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大投资(一) -- 陈经

共:💬844 🌺5324 🌵3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大投资(一)

    如何看待中国规模庞大史无前例的大投资?不少土洋经济学家快疯了。可以这样说,如果中国经济不崩溃,现在的经济学理论要重写。

    关于投资规模,社会熟知的概念是“投资占GDP的比重”,中国超过了50%,太大了,“过度投资”了。正常经验数据是,发展中国家20%到30%,发达国家15%到20%。中国从2005年47%到现在高于50%,常年在所有国家中最高,再没有第二个,接近的都没有。

    上一次出现这种情况,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几个国家连年投资占比40%,最后危机了。克鲁格曼2008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闯出名头靠的是1994年预言了这次危机。当时亚洲经济发展很好,日本要争第一,四小龙,东南亚小虎。克鲁格曼却说,亚洲国家搞数量扩张,轻视技术创新,所谓“亚洲奇迹”一定会破灭。值得注意的是,他认为连日本技术创新都不行。

    亚洲(其实特指东亚和东南亚)经济高速增长,显著的特点是高储蓄率、高投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克鲁格曼等人的研究以及后来日本、东南亚危机的事实,得出了发展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结论:

    依靠高储蓄率和高投资推动的经济增长不具有可持续性,可持续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

    这哥们最近又来预言中国经济奇迹破灭了,说法是“撞墙”(Hitting China’s Wall),算是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会有大危机,甚至盘算中国大危机对世界会有啥影响。知道来龙去脉就不会奇怪了,这是他思路的自然发展,对中国从来不看好,越看越象东南亚。就算比东南亚强点,技术创新总强不过日本,中国注定大危机。

    吊诡的是,中国政府从言论上看,可以说是这个“新古典发展经济学”理论的忠实信徒。政府宣传对“自主创新”无比推崇,常年自认“不可持续”,各种自我检讨。常见说法有:

    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经济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投资边际效益递减、盲目投资、投资与消费关系失衡、物价上涨、消费力下降、深层次结构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与资源密集型投入推动、高能耗、高污染、技术含量低、科技创新能力差、缺乏核心技术、科技实力不容乐观、差距越来越大、人才匮乏、制造业竞争优势水平低下、制造业危机四伏。。。

    这些真的是政府工作报告的常见词汇,不是敌对势力的唱衰,唱衰文一般还整不出这么多词。这些自我检讨是符合经济学家们的理念的,某些词可能就是他们编的。

    但是,让经济学家疯掉的是,检讨到这份上了,却浑身是劲在折腾。中央政府保八不行就保七,地方政府超级投资计划往外端。“不可持续”好几年了,投资计划越来越吓人,中央四万亿,湖北五万亿,浙江十万亿。大投资弄得“高储蓄率”都不够了,货币体系大扩张,M2高速增长,银行贷不动了就搞十万亿“理财产品”绕过监管。搞到“钱荒”都出来了,还加大投资保经济增长,下限7.5%、底线7%。

    一边认真检讨,都承认“不可持续”了,一边却仍然违背经济学常识地瞎折腾,看来是精神分裂了。

    (待续)

    通宝推:王小棉她妈,廖石,山海马甲,零状态,实事求是,岳不酷,米宝,黄世仁,面朝阳光,all4fun,奔雷子,微笑问天,扬子鳄,上古神兵,格瑞斯华尔德,tt086071,★kg90,MOMOZONE,唵啊吽,鳄鱼眼泪,daharry,没有人,Leono1,天地外流江,文化体制,红金龙,
    • 家园 国企新改革

      有点土共要做犹太人的节凑啊

    • 家园 审计署的统计出来了,地方债18万亿,问题不大

      外链出处

      关键数据,地方中央加一起30万亿直接间接债务。直接欠的20.7万亿,担保的2.9万亿,要救助的6.7万亿。“承担一定救助责任”其实就是包底,不承担就会出不小的乱子,包底算了。

      中央政府国债9.7万亿,铁路总公司的2.3万亿债务也要包底,还有点杂的。这就是12万亿。地方债就是18万亿,直接欠的10.9万亿。

      这个数据符合预期,和央行报告里的数据吻合,直接融资、社会融资规模对得上。一些30万亿、40万亿之类的地方债估计看来是过于离谱了。

      国债、铁路债,这都是绝对没问题的,都有巨额资产对应着。地方债里,地方政府也有不少优质资产,总体上没有问题。局部有些地方政府弄过头了,想办法延期就行了,不是大事。所以,这些年就没有一个出事的地方,因为都有办法。

