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是何兵副院长 -- BC大头鱼

共:💬84 🌺79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平生不识何院长,纵称保安也枉然!
    • 家园 何兵之歌

      你从法大走来,院长是你的风采。

      你向传大奔去,保安成你的障碍。

      你用傲慢的心态,无视纪律规范。

      你用院长的名片,试图把门打开。

      我们赞美何兵,你是无耻的典范,

      我们崇敬何兵,你有院长的顶戴。

      你用普世招牌,享受公共的膜拜,

      你向金钱奔去,名利双收你实在。

      你用煽情的言语,忽悠群众百姓,

      你用炽热的屁股,坐稳位子不离开。

      我们赞美公知---羡慕嫉妒没有狠。

      我们需要公知,滑稽可笑的源泉。

      啊,公知!

    • 家园 外国的月亮又圆了一回

      @法律人王建勋 新浪个人认证 : 【大学】2、国外的大学有保安吗?除了一些建在大城市里的大学,一般很少设保安。相反,那里的大学通常都非常开放,开放得让人难以置信。就拿俺念过书的大学来说吧,它没有围墙、没有大门(通例),更没有保安,所有的大楼都可自由进出,就连图书馆也无需任何证件(除非借书),任何人都可进去阅读。

      不知道这位说的是哪国的大学。

      我出国也有些年头了,还真很少见到没有保安的大学。行人出入相对自由些,车辆哪有不登记的?

      • 家园 淡定表示我的大学在那么宁静安稳的地方,一堆保安呢~~又是

        个带V说话不带门把的

      • 家园 举外国大学的例子是不说明问题的,还是普世主义,问题是

        具体的学校在城市还是郊区甚或农村,大门前的道路交通和安全状况如何,校内面积有多大,可否停车以及是否方便和充分等等?哪个学校在制定这类问题之际都首先研究分析和考虑这类“本地的”问题,而不是考虑外国如何如何。因此用外国做证明是没有证明力的。

        何兵的问题也就在此,如果传媒大学是在北京延庆,甚或哪怕就在昌平,相对人车都比较少,校园内也比较宽敞,那么他的牢骚多少有点可以理解,尽管还是遵守。问题是现在传媒大学所在的位置还是车流量比较多的地方,算是城乡结合部吧,一般也是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较多的地方,他不尊重该学校规定,指责保安,确实是太霸道了。

        还有把这类生活中个人遇到的一些不快都捅到微博的另一个问题是,至少在我看来可能导致如此,不排除何兵也有这样的追求,即个人生活遇到的任何不快、摩擦都是社会、制度甚至是TG造成的。

        其实并非如此。谁家孩子成绩不好,没考上大学;或是某家夫妻不和,或有外遇,或是买东西和人吵了一架,甚至走路崴了脚,这类问题与社会、制度、TG或意识形态几乎完全无关。中国人说的很简单,就是倒霉。人都有倒霉的时候。

        而如今的中国所谓“精英”的最大问题就在于把一切人生不快和麻烦都归结到社会制度民主自由上去了。而危险也可能就在这里,因为他们给人们塑造了一个乌托邦。

        但他们真的相信这个乌托邦吗?我总觉得,他们自己其实也未必真的相信,民主自由普世价值了,男人就不偷腥了,女人就不爱攀高枝了,他就不会失恋了或是就没人吵架了。荒唐。

        随便想到这些。

      • 家园 这真是以偏概全的典型了

        行人出入自由是真的。不过以山某回国的经历来看,中国的大学不让行人出入的好像也没有多少。美国学校里不可以随便进的地方也不少,通常都会有提示的牌子,也有上锁的。

        没保安的学校没见过。有带枪的,也有不带枪的到是真的。关键问题是保安带枪是要花钱上证的,而且带枪的保安通常要挣的比不带枪的多很多。出于经济考虑,很多学校的保安是不带枪的。

        机动车是不是可以进入校园的问题是一个有很多答案的问题。通常美国的学校只要是有校园的都会至少有一条路是允许机动车通行的。主要的问题在于可以不可以停。

      • 家园 靠,美国的校警都是带枪的这群法律文科生不知道么?!

        等他们看到美国校警开着威武的警车在校园里转来转去是不是要吓出屎来么?最受不了这种虚伪至极的鸟人,一天到晚道貌岸然地说什么要法制,结果连绕个道的小事都能找出个“碉堡化”屁理论来。

        • 家园 还有便衣哪,另他的特权思想不就是碉堡化的证明么。

          http://bbs.51ielts.com/thread-381515-1-1.html

          Narc,拿客,管得宽!美国学生并不如想象的自由

          (来源:07年03月19日美国《侨报》,作者:王仲安)

          我们小城的市立高中,恰恰处在繁华商业地段。方方正正的校园外围,条条街道车水马龙。每逢遇到尖峰时刻,家长们就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要么见缝插针,要么穿街走巷。只有这样,才能将孩子准时送达学校。

          好在校园出入口有五、六处之多,尽管全校师生超过三千五百人,四下一分流,倒也能够对付过去。然而,自从前一段时间发生了“诈弹”惊魂事件后,整个校园便陡然戒备森严起来。所有边门统统关闭,只留下正门供大家出入。

          如此一来,就令原本拥挤的交通,愈发变得雪上加霜。

          那天早晨,我送两个女儿上学,接近高中部的后墙时,果然又陷在车阵里进退两难。待会儿,还要设法驶出这片泥沼,调转车头,送老二去上小学呢。我正在着急,忽然不经意瞥见有个学生从学校的边门闪身而入。心中一疑,顿时觉得大为不公:“为什么他可以抄近路? ”

          大女儿不以为意地回答:“没什么好奇怪的,因为他是‘拿客’嘛。”

          “‘拿客’为何方神圣,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飞檐走壁溜进学堂?”这一来,我更加糊涂了。

          “妈咪──”,女儿笑得喘不过气来,“他有钥匙。事实上,他掌管著所有大门的钥匙!”

