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报纸里的文革1966 -- 天天向上A

共:💬1143 🌺16076 🌵22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7
下页 末页
          • 家园 没啥好说的

            学习温总借鉴大统领,转一段罗斯福就任誓词:

            (新约·保罗致哥林斯人的第一封信)

            “即便我说得天花乱坠,如果没有一片慈心,那也犹如钟名钹响,徒有其声而已。即使我预见未来,深通奥秘;即使我信念十足,力能移山。如果没有一片慈心,我们又算得了什么呢!?”

      • 家园 写得好。还记得某年的大专辩论会决赛,有关人性善恶

        最后,主张人性本恶的那一方赢了。

        很久以后,为了考gre,胡乱看一些英文阅读训练,其中提到美国的立法原则,就是立法者要假想自己并不知道自己在未来社会中处于什么地位,这样的法才会“公平”对待所有人。而这个过程,难道不是人对于自身“本性”的屈服?或者是少数人对大多数人“本性”的“代表”?

      • 家园 老兄,此系列文章基本奠定了您在我心目中一个河牛的位置了.
      • 家园 这个有印象,记得少年读物上都有关于这事的报道(配了插图的

        相信同龄人们多少有耳闻这事才对吧。

        那阵小,自然不大懂,只是听周围大人们闲聊,提到了大学生的生命价值和农民的哪个高哪个低,有没必要去救。

        想想也是可怕啊,这种把性命划分出等级的调调在1949年“站起来”之后换个面具又可以堂而皇之的出笼,卷土重来。

      • 家园 乌托邦的团结

        天天向上同学也许报纸看得太多了,完全忘记了现实生活。当他痛批“后35年”的“碎片化”的时候,忘记了35年以前人民是被如何钉死的。

        那个时候,组织有两做大山,比如来佛的五行山还厉害,一个叫做户口,一个叫做单位。户口不仅决定了人民中的一员住在什么地方,能否到粮店去买粮,能否去人民的国家办的企业上班挣钱,还决定了这个人民中的一员的子女将如何生活。这个户口不仅把人民分为农业人民和非农业人民,而且把农业人民和非农业人民分为不同地区的农业人民和非农业人民。例如伟大祖国首都的非农业人民就比县城里的非农业人民要高级一些,因为首都的供应是要确保的,而且把首都的户口换成县城的户口很容易,而反过来很难。

        单位不仅仅是你上班挣钱的地方,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你生活的环境。你的几乎一切问题,包括住房,都需要单位解决。你的邻居很可能就是你的同事,你的配偶很可能就是你的同事,你的孩子的同学是你的同事的孩子。你要结婚,需要单位出具介绍信。你的信件多半是寄到你的单位而不是你家。如果你想换一个单位工作,首先要经过你的单位同意,否则单位就会用一种叫做档案的绳子把你拴住,让你动弹不得。当然,这样的单位是人们向往之至的地方,绝大多数人民的成员都希望自己能够进入这样一个单位,并为此摒弃那点可怜的小资产阶级自由性。

        不知道天天向上同学是不是觉得户口和单位两座大山压迫之下的人民是团结一致的?是没有碎片化的?

        人与人本来是不一样的,人人平等不等于人人相同。绝对平均主义不是没有搞过,也是有成效的,但后来还是放弃了。既然天天向上同学写的是报纸里的文革,我来添一点报纸里的前文革破除资产阶级的法权思想。口号喊得震天响,可是到了文革,也没有回到供给制。

        据说,有一个对联中说不审势即宽严皆误

        又据说,有一个成语故事叫刻舟求剑

        乌托邦是美好的,但马克思主义不是乌托邦。

        • 家园 早期工业生产是有危险的,电力行业有死亡指标

          鞍钢某一年只死了100个人然后评了个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按《赤色黎明》的说法这是真的,而且不是贪腐弄虚作假造成的,早期工业生产事故极其多,死人是家常便饭)……

          如果不搞先工政治,给工人超农民一等的政治地位和经济收入,子女入学保障,抚恤待遇等等,凭什么要求农民有很大的觉悟在能吃饱穿暖的情况下冒险去城里做工呢?

          我记得以前有数据说是前30年城市家庭富裕程度是农村的2到2.5倍,现在已经到3到5倍了吧?

