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美国求学执教的见闻和感受(0) -- changshou

共:💬678 🌺7361 🌵2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6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对题海战术的看法

        我虽然是在国内高考和上大学的人 但我没有经历过什么厉害的题海。主要是因为我来自一个高考成绩在全国倒数的落后地区 这里的高中的备考体系在90年代末 同教育发达地区相比 可以说是比较“原生态”的 负担要轻很多的。另一方面我一直是学习最好最稳定的, 心理压力非常小。讲这个背景,是说明我的较为中立的评论位置:一方面我没有痛苦的中学记忆 和题海战术没有仇;另一方面我也没有通过题海战术捞到过好处。

        我对题海的不满 主要是他对一些少年造成心理损伤 使这些人失去了发展后劲。我目睹了大学里不少很聪明的同学 在入学后颓废了下去的悲剧。我一直强烈怀疑这和他们在中学负担太重有很大关系。

        然而我也不敢支持贸然大幅度改变中国的现行基础教育偏好。因为这套体制至少保证了中国基础教育 能输出大批基础可靠的理科生。 这是中国和美国竞争理工教育的两个主要优势之一 (另一个是数量优势)。美国则进一步提供了放松基础教育强度要求 所生成的反面教材,说实话还真是吓到我了(我后边的系列会写一点)。

        一个折中的方案是

        1 降低高中的题海强度(但绝不能以美国为榜样), 但提高大学的 (顶尖大学的话可以参照B)。

        2 为最顶尖的理科的孩子 提供 缩短中学年限 绕开高考 进入顶尖大学的路子(至少大大降低高考权重)。 这将为调整高中教育 腾出很大的余地。这要求大幅下放招生权给高校。 实际上未来这个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通宝推:柴门夜归,
        • 家园 主要还是高中和大学反差太大

          我倒不觉得高中负担太重,而是觉得大学太宽松。这个和你的解决方案一也是一致的。

          以个人经历来说,中学时候对解决难题很有乐趣,很有成就感。尤其是有几个人带着竞赛意味时。到了大学就没有这个动力了。那时候觉得如果能参与某个老师的课题研究就好了。

        • 家园 楼主的第二点折中方案深有感触

          当年我同学里有很多人理科相当优秀,每次模拟考试数理化几乎都满分,可惜不喜欢学文科,导致严重偏科,后来很多人都不得不放弃高考,去参加什么高中中专的考试,在我看来,这就是对人才的浪费。。。

        • 家园 你观察的样本很典型也很精致,但是多数人可能相对宽泛一些

          好学生进入大学后的颓废,在美国这里也存在,当然国内更多。我观察的感受是,与题海战术和填鸭教学的关系都是表面化的,实质是学生本人自我管理的意识和意志不强。很多孩子在有序严格的教学和生活管理环境中,能够亦步亦趋地跟随课程和作息时间表,取得很好的成绩和日常表现。然而,大学是个班级、课堂和生活等方面管理都很松散的集体,要求学生自行安排作息、选课、作业和论文,要求学生具备自我克制和井井有条的素养。事实上我相信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这个不适应自我的痛苦。

          另外,“聪明”孩子颓废程度确实可能更严重,我的感觉是这类“聪明”是神经敏感程度相对普通人高,往往反应奇快、记忆神速,容易在数学、音乐和美术等相对单纯的技艺方面表现突出,但是往往这类神经类型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并不好,在冲动克制、自我激励、规划安排等方面就比较弱,所以往往会在真实复杂的社会环境里挫折消沉下去,长期来看还会更多地出现焦虑和抑郁等问题。这样的孩子在痛苦中如果利用好原有的“聪明”去积极思考自我、探索出路,会在经历一个陧磐后,归于宁静而获得一定的成就;如果陷入自暴自弃的死胡同,常会传出天才折翅的寻常传说,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3千年不间断文明的观测样本实在是足够了。

          音乐界是个非常好的样本群,你看小提琴和钢琴最好的大师,Oistrakh和Richt都是体格强健神经稳定的人,Horowitz其实中年有长达10年的神经衰弱,他超群又怪异,以至我们几乎欣赏不到他与其他高手的三重奏,而Lipati,Rabin这样早夭的天才,实际神经是不堪重负的。数学界其实何尝不是另一个精良的样本群呢?这里说的都是个体

          通宝推:废话多多,联储主席,老老狐狸,gschen,易水,猪啊猪,strain2,黄土布衣,铁手,天白,
          • 家园 送花。苏州中学部分高考失利的孩子失败的原因就在于此。

            很多孩子在有序严格的教学和生活管理环境中,能够亦步亦趋地跟随课程和作息时间表,取得很好的成绩和日常表现。我们当地一些在中考表现特别出色的孩子,也就是中考成绩为千分之一的小孩,去苏州中学的国际班就读,然而,由于不适应苏高中的所谓的素质教育,最后勉强到本一线,读的是本二的专业。原因就是学生本人自我管理的意识和意志不强。

