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革命中的人生哲理故事 -- 云台峰上的123

共:💬18 🌺2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好文啊, 不献花没天理, 望继续
    • 家园 奥尔特加的桑解阵现在怎样了?

      查莫罗夫人以后,现在尼加拉瓜谁当头?

      听说当年桑解阵大选失利和苏联(戈尔巴乔夫)援助不力有关,有相关资料么?

      • 家园 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现为力量强大的在野党

        拉丁美洲左派现状与前景

        徐世澄

        何为拉丁美洲的左派?

        何为左派?左派又称左翼。一般指政治上激进的或革命的派别或政党。1789-1794年法国大革命时期,国王召开三级会议,贵族与僧侣坐在其右边,第三等级坐在左边。在召开国民会议时,主张民主、自由的激进派坐在左边,保皇派保守派坐在右边。后沿袭至今,左派和右派成了政治名词。[1]

        何为拉丁美洲的左派?有几种看法。英国《剑桥拉丁美洲史》认为,拉美左派是指拉美各国的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2]古巴学者认为,目前拉美及欧洲一些社会民主党主张新自由主义,已不能再把它们看作左翼政党。[3]有人把拉美现在尚存的一些游击组织,如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FAR)、哥伦比亚民族解放军(ELN)和墨西哥萨帕塔民族解放军(EZLN)等都看成左翼组织。[4]但是,在“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后,随着美国和欧盟把哥伦比亚两支游击队都定性为恐怖主义组织,拉美不少左派党和左派社会运动已与这些游击组织拉开了距离。有人把拉美一些民族主义政党,其中有些是前游击队组织如危地马拉全国革命联盟、萨尔瓦多法拉本多?马蒂民族解放阵线、尼加拉瓜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有些是近年来新成立的左派政党如厄瓜多尔“1月21日爱国社团”、委内瑞拉“第五共和国运动”、乌拉圭新空间党等看成左翼政党。智利和古巴一些学者认为,拉美左派应该将拉美左派社会运动(组织)包括在内。《跨入21世纪的左派》一书的作者、智利学者玛尔塔?哈内克认为,“左派是指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及其致富逻辑并为建立为劳动阶级利益服务的社会而奋斗的力量组合”,左派可分为“左派党(izquierda de partido)”和“社会左派(izquierda social)”,前者是指政党和政治组织,后者是指社会运动。[5]古巴学者马莱诺?巴蒂斯塔等认为,拉美左派的觉醒的标志是拉美“新社会运动”的蓬勃发展。[6]

        笔者认为,拉美左派应该包括:左派党(共产党、一部分社会党或社会民主党、一部分民族主义政党)、一些左派政府(古巴、委内瑞拉、巴西、厄瓜多尔、阿根廷)、一些左派社会运动(组织)、一些独立的左派人士。

        拉美左派的主张和活动

        目前拉美左派的主要主张是:反对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改革;反对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反对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反对美国入侵伊拉克;反对美国对古巴的封锁;反对美国提出的哥伦比亚计划;要求惩治腐败、恢复民众权益;提出新自由主义的替代方案等。

        苏东剧变曾使拉美左派受到巨大冲击。经过反思和调整,拉美左派的力量逐渐恢复和增长。不少人认为,“欧洲的左派处于危机,拉美的左派正在复兴”。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拉美左派所进行的主要活动有:创建圣保罗论坛(1990年)并定期举行论坛会议;创建世界社会论坛(2001年)并定期举行论坛活动;进行维护本国资源(石油、水、天然气、电力、土地等)的斗争(游行、罢工、占地、拦路等);开展反全球化运动;进行反战运动和反对美国霸权主义的斗争;反对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召开的各种会议和提出的主张等。