      如果只考虑政府,还有一些扩张的空间。就是万一有啥事要托经济,政府扩大债务规模还能继续折腾,上限在哪不好说。

      社会上钱紧应该不是地方债的问题,主要还是企业和民间的钱紧,资金成本过高。都要挣钱还债,挣谁的钱?如果需求够也还行。但是产能过剩,意思就是有一些产能是挣不到钱的。这些过剩的产能,就先借新债还旧债拖着,会有局部的债务危机。也只有付出代价化解清理,看来是没办法了。就看代价谁来出了,因为怕是银行贷款出事,所以银行股暂无出路。

      通宝推:小李药师,
      • 家园 生态经济学

        其实,我们已经过了经济自由竞争的时期了。该到了给各种各样的经济分类贴上标签了。那些该建生态公园的建生态公园。那些该充分竞争的自由竞争。那些属于珍希物种的,建立国家一级保护。也许可以这样说吧,进入后达尔文时代也是一种进步。

      • 家园 中国中铁

        中国中铁总资产6265亿元,负债5319亿元,资产负债率84.8%。

        中国中铁(2.51, -0.11, -4.20%)(601390)周一晚间发布澄清公告称,截至2013年9月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84.84%,负债水平与公司所处行业特点有关,与同行业公司相比水平相若,目前公司债务状况正常,风险可控,公司生产经营一切正常。

        BT模式“又好又快”--中国中铁沈阳四环快速路建设纪实:中国中铁圆满完成了沈阳四环路BT工程建设。他们仅用两年半时间,给长达132公里、总投资达83.7亿元的大型工程划上了完美的句号

        总投资逾300亿元的中国中铁成都BT项目

        中国中铁江顺大桥BT工程主塔封顶纪实--政企精诚合作同克西江天堑:全长2290米、概算总投资21亿元的江顺大桥是.....

        中国中铁开工建设南昌九龙湖市政道路BT项目

        聚焦中国中铁顺德公路BT工程项目

        中国中铁签约深圳地铁5号线BT项目。深圳地铁5号线横跨深圳市南山、宝安、龙岗、罗湖四区,贯通地铁1、2、3、4号线和国铁、城铁,是构成深圳市近中期轨道网络的骨干线路,是深圳市2011年举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向世界承诺的配套城市交通的关键性工程。线路全长40公里,项目总投资约200亿元,其中BT项目投资总额约95亿元,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BT项目,也是中国中铁与深圳市实施战略合作的第一个项目。

        中国中铁投资的桂林“一路两江”BT项目动工

        7、9、11号线BT项目投资总额高达480多亿元。其中11号线 ... 中国中铁、中国水电、中国建筑三家央企分别赢得了11号线、7号线、9号线BT项目。

        中国中铁20日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签署了佛山市顺德区快速干线网高富路BT项目合同

        贵龙大道项目(贵阳段)是中国中铁股份公司和贵阳市政府合作建设的市政工程BT项目。道路工程全长3.61km,道路宽40米,为城市主干道,设双向六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担保公告. ... A 股简称:中国中铁 H 股简称:中国中铁 公告编号:临 2013-013 ... 公司于2012年8月决策同意实施江门大道北线工程BT项

