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自驾车---云南缅甸十九天 -- 蓝麦子

共:💬52 🌺1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好贴,好贴!正想今年夏秋云贵川藏走一遭。

      正想今年夏秋云贵川藏走一遭。在北美走过些许线路,北到北冰洋,南下墨西哥湾。但还是觉得祖国大地更有味道!

      • 家园 握手!还是觉得祖国大地更有味道!

        西藏我还没有去过呢...

        云贵川跑了许多地方了...

        不要相信地图(有的地方标着高速,实际上...国道也不太可信..),最好沿途多问那些货车司机,他们就是最新版本的活地图.他们会告诉你哪条路好走,哪条路危险,哪条路正在翻修....

    • 家园 谢楼下各位兄弟姐妹捧场,我会加油争取在5月出游前完成大部分
    • 家园 云南缅甸十九天之四

      五.世外桃园――坝美

      黑灯瞎火中,小船悄悄启航了。几划就窜进了漆黑幽深的溶洞,船工介绍说溶洞深1000米左右,洞里的很多燕子,每到夏季外地商人就会进来收购燕窝,本村也有专门靠采燕窝为生的村民,收入很高,但那可不是普通人能做的活,太危险了。船工非常熟悉洞内情形,黑暗之中也能够自如穿行。我坐在船头,总担心撞到洞壁,于是不停用电筒照射四周,洞内有不少钟乳石,及被灯光惊起的燕子。心里默默祈祷“燕子燕子快快进化,用泥筑巢代替口水,人就不会破坏你的家园了”。划了一段后,船工提醒我们用电筒照右方,指着一块石头说,这就是陶渊明。似像非像的一块石头,我觉得有点牵强附会。半小时后,到了溶洞尽头,洞外月黑风高,从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进入隐隐浅黑之中,洞内洞外两重天。

      船工跳下船,停靠完毕,我们这才高一脚低一腿地踏上满是石头的岸。黑暗之中,也不知道周围风景,只听得赫赫风声,嘤嘤虫鸣,顺着一条石板路前行,猛然看到不远处空中有莹光飘浮,有气无力地喊“鬼啊”!书生笑说“莹火虫啦”。

      我们提出住村长家,船工说,跟着我们走就是。也没肯定,也没否定。忐忑不安,跌跌撞撞,远远看到灯光,黑乎乎的房舍,渐渐有人声,犬吠,不停询问“到了没有?到了没有”?心想,管它谁家,能够立即停下来,就满足了。终于到了一所院落,洒出微弱灯光,扣门,无人。船工径直推开院门,带我们进入堂屋,屋里也点着沼气灯。我们讶异“主人不在家,我们就这样进来,不太好吧”。

      船工嘿嘿一笑“放心,这儿冶安好得很,晚上都不用关门,而且房主是我家亲戚”

      原来如此。后来才知道,这儿几乎家家都是亲戚,只是有远近区别。

      其中一船工外出寻找主人,另一个指着墙上一玻璃镜框说“看,这是本地旅游局发的许可证,要有许可证的人家才能够招待游客哪。”我注意到镜框旁边还贴有一张纸,那是当地旅游局印制的食宿价目表。

      正想电话向家人报平安(每天晚上的功课),才发现手机没有信号了。船工说要去阿科乡才会有信号,这里已接近云南广西交界,5公里外就是广西了。我们优哉悠哉也没有介意,却不知道已急坏了家人,惊动了朋友。

      年轻的男女主人带着两个孩子先后回来,原来到邻居家看电视窜门去了。知道我们还没吃晚饭,女主人忙去厨房烧火做饭。厨房的锅台上有一个草帽状的东西,阿亮说这就是云南十八怪之:“草帽当锅盖”。其实也不是很怪的东西,四川有的地方的农村,用甄子做饭,甄子盖也类似草帽状。记得江南农村的厨房,也有类似的东西。

      回到堂屋,又取出其余的所有衣物及大部分的儿童玩具送给他们,男主人很感动“三年来,我们也接待过较多城里来的游客了,还是第一次有人送东西给我们”

      点看全图阿亮儿子在玩我们送的玩具.

