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美国求学执教的见闻和感受(0) -- changshou

共:💬678 🌺7361 🌵2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回老仙

                我现在最常见的恶梦是快要考试了,担心自己过不了。

                高中压力大都没这这样,梦见的净是大学的事。

      • 家园 我觉得国内教学最大的问题是考试作业抄袭成风

        其他的诸如专业选择啥的不是起决定作用

        毕竟人才的培养都是天赋+勤奋

        至于科研的最大问题,是科研项目资源分配不均衡

        结果是造成近亲繁殖,党同伐异

        结果逆向淘汰选出来的人很可能是坑蒙拐骗偷在行,真正干事情就不行了

      • 家园 上游到下游

        changshou兄的感受和我这个在美国产业界混饭的人的感觉从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现在的状况是最好的学生大家抢破头,剩下的谁都不敢要。我要强调一下,是不敢要。一不小心要来一个,把我们自己活活累死。

    • 家园 题海战术是没什么可质疑的,关键是从高中向前还是向后延伸

      河里的基本应该都是通过残酷的高考、托福、GRE等考试的胜出者,各类学习方法都应略有心得的,最终的效果和效率相信肯定是题海战术最为实际。

      目前的积怨是题海战术蔓延至初中甚至小学,以至于戕害了孩子的身心发育,这是这个问题的关键之所在。正确的方法仍应是美国式的,小学初中低强度快乐学习,以适应孩子的发育;高中才开始进入密集知识学习阶段,大学本科全面实施高强度训练,研究生阶段出现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显著分野。

      至于强调纪律和知识学习的所谓填鸭式教学,其实对于普通人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对于天才孩子确实不公平。试想毫无智力和人格过人之处的大多数,如果不在课堂上用严格的纪律和密集知识训练,如何适应大工业社会的需要?这就是北美制造业会一定程度上输给东亚的基础性原因。但是对于学术性天才的培养,东亚距离北美差距相当大。目前的“北美研发、亚洲制造”的制造业分工模式,已经印证了教育差异。

      对于普通素质的孩子最好的教育途径是在国内完成中学之后进入北美大学开始本科教育,对于天赋高的孩子,可以考虑移民北美早日进入好学区或私立学校学习。

      再次感谢楼主的观察和总结,希望西西河能成为中文网络上难得的“独立思考、慎思谨辩”的园地。

      通宝推:高地,不远攸高,我爱我家fh,
      • 家园 学术性天才的培养?

        天才是不需要培养的.

      • 家园 我很难相信大工业需要题海的训练

        以船厂而言,技工学校的工人往往最受欢迎,但是小学和初中时期的题海战术显然并没有对他们的成长起到作用,实际上只要会做加减乘除以及识字,文化基础就够了,如果你只做工人的话

        什么一元一次,二元一次方程,什么三角函数,什么受力分析啊这些对一个工人而言几乎毫无用处,当然了机械制图是有用的,但是至少我们那个时候的初中没有教这些方面的内容,初中的时候没有学也不影响工人以后的识图。

        而对于工程师而言,他们一定程度上需要的是昧国的精英教育,即您所说的小学初中阶段的快乐学习,高中学习强度加大,到了大学全面展开的模式,而不是中国这样从小学就开始填鸭的教育。

      • 家园 “题海战术”戕害“孩子的身心发育”?这个结论有什么根据?

        以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填鸭式教育”的作用是:增加人脑中记忆的基础知识量

        “题海战术”的作用是:对人脑中所记忆知识量进行“验证、归纳、推理、运用”

        而按照人脑的发展规律,当人脑的基础知识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开始发展出抽象思维能力,这种抽象思维能力就是“验证、归纳、推理、运用”,从6岁左右就开始发展了,既然如此,中学时加强用于煅炼抽象思维能力的“题海战术”,何来“戕害孩子的身心发育”?

