。这样虽未必死,但亦是不能真活的。必须要以自己之活的聪明智慧,与书中人聪明智慧合起来。书活了,我自己亦才真活了。

      通宝推:huky,
      • 家园 心有戚戚,

        人不多读书,只凭自己一点聪明智慧,去判断自然宇宙人生社会,又如何能达于细微深远之事物与真理?

    • 家园 补充一点

      据我观察,这些企业家,许多人承担的责任也很重大,心理压力不是一般的大,寻求宗教信仰,或者神汉帮助,或者只是缓解其心理压力的一种方法。

      • 家园 “神汉”在国外的职业是“心理医生”吧?

        在香港是叫风水大师的吧,为何国内舆论就这么容不下所谓神汉呢?

    • 家园 精神与物质

      玄学、心学、精气神概念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精神力量只能作用于精神世界,不直接作用于物质世界,所以,没有会轻功、隔空取物的表演大师,但是精神导师是存在的。

    • 家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书读得多,不能理解,不能内化,又不能维持一个开放的态度,是书呆子。

      书读的多,不能从善的一面去运用,就成了知识越多越反动。

      书读的多,有好的出发点,则可低者修身,齐家,高者治国,平天下了。

      读书是取得智慧的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那些信轮子的博士,捧神棍的企业家,就是不缺知识或金钱成就的智慧低下的人。

    • 家园 那是大师还是掮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