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美国求学执教的见闻和感受(0) -- changshou

共:💬678 🌺7361 🌵2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6
下页 末页
          • 家园 自由可以说包含思维的广度和创新的勇气是需要拓展的

            每一个人的思维的广度不是与生俱来的。

            为什么人会喜欢新奇的事物,就是因为新奇的事物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维的广度。

            而当思维跳跃到一个未知领域中,这就会导致惧怕,那么你有创新的勇气吗?

            这个创新的勇气本身也是一种需要锻炼的东西。

          • 家园 不能同意,太绝对化了。 创造力需要基础,但

            但不是所有创造力都需要大学基础!!!

            有创造力的人的创造力 不是中小学师长培养出来的。

            您是大学老师?如此看不起中小学老师? 俺家孩子在幼儿园,俺觉得尽责的幼儿园老师在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上都还是做的不错的了。让孩子能从各个角度看问题,能提出一些大人所未曾考虑过的角度。 当然,恐怕这些创造力老兄是看不上眼的。 但是,正是这种小的创造力和思维习惯,能为未来大的创造力打下基础。

            大多数人 终生都不会具有多少创造力

            应该是您的视野比较狭窄。 大多数人在人生的任何时期,都会有创造力,只是这样的创造力和那样的创造力、大处的创造力和小处的创造力的区别罢了。做菜的火候、配菜、调料搭配都是一种创造力,每一盘菜的火候、配菜、调料搭配都不是完全一样的。我们的社会需要大的创造力,也需要各种不同程度和领域的创造力。

            在理工科方面上 我从来没有见过哪怕一个人 在高中毕业时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创造力

            信心是需要鼓励和培养的,创造力也是。 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创造力培养的内容和方式是不同的,孩子的创造力的领域和程度也是不同的。这些阶段是创造力的幼苗时期。需要的呵护和浇灌。但是您的"没有什么值得一提"就是强烈的扼杀信号了。只能说您对创造力的理解太狭隘、太粗浅了。

            说的狠了些,但希望能有帮助。

            通宝推:铁手,
            • 家园 要注意这句关键句子

              科学的创造力是建立在聪明人强烈的兴趣 相当的知识和信息储备 和长时间的艰苦思考上。非科学的创造力,比如说你提到的小学生的,厨师的创造力,其实也需要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只不过信息储备没有那么多,思考没有呢么艰苦了,至于兴趣或许也不许要那么强烈,当然没有兴趣也就没有创造力了!其实后两个因素是决定性的而对于大多数人是困难的,而且他们之间是互相作用的,小学老师和幼儿园阿姨能在这两个方面发挥的作用真的很有限!

              • 家园 思维模式也很重要,信息储备是材料,思维模式是工具

                而人的思维模式(pattern) 很多是在小时候形成的。

                人的大脑有点像计算机,越是底层的软件越决定计算机的运行效能。 而人的很多认知模式和思维模式,主要是在小时候形成的。大致的说应该是:人越小时形成的思维软件越基础,越大时形成的思维软件越偏向应用层。

                俺倾向认为2岁前形成的人类思维软件主要是硬件驱动程序,2-10岁左右形成的是其他操作系统程序,10岁以后形成的是应用程序。(年龄划分是俺拍脑袋的,大致吧)

                婴儿阶段其实是相当关键的,比如自闭症什么的很多就是这个阶段出了问题。 到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形成操作系统也很关键,如果形成的是烂系统,那么即使你应用程序编的再好,运行效率也很低,还会经常死机。

                不要小看幼小教育。你和楼主都把“聪明人”想当然了,没有意识到“聪明人”是怎么来的,可能还有点血统论,以为父母聪明基因好就行。本人的观点是:

                不同人的硬件基础(即人体和大脑本身)确有些差异,但大多数人的硬件差异并不大,后天的不同更多的是由于软件差异的原因。即:可能差一点的人大脑如同intel i3 cpu, 大多数人是 i5, 少数优秀的是 i7。 但如果i7 的cpu运行在一个烂系统上,很多时候也未必跑的过有好系统的i3。

                而这个软件差异就包括婴幼儿事情的教育和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阶段的教育。

                信息的储备很重要,但是有一大堆储备对于一个烂系统来说是负担不是财富,会死机的。聪明人也不是凭空的。

                • 家园 能具体的举个“思维模式”的例子吗?
                  • 家园 我来说一个简单的例子

                    两个低年级小学生一起做7+9+8=?的算式,一个是安步就班的加两次,进位两次得到结果。再快也至少需要三秒吧!而且作为孩子进位和借位是出错率很高的。另一个看到7、8、9马上就把题目在脑子里转换成了3个8计算,答案一秒报啊!三八二十四呗!会背99乘法表的都绝对不会错。不知道,这个例子算不算大脑“底层软件”的思维模式不同。