      他姓侬,名福亮。我们叫他阿亮。阿亮说“这里没有开发前,我们村大部分年轻人都在外面打工, 我也去广东打过工,很辛苦,又累。城里人也不好”

      问他为何,答说“有次在城里修路,太渴,去路边人家讨水喝,结果凶巴巴地把我赶出来,在我们这儿,水随便喝啦”

      我们汕汕的,还好饭已做好,阿亮两口子招呼我们“粗茶淡饭,不要介意”

      边狼吞虎咽吃饭,边听阿亮介绍这里的情况:

      村民基本都是自给自足,种一些菜,也上山去挖一些野菜。吃自家做的腊肉,腊鸡,腊鱼干,村里少数几户人家有捕鱼的本领,捕的鱼多卖给游客尝鲜了。没有冰箱,肉存放在家里或者附近四季冰凉的溶洞内,要吃的时候就去取,也没有发生被人偷吃的新闻。新鲜肉难得吃上一回,要等村里有人家杀猪时候。几乎家家户户养猪,部分村民还养鸡,没有电,照明用蜡烛,或者沼气灯,也用沼气做饭。不通电话,当然也没有手机信号。

      主要劳动力是妇女,自己织布,自己上山采植物染色,然后做全家的衣服,床单,被套。(我很喜欢这些民族手工织品,听到这儿,提出买一些阿亮家自产的花布,还有阿亮太太自己绣的花布鞋,阿亮当时说“客气什么,你们送了这么多东西给我们,我回送一些土布给你们作纪念好了”。)

      妇女出外种地,拨野菜,回家做饭,做家务,带孩子。村民互相联姻,互相帮助。盖房子之类也不用请外地民工,都是全村男劳力来帮忙,不用付工钱,只有玻璃和钢材需要去买,砖木都是自产自用。

      河在村子里分成两支流,名为男河女河。天气好的时候,村里的男女各自下河洗澡。互不打扰,互不偷窥。平时也有人在这河里洗衣服。

      县旅游局对这儿实行管理,只有通过了考试的村民才有资格带游客,沿途解说村里的景点。(难怪每个景点,都是众口一辞)。房屋也要达到一定条件,才得到许可入住游客。一切都明码标价,不许有斩客的行为,一经举报就取消接待资格。我想到几年前去九寨黄龙旅游时候,就被黄龙门口的商贩敲诈过。看来云南省的旅游搞得较规范。

      少数几户较富裕的人家家里有电视,是用发电机通电后才能看到,也没有电视信号, 只能看VCD,乡民要去他家看,可以,每人要交1,2毛钱。我第二天去一村民家打发漫漫长夜,看到堂屋放的是一部香港武打片,几排长条凳上坐满了人,外面就是发电机,打磨机的轰鸣声。因为发电机不单是为电视发电,更主要的工作是为打磨机发电!

      阿亮家是两层砖楼,内部是木结构,楼下有客房两间,另一间是一家四口的卧室。楼上有两套客房,门帘代替门,每间屋内或两或三张木头单人床。简简单单的枕头,被褥,外罩蚊帐。点支蜡烛上楼各自找个房间休息。还好我带了睡袋,将睡袋往床单和被褥之间一铺,换了睡衣往睡袋里一钻,还很暖和。我的这间卧室是最里的一个房间,窗户外面不知是谁家的牛圈,牛脖子上的“叮铛”声,响了一夜。我就在这“叮铛”中沉睡,醒来。

      出了房间,站在走廊上,远望雾绕青山,近闻雄鸡鸣啼,嗅得清新空气,晨风佛面使我振奋,好一派令人心旷神怡的风光田园。深呼吸,深呼吸。阿亮太太听到声音,就开始烧热水。这里家家都有一口井,用这山井水做饭,漱口,洗脸,觉得好奢侈啊。要知道在深圳时候,我还每周末开车到梧桐山上排队接山泉水哪。泉水很细一股,有时候人多,要等上一,两个钟,灌满一个5升的桶又是一小时。带回家可舍不得洗脸,只是用来泡茶,堡汤。叹息!漱洗完毕,看阿亮太太端着一个大脸盆,里面五彩斑阑。书生这时候也起床了,过来好奇询问,原来明天就是“花糯米”节,家家户户都要做花糯米饭来吃,村妇用几种山里的植物染糯米,做成红,黄,绿,紫,黑的五色花糯米。本来打算明天出发南下,可是阿亮两口子热情挽留我们再住多一天,分享他们的节日。

      早饭是一碗醪糟鸡蛋。正宗土鸡蛋哦,不是那种笼子里饲料鸡蛋哦。吃完早点,原计划去村小学捐余下的玩具,可是村小学被借用作考场了。今天上午正是第二次村民考导游牌的日子,阿亮也参加考试去了。阿亮8岁的儿子和两个邻居小儿带我们顺着河,去上游,看另一个溶洞。

      村尽头又是一个渡口,我和书生各划一只小船,分带三小儿,撑篙逆流而上,看着顽皮小儿们嬉笑,打闹,玩浆,划船,不禁生出一种豪性,大声嚷道“左牵黄,右?げ裕?麦子聊发少年狂!”