          至于说钉死啊,现在是用高额房价把农村人钉死难以轻易迁移到教育、医疗、交通,商业资源都更多的城市的。

          无非计划经济收到官僚子弟军功限制的权力配给的干扰,但是有老毛搞一些必须吸收一定比例工农兵大学生做逆向的矫枉过正;

          而市场经济下用钱来做这方面的隐形钉子……表面上看起来更自由了,实际上贫富差异悬殊后更不自由了才对。

          不过,吸引外资后,可以用别国的经济投资,超过本国去年剩余财富的总量用于扩大再生产,然后城市的规模可以建设得比以前大一些,

          也就是不管用权配给还是用钱竞价,总量更多了一些,所以可以吸纳的农村精英人口(种粮,养殖专业户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之类)更多了一些。

          所以从绝对数字上看起来,吸纳的农村人口更多了一些,给人了一种错觉,更“自由”了……

          但实际上应该是你有做各种行业的员工自由,依然没有做相关企业老板的自由;有住蚁族群租房的自由,但父母不是以前的国企员工,没有福利分房,没多少住单间的自由吧。

          ————

          不过这个问题,没啥特别好的解决办法,只能把其它地区的农村都逐渐城镇化来提高农民住房条件来改善一些了。

          ……据说太祖时期实验性的参考日军炮楼,高了一些苦竹加铁丝捆绑出来的竹筋小洋楼,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

          算是生产力低下条件时期改善农民生活的一个尝试。但是此类小楼好像设计寿命就35年,不能造得太高(不超过2层),不是太结实。

          • 家园 工业化和城市化不需要格外鼓励

            工业生产必然死人,就如同捕蛇必然要死人一样,但工业死人比农业要少。农村生活也少不了各种伤亡,而且缺医少药,难以救治,再加上贫穷和劳累,以及卫生条件差,总体的死亡率比进程做工人高。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工人都炼钢,其他行业的危险性一般要小些。这句话

            如果不搞先工政治,给工人超农民一等的政治地位和经济收入,子女入学保障,抚恤待遇等等,凭什么要求农民有很大的觉悟在能吃饱穿暖的情况下冒险去城里做工呢?
            本身至少有三个问题。一是,当时的农民未必全部吃饱穿暖。二是,其他发展中国家没有如此的体制,农民也是要进城的。三是,根本上讲,户口制度是用来阻止农民进城的。

            现在的高房价问题,主要是大城市,三四线城市的房子卖不动。

            最后,计划经济最大的缺陷就是配给,根本不考虑被分配的人的感受,跟包办婚姻一样。

            • 家园 初期没那么多安全的轻工业;

              其它发展中国家初期也没多少轻工业吧?

              非炼钢行业,譬如钢筋焊接之类的,搬钢筋时意外砸伤手指,我老妈就被砸锅,粉碎性骨折(不过老家地太少,人均1.3亩?而不是有的地方6、7亩之类,所以外公自学了电工,修补自行车胎的皮毛技术斯死皮赖脸都要跑到帝都构件厂去当个技工,居然让他混成了……可见户口封锁也不是100%可靠的,架不住想改变命运的人自学。

              印度就算不搞户口制,估计也得搞点种姓制,低种姓的人不能从事高级工作来限制人口自由流转,而且比户口制还无解,低种姓的人难以通过自学变成高种姓。

              越南之类也是共产党在执政,除非其它国家给它投资,让它一上来就有很多轻工业,否则我才不信它能随便发展出很多安全的轻工业。

              但是多个外国一起投资,使每年可以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财富投入超过上年的剩余财富,需要特殊的国际环境,初期美苏对抗的环境中,选了一边就不可能获得另外一边的大量投资,因此轻易做不到轻工业大爆发。

              还有初期大爆轻工业赚快钱,以后要想工业独立自主就难了,KMT的黄金十年就是前车之鉴);

              ————

              看90年代的安全生产的电视剧,用冲床制造小零件,工人疏忽大意,手指被咋成粉碎性骨折的有的是。

              不是炼钢之类的重工业照样有日常生产风险。我亲戚的厂子生产特别小的塑胶制品,每年用超声波简易冲床钉铆钉都有轻度骨折的。

              初期农民缺医少药是肯定的,但是初期工人难不成医药资源都有?青霉素一建国就国产化了?也做不到吧。

              关键是农民有“自留地”和“宅基地”,实际上多多少少是有一点资产,算小资;工人是不允许有国企股票、合作社平权股一说的,所以工人是“无产”阶级,一点安全感都没有。

              另外说难听点,当然要让农民不能吃饱穿暖了……假设农民都能吃饱穿暖,工人最多也就是吃饱穿暖,但农民有自留地有宅基地,工人没有国企股票,谁也不傻不呆,为啥去当工人?

