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政府税收总额超速增长的经济解释 -- 陈经

共:💬125 🌺868 🌵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政府税收总额超速增长的经济解释

    年份 税收总额(亿元) 增长率(%)

    1999 10682.58

    2000 12581.51 17.77

    2001 15301.38 21.61

    2002 17636.45 15.26

    2003 20017.31 13.49

    2004 24165.68 20.72

    2005 28778.54 19.08

    2006 34804.35 20.93

    2007 45621.97 31.08

    2008 54223.79 18.85

    2009 59521.59 9.77

    2010 73210.79 23

    2011 90780.00 24(估)

    12年,税收总额翻了8.5倍,年均复合增长19.6%。这里的总额包括了中央与地方政府税收,但扣除了出口退税,有时查的话会看到高一些的数据,很可能就是没除去出口退税。企业搞出口,生产过程中先被收了较高的税,出口的时候就把税退回一些,这个退税额确实应该从总额中扣除。另外,地方卖地收入也未统计在内。地方上相当于开了卖地公司在滚动开发,卖地款相当于营业收入,是专款专用的,确实不宜放进税收总额里。

    年均增长率19.6%远远超过GDP增速,甚至超过了M2的增长率。这么高的增长率,很不寻常。是不是因为低基数效应?或者之前偷税厉害,后来查出来了?看近四五年的数据,也不太好解释,因为还是20%的复合增长率。从2007年开始,基数也不低了,查偷税漏税十几年了,也不至于年年都能榨出大油水。所以,它必然有某种内生的快速增长机制,而不是一个统计效应。

    其实不少搞经济的也糊涂,这么多的税收,它是哪跑出来的,邪门了。其它国家就没有这种事。

    我在此给出一个解释。一般认为,在其它国家,政府税收相当于收管理服务费,维持公共事务正常运转。管理费要是一年增20%,还连增10年翻8倍,那肯定完蛋了,社会绝对受不了。从这个观点出发,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政府税收不应该太多,太多就是“与民争利”。所以中国税收增长这么高,政府太黑了,这抢了老百姓多少钱。

    但中国政府在全球最邪门的是,它不是搞公共事务管理服务的,它是一个开公司的!当然也可以把各国政府理解成公司,开的是管理服务公司,收管理费服务费。但是中国政府这个公司,它的主营业务绝对不是“管理服务”,而是各种社会经济事务。如果说各国政府是小区物业管理公司,那中国政府就是房地产开发商,顺带物业管理也自营了。物业管理费当然增不了多少,房地产开发商收入年增20%就很正常。

    这是一个比喻,并没有直接解释为啥税收能持续年增20%。实际中国政府也并没有直接开公司卖东西把销售额当税收。中石油交的税才算进税收总额里,营业额是不算的。从形式上来说,中国政府也只是收管理费,并没有直接把地里的东西挖出来卖了当收入。税收总额年增20%,就说明社会管理费真的在超高速增长。

    当我们看税收具体如何增长时,就会清楚多了。比如希腊政府近来穷疯了,想增收,于是就琢磨开了,加收房产税。其实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西方国家都在琢磨政府增收这个事。就开会讨论了,国会、议会、议院,反正是一伙人商量。最后,所有国家政府的结论无非就是“加税”。加多少税,加在谁头上,以什么名目加。被加税的就闹,加不动就发国债拖时间,相当于收管理费的公司发公司债续命。最后加税发债都搞不了,就由中央银行印钱赖账,吵来吵去就是这些事。

    那么我们看中国政府税收年增20%,是怎么干的?首先,就不会把“增加政府税收”当一个大事来讨论,查偷税漏税是另一回事,是税务部门份内的事。经济工作目标几十个,可能某一句会提一下税收总额。它相当于一个工作结果,没有具体的目标。到时数据出来,增了多少就是多少。高可以增31%,低就9%,不会说想尽办法弄成年增20%的“正常数据”。GDP增长、CPI、M2之类的,就真是会想办法“调控”到感觉靠谱的经验区间去。从来没听说“政府税收”是调控目标。

    那么它实际就是年增20%了。按西方国家的理解,税多了,得问是加了什么税、加在谁头上、名目是啥、用哪去了,不搞清楚不是民主国家。到中国一问,确实搞不清楚。

    这些年加什么税了?股票印花税减了,个人所得税门槛高了,交个人所得税的人据说从8000多万降到2000多万。增值税、营业税,各种税率也没听说哪加了,各种优惠减免到是不少。可能就是房地产交易税加了,这也没多少钱。