        资阳至安岳快速通道BT 建设 ... 1、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建设单位

        中国中铁170亿参建武汉杨泗港和长江大桥等9项目

        中国中铁顺德BT工程项目碧桂路龙盘大桥开通

        2008年9月3日 - 中国中铁将重点发展BT项目,从目前BT、BOT(建设-经营-转让)项目的进展情况看,石大华表示更偏向于发展周期短、利润大的BT项目

        BT项目遭“追债”专家称不必杞人忧天

        • 家园 这个数对施工企业还算正常,银行借款1400亿

          占销售收入30%,略多了点,不过不算离谱

          人欠的:应收1149亿+预付383亿+存货2290亿共3822亿

          欠人的:应付1684亿+预收847亿共2531亿

          这两条(也就是三角债)一冲,人家还欠中铁1290亿。资产负债率马上下来了

        • 家园 中国中铁负债5300亿,搞出了这么多东西,太牛了

          地方上有了公路、大桥、铁路、地铁,而且还“BT”,不用先出钱。对于急需基建的地方,这个模 式太好了。

          中铁下游的有了订单。中铁雇人干活。地方上基建用上了。都是好事。

          唯一需要做的,就是银行向中铁放贷,市场买中铁发行的债券。中铁欠银行的、欠债券买家的,地方上欠中铁的。多了5300亿的“债务关系”,你欠我,我欠你。

          最后,就开始追债,地方上说现在钱紧,中铁说钱紧,市场上全在说钱紧,要出大事了,要违约了。

          真要出事的时候,银行说,算了,中铁你也不容易,都抑郁跳楼了,展期吧。短债变长债,高息变低息。2年到期的债改4年,6%的利息改3%,欠银行的压力小了。债券到期了,实在没钱,中铁忽然又发了一笔新债,不知从哪冒出来的救市主买去了。地方对中铁说,你暂时有钱了,那BT的钱缓一缓,我也难。

          这么来它几轮,老是要出事,老是不出事。最后,地方上终于熬过来了,基建要花的钱不再大增,已经建成的基建创收大增,投资增速小于消费增速。于是就化解债务关系。中铁,今年还你300亿,明年再还500亿。中铁银行贷款还上了,债券还上了。债务关系健康了。

          于是,中国的债务危机忽然就没有了。而同时,美国国债上了25万亿美元,还不知上哪创收,美联储是一轮又一轮,没完没了。。。

          • 家园 也就是大家买单

            虽然我不反对,但是说出来就不好听了

          • 家园 知道这里面的秘密究竟是什么吗

            已经建成的基建创收大增,投资增速小于消费增速。于是就化解债务关系。

            我觉得这债务关系的缓解,50~80%是靠制造业的出口,更别说还有提高国内经济运营水平和提升更多额外出口的帮助。这才是外国人所没有的独门绝技。外国人也可以不停的建基建,但是建越多烧越多,因为他们没有基建背后的、无法复制的、正处于上升通道的真正产业优势。

          • 家园 【整理】中国中铁总裁跳楼自杀身亡

            外链出处

            老大别怪我哦,呵呵

            1月5日晚间,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发布重大事项公告,称公司执行董事、总裁白中仁于1月4日因意外去世。公告称,公司目前经营正常,暂由公司董事长代行总裁职责。公开资料显示,白中仁生于1960年9月,终年不到54岁。

              此外,有媒体报道称,据白中仁家属透露,他近来患有抑郁症,1月4日下午在家中跳楼自杀,经抢救无效后去世。

          • 家园 确实不必杞人忧天

            债务是虚的,只要建设的东西有价值,那么就应该可以调整好。

            关键是组织水平,不要搞出太多道德风险。这种玩意还是拿在政府手上放心,否则容易出现道德风险太大的情况。

            其实核心问题就是债务期限太短造成的,展展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 家园 老兄真是乐观
      • 家园 不知道“投资”都包括什么?

        会不会有短期贷款,像有些人说的资金多周转几次总数就多了?有些人非要说中国发行的人民币都是用来换美元的,投资不需要印钱么?拿什么来投资?国内消费不需要更多人民币么?让人无语啊。

    • 家园 人民日报痛批大投资“与规律相悖、与民意相违”

      人民日报:治理造城之风到了必须下猛药的时候了

      “造城”之风,根源还是用“GDP至上”的旧思维想问题,靠行政推动的老办法谋发展,也闪现着“四风”的影子

        最近,国家发改委的一个课题组对12个省区的调查显示,平均每个地级市要建约1.5个新城新区,144个地级城市竟然要建200余个新城新区。这些数字,加上各地频现的“国际化大都市”规划,不时曝光的“空城”“鬼城”问题,让人们忧虑,“造城”运动会带给城市怎样的未来?