      一路顺风划向上游,又嚷道“乘风破浪会有时,直达云凡齐苍海!”随我们同来的三个小孩时而划船,时而玩闹,这时候触发了母性,不禁想,这要是我的儿子多好啊,三个。有一种受保护的感触哦。突而又想到了阮氏三兄弟,哇,他们的母亲多幸福啊。没人敢欺负她,天天有鲜鱼吃。在这种自给自足的小山村,最合适不过了。咦,怎么这种世外桃源的小山村居然让我生出一种匪性呢,奇怪~~~~~

      溪边绿草青青,新柳初芽,鸭啼燕舞蝶儿忙,穿过一凌峋山洞,洞内有彩灯闪烁,原来这已属于另一个村庄了。

      正在停棹不想归去,上游漂来清扬的山歌。原来是本村女导游带她家的客人也去上游。船只先后停靠在洞外岸边。我们也跟着前一船的游客步行,边听解说。上山不远,就是另一村庄的售票点了。这时,昨天遇到的那个青年男子也带着几个人买票过来,原来,这是我们昨天到的那个村子了。那男了走过来笑笑说“我说这儿就是你们要找的地方嘛,你们不信”。

      索然,原路返回。顺流而下,登岸,回村闲逛。家家院门敞开,猫狗随地走,鸡鸭满院跑,进了一户人家,主人热情招呼,喝茶聊天。这家的院后摆放几张桌椅,面对青山绿河的一边只有一简单护栏,叹息昨天要是住这家就好了。主人热情留我们午饭, 问明价钱,欣然留下。闲聊中得知这一户人家还留有去年的燕窝,忙讨出观看。原来这没有加工的燕盏黑乎乎的,一团枯草树叶中夹着若隐或现的些许晶状燕沫。难怪城里买到的燕窝还要泡一夜,以便清除细小燕毛之类。虽然这原始燕窝价格是每500克80元,但是我买回去也不会加工啊。看上去黑乎乎的似杂草一般。作罢。

      下午学生恢复上课,我们带上捐献物品去了村小学。村里的老师是县里派来的,半年一换。学生也不多,不过教室还好,是新建的砖房,有操场,简易篮球架。师生都很纯朴,年轻女老师安排学生在操场集体向我们行少先队队礼,搞得我们面红红。

      晚饭后去邻居家看了一会电视,又去大大的厨房看熏火腿,本打算买一只,可是想到还有十几天的行程,坏在车里就麻烦了。回到阿亮家,堂屋火炉围坐了好些人,阿亮两夫妇,书生,几个邻家妇女。正等我呢。唱完祝酒歌,我们得喝酒。喝完酒,又闲聊城市和乡村。他们羡慕我们电灯电话,我们羡慕他们悠闲生活,空气清新。

      第二天花糯米节,村里男人和妇女都穿上传统的蓝布衣服,吃过五彩花糯米,村里的年轻女孩唱着山歌向村口的溶洞走去。原来今天有旅游部门领导前来参观考察。有的站在洞口唱山歌,有的坐小船边唱边划向出水洞村。我跟上跟下拍相片,累得很,最后村里的挂牌导游和唱山歌的村姑们陪同上级领导去了村小学看节目,我回村里和村民聊天,随便进一家喝水聊天。

      下午遇到闲逛回来的书生,不约而同一致决定明天非走不可----都两天没洗澡了。书生已经打听到村后有一条通向外界的山路(也是一条逃票的路线哦)。并在阿亮的带领下将车从山外面开进来了。当天晚上,在堂屋烤火时候,向阿亮提出要买他们自己织的花布,然后阿亮告诉我们,他老婆织布很辛苦,家里现在收入也不是很好。。。我忙说“理解的,多少钱一米,你给个价吧”最后阿亮报价10元一米。我们都不懂市情,各买了5米土布。土布从云南带到广东,又带到德国,到现在都没用过。我还另外花40元买了一双绣花布鞋,回去送给一个爱好民间工艺的亲戚了。然后结帐,两天吃住费用135元。