              当农民可以吃饱穿暖时,工人必然有更多的肉票配给,然后才能继续保证有人做工。

              工人农民生活得一样好,完全消灭了城乡差别,完全是自由竞争定基础工资,或者说农民变成农业工人,甚至为了预防基础工资出现破坏性要素参与分配,每个人不管是否干活都有无条件低保,这是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的事情了。

              美国有一个高中没毕业的人,工作1个月可以吃9个月食物券的机制,也没有一个人可以一辈子不工作然后一辈子吃低保生存的机制来预防破坏性要素参与分配导致的基础工资过低问题……

              这个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可不是一般生产力的国家能达到的。发达国家中可能也就是能经常玩金融业剥削他国,且本国又是小国寡民的瑞士能搞。

              农业生产的危险性主要是在未开荒的地区才会遭遇毒蛇猛兽,但一旦到农闲时间在已开过荒的地方修水利工程,总不至于一个生产大队每年死100人还被评为安全生产模范单位吧?

              而发展中国家的农民进城真的是在人口自愿流转的情况下进的?也不一定吧?

              我看《Food Inc》里的介绍,美国孟山都公司游说国会补贴转基因玉米种子,然后去墨西哥倾销,逐渐导致墨西哥农民破产,最后跑到美国来当非法打工者。

              片子里没说孟山都自己买国债让国会有钱补贴,然后把研究出来的种子专利转移到开曼、维尔京之类的群岛上的避税公司再高价授权给海外分公司逃避累进制所得税之类的高级玩法。

              但已经暴露出来的这一部分,就使得我对发展中国家的农民都是自愿进城的产生怀疑。

              也有可能是破产进城的。或者是人口增长到一定程度,父母辈留不下来足够土地给他们种植为生进城的,这种都谈不上是在做农民还是做工人有选择余地的情况下进程的。

              所以担任的也就是非法劳工,工资很低,没有社保等安全保障,搬砖的时候被掉下来的钢筋砸死也就是赔个几万块私了。

              只有老家现在一些塑料制品行业的轻工业发展起来以后,才有一些相对安全的工作机会。

              不过去快递公司混20天客服的时候,发现也有搬货人员,手壁被搅进传送带,胳膊都被弄骨折了的(可能是加班太多?不知道有没有截肢)……

              今天轻工业如此发达还是避免不了工业生产的危险性,初期没多少轻工业,还要优先发展重工→军工的时候危险性肯定更高。

              ————

              补充一下,三四线的房子不贵,也卖不出去,为什么?

              因为三四线城市的医疗(专家门诊)、教育(名牌大学)、就业(大型IT公司)之类的资源并不丰富啊!

              那边的开放商和地方GOV教条主义,以为建房子就能卖高价,而不知道是房子周边的各种资源的劳动附加价值的正外部性溢出导致了房子涨价,没有这些附加价值的东西,房子根本不会涨到天价!

              农村的人现在也可以用水泥修个小洋楼,抽水马桶也能用,无非是通到自家化粪池而不是城市下水道而已。

              既然实际上的生活满意度差别不是特别大,县城里的各种资源优势不是很明显,那自然房子就卖不了一线城市那样的天价了。

              举个例子,老家人真生大病了就做高铁去杭州看病,反正都要去杭州看病,那么在县城里买房子获得更好医疗资源的意义就下降了。

              不过回老家的时候发现老家的县级市里居住的人,还是有没有本地房子,我才不会嫁给外地人这样的想法。也会谈论房子涨价问题。

              其实没涨到天价也有涨价的趋势……可能是我老家是南方的关系?

              另外空置的屋子可能也是有投资产权的,宁可空置也要等着投资升值也难说……

              ————

              至于配给制,一方面要给打仗时期的功勋功臣和统战过来的KMT老将发高工资,要不然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另一方面,如果他们喝酒吃肉消费太猛,就没有多少农业产品可以出口换机器零件了,而农药、化肥大规模国产化以前,粮食供应少,饲料少,酒肉就少。

              不用配给制令他们手中的高工资相对来说不那么容易花一些怎么办?