                    • 家园 太复杂了吧

                      考虑7+9+8变成3*8,这个中间要经过不少运算的,其中涉及交换律结合律,应该不是一二年级的孩子能自觉运用的。

                      • 家园 如果脑子里本身的思维方式就是这样的

                        不会想到什么交换律结合律,而是觉得这么算是理所应当的。

                        我也有个例子,问两个小学生"4/5和5/6哪个大"?其中一个几乎立刻就回答说"5/6大,因为1/6比1/5小"。要仔细分析的话中间要绕几个弯呢,只能说他天生就是这么思考的。

                      • 家园 这是我亲眼见到的实例!实际使用起来没你想的复杂

                        还有一个实例,2年级上学期的娃一般只学过99乘法表,如果是呆板一点的娃,对于15*6这样的算式,是束手无策的。但是思维灵活的娃立刻就把15*6变成了5*6+60=90。也是1秒出答案。

                  • 家园 比如我们用来识别色盲的涂卡

                    比如,在涂卡上背景是很多绿点,然后在其中有一个由浅红点组成的8字。

                    成年人无色盲者能很容易的认出8来,就是利用了我们长久形成的识别模式和思维模式。

                    还有,比如常见的一个图片,咋看像少女,再看又像老太婆,这也是不同识别和思维模式带来的不同结果。

                    思维模式是有利有弊的。 模式识别能极大的加快人思维的反应速度,但模式识别又容易使人们的思维固定到一定的方向,形成创新缺乏的负面效应。当然过分强调特立独行也是有问题的,因为我们常见的思维模式和识别模式大多数是经过长久历史考验证明对人类大体有利的。 稳固与创新是矛盾又联系的两面。

                    对于纯心理源型的自闭症,俺个人拍脑袋的认为:有可能是某些不良的反馈在幼儿心理形成了某些封闭型的思维模式,并不断反馈加强这种模式。比如在婴儿时期,在其想说话的关键当口,某个时刻,其依依呀呀的说话行为被不恰当的阻断,让他在内心形成一个思维模式,认为说话是不好的,会被惩罚或呵斥。当因为某些巧合,类似的情形又连续发生,则这个模式就被不断加强。 因为该模式形成的早,正好是人的关键基层软件形成的时期,就容易被固化。因为过了那个时期,人的基础软件层已经基本固化,人的思维构建已经转移到了应用层形成期,所以造成很难更正。

                    • 家园 不知道你说的自闭症是什么

                      是现在叫孤独症的那个吗?那个可不是简单的不说话,是完全无法交流,还会暴躁、打人等等。

                    • 家园 我觉得您的看法,所谓的思维模式

                      或许可以看成某种类似于本能的东西,是最底层的条件反射。而这种东西,以我外行的看法,是只适合于低级或者简单的东西的。对于复杂的高深的思考活动,应该没有什么作用。比如约翰纳什,发明博弈论那个,好像他人格分裂期间也是有不少成果的。对于创新这种事情更是如此。

                      • 家园 如果从计算机体系来类比的话,本能类似于固化在ROM中的

                        最基本程序。而我所提到的思维模式其实也是有分层的,有低层模式和高一些层级的模式。引起纯心理型自闭症的是比较低层级的,可以看成是操作系统层级的。

                        这里提到的思维模式如同编程中的函数、过程或类,并不是扁平单层的, 而是一层套一层的,并且相互引用的。最后形成的软件其实是包含千万个类、函数、过程,并且运行时相互引用、形成多个实例、多线程或多进程,进而完成需要的任务。

                        前面举的是简单的例子。 个人以为高深、复杂的思考活动也是类似计算机软件的形式, 是由许多不同层级的思维模式相互嵌套、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当然,计算机软件仅仅是个类比。 人脑的运作形式会有些不同。我对相关研究了解的很少。

                        • 家园 我俩在这里是空对空

                          不过我的观点是,人的思维,也许有模式或规则,但这种东西显然不是现代的科技水平可以解释的。从我的经验来看,人的思维显然更受限于知识水平,包括深度和广度,而不是小时候受到了什么样的教育。

                          好吧,我也是在胡言乱语,也无法梳理清楚自己的思维……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