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铁路取消强制保险”的背后 -- 忘情

共:💬153 🌺1540 🌵2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去一个村子看过,为了从拆迁中赚钱,连院子上面都是加了盖

            我去一个村子看过,为了从拆迁中赚钱,连院子上面都是加了盖子,在屋子了是一点阳光都见不到,白天是要开灯的,因为是南方,冬天没有取暖设施,为了取暖晒太阳,要跑到院子外面的路上晒太阳,当然到现在房子也没拆,建筑材料极差,用竹片做的预制板,就这建筑材料价格还翻了几番。更让人抓狂的是,这还不算,为了进一步增大拆迁面积,路两边的人家商量给路上也加盖,然后多出来的面积一家一半,他们还在商量中,盖不起来还好,万一盖起来,要晒个太阳岂不是要跑到村子外面去?

          • 家园 告诉你一个更搞笑的,一个村庄听说新建路要

            穿过,很多人家在原房基础上二次建房,可惜等不到。然后无事之时就遛街骂政府。大家都精着哪!可惜没有记者报道

        • 家园 我承认这个记者有断章取义嫌疑

          2001年的房子到现在连建起到装修花60万也不是没有可能。比如说连续装修呢?装修的等级呢?是刮个腻子还是上护墙板?我家1995年的房子,在21世纪头十年还修修补补过几回呢。所以第一个疑问不成立。至于第二个疑问,现在已经成为现在新闻界的通病。南方系和财新集团哪儿弄的钱?腾讯在竞争当中拿什么来力压新浪的?

          话说回到编辑部。我在这里其实也很无力辩驳,但是还是强调一句,记者是新闻业当中很小的一部分。以前我说过,媒体可以有特点,记者做不到。编辑会删改你的文字,审稿的主编们有权枪毙你的稿子。广告商还有办法跟你打招呼。

          但是记者总是冲在第一线的。将来文字出版的时候,署上的是记者的名字。记者就是焦点。新闻出台,是好几个人前后的工作,但是成绩是记者的,黑锅也是记者的。跟谁说?谁又信?难道总是把责任推给别人,自己说自己与此无关吗?

          想起今年被毙掉的五六篇稿子,相当于差不多一个月的工作量,其实很绝望。外人不待见,同业中又混乱。我没有什么新闻理想,其实只是喜欢这样做下去而已,怎么给逼到这个份上了。那个曾经几度去巴基斯坦的记者前同事,在阿富汗冒着塔利班的炮火采访美军。这样一个浑身是胆的人,也跟我说:“转行吧!这行做不下去了。”怎样才给逼得说出这样的话呀。

          • 家园 这就是你强词夺理了

            什么叫“花60万也不是没有可能”。要我说,地板外墙都用上红色花岗岩,每屋安个大水晶吊灯,甭管有没有上下水,洗手间统统装两个以上的镀金马桶,别说60万,600万装修费都能花出去。问题是——这样做合理吗?别人同样的房子花20万,你讲究一点,花个25万甚至30万的还在合理范围之内,花60万如果没有非常特殊的理由的话肯定是瞎扯。不是没有可能,是脑子得坏到一定程度才能干出这样的事情。

            我倒觉得记者实在不应该由文科生来做。理科学不好的人往往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弱,甚至偏情绪化。但是理想的记者其任务在于客观的报道事实真相,由读者去做价值判断。记者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都不怎么样,怎么指望能够准确的理解事实而且还要客观准确的报道出去?再加上点文科生式的情绪化,报道出来的东西牛头不对马嘴甚至被人当枪使就可想而知了。

          • 家园 建议你不要叹苦经发牢骚

            我赞成你的基本观点。

            但建议你不要叹苦经发牢骚,这玩艺儿看上去像撒娇,你一个大老爷们儿,这样子不招人待见。

            说到职业风险,我曾在真正的高危行业干过十五年,当年从事的这个职业,到保险公司买人身险,保费都是要被提高算的。我还记得当年进那家单位的头一堂安全课,是单位的保卫处长来给上的。这人操着一口徐州口音警告我们都精神着点,千万马虎不得。“一旦出事故”——他用手指指围墙外,那个方向上有一座劳改工厂——“你们会进那里去住,或者命不好的话,连进那里的机会都没有”。

            有什么可以啰嗦的?食得咸鱼抵得渴,选择干这行,就没啥可抱怨的,要不就撂挑子改行好了。

          • 家园 同情你一下...在资本的影响力下面记者也要成为妓者...

            当然也不乏为了金钱而自愿献身的.个人觉得现在的情况下为了表达自己看法的记者已经很难找了.