              而且对于刚需性产品来说,一旦出现供应不足(不管是战后重建物资短缺,还是为了每年把剩余财富投资40%扩大再生产,还是有人屯积居奇造成的),配给制都是比较科学合理的方式。

              不玩配给制了,现在就有炒房团一人买200套房了……然后又要出人均60平米以上的房子征收房产物业税的方式令其卖出来增加刚需房子的供给量。最后还是变相的配给制。

              实际上,欧美的低保食物券之类的福利券也搞过配给制。后来生产力足够发达以后才出现了混合型食物券,只要买食物都能用同一种食物券抵扣现金。

              ————

              所谓地让市场自平衡自调节,都必须是刚需产品供应充足了,粮食够吃了,然后才能对弹性需求的产品进行调节。

              否则就有破坏性要素参与分配的问题了,像是垄断粮食或者盐来发大财。

              最近一个月,美国有个对冲基金经理,把一种抗寄生虫的,对艾滋病患者很重要的药物专利买下来,从零售价13美元一份改成几百美元一份……

              造成希拉里发话要打击药厂暴利,然后生化制药类的股票大跌,他趁机做空大发信息不对称的迷你股灾的财……这算是破坏性要素参与分配的高级形式了~~

              而且市场所谓的自平衡自调节由于生产链过长,很可能也是高度滞后的,例如早些年猪肉生产过剩,价格暴跌;今年猪肉生产不足,价格暴涨。都得靠国家冷库收购计划调节。

              实际上欧盟对一定产量内的农副产品进行国家补贴也是变相的计划经济,防止过度短缺造成价格恐慌性上涨。

              现在阶梯电价、水价、燃气价,都是刚需配给,超过刚需部分弹性调节的体现。

              单方面鼓吹市场经济优势,其实就是极端一元论。现在流行的是混合模式。

              ————

              至于包办婚姻么,婚姻就是为了最大化的继承私有生产资料而出现的一种契约合同,为了降低平均生存成本,子女教育成本而出现的。

              越是福利高的发达国家离婚率越高,出现了恩格斯所说的家庭关系瓦解的趋势。

              以后还真可能出现同居自由,共·产·共·妻之类的情况。

              不过,过去国家也有保护农民的措施,就是孩子户口随母亲,防止上山下乡的人随便和农村女性结合导致农村女性外流,农民又缴粮食税又失去太多可选择的配偶……

              这个是写《赫敏为什么不能嫁给哈里·波特》的一个法学系老师说的。

              可惜统计技术不发达,也没有计算机互联网,没办法给农民(也包括部分工时是义务加班的工人)登记点投资工分,投资平权股的措施,所以后来的国有资产流失就难以避免了。

              苏联模式就是个应急的模式,有缺陷无法避免,没有缺陷才是奇怪的事情。

              ————

              对了,关于农民缺医少药,太祖后来搞过应急的赤脚医生下乡的模式,虽然就是滥用青霉素和板蓝根,还有用消毒不彻底的针刺技术扎穴位提供点中医黑们说的内啡肽麻醉效应或安慰剂效应……

              但多多少少也是以工补农了的。至少比KMT说的欧美的盘尼西林买都买不完,我们何必要自己生产强得多。

              据说当年的赤脚医生手册从鉴定心脏病到分析精神分裂症,从养生操到躲避核爆核辐射各方面都多多少少有点提及。

              大概算是中国农民有史以来得到的最科学的医疗服务了。至少比发烧跳大神,感冒了以后喝香灰泡水强吧。我奶奶那个年代,人口可以自由流转的时候,去上海打工的人生病了也就这个吧?

              青霉素好像40两银子一针,没多少人打得起吧……

        • 家园 那改开后岂不是泰山五岳。

          那改开后岂不是泰山五岳。

          “天天向上同学也许报纸看得太多了,完全忘记了现实生活。”

          我咋看你现在就活在平行空间尼......

          撇下老小,外出务工奔全年嚼谷。有个头痛脑热自己顶着,子女教育自己想折,要

          落户城市,房子卡着。

          难道北上广的人民都是解放前的土著,那6.7十年代北上广就是个当今每逢春运时的

          "鬼"城。那年代,城市非城市收入比就1.5比1。一方水土有工作需要我建设,为啥

          非跑到异乡去忙活。

          真有大能耐,我看当年社会,还是会吸收你到释放才化,为人民国家更需要的岗位

          。不知道你老有多大的能耐,容不下你这大佛。

          你讲“你的几乎一切问题,包括住房,都需要单位解决。”

          我看白姓还是普通人多,乐于老婆孩子热炕头,平安幸福。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