    加到谁身上了?据说政府是“与民争利”了,有哪个老百姓真感觉自己的存量财富被政府加税收去了?就是上海重庆有些富人交了一点点房产税。看中国人买房维权的架势,要是政府还敢对老百姓收房产税,怕是要革命了。

    如果一个政府说,我的税收要增加20%,然后推出的措施却是这减税、那减税,这不是疯了么?然后也没见人游行抗议被多收了税,然后税收还真的增加了20%,这不是科幻小说是啥?所以克鲁格曼说看中国的经济数字象看科幻小说,确实是看不懂。

    这些年是不少老百姓觉得钱被弄走了,但不是因为税高。拆迁,想要500万补偿的,政府只给200万,太黑了。但这和税收无关。股市里买个股,跌掉一半,钱没了。但这和税收无关。买个房,所有存款全光,还欠银行100万,过几天发现开发商降价亏掉30万,收拾收拾就准备维权。但这还是和税收无关。

    我们回头看西方国家政府想增加税收的事。加税率、开税源,但是,为啥不能增加税基?税收等于税率乘以税基,税基增加了税收不就增加了?税基就是石油、煤炭、啤酒等实物的吨数,以及公司营业额等数值,把这些东西弄上去,税收不就增加了?

    这个还真做不了。西方国家的经济,是自由民主的,是市场经济。石油、煤炭、酒,还有公司营业额,都是一个个市场上的公司干出来的,是“民”主的。这不能由政府来决定,政府也没有这种能力。美国政府不能说,IBM,明年你要多做1000亿美元的生意给我多交税。也不能说,美孚、雪弗龙,明年你们要多挖1000万吨油,给我增收。这些都是股份制的社会公司,股东、董事会、高管,这些人才有决定权。政府,只能决定收多少税,民主决策同意后,增加税率是它的权力。公司经营,可以放话鼓励,也可以惩罚不合法的行为,但不能下命令。

    但是,自称“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成”的中国政府,却可以邪恶地搞这种勾当。这些都是白纸黑字写在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上,证据确凿,谁也否认不了。水泥企业,多生产了多少水泥。钢铁企业,多生产了多少钢。煤炭企业,这些年多挖了多少煤。这都是有政府在背后操纵的。十年过去,都是五六倍、七八倍的增长,这都是操纵的结果,不是什么“市场经济”!

    中国政府自称“市场经济”,就是说,这些生产出来的钢铁水泥煤炭,是用到市场上去了,有需求的,不是俺命令胡乱生产的。俺是小白兔,是干市场经济的,不会干酱子的事。有时还挺委曲的,确实是有市场需求啊,那是特别的大。为此,还不得不让“发改委”来搞调控,硬挡着不让上产能。还有汽车什么的,都是各企业着急上产能,不让。

    小白兔没有告诉人的是,需求端搞了市场,供给端就根本不是市场,而是赤裸裸的计划。它打扮成股份制公司制度,但仗着国有控股的地位,以及对民主赤裸裸的蔑视,对钢铁水泥煤炭公司下达各种直接指令。这根本不是收管理服务费的管理公司,而是一个在经济领域里上下通吃的黑社会老大。

    小白兔自豪的是,它这么搞居然还真的弄成了。这边命令各种公司大干快上,扩大税基乘数,那边装出亲民的样子减税率,最后税收还大大增加了。它那些大干快上的公司,生产出的东西真的用上了。

    以前没有人这样玩过。苏联一伙人搞计划,但需求没搞明白,生产出的东西没有用。西方国家玩市场,但是供给端没人指挥。只有小白兔,需求端搞市场经济,供给端让发改委搞计划,搞了这么多年做大了,速度是从来没见过的快。

    小白兔这么搞,会不会弄得“产能过剩”,“信贷扩张不可持续”,不知道。未来的事谁管它,今年没事明年未必没事。就象章加敦说的,过去十年没事,明年肯定有事。但它打扮成市场经济的样子,政府税收却超常规增长的秘密,我已经发现了,可以解释了。

    (完)

    通宝推:考拉,加东,s0158,天狼星,
    • 家园 是不是还有个因素,就是刷卡等通过银行的交易大幅增多,导致

      规避纳税的空间,比以前少多了呢?

