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嘉木读诗】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 南方有嘉木

共:💬61 🌺38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李白的价值主要还是诗学和美学上,

        楼上有河友说及他和庄周的同异,我自己是觉得有很简单一点,庄周有才情,有思想,对人生、宇宙等终极问题有自己的提问和解答。李白有才情没思想,得失心太重,性情太纵逸,落笔快,但不深,有些东西偶尔触及,但浅尝辄止,容易陷入一种虚无,就如这首诗的最后一节,虽然他受庄的影响很深,但他只得庄的瑰丽和肆意,却没有得庄的理性和对宇宙之“道”的那种领悟。(李白在《大鹏赋》里也以大鹏自比,写翱翔之志向及自由,但思想内涵和庄子的《逍遥游》却并不相同。)李白的诗,年长一点后,虽然喜欢,但觉得经不住细品,和杜甫、陶潜相去太远。九霄兄熟读陶潜,应该能理解我想说的感受。

        关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精神态度,其实我觉得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少,但李白这句话确实说得有极有气势。我相信历史上大部分人都是平平淡淡、认认真真并籍籍无名地活着,但也并不至于要“摧眉折腰事权贵”才能活下去。想着要去“事权贵”的人,说到底还是对“权贵”或“权贵”能带来的东西有企图。从李白的生平来看,也不是说不愿意“事权贵”,只是不想“事”得那么难看而已,我自己以为这是他和陶潜、庄周存在的另一个根本区别。当然,想“事权贵”或成为权贵也没什么不好的。

        而这个问题的另外一面是,如果权贵“摧眉折腰”来事你的时候,你能保持个什么态度?在权贵对自己“摧眉折腰”时,能不能做到不得意、不自矜、不矫情,本心素面,是怎样就是怎样呢?

        (先写到这)

        通宝推:jyzh,
        • 家园 要看从什么角度看

          而这个问题的另外一面是,如果权贵“摧眉折腰”来事你的时候,你能保持个什么态度?在权贵对自己“摧眉折腰”时,能不能做到不得意、不自矜、不矫情,本心素面,是怎样就是怎样呢?

          不得意,不...,这个是一种人生态度,固然是好,但人生一世,没有什么态度是必然的,李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个也是一种活法,我们一般对李白有点看法,可能觉得这人不够踏实,这个所以说是看什么角度。一般人处世,是收缩型,即便陶潜也是收缩型的,陶其实很收缩的,李白则是放旷型,没有高下之分的。

          说到陶,他其实也是很想功名的,也是搞不定,退了。他和李白的不同在于,他最后是真想退了,李白是一有机会还想上,其实也不丑,从李白的角度看,做人要尽兴,尽兴了就好。

          当然如果从女性的角度看,李白这人在婚姻上给人没有安全感,也是他失人心的一个方面......

          补充一句,嘉木你还是受正统教育影响比较深,是个好生 :-)

          • 家园 你瞧你,这性子急的,也不等我把话说完

            我刚才被同事催着下班,所以没来得及写我喜欢李白的地方。

            我喜欢李白的地方就在于他性情“真”:他得意是真得意,那是得意到无比华丽,一点儿不掩饰,“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不矫情,不扭捏,快意地很。他失意呢是真失意,想骂地就直接骂,就这首诗里,“鼻息吹虹霓”、“蹇驴得志鸣春风”、“董龙更是何鸡狗”,骂得何等畅快,不和稀泥,不故作豁达。他的人生,就是他自己写的“酣畅万古情”。我喜欢他的这份酣畅淋漓,因此更不喜欢他末尾那种无意义的虚空,人生在世,得意时尽情大笑,悲愤时长歌当哭,尤其男子汉大丈夫,该出手出手,秉心行事,便死于小人之手,便埋骨荒冢,如李邕、裴敦复即便被杀,难道那英风豪气就都真不存在,就真没必要了么?这结尾和全文的基调不和,其实也难说是李白的真心。

            你之前的回复,说李白璀璨,其实我是很赞成的。老杜、陶潜,比他好,比他深,但不及他光华耀眼。另外,我觉得他始终有赤子之心,像孩子,虽然在名利场上混了很久,但一直学不会,从来不世故。这也是我喜欢他的地方。

            至于说想不想当官,我觉得不是什么问题的核心。关键是别装,别明明心里想要,表面上装清高,流于作伪。李白并不装,他只是不能“摧眉折腰”,不能以牺牲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为代价而已。在权贵面前的态度,我说是有区别,但我并没有以为“不同”就存在“美丑”之分。

            至于说李白的婚姻,和讨论这首诗有关系么?