        拉美左派崛起的标志

        近年来,国际舆论惊呼:“拉美的左派正在崛起”[7]。对拉美左派是否正在崛起,人们的看法不一。

        笔者认为,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苏联解体以来,拉美的左派顶住了巨大的国际压力,经受了考验,不仅顽强地坚持和生存下来,而且获得了重要的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是当代拉美政治的一个亮点。正如英国《剑桥拉丁美洲史》所认为的,“90年代初期,全世界的左派都面临着像拉丁美洲左派所面临的同样多甚至更多的问题。相比之下,拉丁美洲的左派比其他地方的左派处于相对有利得多的形势之中”,“从国际共产主义的崩溃也有可能看到对拉丁美洲左派有某些有益之处”,“拉丁美洲的左派并不孤立”,“左派创立了在拉丁美洲国家政治中发挥中心作用的政党、工会和知识分子团体”,“在70年代和80年代里,左派在反对独裁政权争取民主的斗争中起了重要作用”,“在90年代左派面临了制定新的方式去达到老目的的挑战”,“古巴依然作为中美洲左派的一个重整旗鼓的地点而屹立着”。[8]

        近年来,拉美左派正在重新崛起,其主要标志是:

        ⑴拉美一些左派政党在本国的大选中连连获胜或取得重要进展。在1998年12月大选中,查韦斯作为“第五共和国运动”同争取社会主义运动、大众党、委内瑞拉共产党组成的左派选举联盟“爱国中心”提名的候选人,当选总统,并于1999年2月2日就任总统;2002年6 月和8月,在玻利维亚两轮大选中,玻利维亚左派组织社会主义运动(MAS)和印第安人古柯种植者领导人埃沃?莫拉莱斯(Evo Morales)得票均占第二位。同年10月27日和11月24日,巴西左翼党劳工党领袖卢拉和厄瓜多尔左翼军官、“1月21日爱国社团”领导人古铁雷斯先后在本国的大选中获胜,当选总统,并分别于2003年1月1日和1月15日就任总统。也有人把2003年5月25日上台执政的阿根廷正义党基什内尔政府也称为“左翼政府”。几年前,尚未执政的卢拉曾预言,在6~8年内,拉美大多数国家将由左派党执政,他的这一预言已部分地得到实现。巴西知名学者多斯桑托斯认为,左派党在拉美第一大国巴西获胜,打破了新自由主义在拉美盛行和一统天下的局面,标志拉美反帝政治社会运动的勃兴,使拉美地区的政治、思想发生根本的变化。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认为,拉美已建立一个“善良轴心”。古巴卡斯特罗主席说,卢拉的胜利表明,在拉美地区类似巴西这样政治经济制度的国家里,坚持民族独立和国家权力的政治人物正日益受到爱戴。在一些拉美国家,左派党已成为主要执政党、参政党、在野党或反对党,成为本国主要政治力量,在本国政治舞台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除前面提到的执政党外,尼加拉瓜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墨西哥民主革命党、萨尔瓦多法拉本多?马蒂民族解放阵线、乌拉圭广泛阵线和新空间、玻利维亚社会主义运动、危地马拉全国革命联盟等党已成为本国第二或第三大党;在墨西哥、乌拉圭、哥伦比亚和萨尔瓦多等国,左派党当选为首都市长。

        ⑵苏东剧变后,拉美的共产主义运动曾一度受到严重冲击,经过十多年的反思和调整,巴西、智利、阿根廷、秘鲁等国的共产党经受了考验,坚持了下来,有的还取得了发展,拉美共产党的力量有所恢复和扩大,至今仍有20多个共产党活跃在拉美政治舞台上。

        ⑶由拉美左派创办的圣保罗论坛和世界社会论坛在推动世界左翼运动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已成为拉美和世界左派活动的主要舞台。

        ⑷拉美新社会运动日益壮大,在反对帝国霸权主义、迫使本国政府改变新自由主义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捍卫国家资源和维护民众权益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⑸古巴的社会主义通过改革开放,经受了最严峻的考验,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刻,得到巩固和发展;委内瑞拉查韦斯左翼政权也经受了反对派在美国支持下策动政变的考验;