      然而,遍地开花的新区、新城,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容,往往与之背道而驰。“20年站前列,50年不落后,100年不遗憾”,在这样的口号下,一些地方总想一口吃成胖子,城市建设的虚火太旺。或不顾自身条件贪大求快,或人为提高建设标准不计成本,或无视群众利益蛮干硬干,吹大了一个又一个“城市泡沫”。比如,在西南一个县级市开足马力上房地产(行情 专区)项目,仅消化现有住房就需至少15年;而江苏某镇明知政府财力不足,征地速度却不降,直接给农民打白条,说征地补偿“过两年再给”。类似这样的现象,各地并不少见。

        这种与实际脱节、与规律相悖、与民意相违的“造城”之风,表面上红红火火、风风光光,实际上却是精血亏耗的虚火症。一些城市盘子做大了,骨架撑开了,高楼起来了,却缺乏完善的公共设施,没有可靠的产业支撑,公共服务也远远落在后面。

      一位领导同志曾痛心地指出,决策失误、规划错误,所造成的浪费往往是最大的。不少地方一哄而上,新城四起,大片良田被圈占,大笔财政资金注入,大量人力物力投入,一些地方更是寅吃卯粮、透支未来,借新债还旧债,“地都卖到20年后了”。然而,事实一再证明,那些“拍脑袋”拍出来、“一支笔”批出来的新城新区,那些荒草萋萋的烂尾工程、“空城”“鬼城”,其实是缺乏经济社会效益的重复建设、无效投资,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让地方政府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更让单纯依靠投资拉动的粗放型“发展病”越来越加重。

      通宝推:流沙河,
      • 家园 人民日报再次痛批大投资

        人民日报称地产泡沫蔓延 多地新城遭抛弃成空城

          

        近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城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热衷于造“新城”,动辄规划数十平方公里的新区、新城。不可否认,城镇化进程使更多人享受到城市生活的便利。然而,由于缺乏合理规划,不少“新城”成为“空城”。房地产(行情 专区)泡沫蔓延的风险、土地资源浪费的阴影、过分依赖土地财政的隐忧,也渐渐浮现。

         

          

        新城建设严重依赖土地财政,GDP导向催生“造城”热情

          新城建设往往耗资巨大,那么,巨额资金从哪里来呢?

          记者了解到,新城建设中,卖地建城成为一种常见的开发模式。卖地获得土地出让金;银行贷款,抵押靠土地;融资、还债也靠土地——一切都来自土地。

          以某县为例,新城于2005年启动建设,规划面积14平方公里,除此之外,还有一个2.97平方公里的片区是通过围填海建造的,计划投入16亿元。该项目2011年报批,2012年开工建设,至今都是政府在投资。

          

        为了建设新城,不少地方不惜承担债务。专家分析说,地方利益和以GDP为导向的发展思路是“造城”的重要动机:借新城建设推动土地升值,地方政府获得高额土地出让金;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投资,拉动GDP增长,也是漂亮的政绩。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资深研究员王梅说,对地方官员来说,建新城的资金来自财政收入、银行贷款等,不是自己的钱;而且现在出口低迷,消费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有大的增长,投资拉动GDP增长的作用比较关键,所以地方政府对投资的冲动就更大一些。至于决策方面,一些政府官员不懂投资,项目不经过科学论证就上马,造就了不少“拍脑袋”的新城、新区。

          

        透支经济发展潜力,地方政府债务高企,房地产泡沫蔓延

          “造城”,在一些地方如火如荼地进行。但上述种种迹象表明,“造城”并没有给很多地方带来预期的繁荣。

          有地方干部告诉记者,“造城”资金严重依赖土地财政,但新城建成数年,工商业发展不起来,居民区入住率又低,资金无法回流,地方压力极大。

          “这很让人担忧”,王梅说,城市大小应取决于有没有规模效应。现在很多地方建的新城,既没有足够的人口聚集效应,也没有交通枢纽或者产业支撑,“在没有合理动态需求的前提下,为了建设而建设,很多是面子工程,造成投资无效、资源浪费,透支了经济发展的潜力,地方政府债务高企。”

          审计署日前公布的审计结果显示,随着土地出让收入增幅下降,地方偿债压力也在加大。2012年底,4个省本级、17个省会城市以土地出让收入为偿债来源的债务需偿还本息2315亿元,为当年可支配土地出让收入的1.25倍。

          房地产泡沫蔓延的隐忧也已浮现。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三、四线城市建设虽然投资巨大,但产业空心,市场需求不足,只能留下大量烂尾项目。

          卖地建房的开发模式,加上规划缺失、供过于求、配套不足,除了催生房地产泡沫,加重地方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还消耗着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届政府卖下届政府的地”的现象在一些地方非常突出。此外,一位专家指出,部分地方政府将城镇化看成一次圈地“良机”,以新城建设的名义,将大量农业用地划为建设用地,造成土地使用效率下降,侵占耕地、侵害农民利益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