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将衰----北美教会管窥 -- ncts

共:💬74 🌺37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在荷兰,上门传教的中文那是非常好啊

          每次他来传教我都和他聊中文,害的他传教事情都差点忘了,他知道我不会入教的,但以前每次都过来敲门聊两句:)

          华人教会?在荷兰好像不行啊,不过总有几个女的会去信,真的也就是女的去。

          我认识的一个很不错的姑娘因为和男朋友分手被打击了,也去信教了,感觉还是心理上需要依靠了才去寻找宗教

        • 家园 去解经过不少次,我这边感觉他们都本末倒置了

          他们一本和合本段落能讨论半天,我有几次都受不了了,直接翻King James的版本看英文,然后就发现他们争论的是中文翻译的字词,根本就不是精要了。

          这么下去,我宁愿自己直接读英文,我才不要去读那个读都拗口的和合本。。。

          • 家园 查经班基本就是去骗吃喝的,呵呵。

            圣经解释学也是门专门学问。詹姆斯本严格说也是一种变异了。正儿八经的圣经学者,读旧约得会希伯来文;读新约得会古希腊文。拉丁文的天主经也是变异产物。

            了解基督教文化,光读圣经也没用,结合着神学理论蝉变的历史才能把握住问题框架。

            不过了解这些是很无聊的事情,基督教的式微早已不可避免。基督教的大基本盘不是在欧洲和美国以及中国这类有较高文明程度的国家。他们的基本盘是在非洲和南美。

            也许未来欧美的影响力下降之后,基督教有可能结合着民族主义再度复兴并且极端化,这值得观察。

            • 家园 Bingo!!!

              一方面是很多黑人们都很虔诚——我不排除有借此想钓MM的——话说其实也真有;一方面南美人教徒很多,也是跟黑人们一样挂在嘴上god啥god啥的。棒子有的时候也是这样。

              反倒是中国人和日本人,都是一副无神论的样子。我的日本好友有次气呼呼地跑我这说:我说我就是什么都不信啊,为什么就不行啊!!为啥就非得信宗教啊。

            • 家园 从丹麦牧师焚烧古兰经再到挪威杀手,极端化已经开始了。
        • 家园 我从来不放那些传教的进门,“sorry im busy”

          就打发了。我也是的确在忙。人生苦短,生活里也要讲究效率(efficiency),非常不愿意浪费时间。

    • 家园 国内地下教会多有必然性

      特别是农村,基督教发展很猛,这是事实,为什么?

      基督教善于吸收各种在社会大变动中被抛出的人,这是基督教的特色。中国的农村正在快速衰败,青年人都去城市了,基督教的发展有客观条件。等这个过程结束,基督教在中国也就差不多了,要继续发展,得看基督教能否适应中国的文化。

    • 家园 中国人从来都不是宗教的虔诚信者

      特别是汉族,不管什么教,甚至是“马教”,看到希望,可以改善生活就信,否则什么都不信,讲究“入世”,弄什么天堂的死后才得到的“得救”、“福利”不如现在就得到的“实惠”,如地位、土地,

    • 家园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西方文化的退潮期要来了

      在中国某些传教狂人的猛攻可能已经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了。随着东西方经济基础对比的快速变化,老马讲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是必然要反映的。不信教的中国人过的越来越好,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难有所助、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医疗有全民医保,五六十岁就可以退休安度晚年,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有廉价的公立教育。而信教的人们反而操劳到70岁还不能歇息,50岁还要还上大学的学生贷款,面对高昂的医疗和医保费用望而却步。别说本来就不怎么信的人,就算原先相当信的人,也许也会开始动摇的。

    • 家园 本来中国人就有儒道的天道观和深邃的佛家智慧

      耶教这种漏洞百出的东西,还是快点销声匿迹的好。耶教在国内的时髦很大程度上在于西方话语的强势。真正要说思想性,咱不觉有啥特别之处。况且耶教多数俘获的是一些没有真正精神生活贫乏者。

    • 家园 教会是避税掩体

      以教会名义购买的产业是不用缴纳地产税的。

      老中们充分利用这条有什么不好呢?

      • 家园 Dietfurt Bayrische Chinesen

        传说巴伐利亚某村自古避税的传统,深挖墙广积粮,教区特使敲门只见龙图飘扬汉服正装 - 村民创意山寨版天朝 - 俺们都是中国人了还缴纳个毛线十一税 (古时候它们想象的中国人可能跟万磁王阿纳金一个概念吧用来镇邪护福的

        社区附近的传统建筑有改托儿所的,有学校社团拿来组织瑜伽课之类的

      • 家园 那地契上可就是教会的名字啦

        房本儿地契上都是教会的名字,那就真是全捐了呀。

        最近去英国,朋友说起一个画廊,竟然是一个废弃的教堂改的。我觉得很奇怪,教会那么财大气粗的,即使没有多少教众捐什一税,也不至于到典房当地的地步。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