        目前拉美左派力量在逐渐壮大,其在国际政治舞台的地位在不断提高,所起作用在增长。

        正如巴西总统卢拉2004年5月31日会见中央电视台记者时说:“自巴西劳工党(1979年)成立以后,我们的党和其他拉美的左翼政党一道,通过民主斗争获得政权,比如在萨尔瓦多、尼加拉瓜的左翼政党现在正在参与竞选,很可能获得选举胜利,这种例子同样适用于阿根廷、乌拉圭、秘鲁等国,我认为,拉美的左翼势力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且学会了如何搞政治斗争,参加民主进程。”[9]

        下面

        分别介绍拉美共产党、社会民主党、其他拉美左翼政党或组织、“圣保罗论坛”、“世界社会论坛”的情况,以及对拉美左派舞台和前景的看法。

        拉美左派的近况

        拉美共产党

        拉美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在曲折中前进。19世纪后期工人运动的兴起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为拉美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提供了的前提。到20世纪初,一些拉美国家相继建立了社会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拉美各国陆续成立了共产党,其中有的共产党是在社会党的基础上改组而成立的。

        1918年1月,阿根廷社会党左派建立了拉美第一个共产党,即国际社会党(1920年改称共产党)。在第三国际存在期间(1919~1943),拉美当时20个独立国家除玻利维亚以外,先后都建立了共产党:墨西哥共产党(1919)、乌拉圭共产党(1921)、智利共产党(1922)、巴西共产党(1922)、危地马拉共产党(1924)、古巴共产党(1925,后改称人民社会党)、尼加拉瓜劳动党(1925)、厄瓜多尔社会党(1926,1931年改称共产党)、洪都拉斯共产党(1927)、秘鲁社会党(1928,1930年改称共产党)、萨尔瓦多共产党(1930)、巴拿马共产党(1930)、哥伦比亚共产党(1930)、哥斯达黎加共产党(1931)、委内瑞拉共产党(1931)、巴拉圭共产党(1933)、海地共产党(1934)、多米尼加民主革命党(1942,1944年改称人民社会党,1965年改称共产党)。此外,美国殖民地波多黎各也于1934年建立共产党。

        拉美各国共产党成立后,积极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展工人、农民和学生运动。30年代和40年代拉美各国共产党响应共产国际的号召,积极开展建立人民阵线、反对法西斯主义和本国反动势力的斗争,使拉美共产党的力量迅速壮大。拉美各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从1937年的9万人增至1947年的46.7万人。党的政治影响和在群众中的威望显著提高。1947年,在拉美各国议会中,有共产党议员72人。在厄瓜多尔、智利等国,共产党人还一度进入内阁。

        但是,40年代后期,拉美一些共产党受美国共产党白劳德主义的影响,力量有所削弱。战后,拉美各国政府在“冷战”气氛下掀起一股反共逆流,对拉美共产党进行迫害和镇压。

        由于1956年苏共20大以后整个国际共运所出现的复杂形势,拉美共运内部产生了比较严重的思想混乱,导致拉美各国共产党普遍发生组织上的分裂,党的力量进一步削弱,而且有些党在相当程度上脱离了本国群众。

        70年代初,有些拉美国家的共产党在合法斗争方面取得过一些成效和胜利。例如,智利共产党曾与智利社会党等组成人民团结阵线,在1970年大选中获胜,成为1970~1973年期间智利的主要执政党之一。又如,乌拉圭共产党也和其他左翼政党组成“广泛阵线”,在1971年大选中取得了较大的胜利。然而,1973年,智利和乌拉圭都发生右翼军事政变,这两个共产党均遭到了严厉的镇压。