            似乎我们更应该探讨这些媒体背后的资本力量.这些资本到底想做什么呢?

            非常阴谋论的想一下是否又是有人想从思想根底上搅乱我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好让苏联的一幕在中国重演?

          • 家园 现在除了机关报,市场化运作的报纸,真的越发像民国报业了

            看过一本书,当时的德国人报纸分析20世纪初的民国报业——有日资背景的,英国背景的,其他背景的

            越看越像现在的市场化运作的报纸情况啊。

            所以真要在新闻行业里做下去,挑一个自己喜欢的后台老板,真的很重要!

            • 家园 还是一句话,媒体可以有风格,记者不能有特点啊

              反正都是给自己老板打工,黑白颠倒也能混饭吃。改开多年,媒体沦陷,某部有责。

              • 家园 其实记者就不该跟媒体搅到一堆去

                传统上新闻社跟报社是分离的,但是报社往往也有自己的记者,新闻社也自己出报刊杂志。这样有专业分工才会有水平的提高,才是发展的正确趋势。譬如说你要找美联储主席的八卦,多半先去《太阳报》;但是要看他的财经论点一定去彭博社。但是在我们这里,报社从飞机大炮到货币政策,从足球到影视明星,统统吃,于是统统烂。

                也许我们真的需要独立的新闻社,譬如阿扁你,在国际政治和军事类的就会很不错,但是一定要跟时装包包皮鞋一起混,一定憋死你。

          • 家园 我理解你,做记者也不容易

            现在不光是做记者不容易,现在做什么都是不容易的,做公务员容易吗?唯领导是从,公开收入并不高,灰色收入有风险;做生意更不容易,要维护好客户,应付好政府,不做伪劣假冒挣不来钱,做伪劣假冒有风险。所以各行各业都不容易,做人只能凭自己的良心,随波逐流而不染污泥即可,尤其做媒体的,要有自己的道德底线。

      • 家园 现在看来记者这个行业需要整顿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看了太多的假新闻确没见报道者出来道歉,辟谣。所以大家才对记者这个行业有了太多的偏见。像老兄这样的实在是记者中的极少数人吧。

        此外,记者们的知识面实在是太窄,这一点相信你也不得不承认。这也使得记者们的报道在懂行的人看来就是在胡扯。

        最后,现在很多媒体的指导思想真的不对。媒体的大多数人真的把“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当成了金科玉律。把社会舆论导向负面而不是正面。著名的彭宇案不就是在这种思维下逐渐的越来越热,最后搞的社会风气都变了。举一个我亲身经历的例子。我很多年不回国座公交了,但是最近一趟回广州,在一节地铁车厢,我碰到了4次让座。我想这应该不是什么特殊情况,应该是正常情况而已。但是我在澳洲这边每天看的国内中文媒体,没有一个说原来国内的社会风气其实不是他们所说的那样坏,到处都是小偷,骗子。现在的中文媒体里面每天狂轰滥炸的就是哪里都是小偷,哪里又是骗子,哪里又是什么有毒食品。其实,我想在中国有目共睹的成就里面,这些其实都是极小的部分;好事应该是占大多数,不然国内现在应该是和印度有的一比。

        现在的媒体以及绝大部分的媒体人是不是都是以传播负能量,吸引眼球为己任。对于存在的正能量,绝大多数时候都是视而不见或者故意歪曲。

        您作为一个媒体人相信对您的大部分同业者的行为应该了解的比我们更加清楚。希望您也能像他们表达我们这些普通读者们的不满。

        通宝推:慧诚,
      • 家园 记者中间的败类太有损记者整体形象了,您是被连累了

        送个花!

      • 家园 花好记者

        不过我对记者这个团体的确长时间抱有偏见。

        原因如下:

        记者拥有话语权。

        某些记者缺少与自己权力相匹配的专业知识,尤其理工科知识,连初中化学、物理、生物、地理知识都没有。

        某些记者出于各种原因滥用话语权。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尤其网媒,过去的一年里玩weibo,多少次看到标着记者的v账号造谣传谣,被揭穿后毫无悔意,强词夺理。

        看到第一个顶着记者名号的傻叉,你可能还会安慰自己,这是害群之马。

        看到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乃至第n个呢?

        作为一个圈外人,我对整个记者行业极端反感,这个行业早就透支了它的信用。

        但正是如此,我对那些好的记者,对自己文字负责的记者,也包括ls非常敬佩。

        但这改变不了我对整个行业的偏见。

        除非我能看到,有责任心,有知识的好记者比顶着记者名号的傻叉更多。

      • 家园 原文本来就有抱怨记者的成分么。网上大家都可以释放一下情绪

        呵呵。

      • 家园 del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