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历代开国初期战绩看朝鲜战争 -- 古城老农

共:💬410 🌺5629 🌵22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8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你说的是被追上以后的决战

            属于正规战,但如果是在唐军行军途中玩伏击,饥饿加慌乱那李二还真不见得能吃得消。

            • 家园 高手之间很少有能打成伏击的。因为要打成伏击需要对方的大力

              配合。如果李二那么容易被人打成伏击,他早就没有可能成为一代名将了。

              • 家园 的确,其实打仗90%都是死功夫

                训练,侦察,行军队列,宿营警戒。这些基本功做好了,对手基本上不可能有什么伏击奇袭的可能性。

                • 家园 “训练,侦察,行军队列,宿营警戒" 不可能同时练。

                  人的时间,资源有限。我没有任何军事经验和训练。但多年的工作实践告诉我一切按条例和手册做,就别工作了。花时间练基本功1,还有基本功2。。基本功N.该学该练的多了,不可能都会都练。打仗,干事业,胜利,成功的运气个成份很大。

                  • 家园 打仗是一个系统工程

                    这个和神舟上天、J20试飞一样。check point可能有成千上万个,当然是要严格按照手册去做,这个是来不得半点侥幸的。

                    军事指挥不是个人英雄主义,平时训练,战时司令部副长和参谋的分工,授权,监督。好的军事素质是刻到骨头里去的。

                • 家园 伏击和游击战是相辅相成的

                  现代军队和古代军队的最大区别之一,是现代军队阵形非常分散。别说10万机械化军队处于战斗队形,就是一个步兵师1万多人处于行军状态,你得选择多大的预设伏击地点?每次伏击都指望别人不会派出部队在经过地点的周围进行搜索侦查?

                  所以伏击常常是双方强弱悬殊、无法正面对垒的游击战中采用的战术。规模不可能太大,象平型关这样的歼敌千人的,已经属于极少见的战例了。若不是抗战初期日军极其骄横,和林彪卓越的指挥素养,打成这样的规模是不容易的。后来的大型伏击战最多是伏击300-400敌人(包括雁门关、七亘村等众多著名案例)。新四军在粟裕指挥下,韦岗设伏消灭了20多个鬼子,蒋介石都发了贺电。

                  以上还是正规部队。根据地的游击队(县大队、区小队、民兵等)通常在敌人出击时才伏击骚扰一把。至于游击区,游击队的主要目标一般不是为了消灭敌人,而是为了(1)防止乡村彻底伪化,维持八路的地方政权的生存,为八路正规部队提供给养;(2)防止小股敌人到乡间活动,把敌人的影响力限制在县城以及若干据点内;(3)骚扰敌人弱小且凸出的据点;(4)在八路打仗(主要是拔据点)时组织群众给予支持,顺便搂点浮财,比如鬼子半年修成的据点,拔下据点后,木材和砖头群众1个上午就能全部搬走。

                  抗战结束后,除非是围点打援,解放战争中的大型伏击战是不多见的。对于国军孤立的据点,共军是敢于主动奇袭的,韩先楚的偷袭威远堡就是著名案例。但围点打援、奇袭和伏击还是有区别的。

                  也有例外。例外之一是陕北。陕北是我军历史上有三个伏击战的“高产地区”之一,其余两个是江西井冈山和山西的太行、吕梁。最经典案例是青化砭战役。青化砭位于延安东北30余公里,南北是15公里长的蟠龙川,大川两侧高山连绵,咸榆公路蜿蜒穿过,一个标准的“两山夹一川”地形,更为难得的是“两山”以北及东西两侧的战场容量,足以容纳我军6个旅形成口袋布势,而这“一川”的长度,刚好兜住敌31旅的行军纵队,如此苦心孤诣的谋形布势,使得这场解放军撤出延安后的第一仗,在彭总指挥下打得如行云流水,以260人的伤亡歼敌31旅3000多人(对比刘伯承抗战时期在太岳山区打的七亘村伏击战,十里峡谷,最窄处才3米,旁边崖高数十米,完全无法有效还击,歼敌数字取决于八路军子弹上膛和丢手榴弹的速度,所以歼敌300,自身伤亡10人,缴获300批牲口和全部物资)。