      • 家园 理论上有,实际上没有

        还是那个以票控税,没发票基本就没税款。当然理论上税务局也可以去查企业的银行存款。

        但是实践中基本没有,至少我这没有。

        还有种情况,有些私营企业的基本存款账户就是个摆设,交易的货款有时直接打到老板的私人账户上,尤其是老客户之间的交易。这个税务局查起来就更难了。查询涉案人员的账户要市一级税务机关负责人同意。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的很难。

        现在税收征管的实际是,没发票肯定没税款,有发票可能没税款。

    • 家园 【原创】代葡萄回帖

      税收制度取决于国家采取的经济政策策略,特定的经济政策服务特定的目标。也就是说,税收政策本身基于经济政策,但是不和经济增长同步。类似我们今天的情况,在美国50年代后,经济增长不超过5%/,但是税收随着国民福利社会的推进几乎没十年就翻翻。个人所得税和遗产税一度达到80%的水平。这个是服务于当时冷战中和苏联全面制度竞争的目的。美国的保障房政策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其结果的异化就是今天美国的两房。同样中国,今天类似美国的保障房政策的制度设计里,也有同样激进的遗产税最高税率80%的设计。

    • 家园 税收增速为什么会高于GDP增速呢?

      有个问题不明白:供给方大干快上了,固然增加了税收,但国民生产总值不是也等比例增长了?既然生产出来的也都有需求,完成了交易,这部分肯定要计入GDP啊。那为什么税收增速却远高于GDP增长?

      • 家园 名义GDP增长不如税收增长快,问题很复杂

        我一时也搞不太懂,问题很复杂,不太好解释。这里说的GDP是名义GDP,因为税收额不会除去通胀影响。

        这里有两个问题:

        1. 名义GDP到底增长了多少,没人知道。名义GDP的真实增长率,比税收增长高还是低?

        2. 税收增长,本身就有快于名义GDP真实增长率的机制,也有慢于名义GDP增长率的机制,综合作用是什幺?

        这两个问题涉及太多的细节,搞不清楚。

        也许一个简单的解释是,名义GDP没人想去把它做高,而税收增长率,通过加强征管,能做得高一些。

        • 家园 过去两年对服务业监管加强了

          现在都是机打税控发票 直接和税务联网那种 不涨才怪 还有个情况是刷卡越来越普遍 客观上这也有助于增加税收(尤其是大中型餐饮住宿 现在付现金的真是越来越少了)

          • 家园 税控机有作用但是不大

            现在很多人吃饭还是不要发票的,除了麦当劳、肯德基一类快餐企业收款机是和地税连接之外,其他企业还的靠税控机。如果吃饭不要发票,这部分税款还是没法监控。

            至于刷卡消费,和税款征收也没啥关系,中国是以票控税,有发票才有税款。只能在后续评估过程中可以查询银行往来,多少弥补点。不过基层税务局很少有愿意查询银行往来的。

            现在税收征管的漏洞非常大,很大一块税款都没法收

            别的不说,淘宝那么大的一块税款,可见到哪个税务局要求征收增值税了,其实征收起来很简单,要求支付宝之类的第三方代扣代缴增值税就可以了,但是就是这样都没做。

            中国这个以票控税本身的漏洞就很大的,不过在过去大家都是现金消费的情况下,也只能是没办法的办法。

            • 家园 我说的是趋势

              不是比例

              • 家园 只要是以票控税,这个漏洞就很难堵上,

                增值税还好,发票之间,好歹是环环相扣的,相互间还有个监督。

                营业税和所得税就基本全靠税务局,没有发票,税务局怎么监督都不知道,或者说找到问题也找不到证据。所以现在又准备把服务业纳入增值税来管理。

                大企业相对好一点,对于小企业小餐馆基本都没啥好招——毕竟为国家护税的荣誉比不上直接打折来的实在。

                还是控制资金流相对来说全面点,不过这样对现金这块也不好监管。我觉得控制资金流是个不错的趋势。反正中国税收监管漏洞一大堆,所谓的应收尽收基本就算扯淡。

        • 家园 根据我这的经验,税收征管还是漏洞很多的

          基本都是抓大放小,

          对于一些小企业基本都是放任自流的情况,只要按月申报,别的基本就不管了。

          所以小企业的零负申报率高的吓人,有些企业一年到头增值税都是零申报。

          就这样,税收每年都能增长很大。。。。。。。

      • 家园 税收增长对应的是名义GDP增速

        包括了通货膨胀的因素,而公布的GDP增速是不包括的。

    • 家园 请教:以财政收入与消费品零售额的比值衡量税负水平

      刚才在凯迪观鱼,看到这么一条回复,有些疑惑,于是转来请教一下。

      这个报告,早知道了,所以有人说,gdp可能假,但税收一定是真的,这一真一假,剥削的程度更加恐怖了

      =========================

      中国2011年财政收入将达10万亿元

      http://news.163.com/11/1107/04/7I7TPF8200014AED.html

      2010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万亿元.