          原来,这“拿客”与侠客毫无关联,而是美国人对校园警察的俚称。所谓的“拿客”,即Narc是也,简写自英语中的Narcotic一词,泛指鸦片之类的麻醉药品。不过,后来又延伸为稽查非法毒品的卧底警探。假如毒贩弃暗投明,替警方做内部线民,这样的人也可称作“拿客”。

          但是我依然感到不解,刚才那位少年,背著双肩书包,走路晃晃悠悠,浑身上下穿得松松垮垮,分明就是一个典型的美国高中生,怎么会是警察呢?

          女儿说,“拿客”是校方雇来的便衣警察,自然无法一眼看出他们的底细。而且他们都是十八、九岁的大男孩、大女孩,假装成学生与大家混成一片。交了朋友套了近乎以后,便可及时察觉校园的地下动态,好随时向上级汇报可疑情况,比如毒品交易,又比如暴力阴谋等等。

          说实话,我还是头一次得知,高中校园里安插了便衣警察,而且就在我孩子身边。

          以往我只晓得,美国大学里有警车巡逻,主要职责也不过是管理校园停车问题而已。比如教职工停车场、学生和临时访客停车场的收费及划分。外人假如不小心弄错了,或超时了,校园警察的罚单,就会恭候在阁下的挡风玻璃上。

          在人们的总体印象中,美国是一个民主自由的社会,对未成年人尤其宽容,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畅所欲言。“拿客”的存在,却表明事实并非如此。只是我一时难以接受,无论如何,也不至于用暗探来对付孩子吧!

          不过转念细想,美国的小学里虽然没有警察,但是有家长义务组成的“操场督察”(Yard Duty)。课前、课间,协助老师管理各种小事,就连孩子能不能玩秋千、每人玩几分钟,“Yard Duty”们都有发言权。

          事实上,小学班主任更是一名专职纠察员,早上负责带领学生走进教室,中午则要陪学生去食堂吃饭,生病了要专程送到护士室,放学时还必须将大家“押解”至校门口……。总之,学生在校一分钟,老师就得事必躬亲,负责到底。说委婉些是照料孩子,其实却在维持秩序,确保一切安全无忧。

          小学尚且如此,高中里配备警察,似乎也就顺理成章了。再说,美国孩子长到十五六岁,已经发育得像成年人一般高大壮实,这时候,仅靠老师们苦口婆心的管教,未免显得势单力薄。或者说,根本已经无法周全。

          美国高中校园,确实是一个鱼龙混杂的特殊场所。面对古怪精灵的半大孩子,“拿客”们所要做的,便是事无巨细,什么都管。有时候,甚至还有点神经过敏。

          据说每年情人节,便是他们最紧张的日子。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们总会在那一天,带来大量红色、粉色的气球,含情脉脉地献给自己的意中人。“拿客”们呢,则四下里忙碌,偷偷戳破那些漂亮的气球。他们倒不是担心气球飞上天,造成电线短路事故,而是生怕有人会像吸毒那样吸食气球中的氦气,导致缺氧。

          至于损坏公物、欺负同学、参与帮派和偷盗等等,当然都属于重大违纪行为,必定遭受“拿客”的严厉干涉。尤其对携带武器这一项(包括剪刀、美工刀片、起子等),他们会采取毫不留情的“零容忍”政策。

          南加州曾有一位华裔女生,在超市打工后赶到学校上课,匆忙中,将开纸箱的小刀暂时放入书包,结果被校方发现,竟遭到勒令退学的处分。

          探究起来,美国的校园警察体系其实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了。最初他们主要是为了保障学生的交通安全,附带处理一些日常琐事。近年来,随著校园枪击案不断增加,校园警察的任务也变得更为艰巨,更需要专业化的训练与装备。

          女儿抱怨说,一想到前后左右,总有人无时无刻地监视著自己,学生们就恨得咬牙切齿。

          这一点我完全理解,但是作为家长,倒要举双手赞成。因为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一旦冲动,往往不计后果。美国高中生中,酗酒吸毒、打架斗殴、滥用枪支的现象日趋严重,加强校园警察的力量,确实非常必要。

          我安慰她:只要不违反校纪,他们其实与你毫无关系。

          “妈咪,你是不知道,‘拿客’们有多狠、管得有多宽呢!”女儿的控诉,竟如决堤之洪倾泄而出。“他们对我们,就像看管囚犯一样:课间不许大声喧哗、不许在走廊里快跑、不许这个、不许那个。吃午饭时,‘拿客’们就站在食堂里观察,谁要是将食物渣渣留在桌上了,他们就会马上走过去,手中挥动扫帚,当然不是清扫了,而是用长柄捅人家的后腰,直到你收拾干净为止。”

          “哦,真是这样么?”

          我嘴上轻轻应著,心中却在大声叫好。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民主与自由,也得有个前提。难缠的青少年啊,可别怪人家管得狠、管得宽。只有从小处处严格要求,养成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规范,长大以后,才能适应法制社会的应有秩序。

          忽然发现,这倒是一个挺不错的启发。我想,我们家也需要备一把这样的扫帚了!(来源:07年03月19日美国《侨报》,作者:王仲安)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