                  胡宗南吸取了31旅遭解放军伏击的教训,改变了战术,部队开进时,全军轻装,携带干粮,布成横直15-20公里的方阵,集结几个旅为一路,数路并进,缩小间隔。而且只走山顶,不走大路,白天行军,夜晚露营。陕北沟壑纵横、原峁林立,脱离公路行军就只能重复爬山和下山的动作,每天累死也只能走10公里。彭德怀就隐蔽休整,伺机再战。

                  而胡宗南呢,军队前进慢如蜗牛,不仅找不到共军了,且消耗的大量给养也无法解决。只好下令主力后撤,这一撤,加上我军的一些迷惑行动,就导致135旅处于孤立地位。135旅害怕被歼灭,急于逃生,就沿着公路走,不再只走山顶了。后来在蟠龙公路旁的一个高地上被歼灭。当时135旅在高地上四面受敌,被打得呆不住,旅长麦宗禹带着往山沟里跑,结果发现王震、王恩茂的部队早就在沟里埋伏好了,于是成了俘虏,后来去跟着王震去建设兵团开矿种地了。

                  解放战争中的大型野外战役多是通过引诱、穿插、阻击人为制造出来的围歼局面,比如孟良崮战役。孟良崮位于当年孙膑伏击庞涓的马陵道附近。孙膑是利用魏国是三晋(魏、韩、赵)之一,魏兵骁勇善战、素来轻视齐兵的心理(按荀子的说法,魏国的武卒对齐国的技击基本是有胜算的),用减灶之计,诱使魏军轻进,打了一场伏击战。而粟裕也是利用张灵甫的骄纵,74师孤军凸前,友军却拒不配合,集中了华野的全部家底九个纵队20万人,其中五个纵队主攻,四个纵队阻击,主攻纵队中的6纵隐藏在数百里外,一夜飞兵驰至,夺取垛庄,切断74师后路,并进而展开攻击。此战,华野伤亡1.1万,74师伤亡1.3万,被俘1.9万。这个接近1:1的敌我伤亡比例与纯伏击战动辄1:10的伤亡比例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后来以围歼战为主。即利用国军不能野战,又不能快速移动的特点(除非一哄而散、转进逃命时刻),各个击破,予以歼灭。但国军在处处挨打时,一方面收缩成越来越大的重兵集团,一方面也发展出一套独特的本领,即狂修工事。即便在无险可守的大平原上,国军一夜时间,就能挖出错综复杂、相互支援的大型防御工事出来,变野战为攻坚战。所以直到三大战役,围歼战多数也是攻坚战,歼灭廖耀湘算是个例外,属于野战和乱战。

                  渡江战役后,国军转进如风,位置日新月异,共军追都追不上,伏击战基本无从谈起。有时候甚至攻守异位,变为国军围攻追击太快的共军。比如,衡宝战役白崇禧集中13个师应对肖劲光12兵团的6个军19个师,林彪认为兵力优势不够大,下令停止前进,但45军135师丁盛因未接到命令,孤军深入,一日一夜深入敌后80公里,被桂系主力包围,无意之间搞了一个张灵甫式的中心开花,不过,丁盛不是张灵甫,林彪也不是蒋介石。林彪本来想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准备大范围迂回打歼灭战的,但此时就改变设想,转135师为野战军总部直接指挥,下令让丁盛黏住敌军,组织6个军一拥而上,一举歼灭了桂系钢七军的军部和两个主力师(此前,桂系7军在解放战争中与粟裕、刘伯承交手数年,仅损失过1个团),彻底打垮了桂系的脊梁骨。