          • 家园 是啊

            我还清晰的记得当日的不知所措,等工作几年之后再回过头看,才知道自己当日为什么会陷入那样的沉沦,可惜一切都已无法再回头。

          • 家园 深有体会

            另外,“聪明”孩子颓废程度确实可能更严重,我的感觉是这类“聪明”是神经敏感程度相对普通人高,往往反应奇快、记忆神速,容易在数学、音乐和美术等相对单纯的技艺方面表现突出,但是往往这类神经类型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并不好,在冲动克制、自我激励、规划安排等方面就比较弱,所以往往会在真实复杂的社会环境里挫折消沉下去,长期来看还会更多地出现焦虑和抑郁等问题。这样的孩子在痛苦中如果利用好原有的“聪明”去积极思考自我、探索出路,会在经历一个陧磐后,归于宁静而获得一定的成就;如果陷入自暴自弃的死胡同,常会传出天才折翅的寻常传说,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3千年不间断文明的观测样本实在是足够了。

            音乐界是个非常好的样本群,你看小提琴和钢琴最好的大师,Oistrakh和Richt都是体格强健神经稳定的人,Horowitz其实中年有长达10年的神经衰弱,他超群又怪异,以至我们几乎欣赏不到他与其他高手的三重奏,而Lipati,Rabin这样早夭的天才,实际神经是不堪重负的。数学界其实何尝不是另一个精良的样本群呢?这里说的都是个体

            其实我就属于一个典型的例子。

            bf是极其稳定的一群,而我就属于那种极其不稳定的人。容易焦虑、抑郁、消沉,然后bf就非常不理解我为什么总是搞这些负面的东西。

            我也有长久的神经衰弱情况的出现,不过现在正在逐步好转。我对于自己的精神状况的采取的措施是,放低对自己的期望,将生活尽可能的单纯化(即使失掉对外界的应对能力也在所不惜),经常寻找些浪费精力的事情,如做手工之类,降低神经焦虑。

            前几个月对某个议题感兴趣就非常努力地查找相关资料,然后就会引起一定程度的神经衰弱,官能性的不适感。经过放松和外出休闲后好多了。或许这个永远是我的阿喀琉斯之踵。达尔文也有神经衰弱,我只能以此自勉。

          • 家园 颓没有那么简单

            就不详述了。

        • 家园 几点个人看法

          1.题海战术本身就是一个贬义词。网上的争论其实应该落实到多大规模的练习题才是适合的。或者说,在中国当前的教育条件下,采取增加练习量的方式所带来的积极效果,是否可以覆盖其负面影响。

          2.入学后颓废的悲剧确实存在,我也有所见闻。我觉得,这一方面是对长期学习重压的反抗。另一方面,入学后远离家长束缚也是一大因素。不知道美国的大学是否存在此类现象,占比如何?

          3.降低学生课业负担现在呼声很高,学校也有一些具体措施。同事的子女正上小学,据其描述,现在学校对老师布置作业有限制性要求,时不时还来个无作业日。

          但部分老师与家长对此不太认同,家长自己加小灶的也很多。只要家长有这方面的竞争意识,光靠学校降低题海强度是没有用的。

          当然,上面说的只是小学。初高中的强度还是蛮大的,因为我所在的是高考大省,竞争激烈。

          4.提高大学的练习强度困难也很大。正如楼主所言,B校能搞那样的教学模式,有其客观条件,其他学校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学得来的。

          另外,学生的主观因素也很重要。如果颓废的人多,或者心思花在了找工作、考证、出国、谈恋爱上,想让他们像B校学生那样补习基础课,真的很难。

          写到这,突然想起,中国学生还有苦逼的四六级、雅思、托福、GRE要考,这又要消耗很多精力了。美国学生没有这么多外语内容吧?

          5.对于少数理科尖子,跳级入学一直存在吧。我以前的中学就有几个高一、高二就去中科大的。

          不过我觉得在中国,高考不只是一个选拔人才的机制,它还肩负着平衡社会阶层的责任。所以在招生权下放问题上,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下放的趋势是明确的,差别仅在于下放的速度。

          通宝推:铁手,随性自在,
          • 家园 受阁下启发,我也有点个人看法

            1、很多家长希望孩子能练好基础,多做题是条容易接受和操作的法子,但是很多练习的书是否保证质量?年年都有各种炒作的笔记、宝典、秘籍大卖,但是很多家长自己并不是专业做教育的,学生自己也是做到哪本算哪本,会有不少不必要的浪费和折磨。我觉得应该多做一些经典系列,好的练习题是不会过时的。

            2、感觉现在媒体在很多方面是自由了很多,但是很多观点都太轻浮,保守点说是缺乏科学性。不少人自己未必素质如何,只是因为抓住了好时机成了所谓名人,就开始到处指导下一代的成长;甚至有因为各种利益而断章取义乱扯的。言者糊涂而听者难以思考清楚,这么庞大复杂的信息量,让学生比较容易陷入迷茫甚至颓废的精神状态。3、我觉得术业有专攻,教育业还是多听一线教师、学生、家长的真实意见,再来梳理、归纳、解决、提高的好,过度渲染情绪或偏激化下药方并不是好事。

          • 家园 降低学生课业负担 ?