        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拉美地区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民主化进程的发展,拉美共产党绝大多数都已恢复了合法地位,力量有所恢复和发展,并且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斗争目标与策略。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拉美共产主义运动受到巨大冲击。经过十多年的反思和调整,不少拉美国家的共产党经受了考验,坚持了下来,有的还取得了发展,除古巴共产党(执政党)外,目前拉美非执政的共产党约有20 多个。但总起来看,除巴西、智利、阿根廷、秘鲁等国的共产党力量较强外,拉美多数共产党力量和影响不大。

        拉美社会民主主义政党

        拉美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潮源于第二国际。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拉美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这一思潮的影响逐步增加。拉美社会民主主义既批评资本主义,又反对共产主义,主张实现社会民主主义,即在政治、经济、社会和国际关系方面实现民主;宣称多元化和人权是社会民主主义思想的核心,主张实现社会和经济改革,巩固和完善民众参与的政治制度,积极推动拉美地区的一体化。

        近一二十年来,社会民主主义的势力在拉美不断。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有18个拉美政党加入社会党国际,其中有11个正式成员党, 7个咨询成员党。到2002年社会党国际第21次大会时,加入社会党国际的拉美政党增加到35个。2003年10月27-29日在巴西圣保罗召开社会党国际第22次大会时,加入社会党国际的拉美政党已增加到38个,其中:

        正式成员党有27个:阿根廷社会党、阿根廷激进公民联盟、阿鲁巴人民选举运动、巴巴多斯工党、玻利维亚左派革命运动(新多数)、巴西劳工民主党、智利争取民主党、智利激进社会民主党、智利社会党、哥伦比亚自由党、哥斯达黎加民族解放党、库拉索新安的列斯运动、厄瓜多尔左派民主党、海地民主运动全国代表大会党、海地民族主义革命进步党、牙买加人民民族党、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墨西哥民主革命党、尼加拉瓜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巴拿马民主革命党、巴拉圭二月革命党、秘鲁人民党、波多黎各独立党、多米尼加革命党、乌拉圭社会党、乌拉圭新空间党、委内瑞拉民主行动党;(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巴拿马民主革命党、乌拉圭新空间党三党原为咨询成员党,22大成为正式成员党)

        咨询成员党8个:危地马拉社会民主汇合党、多米尼克工党、圭亚那劳动人民联盟、巴拉圭国家团结党、圣基茨和尼维斯工党、圣卢西亚工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统一劳工党、委内瑞拉争取社会主义运动;(危地马拉社会民主汇合党、巴拉圭国家团结党、委内瑞拉争取社会主义运动三党为新加入)

        观察员党3个:哥伦比亚“四一九”民主联盟、萨尔瓦多社会民主党、海地人民斗争党。

        在已加入社会党国际的拉美政党中,有的党如多米尼加革命党、智利争取民主党等目前正在执政。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加入社会党国际的拉美政党如阿鲁巴人民选举运动、玻利维亚左派革命运动(新多数)、尼加拉瓜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并不叫社会党或社会民主党,而称作“运动”、“民族解放阵线”等。此外,还有一些党虽然没有加入社会党国际,但明确主张社会民主主义,也可归属于这类政党。

        笔者认为,拉美社会民主主义政党的纲领主张差异很大,不能说,以上这些拉美社会民主主义政党都是左派党,但至少有一部分党,如乌拉圭新空间党、尼加拉瓜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委内瑞拉争取社会主义运动、墨西哥民主革命党等可以看作左派党。

        其他拉美左派政党和组织

        拉美还有一些左翼政党和组织,它们不是共产党,也没有加入社会党国际,但根据其主张,也可归属于左派党。如巴西劳工党、厄瓜多尔“1月21日爱国社团”、委内瑞拉的“第五共和国运动”、乌拉圭的广泛阵线、危地马拉全国革命联盟、萨尔瓦多法拉本多?马蒂民族解放阵线等,其中有的党(巴西劳工党、厄瓜多尔“1月21日爱国社团”和委内瑞拉的“第五共和国运动”)已成为执政党,另一些左派党和组织是本国第二或第三大政治力量,在本国政治舞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拉美新社会运动

