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为什么汉语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语言(上) -- 冷酷的哲学

共:💬1516 🌺8640 🌵16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可能我的用辞太绝对了吧,但愚见“学而优则仕”的确就是李约

            瑟之问的最好解答

            不求功名,而想要去学农学圃的,是朽木,火药也是“旁门左道”们搞出来的.官本位里给科学留下的最好的位置,恐怕就是天文学了,但问题就出在这里了,为什么一门历朝历代都很重视的学问,居然最后还是输给了传教士?这不是很奇怪的事吗?没有宗教束缚的头脑反倒输给了上帝的使者。

            妄自揣测下,恐怕还是因为在钦天监的老爷们看来,管人比管天重要。官僚体系下,是容不得“异见”大呼小叫的。

            当然这里不是否定我们的体系之中,蕴含着很多先进的成分,诚如英国的文官制可能也有向我们学习的痕迹,但无论如何,是血统制的英国而非我们,开启了工业革命。

            • 家园 俺的看法还是需求问题

              西方光一个航海就不知道带动了多少学科的发展。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也经常发现工农实际问题,甚至就是问题驱动的。但后来这种提出问题的能力几乎都消失了。

            • 家园 西方中世纪还不学呢

              西方的中世纪,贵族在农村当土霸王,修道院保存了全部的精英文化,都在赞美上帝,怎么就突然科学了呢?

              学而优则研究,出现专业的研究家,这对于西方来说,也是非常晚近的事。

              中国古代也不乏专业的研究者,道家搞的那些炼金术什么的,都是现代化学的雏形。

              关键还是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国的文字系统很难发明出欧式几何这样的东西。

              李约瑟难题什么的也不要太当真,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独立发明一切的文明,关键是靠学习,这个跟每个人的经验都差不多,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东西是自己原创的,有多少是学会的?

              能学就行,关键清兵入关,打断了中国的学习进程。

              • 家园 同时掌握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将来的世界就是我们

                多数情况下要解决问题必须运用这两种思维方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汉字来源于图形,有利于形象思维;字母文字是从象形文字抽象而成的,又发展出了符号和逻辑演绎,因此有利于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的短板在于不利于深入研究;而抽象思维的短板在于不利于迅速找到答案和解决问题,甚至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一个参数的错误输入可能导致整个结论的错误,好比那次金融危机前多数金融精算师们搞的悲剧一样,其实以中国人的一句老话就能立刻形象理解明白了:物极必反。哪有无限增长的金融泡沫呢?

                在科学领域,发明新的科学思想要靠抽象思维,但很难同时大批出现,而靠形象思维则可以很快就学会别人的东西,所以中国人很难在研究领域做第一(搞军工研究连老毛子都比不上),但学习和山寨应该是蛮快的,在各个领域当个老二、老三也不错了。

                另外,抽象思维、逻辑推演、理论研究都是十分辛苦的工作,你英语、法语说得再溜,不想付出辛苦也是白搭。抽象思维如果怕费辛苦,再搞回形象思维来,白人比中国人差出几个数量级,比如算乘法除法,中国人利用中文的单音和韵律特点发明了乘法口诀,个位数和简单两位数的乘法利用乘法口诀几秒就搞定,可英文是多音不固定格式,搞不出乘法口诀来记忆,你让一个白人算乘法比杀他都难受,把手指头和脚指头加在一起也不够用,就恨不能数石子了。

                现在的西方年轻白人别说求道(自然哲学方面的追求)了,就是求术(工程和应有领域的追求)都懒得搞了,除了PARTY、性、毒品、电游,就只愿意搞点很EASY的文化艺术、经营管理和法律政治,哪还有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那样的大科学家呢?这点倒越来越想当年的中华帝国了,让白人睡狮们继续睡下去吧,千万别打搅人家。

                所以只要中国人能在充分掌握中文的同时,学好英语或其他任何一门拼音化的外语,将来的世界就是我们的。

                • 家园 改变思维习惯恐怕不是学会一门语言那么简单

                  不过话说回来,老中学习西方语言总是不到家,口音还在其次,这个思维习惯只怕在其中起了许多作用。实话说,中国人在海外多年的遇到思考方式与国内人大致区别不大,直到自己的下一代在海外从小受教育才有完全不一样的思维方式,这个是很普遍的现象。

                  各有优劣,各有取舍罢了,看个人想要什么了,鱼和熊掌兼得的事这个世上是没有的,也许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中国人的习惯。