            降低学生课业负担,

            能提高胜过其他学生的机会吗?

            不管是文化课,还是其他什么课,都是用来保证在资源竞争中,比别人有优势.不在文化课上努力(降低课业负担),就在其他课上努力 (增加其他的负担,比如钢琴,画画,).想不比别人多努力多下功夫,又想和别人抢到有限资源的一块, 不可能的.

            美国的华裔小孩,我认识的通通要学两门以上乐器.干嘛?因为钢琴肯定是要学的.人人都学. 可是,一个乐队只有一个钢琴手的位置,很难争取到.只好多学其他一门

    • 家园 关注好帖

      能看到这样经过一个人多年思考总结出来的精华,这就是我喜欢西西河的原因。

    • 家园 美国求学执教的见闻和感受(2)在 B和C的经历(下)

      现在我讲讲B和C大学的 研究生教育情况。 我只了解数学这样的基础理论科学,工科和实验科学的情况可能不大一样,敬请注意。

      研究生学术水平远超中国同地位大学

      这当然是来美之前我就预计到的,但来了之后我才知道究竟强到何种程度

      雄厚的学术背景

      不少研究生在刚入学时或入学后一年内 就已经掌握了不少较深的理论。两年以后,我见过的国内来作访问的一些985学校教授已经无法和我们讨论问题了 因为有太多我们懂而他们不懂的东西。

      精神原子弹

      一个突出的感受 就是关于人的精神面貌。 这里是我见过的人的精神力爆发性最强的地方。有一批为学术痴狂的学生 时不时处于唯恐自己学得太少太慢的精神状态。 我也是其中之一。在来到这里之前,我觉得自己长期处于一种与周边格格不入的学术化偏执状态,来了之后我觉得自己不孤独了。我甚至很担心我的某些同学会过劳死。

      惊人的效率

      强大的背景和只争朝夕的精神 造就了惊人的学习效率。和中国的A大学做个对比。 比如在A大学 五六个好学生 进行任务分解 折腾十二三个星期的讨论班(每周讨论一次) 可以理解清楚某一复杂前沿学术文章。 在那时候我感觉良好得很,因为若把这文章交得我手里 我一个人便能在相同时间内轻松搞定。 而到了在C大学里 一个研究生中的猛将 靠单干两三个星期就能拿下。当然我没多久也成了这样的人。 但如果不是B和C的环境 我恐怕还在沾沾自喜自己鹤立鸡群一个顶五六个 而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效率还有提高至少五倍的潜力。

      强烈的主人翁意识

      B C的不少教授自身便是学界领袖,决定着学术的发展方向。这深深影响了学校的气氛和学生的心态,仿佛自己就处于世界中心 未来也要争做主人翁一般。这固然有自大和可笑的一方面,但也意味着很多学生 面对再难啃的学习上硬骨头 都有“志在必得”“攻必克”的自信。而这种自信在中国国内的大学是非常缺乏的:我见过太多国内的聪明孩子不敢去学最难的学术文献。

      也有一些平庸者

      当然我要承认再好的学校都有一批水平一般的学生。不过他们中的一些在退出学界走向社会后 反而可能成为 比我们这些学究社会影响力更大的人。

      人的差距是最大的

      我一向不认为 中国大学和世界一流的差距 主要在于体制。首当其冲的问题是 钱比人家少太多。这个问题在近年来得到了较大改善,但也面临 需要持续大投入和一定时间积累的问题。

      那么在钱的问题不那么突出以后,什么是主要矛盾呢? 我以为是人的差距。确切地说 是中国未能在本土完成 基础科学一流人才的原始积累。我希望我的见闻能使读者理解 为什么即使中国现在全盘复制美国的大学体制,中国的大学的基础科学研究生教育也是无法和B C这样的学校竞争的--- 研究生们的 学术基础 天赋 野心 勇气 甚至勤奋程度都远远拼不过。

      那么是不是 中国的基础科学没希望赶上美国了呢?中短期内(比如15年内)我觉得是这样的。 但长期看则不然。不过这要等我以后的文章解释了。

      待续

      通宝推:煮酒正熟,五藤高庆,punishment,匆匆过,板砖黄,铁手,strain2,晴空一鹤,一介书生,az09,李根,biglw,天白,Trilob,发了胖的罗密欧,关中农民,浣花岛主,种植园土,马哥,南寒,海纳百川,黄土布衣,黄袍怪,为什么不可以,上善若水,太极,赵沐浴,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