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泊外小人物故事 -- 无斋主人

共:💬184 🌺46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牛二篇

      牛二是东京街头一个流氓小混混,外号叫作“没毛大虫”,水浒上说他“专在街上撒泼、行凶、撞闹,连为几头官司,开封府也治他不下”,说白了就是个市井无赖小人,这种人干大坏事是没本事和胆量的,但是游走游戏规则边缘,大罪不犯、小恶不断,耍耍无赖,恶心恶心你,让你难受难受,从你身上讹两钱花花,则是这类人特长。一般人有正经事要做,没时间和精力跟这类小人耗,所以都敬而远之。一时间牛二在东京城内也算是混得顺风顺水,水浒上说,“以此满城人见那厮来都躲了。”不料这天牛二却碰上了杨志。

      杨志出生于高干家庭,相传是杨家将的后代,正宗军校毕业(武举出身),原本是东京国防部的中校副团职军官(制使),因为押运花石纲,丢失了货物,而弃官畏罪潜逃。徽宗即位后大赦天下,杨志也被赦免了,所以就准备了一担金银财宝(数目不详,应该有几十万人民币),准备到东京寻求机会东山再起。

      杨志毕竟也是在官场混过的,潜规则也是明了的,知道要想官复原职,不出点血是不行的,但杨志似乎知道做什么,却不知道该怎样做。水浒上说“把许多东西都使尽了,方才得申文书,引去见殿帅高太尉。”,显然冤枉钱花了不少,而正点子高俅高部长却一点都没有打点到。既然没得到好处,高部长也就官腔一摆,公事公办,把杨志赶了出去。一时间杨志走投无路,东京居,大不易,钱花光了,事却没办成,于是就动脑筋把祖传的宝刀卖了换盘缠回家。

      杨志此人有勇无谋,无斋主人曾在“智取生辰纲”一节中提到杨志给梁中书的献策是导致丢失生辰纲的根本原因,而这里杨志的行为更显得其智商有问题。既然杨志有价值3000贯(相当于90万人民币)的宝刀,何不以此刀向高俅行贿。高部长本来就是大贪官,人家公事公办无非是没拿到好处。按当时的行情,“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五百贯就可以弄个副市长当当,三千贯的礼物,差不多可以换个中办秘书当当。而杨志不过是想恢复其中校副团职的制使职位,根本就是高部长的举手之劳。既然大家都按官场潜规则办事,杨志基本上不用担心高部长会收了礼不办事。何况就算杨志对官场失望,准备卖了宝刀回家,东京城内有多少古董店、兵器坊不能出手?哪怕就是私下卖给有财力的旧日国防部同事,也比站在大街上贱卖强。试问有谁会在大街上卖一样价值三千贯(90万人民币)的东西,又有谁敢买?好比你在地摊上看到一个人说卖你一件价值90万元的古董,你敢买吗?列位说林冲不就在大街上买了把宝刀吗? 那是因为一是高部长做的局有意引林冲上钩,二是林冲是识货的人也确有这个财力所以林冲才会上钩。像杨志这样在大街上卖刀,引来泼皮无赖牛二的概率要远远高过引来识货的林冲。

      果然,牛二来了,一看一个落魄的外乡人在那里卖刀,对牛二哥而言,显然是理想的欺负消遣对象。这种搞事的机会,当然不会放过,于是便挑衅,“甚么鸟刀,要卖许多钱!我三十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你的鸟刀有甚好处,叫做宝刀!”杨志也是傻得可以,还正正经经的回答他,一可以砍铜剁铁,二可以吹毛断发,三可以杀人不见血。还演示了砍铜剁铁,吹毛断发。牛二本意就不在买刀,存心捣乱,硬要杨志给他演示杀人不见血,杀狗还不可以,非要杨志杀人。杨志就是再傻也知道牛二是在找茬,开始想息事宁人走人,但牛二却不依不饶,硬要夺杨志的宝刀,并上前打杨志,嚷嚷着你有种就杀了我。这个风格颇有点像鲁智深对郑屠的,可惜牛二不是鲁智深,杨志也不是郑屠。想想自己已经如此潦倒了,还被无赖小人如此欺负,杨志一下子压不住心头之火,挥刀把牛二宰了。