      第二天,大早起来,吃过早餐,整理好行李,出发了。车道很窄,由于常跑的是送货进村的小卡车,所以路中间高高隆起,两边下陷,我们的拖呀拖经常拖底。看得书生心疼不已,我提出下车步行,可以减轻一点重量,同时可以提示一下车先进方向。终于翻过一座山,下坡,到了来时的主道。看了看里程表,我步行了4公里,有种长征后的自豪。互相握手祝福,告别送行的阿亮,我们又出发了.

      待续。。。。

      点看全图

      早上起来,从二楼远眺

      点看全图

      山上有神仙吧?

      点看全图

      洞外的出水洞村

      点看全图

      远看出水洞

      点看全图

      几个村姑唱着歌从洞内划出来

      点看全图

      全村出洞,欢迎上级考察...我做了次观众.云南的旅游业搞得比四川好!

      点看全图

      划船半小时后,快到了

      点看全图

      快到了

      点看全图

      到了

      点看全图

      这里也有人在唱歌~~

      点看全图

      这就是世外桃源了.

      点看全图

      静静的小河

      • 家园 得遇桃花源中人,未见桃花源中事

        桃花源的称谓,不仅在于位置和风景,而且还在于当地人们的生活态度。就像老陶说的,“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不知怎么,看了这篇后,让我忆起了上学时,游十渡、野三坡的感觉。

        麦子拉了整车的程仪,一路??撒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这种举措,旅游的时候还是可以提倡

        的。

      • 家园 真是世外桃源呀

        民风淳朴,向往中。

        带一点小玩具、文具送人,这是绝好的主意。下次我也要记得。

        • 家园 小玩具,文具..

          记得有一次在较少游客的川西藏区玩,小玩艺送完了,给钱,那个男孩子用一种很受伤的眼神看我们...后来说你用这钱帮我们买些香敬神好了,他才收下....

          游客多的地方不在此例...

      • 家园 谢谢蓝MM!以后出门带一个ZOOM镜头就可以拍到

        到数第三张里PP女人们的花衣服了

      • 家园 南方得让我想起了家乡
    • 家园 云南缅甸十九天之三

      点看全图在路上

      只听师傅说到“不过是向沿途收费站表明我们车里的货物是蔬菜罢了”

      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同时庆幸还好我没有买棵菜挂出来。不然一路上会被人笑死。

      山路边不时有树闪过,正开着或粉或白的花,两人一路争论桃花李花杏花梧桐花,居然也争得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路边越来越多的村民和黄牛步行下山。才注意山下有集市,在集市入口空旷处停好车,下去看热闹。原来今天是赶集的日子,牛市也开了,很多村民来买牛卖牛。牛耕田,运货,忠心耿耿,吃苦耐劳,是他们的生活支柱,家庭成员。

      点看全图

      书生看牛,看人交易,我左顾右盼那些女人的蓝布衣服,和绣花布鞋,绣花围兜。都是她们自己手工缝制的,花色图纹各有不同,但都有一个特点:色彩鲜艳,线条明快。不知道是什么族,心想不是壮族就是彝族吧。她们见到我举起相机,都含羞避开。我也不敢明目张胆,厚着脸皮强拍。只好拍牛市以做纪念。(结果从世外桃园出来后,书生就接到朋友电话,说他的股票涨了,我笑说是我们遇到牛市之故)

      只听说坝美在文山州砚山县,就照着地图直向砚山奔去,过了一个收费站,买票时候询问“请问坝美还有多远?”

