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求医记(一)去哪儿看病 -- 芷蘅

共:💬365 🌺2719 🌵1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中国大夫要钱不要命; 英美大夫不要钱要命;

      总结一下我和很多朋友在两边的一手经验:

      中国大夫的好处是给治病,不要你的命;坏处是想方设法要你的钱;

      英美大夫的好处是不要什么钱(在美国有保险、英国有身份的情况下,因为大夫已经通过医疗体制赚足了);坏处是要命,小病不会治,拖成要命的大病才会治;

      这就是资本主义初级阶段和发达资本主义的区别。一个靠想方设法赚钱,一个靠体制赚钱。

      通宝推:樱木花道,山海马甲,
      • 家园 确实,美国医生水平普遍很水

        看了半辈子病还得翻医学辞典的美国医生一抓一大把。虽然活到老学到老没有错,但战士都上战场了,给他一把枪,他说没练过需要查一下使用说明书,这个战士只有两个下场:被击毙或者被枪毙。美国社会动不动就搬起法律武器,恨不得是个人都有“我的律师”,看似和谐的医患关系背后,患者对医生的意见和医生对患者的戒备无处不在。美国医生为了避免责任,每个医生都要自己购买或者由单位为其购买昂贵的医疗事故责任险,在有的州,一个大夫一年的保险费就要十几万美元。

        通宝推:医言堂,西行的凤,
      • 家园 国内医疗这几年进步很快,再过些年大病恐怕也要赶欧美了

        一个是各种检查设备上去了,一个是人员水平高了(三甲医院博士是门槛了),另一个是海量病例积累和练手机会。

        家里有人在医院工作,最近经历的一个事情深有感触。一日一朋友有A症状(普通人一般认为不太严重的症状)来看, 于是建议到A科室看,A科室提出几种可能,建议再到H科室和B科室看看他们的意见,并建议做检查若干。

        于是到H科室,获得意见若干;再到B科室,是医生B1处诊,B1也提出若干可能,并建议先做检查A,暂缓做检查B(等A检查出来后,再判断要不要再做B),同时再做检查C、D。B科室出来路上又刚好碰到其主任,沟通之后,其又提出可能性判断,进一步完善可能方向。于是做检查C、D, 并排期第二天做检查A。

        第二天到检查科室A做检查,提示发现症状D,并提出若干意见。于是转到D科室。D科室提出可能方向,建议进一步做检查E(这时检查B已无必要做),并建议咨询科室F的意见。于是到F科室,F科室提出意见若干。

        第三天做检查E。

        第四天,检查E结果出来,确诊是严重疾病D,并需要做F治疗。进一步咨询F科室及其他几个科室的医生,提出症状与检查结果的进展程度不一,需进一步做检查E2, 以帮助确定治疗方案。安排做E2。当天结果出,情况完全清楚了。第五天及以后,转入方案治疗阶段。

        整个过程,如果福尔摩斯探案,各个科室、各个医生从不同角度提出意见,不断抽丝剥茧,逐步缩小范围,明确诊断,进而安排方案,权衡治疗办法轻重。思路放的开,收的住,每个人既从自己的角度强调重点,又没有预设立场或固执己见,各个科室协助顺畅,每一步判断都很到位及时,诊断效率相当高效。特别是在每日病人如潮的情况下,保持冷静,抓住重点并顾及其他可能,做出条理明晰的判断和推测,相当让人叹为观止。

        通宝推:茉莉芬芳,
        • 家园 这应该是熟人,

          如若不是,按照现行的惯例,肯定是先让你做检查,查完再说,医院的收入很大程度上是检查来的,而且,一般情况下,会在初诊科室查个遍,一般是不想把病人让给其他科室的,除非明确不是本专科的。这跟诊断水平没有关系。

          • 家园 在我们这里过度检查的情况比较少

            首先,管的比较严,有一套限制性规定,超标要挨罚的。其次三甲医院病人太多了,有些检查如CT/磁共振等是排不过来,有时排期排到一周后,所以没必要过度开单,正常单都忙不过来。最后,人还是有基本的道德的。正常可以赚到钱,一般就不会乱来。 三甲医院的硕士、博士门槛使人员素质也比较高,基本上都还是想把事情做好,有业务上的追求的。

            • 家园 中国医院都差不多,不论三甲还是小医院,

              过度检查,再我看来,跟本次就诊无直接关系的检查就是过度检查,现在为了防止漏查,都是尽量多查的。限制性规定都是有的,它的存在正说明了,基本的道德在这里是不够用的,这也是很正常,中国医生赚到的钱,远不如他付出的劳动。在这种制度下,过度检查,过度治疗是必然的事情。开检查是要排队的,但这并不妨碍你开单。排队排这么长时间,多少能说明点过度的问题。你说的情况是正常的医疗应该具有的流程。在zf不发钱给医生的制度下,医生仅仅根据病情需要作出诊疗,那是养活不了医生的,所以医生必定有过度的倾向,不管他承认与否。但是zf发钱给医生多了,医生又变懒了,不爱看病人了,百姓怨声载道了,这就是尴尬之处。

              • 家园 开多了,检查科室的人是会抱怨的

                多赚钱一般说来是好事,但过了一定阶段,个人时间就变得宝贵起来了。 检查科室的人也不喜欢老加班啊,积累一堆单子在手,病人烦躁,医生也会受影响的。知道的已经有好几起辞职不干的了,太累了,有钱赚也不干了。能进三甲医院的,学历高家庭条件很多都不错。近期某外科有一位三十出头的年轻医生累死了而他的父母的生意做的很大。这个事对很多医生触动很大,让人唏嘘。有一个很不错的内科医生辞职旅行去了。有一个妇产科医生走关系调到清闲但拿钱少很多的辅助科室去了。沿海城市,相对富足,也比较小富即安,所以说过度检查比较少。也算是一个仓廪足而知礼节的例子吧。

                有钱了,人的命和时间就宝贵起来了。现在常常有病人主动要求把能做的检查都做了,不缺钱再来一次还浪费时间,反而医生因为受内部指标的限制不敢随便开。一万元一次的PAT/CT不少病人毫不犹豫就选择做了,还问是不是最好的。至于几百元一次的CT真不算什么,汽车做次保养可能都要贵一些。也有病人平时有点头疼,结果在医院甲把所有检查做了一遍,信不过,到医院乙再把很多检查又做一次。没查出啥问题,过一段时间又托人找关系到医院丙继续检查,隔一段时间就想做一些检查,把受托人烦的不行。

                另外,在病人多,正常开单量就达到1.2N而检查能力为1N的情况下,过度检查就意义不大了。而扩展检查能力又受到地皮、基建的限制,不是马上能做到的。

        • 家园 从医学的角度来讲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但是从不懂医学又不相信医学的患者(真有啊,医患矛盾里除了故意讹钱的大部分就是这种人了吧)角度来讲:“这不是穷折腾人么,合着你们就看上我的检查费了吧。”

          近期伤医案有感。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