                  • 家园 读西人的各种报告可以学习他们的思维方式

                    西人原文的研究报告、政府报告、案件审理报告、招标书、应标书、合同书等很能反映他们的思维和逻辑方式。而翻译成中文就走样了,要么是变成中式语法结构,要么就是直接翻译成一句话读没气都读不完的天书,只有直接读才能摸清他们的基本思路和逻辑。那种全面的涵盖、严谨的结构和丝丝入扣的逻辑推演也是一种欣赏,会让大家很有收获的。

                    一般的口音和口语的东西都无所谓,都是街头的东西,不能登堂入室,没什么意义,哪个中国人嘲笑你的口音就是傻X,因为任何中国人说英语都有口音,只是多少而已。而任何当地人嘲笑你的口音就更是傻X,因为你说的是外语,他说的是母语,他什么时候说中文跟大山和金小鱼似的,才有资格嘲笑你的英语。而且这也对于逻辑思维训练没什么帮助,口音和口语再好也只能当脱口秀演员,而西方的科学家和专家也都往往是很木讷和不善言辞的人。

                    李昌钰博士的口音惨不忍听,可人家在法庭上滴水不漏的分析哪个西方人不佩服?有时,很多东西就是一层窗户纸,一捅破就好办了,虽然不能马上就如何如何,但一旦上了轨道就是上了成功的APPROACH了。

                    比如大家可以试着分析一下国足失利是不是卡马乔下课的正当理由?要求至少写上100页纸(五号汉字),而内容不能重复。这看上去很难,但如果按西方人的思路,别说100页纸,就是1000页纸都写得出,比如从有足球那年开始写,逻辑严谨,层层分析,丝丝入扣地推演,绝对没问题。这本身可能有点过分,但绝对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方式。

                    • 家园 为啥我一眼就瞄到大山和金小鱼了呢?

                      金小鱼,小金鱼

                    • 家园 所以读西方的书还是要读原文的最好

                      许多概念不但翻译,连讨论用中文都走样了,往往就象那个秀才遇上兵谚语中说的,鸡同鸭讲。同样,洋为中用的提法也往往因此流于形式,最后变质。

                    • 家园 用中文可以短小的篇幅说清楚为什么要用100页英文

                      学西方可以学点好点的东西,不要以为用了英语就都是好的。中文的很多报告一样是“全面的涵盖、严谨的结构和丝丝入扣的逻辑推演”, 我们觉得也是一种欣赏,大家很有收获的。

                      如果中文能用一页或几页就能使说清楚卡马乔下课的正当理由,为什么要用英文的100,1000页?你觉得有必要浪费这么多时间吗?

                      你要觉得你英语很好,可以用英文来表达,要不你试着用英文来说说你的这些话? 或者去英文网站去, 为什么你一直要用中文呢? 这不是对“逻辑思维训练没什么帮助“吗?

                      通宝推:立于不周山上,医言堂,
                • 家园 中西融合,是文明的方向。

                  所以我认为全民学英语的政策是正确的。

                  只是教学法太弱智了,选择题对学生的伤害太大。

                  希望中国抓住这个机会,只要能够稳定发展二十年,基本问题就不大了。

      • 家园 文化因素也很重要

        总觉得墨家式微以后,主流文化不利于数学,逻辑学这类黑白分明,逻辑强硬的学科发展。而且数学家总是被和工匠联系起来,地位一直不高。

        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很大一部分停留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程度上。即定理发现了不少,但是有完整证明过程的不多,离发展出完整的数学体系更是远之又远。

        以上为个人观点。

        • 家园 同样是知其所以然

          非公理体系并不见得就不知其所以然,公理本身也是无法证明的。

          中国的科学缺少的是非公理体系和代数系统,而不是对数学的追求,中国古代的数学水平还是很高的,但是因为缺少前两个东西,因此没能发展到现代西方数学的水平。

          • 家园 欧洲人也没有发明代数啊

            阿拉伯人发明了代数,可同样不严密。只有古希腊几何学才有公理体系这玩意儿,其他关于“数”的学问通通没有。今天看莱布尼茨,欧拉等人的制作同样非常粗糙。但牛顿这一系,主要是从他的老师Barrow开始,非常推崇古希腊几何学的严密,牛顿写原理和其他著作的时候也大量用几何方法。一直到罗素时代,英国和欧洲大陆终于完成“数”与“形”的合流,数学才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甚至出现了布尔巴基这种追求严密到了几乎变态地步的学派。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