      那小窗口里的女人头也不抬“不清楚,问下一个收费站”

      加满油,又跑了一段,已是下午两点过了,想想还是问问路再说,免得浪费时间。看到公路边有一所小学,就直驶进去学校操场。教室空荡荡的,原来放假了。就地休息,喝牛奶,吃火腿肠算是午餐了。还好旁边就是一间乡医务室,负责整个乡里的医务工作。一个带孩子的女人就是医生,书生煞有介事地说“以前这叫赤脚医生”。医生心地蛮好的,过来问我们要不要热水泡茶,要不要进去坐坐休息一下。忙连声道谢,拿出零食和糖果给小孩子吃,书生这才开始打听怎么去坝美。她回到医务室,摇电话问别人,然后告诉我们“你们已走过头了,坝美属广南县阿科乡,在砚山县北面,接近广西边上了。你们回头,过了收费站,就能看到路牌了。”奇怪,我们来时,没有看到什么坝美的路牌啊,而且听刚才收费站的意思应该不在这附近嘛。

      书生又从一个塑料行李箱取出一件小玩意,我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支5毫升装的小香水。出发时候我还嘲笑他,觉得我们要去的都是穷乡僻壤,当然是衣物,玩具,铅笔,圆珠笔这些东西实用啦。所以我带了很多自己用不着的衣服,侄女小时候的玩具,又买了几十支笔。而书生却还跑去香港买了好些这种3毫升,5毫升的香水。对这些不出远门的女人来说,的确是很好的礼物。不管是纽约巴黎的女人还是非洲部落,或者是远乡僻壤的女人,都是爱美的啊。知女人者,男人也!书生还在认真讲解这巴黎货如何使用,我已灌饱,爬到驾驶位准备出发了。

      车往回走不多远,又回到刚才那个收费站,扬扬手里的票哀求不遂,于是再付过路费一次。

      一出收费站,就看到来路的左方,有一条下坡的公路,横跨公路有一块大大的广告牌“世外桃园欢迎海内外的游客”。难怪刚才我们没有看到,这搞宣传的就没有想到会有游客从另一个方向过来么?

      四.两个世外桃园?

      一路下坡,穿村过寨,眼前掠过漫漫蔗林,寻常田舍,树绕村庄,风清云淡,微风吹皱一池湖水,送来丝丝甘蔗的甜意。其实最美的风景就在路上。不觉已是夕阳西下,收工的牛在路上慢步,脖子上的铃铛跟着不紧不慢地“叮当”作响,回家的羊群伴着牧童。我们也沉醉于这田园风光,不觉减慢速度,任牛羊在前面带路。

      刚过阿科乡,全是石头路。路况很差,只适合马车,牛车,拖拉机,越野车!路面仅容单车通行,正是收获甘蔗的季节,路边不时有刚砍下来成捆成堆的等拖拉机运走的甘蔗。书生聊发少年狂,提着一把韩国砍刀就下去了,结果是砍断了刀把,还是旁边一牧童借刀给他,才削好甘蔗。收割的农人还大方的一再相邀,“再砍几支”,他们笑咪咪地看着这个城里人啃吃。原来,本地人不吃这种甘蔗,是专门榨糖用的。

      书生啃甘蔗,我不吃甘蔗很多年了(因为小时候被甘蔗皮划破过嘴唇),所以全神开车前进。突然看到路边一块大石头,上面歪歪扭扭写着世外桃园,然后还加了一个很粗大的箭头。想都没想,就一头扎进这条更窄更烂的牛道。问路边收割的农人,这条路是否到坝美村?

      回答也让我们莫名其妙,“是不是去世外桃园?这里进去就是。”

      刚进村口,正在找小河,溶洞,一个年轻男子过来敲窗示意停车,并亮了亮胸前挂的卡片。“便衣?保安?冶安?联防?路霸?”我大脑一片空白。

      书生啃够了甘蔗,精神大涨,下车去交涉。原来是当地执牌导游,问他世外桃园在哪儿,他说这就是。

      我们心想,不对啊,网上资料说,村外是小河,溶洞,要坐船才能进村啊。我们怎么已到村里了,还没见溶洞哪?

      那导游淘淘不绝介绍食宿和导游费用的时候,我询问旁边一围观的戴红领巾小男孩,才知道这个村不是坝美村。不过村背后倒是有一个溶洞,河的下游才是坝美村。小男孩还主动提出带路,可是这时候那本村导游恨恨地瞪了他一眼,并用我们听不懂的当地话斥责。小男孩悄悄说他在村外等我们。感动,还是红领巾纯朴!回忆起了我做红领巾的童年时光。年少不识世务啊,忙止住他,说我们自己去找。

