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8月15日纪念:敌后战场的伟大功绩,仍待还原史实 -- 春秋的老胡

共:💬449 🌺325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0
下页 末页
    • 家园 【惊讶】书在卓越网亚马逊都售尽了,又必须等待继续进货的了

      今早看见说“还有3本、正在进货之中”,下午干脆宣布了必须“6-7天发货”了,从1天发货到一周发货,明显售尽了呢。

    • 家园 【存照】今天发表在北京青年报上的给《敌后传奇》辩诬的书评

      新浪网以“学者驳八路军敌后抗战游而不击等谬论”转发:

      外链出处

      新书《敌后传奇——中日稀见史料对照下的红色抗日传奇》的畅销,看来打疼了一些与国粉有关的势力,这样的还原历史的斗争还会继续。

      某些跳出来的国粉,断章取义和篡改原文的招式都如出一辙,前几天给新浪军事微博投了一个用国民党史料打脸的微博——

      外链出处

      【战史剪影:新四军进攻驻防南京的日军】1939年2月国民党中央信托局情报工作人员发出的情报(见国民党中央信托局档案)记录:“现中华门外及中山门外系新四军部队活动地方,汤山、秣陵关、句容一带日军常有损失,该方面日军日夜均在战争状态”。该档案是新四军给予日军打击的明证。

      这段关于新四军战斗在南京中华门外及中山门外的记录,见于国民党中央信托局档案,按国粉的一贯吹捧办法是没办法多说的,于是刚开始国粉一片寂静。后来,各种小号都来说同一句话(竟都说得一模一样):“材料说日军夜间偶有损失,怎么一定是新四军干的?老百姓拿根锄头干掉1,2个也行的”——国粉在历史文献面前还是只有这一类“止增笑耳”的伎俩。简单几句话评述之:

      情报说“日军常有损失”,说新四军打击日军不得不“日夜均在战争状态”,篡改成“日军偶有损失”。各种小号来篡改,倒显示了到底是什么势力在网上混淆视听。

      从最近网络上几次交锋来看,国粉现在更多只知道用水军一拥而上来混淆视听。再拿出更多有力的关于敌后抗战的著作和文章,大家再多多转发一些批驳谣言的内容,不用多久国粉那些插件的造谣办法都会“黔驴技穷”了。

      通宝推:穷贱忙人,kmy1810,punishment,鳕鱼邪恶,酸酸,麦田揭发韩,五谷不分,
      • 家园 刚在京东买发一本。
      • 家园 打脸党的首要问题是如何争取占绝大多数的普通人

        看了《学者驳八路军敌后抗战游而不击等谬论》,有点想法供老胡参考。老胡以后反驳,打脸的时候,文风还是更加简洁直接一点的好。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一点,打脸是打不痛,打不服,打不灭的没有脸的公知的。那么我们写文章去打脸反驳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只能是,用清晰简明的事实,让其他读者一目了然的知道公知是在什么地方偷梁换柱,公然撒谎的。其实多数普通人,是有是非心的,只是并不清楚很多事情细节,给公知搅浑水的可乘之机。打脸反驳的任务正在于简洁的讲清楚这些事实。

        其次,虽然"人贵直,文贵曲",但是多数现代人并没有耐心去读一些很长的东西(特别是对自己不是最关心的领域)。如果文章开头看了好几段,并没有切入正题,恐怕会有很多人就一跳而过了。因此,文章开头掉书袋说了一段“传奇”的典故,并且直到第七段才有若干史实,这也许不是最好的选择。

        再有,反驳的时候,最好能把“对手的观点”“我的观点”并排列出,然后举出事实,说明对方到底耍了什么花样,切忌笼而统之。比如文中写道:“先把文中一则介绍性的引用内容歪曲成是笔者使用的史料,又干脆编造了一个书中没有出现过的结论,说是笔者想通过此引用内容得出的结论。”这样的处理,不如细节上不厌其烦的写出邓小闲如何歪曲(老胡的前后文原话,对比,邓小闲的歪曲转述),如何编造(老胡文中不存在,对比,邓小闲的栽赃),有力的多。

        最后,让我们来重温一下打脸党的不朽名篇,看看总统是如何把人打脸打成笑谈,荒谬文章彻底失效,从此再也无法兴起波浪的: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批驳《决定淮海战役的五个生死瞬间》

        http://www.cchere.com/article/464158

        共勉。

        • 家园 先得好好谢谢兄台的意见,但这次的回应书评也有些特殊——

          这一次那邓小闲的“书评”过于荒唐了,任何看了原书的人都会立马懂得其断章取义的招式。

          于是,这一次更多着眼于介绍写作思路,谈一谈“还原历史、澄清历史”的初衷。

          毕竟,很多这份报纸的读者还不熟悉本书,也想让更多的人读了书评可以知道新书的写作背景。

          开头那几段的介绍,也是想借这个平台说一说书名的含义。

          以后的有可以发挥的驳斥机会,会注意兄台的意见的。兄台的看法确实于回击谣言有参考意义。

          通宝推:麦田揭发韩,
          • 家园 打脸未必要打痛,但必须要打响

            楼上的意见相当有参考意义。

            我于历史的积淀远不如兄,但于人前辩论略有心得,曾数年不离辩坛略有小绩。一个关键的手法就是,辩论关键不是打死对手,而是争来满堂彩,让“群体压力”而非“事实或逻辑压力”迫使对方无处说话。(但绝不是说不靠事实和逻辑,而是说如何运用事实和逻辑,运用的目标和着眼点在那里)

            打脸未必要打痛——因为被打的人不会去理会你的逻辑是否严密,你的事实是否准确,因此他痛不痛,其实无关紧要,如同辩论塞上,对方辩友职责所在,肯定不管你打脸不打脸,他都要说话,而且越说越多。你封不住他的嘴的。所谓美分党或者果粉也一样,人家也是职责所在,不可能知道疼的。

            但必须要打响——打得响,台下的观众就听到了,就有反应了,就会大笑,就会拍巴掌,就会形成群体压力,就会不由自主的接受你的观点,注意:是接受你的观点,而不是你的事实或逻辑,只有接受这个了,才有可能进一步接受你的事实。要是打不响,哪怕对方辩友都被打晕了,旁人也毫无知觉,觉得你无聊透顶了。

            兄有大量资料,尝牵一发而动众多条线。但是可以严密的压倒对手,但有可能不容易获得掌声。

            送脸上门的,多半是靠语不惊人死不休,让大家惊讶。打脸未必要打痛,但要打响。形式绝对重于内容,必须找到可以让人更惊讶,更爆笑或者更创新的方式,说简洁的话,就像发微博,能发50个字就不要发100个字,能发短微薄,就不要发长文。一定想好怎么说,然后才是说什么。

            等真正看到有意向有潜力有兴趣去探微的人,方可以教育的方式,用逻辑、用事实去梳理,去论证或者研究,并且传达给这样的人。只有在这个时候,才会出现内容重于形式的情况。

            望兄三思。

            btw,我觉得,黄河故人的天下无谍系列,是一个很好的探索。注意,我指的仍然是“形式”,就是:非常简短的几十个字,内容却很有冲击力,而且关键的是,所说内容不是大家熟悉的,或者不是老生常谈的,反而让人很有兴趣。当然,天下无谍的部分内容,包括人名,很多都不为人所熟悉,除非经常关注的有兴趣于此的人才能知道。但是这种形式,非常值得借鉴。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