        另外,你的观点:“学术性人才中国落后的原因是因为教育的差异”,我倒觉得,这个是因为社会对待技术性人才的态度上的差异而造成的,在美国,像“谢耳朵”这种完全不能人情事故的情商白痴,可以凭借他在学术上的成就获取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同样也获得了社会的尊重。而在中国,只懂学术不懂人情事故的人,是无法生存的,在走上社会之后,他很可能连搞学术的机会都不会有,因为中国的人才实在是太多了,“从来都不缺做事的人”嘛。

        另外,北美在研发的领先,与其说是教育上的差距,不如说是整个社会在知识积累上的差距,别的不说,在美国的电视节目上,自然、科普、探索类的热门节目随处可见,而在中国,电视节目上的热门节目是选秀、神侃(他们自称之为战略分析),除了教你怎么玩就是教你怎么与人斗,至于科普类节目是没人感兴趣的,因为技术在中国不值钱。

        一句话,中美的差距,不是某个技术层面上的问题,比如教育什么之类的,而是人情社会与技术社会的差距。我个人对这种差距的前景很悲观,因为如果要说人情社会,中国和非洲的某些部落的人情关系是非常非常相似的,在非洲那些人情化的部落里,他们会全村人凑钱供一个人读书或偷渡,然后这个人再赚钱给全村人花。在中国的人情社会里,聪明人都奉行“匹夫以自能为能,官者以官人为能”,控制他人才有最好的收益,于是大家都你控我我控你,技术人才、学术人才?在那些“聪明”的中国人眼中,他们注定是匹夫的命运。

        通宝推:赵沐浴,
        • 家园 我尝试着来回答你的问题吧,呵呵

          海量做题是必然占用大量课余时间的吧,挤掉的时间是不是都是可以用于玩耍、打球、画画和弹琴呢?在这些活动中孩子原本可以获得更好的身心发展的,是吧?中美孩子身体发育的对比就不提了。

          心理发育其实很多得益于早年的游戏或运动经验,表达与克服害羞啊、团对配合与领导啊、挫折体验啊、自我角色定位啊,等等,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教育异常重视体育和社团活动的原因,必须让孩子们在中学毕业前能够领悟自己在社会生存中能够得到的快乐和必须承受的痛苦,以及学会如何与之共存。所以,国际环境中东亚学生总是显得青涩,是跟教育时间与内容的结构分配有关的。

          这些体验与成长在出了象牙塔进入社会后,当然不是不可以培养和成熟起来,但区别是直接进入实战,稍有不慎代价不小。呵呵,所以国内的办公室政治总是让人有种说不出来的别扭吧?因为玩家不管40几岁还是50几岁都多少还有些孩子气。但是,我们3千年的不间断文化积累,有着无数的案例可以激励人们对付这些负能量(古时候的农民在谷场听段“打金枝”、“赵氏孤儿”都颇能缓和一些委屈),从而又在另一个地方赋予了我们救赎,我们的社会倒并没有那么多的精神心理疾患,过激行为的比例也未必多高。

          教育传统还是赋予了我们比较优势的,在过去是盛产循规蹈矩的文人,去充实精妙的儒家官僚体系,但屡屡应付不了巨变;现在是在全球化订单生产体系中,源源不断地去充实制造业大军,却很难实现自主知识体系的创立。这样的国本使得我们在分隔的世界体系里,很有机会利用地理优势创建文明优势;但是面对融合而充满变数的世界体系里,就会很吃力。

          这个世界上,就只有中国与西方这两个独立的文明系统有完整的生命力,一个根植于农-官体系,一个发轫于商-工体系,当然教育传统会有很多差异。西方文明目前在政治经济上占优势而自大,而不愿去看看中国的优势,那么中国不应该自我盲目,应当主动地教育方面多多地借鉴与改革,从而在长周期因素里奠定好竞争的基础。

      • 家园 “北美研发、亚洲制造”

        这个问题好像跟目前美国和中国的教育方式的联系不是根本性的。

        • 家园 过去也有“日本研发、中国制造”的说法,现在沦为笑柄了

          “北美研发、亚洲制造”维持不了多少年。

          美国比我们强的,是“积累”二字。我们以前差距太大了。

          美国前面积累的老本,还能挥霍多久?

        • 家园 似乎主要是因为靠近市场才能搞研发。

          如果主要市场是中国,研发不会在欧美。

        • 家园 愿闻其详

          产业分工很大程度源自劳动效率的差异,劳动力的性价比在长周期里应该是受教育风格影响的。

          在欧洲,德国手工业的比较优势就是来自于学徒制的教育传统;又是德国最早国家化了义务教育制度,如果没有成批地把普通天资的孩子们培养成为合格的工人和技师,发酵不出无与伦比的化工冶金和机械体系。

          犹太人由于在欧洲各国都被禁止拥有土地而不得不从商,因此在原本家庭式宗教教育的传统里,侧重了数学和表达的训练,所以能够后来在金融、法律和医疗等高端服务业里称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