        拉美各国有不少进步的新社会运动(公民社会、非官方组织),包括一些工人、农民、妇女、青年、学生、印第安人、市民组织也可算作左翼组织。如:巴西无地农民运动(MST);玻利维亚社会主义运动(MAS);厄瓜多尔全国印第安人联合会(CONAIE)、帕恰库蒂克多元文化运动(PK)、人民民主运动(MPD);阿根廷“拦路者”(皮克特piqueteros)运动等。这些新社会运动包括了广泛的社会阶层,它们组织和发起各种形式的抗议或声援活动,有的活动声势浩大,甚至迫使本国总统下台,如2000年1月,厄瓜多尔印第安人运动迫使马瓦德总统下台;2001年底,在阿根廷民众一片抗议声中,阿根廷先后出现了5位总统;2003年10月,玻利维亚民众抗议政府将天然气出售给智利,迫使桑切斯?洛萨达总统辞职。但是,拉美新社会运动社会成分复杂,各种思潮泛滥,目的也不相同。因此,不能将所有的社会运动或社会行动都归属于左派,应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圣保罗论坛”与拉美左派

        圣保罗论坛是拉美地区最具代表性与影响力的左派进步运动。1990年,正当苏联和东欧国家发生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在巴西劳工党倡议下和主办下,拉美13个国家的48个左派政党和组织在巴西圣保罗召开首次会议,讨论世界和拉美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等重大问题。自1992年第3次会议起,除拉美地区左派党和组织的代表外,圣保罗论坛会议还邀请世界五大洲的共产党及其他左派党和组织与会。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是2001年在古巴哈瓦那召开的第10次会议,来自世界86个国家的138个政党和组织的3 000名代表或观察员参加了这次会议。圣保罗论坛第10次会议将圣保罗论坛定性为“左派、反帝、反对新自由主义、反对一切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团结互助和参与制定‘替代方案’的空间”。在近几次圣保罗论坛会议的文件中,均提出了“替代方案”“替代模式”“替代战略” “替代社会”“替代秩序”等概念,其战略目标是替代新自由主义。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圣保罗论坛已发展到112个成员党。在这些拉美左派政党和组织中,既有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如古巴共产党,又有不少左派民族主义政党,如巴西劳工党、墨西哥民主革命党、尼加拉瓜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乌拉圭民族解放阵线等,还有由前游击队演变而成的组织如危地马拉全国革命联盟、萨尔瓦多法拉本多马蒂民族解放阵线,等等。圣保罗论坛的影响越来越大,圣保罗论坛已成为拉美地区最重要的左派政党和进步组织的论坛,圣保罗论坛约每年一次的年会已成为拉美和世界左派政党的重要聚会。最近一次是2002年12月2~4日在危地马拉首都危地马拉城举行的第11次圣保罗论坛会议。来自拉美国家以及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44个左派党和组织的近700名领导人或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通过的最后声明批评拉美国家政府所奉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反对美国倡议建立的美洲自由贸易区和“哥伦比亚计划”,谴责美国的单边主义将世界推向战争的边缘,反对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争政策,批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阿根廷危机见死不救的态度,对古巴革命表示声援,对拉美左派在巴西、厄瓜多尔等国大选所取得的胜利和委内瑞拉查韦斯政权的巩固表示祝贺。声明重申拉美左派党和组织反对帝国主义的决心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愿望,并提出近期的斗争目标是争取和平与民主,寻求一种替代性拉美一体化模式。据悉,原定在厄瓜多尔举行第12次圣保罗论坛会议因故推迟举行。