      牛二恐怕至死也没想到杨志会豁出去犯杀人之罪,把自己杀了。这其实往往是无赖小人会误算的地方。无赖小人能在日常生活中占有优势,正是因为他们所侵犯的对象会遵守游戏规则,而小人们却会尽可能的利用游戏规则的漏洞来实现自己的利益。现实生活中,由于小人们经常能够得逞,所以他们会受到鼓舞而变本加厉。可当被他们侵犯的人由于各种原因被逼到不能或不愿再遵守规则时,那么这些无赖小人们的尽头就到了。

      杨志到东京是为了谋求恢复官职,与牛二无冤无仇,杀了牛二对杨志也没有任何好处,最后还是被充军发配,留下案底。杨志杀牛二,其原因就是牛二欺人太盛,超越了杨志能忍受的底线。那么杨志还有没有其他办法,不杀牛二而摆脱这个困境呢?第一个办法是,给牛二几两银子,赔软话,但这个办法未必管用,在牛二眼里,杨志不过是个落魄的外乡人,这种软柿子不捏还捏谁?恐怕如果不将宝刀交出,杨志未必能脱身。更好的办法是,杨志表现得比牛二更无赖,狠揍牛二一顿,这以杨志的武功不难办到,最后再踹上一脚让他滚,告诉牛二你他妈的再让我杨志见到你一次就打你一次。牛二不过是个欺软怕硬的市井无赖,真正碰到也不按规则出牌的强人一定会服软,甚至还可能会为杨志所用。这一手鲁智深在接管大相国寺菜园子后,收服过街老鼠张三和青草蛇李四(牛二的同类人,鲁爷先将张三李四踢入粪坑,然后再拔树示威)等一帮泼皮无赖时就用过,效果极好。不过以杨志的智商未必能想到。

      牛二的故事告诉我们,第一做小人要留有余地,要懂得见好就收,千万不要把人逼急了,特别是像杨志这样的人,否则就是牛二的下场。第二,对付无赖小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无赖的办法对付无赖,而杀人只是下下策。

      元宝推荐:桃李不言,

      本帖一共被 5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del
      • 家园 我觉得杨志砍牛二和智商没关系

        在梁山众人中,杨志的智商应该是中等偏上的。他对付牛二和鲁智深对付泼皮的情况有所不同。鲁智深是怀着逗他们玩的心情,杨志则是世代将门之后,壮志难伸,搞得走投无路要卖祖传宝刀,心里的苦闷和羞愤难以形容,这时候牛二这样逼他,不一刀砍了,就不是梁山好汉了。

        • 家园 韦兄对杨志杀牛二的心态分析很有道理

          在下基本也是这么认为的,这里只是说杨志有更合适的解决方式。

          但是关于杨志的智商,在下是不认同韦兄的说法,怎么看杨志的智商也最多是中等偏下。除文中例举的以外还有不少事例证明,事实上走到杀牛二这一步就说明了杨志的智商了。呵呵!

          • 家园 我觉得杨志此前的作为没什么大问题阿?

            不上梁山是因为没有必要,去见高俅他也不是没有打点一下,主观能动性发挥得也差不多了。对于牛二,一般人的解决方法自然和江湖好汉有所不同的,痛下杀手也不纯粹是因为牛二,而是长时间的积下来的羞愤,人家好歹也是一高干子弟,现在闹得街头卖祖传宝刀,又被泼皮欺负到脸上,谁换到杨志的位置都难免要动杀心了。

            • 家园 智商应该有一定的稳定性吧。

              此前,无斋兄已经分析过在大街上卖宝刀是多么不智。

              揭过该怎样对付牛二不提,看看杨制使后来的表现:

              (二)押运

              梁省长准备了这批礼物,必然需要人来押运到东京了。梁中书选了杨志来担这个差事。杨志原本是个东京国防部的营职军官,因押运花石岗时不小心犯了错,而后又不小心杀了人被发配到大名府(杨志故事会有一个专门系列介绍)。梁中书比较欣赏杨志,并不在乎他有案底,反而给他了一条重生的道路,重新在大名府边防军中给了他一个营长的位置。所以此次押运生辰纲的重任就落到杨营长头上。

              照理说这件差事并不是很难,只要派个一个连的部队,由杨志指挥,沿途照会各州县的地方公安部门协助。这以蔡总书记和梁司令兼省长的地位并不难办。从河北大名(差不多现北京以南),到河南开封,路也不长(其实无斋主人始终不明白为啥非要到山东郓城周围绕一圈,这里就不叫真了),基本都在京畿附近,就算有小毛贼,岂是一个连的正规军的对手,何况还有武艺高强的杨营长和地方公安部门的配合?智多星吴用再厉害也不可能把一个连的指战员们都用蒙汗药麻倒吧。