                  通宝推:一着,梓童,崇山彩云,adrupal,格瑞斯华尔德,土八路,滴滴涕,五角星帽子,李根,唐家山,Javacai,迷途笨狼,回旋镖,发了胖的罗密欧,dfindy,三笑,
                • 家园 你上面说的都是些基本功。

                  这些基本功好可以大大减少被伏击的概率,但是比例应该达不到90%,如果可以按比例来算的话,当然事实上我认为不可以。

              • 家园 从被追击后还能打八仗来看

                宋金刚和尉迟恭对部队还是有一定控制力,从中抽调出一批敢死之士断后,即使伏击不能完全奏效,也可以有效滞缓追击部队的追击速度,总比在被追上后仓促应战更主动,那个时候决定战果的就是战斗力和战斗意志了。

                • 家园 你把打伏击的难度和带来的好处想象的太容易,

                  对打伏击的缺陷基本没有考虑。所以高手对决很少有打伏击的,这绝不是偶然的。

                  • 家园 问题是不阻击的话李二追过来还是得打

                    不搏一下就只有等死,刘武周手里头已经没有援军可派,短期内也没有办法筹集到粮草,肚子比唐军还饿的这些人再逃能往哪里逃呢?

                    • 家园 狙击是狙击,伏击是伏击。

                      要能形成一次有效的伏击,至少必须有三个因素,一、良好的地形,这需要周密的勘察。现代战例可以参考林彪的平型关伏击战。宋金刚在当时那种条件下哪有可能进行这种地形的勘察,况且这种地形不是想有就有的,没有的时候更多。二,足够充分的时间给部队展开队形。很遗憾,这个条件当时宋金刚也不具备。三,对手的粗枝大叶。很遗憾,对手是李二,犯错的可能性不大。如果不具备伏击的条件强行伏击,你要知道一点。就是伏击的准备阶段是阵型松散的。如果被对手一眼看穿了。以战斗阵型对松散阵型,胜负一下就分出了,连收拢部队逃跑的机会都不会有。

                      • 家园 有些道理

                        看来张须陀只是头脑简单的精兵猛将水平,跟李世民战术战略水平相差远矣。坑张须陀的李密,最后被盛彦师用相同的手段给坑了,看来李密其实也不行。反观李世民,战略战术从无一败。坑高丽也是大胜,只是没能灭其国而已就自认为失败,这要求也委实太高了点——超一流九段偶尔折了半目而已,而且仅此一回。

    • 家园 抗美援朝之所以胜利,并非主席神武不可测

      我以前很看重武器对比、苏联援助等物质条件,现在却觉得,精神力量是TG抗美援朝胜利的最大因素。我会认同主席的战略预测,但是不会认为抗美援朝胜利是主席神武不可测。这场胜利是经过TG教育并领导的全国人民努力的结果。

      我国民众一直受到压迫,那种翻身做主人后的变化,是后来人无法理解的。不但土地问题得到解决,最重要的是人的精神面貌彻底改变。两千年的封建压迫逐步崩溃,人们的的确确是得到了新生。大家想保卫这样的成果,想保卫自己做主人的地位,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主席说过,战争教育了人民。解放战争让民众翻身,带来的变化也让民众觉悟。结果就是,人民赢得了战争。中国人一旦觉悟,白头鹰如何是对手?对外,世界重新认识了一个强大的不可欺负的新中国;对内,台湾国民党更觉得震撼,很多人开始不自觉地向TG的意识形态转变。

      其实,建国后第一仗的意义,会在将来变得更加伟大。

      通宝推:删ID走人,springisok,唵啊吽,瀚海黄沙,
      • 家园 还是两方面都考虑周全一点再说吧

        不管是毛如何神武不可测,也不管人民的精神状态如何好,但毛在世的时候新中国却始终没有能力解放台湾。所以物质和精神,以及指挥员的水平、士兵的战斗意志、武器装备水平等等都是不可或缺的。敌对双方无非是一个扬长避短、比不犯错的过程,所以只强调某一方面的因素意义是不对的。

        通宝推:侧翼,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