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抗日军民的壮举不容亵渎 -- 温相

共:💬119 🌺231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呵呵,各自存疑吧

        事实大家都列得差不多了,有个如何解读和每个言论的“权重”问题,咱们还是各自存疑吧。

        关于法国德国那番话,我以为,综合我在下面列的那些胡适的其他讲话(大约在同一时间段),他绝不是让大家坐等50年的意思。他在33年的文章中也坚决反对承认东北被日本占领的现状的(具体话在我下面的帖子里)。

        我在下面的帖子里也说了,我认为胡适的很多做法也是有问题的,当然也包括他在31-37年之间的若干观点------但综合来看,我觉得说他“逡巡不前、藏头缩尾”不太合适。

        当然了,某种意义上,每人心中都有一个“真相”,也不必全都一样。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你刚才看到的那个并不完整:

          我当时没有写完,现在补充了一下,不过,这点没准备强求一致,对历史人物在特定历史时期的表现本来就是各抒己见的。

          • 家园 嗯,我刚才还在奇怪,怎么好像写了一半似的

            原来“大头”在后面,重点在抗战初期胡适的言行。

            我觉得,人大都有犯错的时候-------张自忠将军在抗战初期还担任过伪职呢,但综合来看,他也无愧于抗日英雄的称号。另外胡适和其他一些人对外援的希望,最终也还是实现了。

            • 家园 老兄的其它观点我都还赞同.

              惟有这句"人大都有犯错的时候-------张自忠将军在抗战初期还担任过伪职呢",有异议的地方是我不觉得这是犯了错,从张自忠之前之后抗战中的表现都无法证明是他的错,特殊情形下的虚与委蛇并不代表他对日妥协,当时的敌我斗争也并不是简单的刀枪相见.虽然撤离北平之后国人误为汉奸,当这并不是他人生中的污点,只是国人对他的误解而已!

              抗战时期的国军将领中他是我心目中地位最高的一位,这位爽直的山东汉子,真正做到了"杀身成仁、舍身取义“--说他为抗战军魂丝毫不为过!

              张自忠为国捐躯后灵柩到了宜昌,10万群众自发送殡,全城笼罩在悲壮肃穆的气氛中。敌机在上空盘旋吼叫,却无一人躲避,无一人逃散。抵达重庆后,蒋JS率文武百官臂缀黑纱,肃立码头迎灵,并登轮绕棺志哀,蒋在船上“抚棺大恸”,令在场者无不动容。据说,蒋的办公桌从此摆上了张自忠的遗像。

              这位连日军都为他抬棺、向他敬礼表示尊敬的将军---我不知道国人有多少人已经把他遗忘、或者对他还存误解!

            • 家园 说到二十九军、宋哲元、张自忠等人

              还真不是简单的结论能够搞得定的……虽然这支军队、这些人物最终走进了全民抗战的队伍,为自己赢得了正面的历史评价,然而他们也确实在一段时间内、非常非常接近于滑到汉奸的地位,过去的评价实在是流于简单化和片面化。

            • 家园 胡适这个人:

              一直试图保持一种中国古代士的价值理念与独立意志,这也就是他不能见容于我党,也不能见容于蒋介石的关键。就我自己来说,我还是更喜欢鲁迅一些。

              • 家园 胡适这个人

                我觉得说他保持中国古代士的价值理念不太准确.独立意识倒是有,只是我觉得他的独立意识更像西方学者多些.这也难怪,他所崇尚的就是经世致用的哲学,同样的中国哲学史,他和冯友兰写的完全不是一个味道.

                就像歌德在法国入侵时的表现,也很是可笑.

                实际上很多德国的哲人都觉得自己首先是人而后才是德国人,他们更希望"独立"思考而不受民族等各个因素的影响,直到异族入侵才使他们转向民族主义的.当然这和德国的复杂历史不无关系.

                所以我觉得胡适是深受西方的影响,或者是有意识的追随西方的价值观,而不是源自中国价值理念才会有这样的表现,从而客观的造成了对民族大义的伤害.

                • 家园 感觉这个有点道理,献花一朵了

                  以前没想过这个问题。

                  • 家园 我这麽说

                    是就其行为的思想根源作出判断.但是事实上胡适的行为在客观上绝对是对国家造成很糟糕的作用,正因为他在学术上的地位使得他的言论会对民众产生很深刻的影响.所以这样的人一旦有误国的言论才更可怕.我想这也是很多人内心无法释怀的原因.

                    • 家园 此种言论确实可怕,但从客观上来讲并没有造成恶劣的后果

                      而在其认识上去了以后,不仅马上纠正了错误,而且亲身投入“抗战”,(从客观上)帮助了中国的抗战朝有利方向发展,从我个人感情上来讲,算是理解他,原谅他了。

                      • 家园 我想

                        这样想的,之所以没有造成太严重的后果那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我在学术上钦佩胡适.在个人某种程度上也不愿接受.只是正如他自己所代表的史料学一样,还是让史料说话把,越多越详细的史料对那些越有争议的问题越有价值.人嘴两张皮,不好呵呵,当然这不是在说兄台.

                        • 我想
                          家园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我们的传统是不是过于把学术政治道德三者捆绑

                          甚至把三者等同起来了呢?

                          这种汉朝遗传下来的学术泛政治化,政治泛道德化,学问大就在所有方面的发言权都大起来了的传统,真的正确么?

                          所以胡适他这种学西方的人,他是只觉得他的言论代表普普通通的一员而已

                          另一方面说明新文化运动破除对权威的迷信还远远不够,要到文革以后才稍为自主了一点

                          正因为他在学术上的地位使得他的言论会对民众产生很深刻的影响.所以这样的人一旦有误国的言论才更可怕.我想这也是很多人内心无法释怀的原因.

                          • 家园 这种观点对错与否

                            是另外一个问题,但中国长久以来文人治国,他们自己都分不清他们从事那个更专业些.就胡适来讲,他学西方还真没达到那样"高度"的独立意识,他自己所谓"精英意识"极是强烈的,发表的任何言论也决不是就认为是"自己一家之言"足以,当时绝对有着有义务拯救愚蠢的民众于水火的高度"使命感"啊,哈哈.

                            我觉得对于广大民众来讲,要他们做到凡事都要有自己的观点,不为任何人所左右,恐怕不那麽现实.而且也无此必要.

                            再者"破除对权威的迷信还远远不够"什么样才够呢?到底怎么样去衡量呢?

                            权威和迷信都不太好定义. 我一向认为解决头颈问题决不能僵化,形式主义的破除幼稚又可悲.

                            • 家园 所见略同

                              然则对于胡适的问题

                              我记得长城抗战以后,他曾经被邀请去给烈士题碑撰铭

                              我想,虽然不少人对胡适在38年以前的言行视为汉奸行径

                              但是,那些抗击过日本军队的老兵头,显然从这件事上看得出对胡适没有任何反感

                              否则,这些普通士兵家里有汪等题字,估计还要赶紧拿去烧掉,断不会以汉奸给他们题碑为荣的

        • 家园 求同存异把。

          至少都不是要当亡国奴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