            • 家园 我主要是觉得陶、杜、李很难分高低

              不觉得李白比陶、杜相去甚远。三位风格有所差异。深度上说,也不感觉李白更肤浅。李白诗嘉木不妨过五年、十年为期再品,特别是到你五十、六十岁,你再品品“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类句子。

              这不是玩深沉能玩出来的,这纯粹是看这人是不是真正得天独厚,集天地之灵气所造出来的。如果从上帝造人的角度看,上帝有时候一天搞批发能造上一万个,而象李白这种人属于那种上帝一天就造一个,所以就象现在一个用滥的词,叫“精心打造”的。

              文学不是比哲学思想,陶潜和杜甫也很难有多少哲学思想,文学,特别是中国文学在我眼里更多是一种对生命的观照,对存在的感觉......(象有些外国文学家,特别是艾略特这样学哲学出身的,是可以说非常深刻的,比如Gerontion一诗在Bradley系统性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的框架下对人、宗教、历史、以及二十世纪初的欧洲社会现实进行了极其深刻而又宽广的阐发,这是中国古典文学从来不曾有过的,中西文学所以说风格很不同,从宏伟、深刻性上中国文学从来不是强项)

              至于答王十二此诗结尾,是否可以理解为有种遁世思想,这个其实倒有很深的思想源流的,据我对印度哲学和宗教教义的皮毛理解,他们认为大神Krishna交给世人最深刻的思想就是遁世思想,特别是你把这世上的一切都看透,往本质里想,很难不想到遁世,但是诗人不是宗教狂,诗人毕竟是矛盾的,既有看透一切而遁世的倾向,又有对世界的眷恋和一颗热切的心灵,所以李白的诗中会有一些矛盾性。

              另外,结尾两句中五湖之于钟鼎,好比江湖之于庙堂,两句在遁世的倾向中也有种自由元素。和“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其实恐怕也没本质区别,少年早欲五湖去,其实也很类似“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在这个主题上,李白是陶潜的后辈,原创性上要打点折扣。

              结尾几句,其实也还有点“我看这李唐江山恐怕要麻烦,哥趁早开溜”的意味,也许是我想得太多,不管如何,李白在安史之乱之前,算是幸运地全身而退了,避免了王维的尴尬和杜甫的痛苦......

    • 家园 李白的诗读起来总有这样的感觉

      奢华中见凄冷,张狂中见牵挂,逸兴中见无奈,孤傲中见惆怅,而终究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通宝推:史文恭,
      • 家园 小白乃生不逢时而已

        以他的性格,要当能臣,时间已晚。要当忠臣,又生的太早。

        不过,这也成全了他的诗名。试问问,是王维出名,还是李白出名?是白居易出名,还是李白出名?

        只要中华文化存在,太白将永垂不朽。

      • 家园 但李白最被人非议的就是那两句诗

        可能这就是悖论吧,哲人有理想国,诗人有理想的自己,但全都在旁人的显微镜的观看中。而旁人的观看,诗人可以“荃不察余之中情”自解自怨。但思想和行为本就容易形成各论,眼见为实,谁管你脑子?

        我曾幻想过,若有一理想国,应该能允许诗人思行不一。至于诗人的思,我受维柯一句话的影响至深:一个思想,首先是由诗人感悟(感觉?)到,然后再由哲学家将之概括成理论。(大意)这个观念如果能成立,以我孤陋,我觉得,李白的诗或许被国人忽略了,我们注意到的李白的诗句,说到底,都是脱不开已成型之理论的感悟(感觉)。他应该有春江水暖的的思想付之于诗句的,也许还在等待它们的骑士?而诗人,只将某种思想感觉到了,他就完成任务,他没有指认和整理的必要。

        所以,在对人类(以己度之)的大谅解下,我很有平常心看李白的行状,并很愿意超现实地去看他的诗。

        最后,我也不知道我对李白的诗的评论能不能成立,只能确定我不会将他视为“他的思想所能使自己达到的人物”。

        对李白的诗的爱好,我们是相同的。

    • 家园 也来跟着读
    • 家园 可惜陈思王被贬之后无所出,否则郁结苦闷可以跟李白此作比比

      写得真好,赞!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