      http://www.askci.com/freereports/2011/08/088353325951.shtml

      =================

      10万/(85832.7*2)万==58.82%

      这就是中国实际的税收税率.

      GDP是虚的,社会零售总额是实在的,国家财政收入是真金白银.

      关于消费品零售额的定义为: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各种经济类型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对城乡居民、社会集团消费品零售额和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总和。

      我的想法是:

      1.以财政收入与消费品零售额的比值衡量税负水平,似有可取之处,但我所知有限,仍存疑虑。不知道发达国家是否采用过这一指标?

      2.财政收入应该包括非税收入与计划外收入(?),从严格意义上说,不能直接用来衡量税负水平。但从广义上讲,也没有什么问题。

      3.所以我的疑虑主要集中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上。看过零售总额的定义后,我还是不太了解其含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a.“批发零售贸易业”,如果一家糖果批发商卖给某个杂货铺1箱糖,杂货铺将糖卖给各消费者,那么这1箱糖的价钱是统计一次?还是两次?从直观认识上只应统计杂货铺的那一次,但为什么定义中要特别提到“批发”呢?

      b.消费品零售总额应该没有包括购房、租房的交易金额。这个对衡量税负水平应该有影响,但我不知道影响程度有多高。另外,在真实税负水平相当的情况下,会不会因为购房、租房的结构性原因,造成财政收入与消费品零售额的比值偏差较大?(换种说法就是:财政收入与消费品零售额的比值,会不会因为在房子问题上的差异,而与真实的税负水平偏差过大)

      c.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否存在其他重要的“遗漏”?我的感觉,消费品零售总额有点类似于以支出法统计GDP,但二者肯定存在固有差异。我不清楚这里的差异主要有哪些部分(出口?基础设施建设?),毕竟,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到GDP的一半。

      d.从统计实践角度看,统计消费品零售总额应该不会从最基层的杂货铺取数。我推测应该是从有一定规模的批发商或生产商处取得数据。这就存在一个问题,采用的数据究竟是批发价还是最后的零售价?而至于小餐馆这样的地方,食材固然可以统计进去,但加工过程中的增值就很难算了。难道是以行业平均水平进行“估算”?

      ——其实我的意思就是,这个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准确度究竟如何?进一步地,GDP统计中应该也存在许多“估算”,不知道这两个数据的较真实情况的差异度一样不一样?

      一堆小问题,不知道陈总能否在闲暇时抽点时间指点一下?

      • 家园 极端情况下,财政收入可以超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财政收入,除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国肯定是偏高的。这有三个原因:

        1. 中国的投资很多。大量的基础设施,从挖煤挖矿开始,到修桥修路结束,中间没有产生“消费品”,但是产生了大量“财政收入”。投资占GDP的50%以上。

        2. 中国的进出口很多。进出口额占GDP的50%,出口的消费制成品,比进口的消费品要多得多,进口各种原材料、部件多。进口的消费品会被统计进“消费品零售总额”,但出口的不会。这些进出口的制造运输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税收及关税,比进口产生的“消费品零售总额”要多。

        3. 中国的消费统计胡估的。现实中有很多统计困难,你怎么知道一个餐馆的营业额?很多人不要票的。最后就是靠估,许多迹象表明,结果是大大低估。比如说不少跨国公司在中国的销售额是可以较准确统计的,在全球基本是第一第二的位置。但一旦不能准确统计,就胡编乱造,得出一个年消费17万亿的超低数据。它和GDP的低估有类似之处。

        具体的细节我也搞不清,但以上三个因素,并不是坏事。头两项再继续增长,第三项再继续胡估,财政收入超过零售总额,并不是不可能。凯迪脑残的错误在于,以为财政收入是从零售中产生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