              不料梁中书昏了头竟采用了杨志的建议,挑了11名战士装作客商偷偷的把生辰纲运到东京。且不说这保密工作做的极差。至少有不少人(小学教师吴用,无业游民刘唐,神棍公孙胜等)都知道有这么回事,甚至连路线都没能保密住。而且这杨营长也太托大了,就算这回不栽着晁盖他们手上,也不一定就能安全运到东京。光靠他一个人带着11个疲惫不堪的士兵,和其他几位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秘书(都管)和参谋(虞侯),如果来一群劫匪,能挡的住吗?简单举个例子,假设王伦也看上了这批货,让林冲兄弟带上100个弟兄去劫生辰纲,杨营长难道能保得住这批货?

              当读到杨志的建议被采纳,无斋主人就知道这批生辰纲危矣。

              • 家园 关于生辰纲我是这样认为的

                首先,必须注意一个前提:去年的生辰纲已经被劫了。梁中书也应该做过一些防范措施,很明显不起作用。

                其次,作者犯了地理上的错误。杨志并非刻意要绕路,此前书中对话时杨志指出:去东京沿路上都是险恶地段。所以是作者根本把东京和北京地理位置给搞错了。

                第三,不大摇大摆去献生辰纲也有道理。再贪的贪官,平时也得做做样子不是?而且杨志已经指出:500人也不顶用,这些军人一听强人来,肯定都要逃跑。杨志在军中多年,对于部队战斗力应该有着清醒的认识。

                第四,保密工作不严谨,是梁中书的问题,杨志不应该负责。而且既然去年已经被劫了,江湖上哪能不知道梁中书今年又会来呢?

                第五,情节需要。比如武松斗杀西门庆时被西门把刀踢飞,从武艺对比上绝无可能,但是作者这样写,则让情节更为紧张,否则“一刀砍翻,复一刀割下头来。”岂不是很无趣?杨志押运生辰纲行动有其不合理性,但我认为作者不是借此表现杨志智商较低,而是为了下面情节的展开需要。而且水浒有其集体创作的成分,这一段显示出了说书人式的逻辑不严谨。

                • 家园 韦兄,您的看法有道理的只有第5条

                  情节需要,不得不这样安排让晁盖劫了生辰纲。

                  其余四条,均站不住脚

                  首先,必须注意一个前提:去年的生辰纲已经被劫了。梁中书也应该做过一些防范措施,很明显不起作用。

                  “加派人手”正是这一次梁中书的对策,不过接受了杨志别出心裁的建议而没有用。可见上次并没有派很多人去。

                  其次,作者犯了地理上的错误。杨志并非刻意要绕路,此前书中对话时杨志指出:去东京沿路上都是险恶地段。所以是作者根本把东京和北京地理位置给搞错了。

                  这条其实还是第五条,情节安排的需要。东京和北京都是通都大邑,又是北宋四京中的二京,怎么可能只有一条险路能到?按常理也是不可能的。

                  第三,不大摇大摆去献生辰纲也有道理。再贪的贪官,平时也得做做样子不是?而且杨志已经指出:500人也不顶用,这些军人一听强人来,肯定都要逃跑。杨志在军中多年,对于部队战斗力应该有着清醒的认识。

                  首先,梁中书原本就准备大张旗鼓的送货,加上事发后高调办案,显然这笔生辰纲是已经洗白的,所以不存在兄台所说的“做样子”的因素。之所以低调运货,纯粹是因为杨志的弱智建议。

                  其次“杨志指出500人不顶用”正好反映了杨志的弱智。这个判断根本站不住脚,以正规军对劫匪,如果说劫匪占绝对优势,正规军逃跑是有可能的,但若是能够一战,甚至几个小毛贼还逃跑那就匪夷所思了。何况这些军士逃了有啥好处,家人都在大名府,难道梁中书能放过他们?而我们知道大名府的北线军团是宋军仅次于西兵的精锐,后来梁山接近巅峰状态时打大名府,大名府的正规军表现得并不像杨志所说的那么差劲。

                  要对付500正规军,晁盖至少要准备1000人吧,这么多人如何招募集结?兵器给养从何而来?要知道以当时梁山的规模也不过几百喽罗。

                  我们知道做任何事都有个成本收益风险的考虑。这批货总价值10万贯,如果拉上个1000人来干,每个人能分到多少?按照梁山分赃的惯例,老大们一半,小喽罗们一半,1000个小喽啰每人仅能分到50贯(15000元人民币),而冒的是杀头的危险,有谁会去干?再说如何能保证中间不出个向官府告密的?出首告发这件大案,收益恐怕远不止50贯吧!