      原路返回到主道上,一壮族妇女带着一大袋沉重的物品站在路边,问她坝美还有多远,她说在她回家的路上,并提出让我们载她一段。可是我们车上仅有两个座位,后座全是行李,让她自己看的确没有空位了,她边说“我可以坐你腿上”边从车窗伸进手来欲拉开车门。吓得我催促书生“快开快开”。

      行进了不到一公里,就真的看到大招牌显示坝美入口了。正在修路,地上铺满了泥,石头,东一堆西一堆的煤渣,已是倦鸟归林,日落西山。路边行走的村民都带着手电筒。

      果然到了一个所在,孱孱河水从一个溶洞流出,积成一洼湖面,然后又奔流而下,向山外流去。

      车只能停在洞外村子的路边,这个村子叫出水洞村,村民目前的主要收入是修路,收停车费,划船过溶洞进坝美村。

      有村民过来交涉,很快分好工,一人看守车并收停车费,另外两人做船工,带我们进坝美村。谈好价钱,船工背了行李就朝洞口的湖走去。并一再示意我们不要喧哗,四人只合用一支电筒,入乡顺俗吧,我们也一路沉默。湖面外围有一圈仅容一人通过的竹桥,桥下锁着十多艘小木船,湖水泄处,有一间小木屋。心想,谁会住这儿呢?捕鱼的?没有耕地的外来户?正等着出发,一束强光射过来,同时一声大吼“买票!”我和书生莫名互望,只见一个披着外套的身影从小路上急急走来。这才听到船工低声说“都下班了,又跑出来做甚!?”

      原来这儿已经实行国营管理了,所有进坝美村的游客都要买票,票价35元每人。由当地旅游部门统收,船工每次可以得2元。而我们刚才谈好的价格是每个船工10元。难怪刚才叫我们不要出声。那间小木屋就是售票点,只有一个吃公家粮的本村人在这儿卖票,所以也很认真,绝不允许逃票占国家便宜的行为发生。而村民不甘于每次2元的收入,所以想方设法私自带游客进去,每次可挣10元。

      为了不惹麻烦,我们商量买票,船工说,“你们买了票,也还得付我们工钱”

      “啊?为,为什么?”

      “早过下班时间了,他只管卖票,我们只管划船。不付我们的工钱,就等明天上班时间再进去”

      我又转头问,“买了票就可以进去了?”

      “你们买了票,船工不能再收你们费用”

      “那你对他们说吧,如果我们买了票,他们不能收钱了”

      可是卖票人却沉默。。。。。

      我们也不甘心挨斩啊!虽然多付20元是小事,但是加上门票居然近100元了,故宫的门票也才50元一个人那!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不是?

      船工看到我们沉默,就悄悄地出主意,“这样,就说不进去了,家去喝口水,他(指卖票人)不可能整夜守在这儿,等他回家了,我们再送你们进去”

      一直沉默的书生说,“走,跟他们去坐坐看看也好。”

      于是四个人下船,船工扛着我们的行李在前面带路。到了一座两层的小楼,进去,很空的堂屋,一张饭桌,几张凳子,最显眼的是一部电视机。这是船工的堂叔家,其两个儿子都在广东打工,所以家里富裕些。也是村里少数用电的人家之一。电也只是为了看电视用的,村里还常常停电。灯光很暗淡,仔细一看,才发现是沼气灯。一些村里的孩子正在这儿看电视,收不到任何节目,只能看VCD。一些邻居妇女也进来打量我们,听我们聊天。于是将一些儿童玩具分给有幼儿的村民,学生用品分发给上学的孩子,气氛一下子溶洽起来,学生们互相说谁谁成绩好,谁谁不用功,书生拿出当年做教师的口吻,慢条斯理地教导他们要好好读书。。。。

      VCD是县里录制的当地壮族对歌的情景,据说唱歌的都是当地的歌王。讲叙了当地男女青年从恋爱到结婚的过程。壮族自追求恋人,到恋爱,到结婚都是在歌声中进行的。所以有云南十八怪“有话不说歌来代”一说。小伙子歌唱得好,才追得到媳妇。(难怪出了名的演员都要唱歌哈,看F4呀,还有张GG,谭校长都有好多女饭屎啊)

      唱歌贯穿于云南各民族人民的生产劳动、婚丧嫁娶、喜怒哀乐中。

      不时有人外出打探那卖票人的去向。终于,船工进来扛起行李说“走”

      于是一行人又返回竹桥渡口。。。

      待续。。。。。。。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