        “世界社会论坛”与拉美左派

        近年来,拉美左派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所起的重要作用越来越令人刮目相看。正是在以卢拉为领袖的巴西劳工党等拉美左派党的积极倡导和主办下,2001年创办了作为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对立面的“世界社会论坛”。 “世界社会论坛” 自称是世界“平民百姓”的集会,它的中心口号是“另一个世界是可能的”,而与会的拉美左派党和组织的口号是“一个社会主义的新世界是可能的”。世界社会论坛在拉美其他国家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等国,在亚洲的尼泊尔、欧洲意大利和美国的加利福尼亚等地举行了地区性的社会论坛。这说明,被称为“穷人联合国”的“世界社会论坛”的影响越来越大。“世界社会论坛”已成为世界各大洲中左政党和非政府组织广泛参加的“反帝、反新自由主义性质”(埃及理论家萨米尔?阿明语)的“另一种全球化的具体化”(美国乔姆斯基语)。 

        2003年1 月23日~28日,在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州府阿雷格里港举行了举世瞩目的第3届“世界社会论坛”。这次论坛规模空前,来自156个国家、5 717个组织,共10万多人参加了这次论坛,其中正式代表20 763人,其余为特邀代表、列席代表或观察员。此外,还有来自世界51个国家1 423家新闻机构的4 094名记者到会采访。同2001年第1届论坛(1.8万)和2002年第2届论坛(5.13万)相比,第3次论坛的参加人数大大增加。尽管由这么多政治组织参加的一个广泛的社会运动难免鱼龙混杂,但应该说,它的主流方向是积极的。

        第4次世界社会论坛已于2004年在印度举行。根据世界社会论坛国际委员会最近的决定,第5次世界社会论坛将于2005年1月26日至31日在巴西阿雷格里港举行。

        拉美左派面临的问题和前景

        目前拉美左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除古巴、巴西、智利等共产党外,拉美多数共产党力量和影响不大;大多数拉美左派组织和社会运动

        缺乏明确的目标和纲领和缺乏有威信的领导人,厄瓜多尔、阿根廷、玻利维亚等国的左翼社会运动曾迫使其总统下台,但随后又将政权拱手交给了当局;拉美左派组织,特别是拉美社会运动鱼龙混杂,各种思潮包括马列主义、民众主义、无政府主义、托派、极左派泛滥;左派内部分歧和矛盾比较突出;卢拉上台后,巴西一些左派组织已开始批评卢拉“向右转”。而厄瓜多尔多数左翼组织已同古铁雷斯政府决裂,指责古铁雷斯不兑现竞选时的诺言,是“叛徒”;古巴《格拉玛报》也已公开批评厄古铁雷斯政府。阿根廷基什内尔政府的某些政策也常常遭到批评。近些年来,拉美一些左派党常常在大选中同本国右翼政党结成选举联盟,在大选后,有的左派党参与议会和政党政治,有的参与组阁,这往往容易引起党内的思想混乱和组织分裂。美国共和党政府干涉委内瑞拉内政、委内瑞拉政局动荡不稳;美国加强对古巴的封锁、社会主义古巴面临严重困难,等等。

        此外,从目前情况来看,拉美左派还只是在一部分拉美国家中得势,拉美地区不会出现整体向左转的局面。尽管与美国有这样那样的矛盾,拉美大多数国家在政治和外交方面依然同美国关系密切;在经济方面,尽管拉美国家今后有可能会对某些政策进行一定的调整,但多数国家政府仍会继续奉行新自由主义。被认为是左翼政府的巴西卢拉政府、厄瓜多尔古铁雷斯政府和阿根廷基什内尔政府自执政以来,力图同国内企业界、各种政治力量以及同美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搞好关系,并正在参与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进程。

        拉美左派的前景是:古巴将坚持并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拉美左派力量将会继续壮大,有可能在另一些国家如乌拉圭等上台执政;拉美左派政府淡化左派主张并不意味着已经完全右翼化;拉美左派力量和新社会运动的崛起将为拉美国家的发展提供新的选择。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