                  这批货总价值(总收益)是固定的,带500人则是大幅度提高了对方的成本及风险。而500正规军对梁中书来说,是公共产品(政府军)私用,几乎没有增加额外成本。

                  最后,多派人手同秘密押运并不矛盾,完全可以都着便装,然后分成几队相互照应。

                  第四,保密工作不严谨,是梁中书的问题,杨志不应该负责。而且既然去年已经被劫了,江湖上哪能不知道梁中书今年又会来呢?

                  江湖上只知道梁中书要送生辰纲,但并不知道具体的路线和行程。光知道要送生辰纲而不知道如何送有啥用?货物一出大名府,杨志就是最高责任者,他直接掌控路线和行程,而不是梁中书。杨志又不是每到一地就飞鸽传书梁中书汇报情况并请示下一步,这个责任如何能推倒梁中书身上?

                  • 家园 翻个河泥,混了这么多年,在看这个文章才终于有恍然大悟之感

                    杨志提出引十人,便装易行送生辰纲,还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万一出事,谁来负责,梁中书的办法加派人手的思路是正途,有以下几个好处:

                    1、官军再不济也是官军,2、300人明面上行军,偷偷安排其余百人便装保护,明暗结合,要是御史参他,凭什么说探亲的官军就是我公器私用?

                    2、无限加大打劫成本。生辰纲这事本不是明面上的事,但是有了官军就不一样了,打劫军队,不成功是死,成功的话找死,你都能战胜军队了,剿灭之日也就来了,这绝对是万本无利的买卖。

                    再说杨志,上官找你商量,而且他自己提出的办法很稳妥,你却独辟小径,这就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押送失败谁负责?你的主意当然要你负责,所以出了事情之后杨志只能逃走。但是按照梁中书的主意办,成功了,那不必说,自有功劳苦劳,失败了,几百个军兵都搞不定,还指望一个杨志,如若能挨上两刀在败,这算是以苦劳换功劳了,以杨志的身份,怎么看都是稳赚不赔,杨志却采取了一个让自己无法承担后果的办法,所以,落草是自己选的。

                    梁中书找你商量,依我看,这人绝对属于中庸的好领导了,厚道,不挖坑,放权,征询负责人意见并敢于采纳,如果属下都是比较聪明的,那办事会很愉快加舒服,但是碰上杨志,梁中书只好自认倒霉,赔了十万贯。

                  • 家园 关于能派的人数,我的观点是这样的

                    首先,上次被劫,梁中书认为的原因是派的人不得力,并没有说是人手不足,所以上次派的人多不多无法确定。

                    而梁中书能调动去押运的人手,肯定也有一个限度,不是说他想派多少就派多少,杨志说“派500人也不顶用”,这个500可以看作一个限度,也就是杨志心目中对梁中书所可能派出最多的人手,实际上所能调派的人手低于这个数字。

                    东西被劫,高调调查是有可能的,但是500军人进京招摇过市,即使穿便装分队行动,也太显眼了,明显是梁中书调动部队做私活,不被御史参一本的可能性不大。

                    所以我认为,梁中书真正能随意调动并不太会被朝中政敌利用的数字,低于杨志所说的最大限度500人,那么以较少兵力(比如说2、300人)去运送这批货,肯定不足用。比如杨志带2、300人过梁山泊,就真的很可能出现无斋兄所说的林冲带几百喽罗下山劫镖的情况。但是以少数人化妆行动,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在保密工作做得好的情况下,安全到达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保密工作做得好不好?吴用、公孙胜、刘唐都是江湖中人,不能以其平时职业来看待,普通神棍知道这条消息自然很离谱,但作为一个黑社会成员,知道这条消息并不奇怪。具体的路线,据书中的说法就那么几条(当然,书中的说法是错误的),只要知道消息后派人留心监视,总能找到的。

      • 家园 无斋兄写的水浒中的小人物更见功力

        一个字“牛”(是二个字吗?俺不识数)

      • 家园 牛二不冤,最冤的是洪太尉了,放出妖魔本来就是张真人有心放的

        可屎盆子扣在了他身上,可怜洪太尉堂堂当朝一品,却有冤没出说去。

      • 家园 花一个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